第一图书网

中国妈妈向左,德国妈妈向右

Dora Chen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

Dora Chen  

页数:

288  

Tag标签:

无  

前言

与孩子成长在日耳曼 周六的早晨,是轻松的。 眼睛还没睁开,总能听见孩子与安爸传来的谈笑声。只是今天不太一样,怎么静悄悄的,连尼克的大嗓门都不见了?好奇的我跳下床,走到客厅晃了晃,一个人影也没有。突然,厨房传出了安娜的嬉笑声,“达—达—达—”,咦,怎么有电动螺丝起子机的声音!我推开厨房的门,见到安爸和两个孩子正围在墙上的小橱柜前,而橱柜下方,挂着一台崭新的“厨房式收音机”(固定于橱柜底部的一种收音机,可说是德国的“传统厨具”)。安爸左调右调,好不容易转出了热舞的旋律,便兴奋地闻鸡起舞!看安娜摇摆着身子,连不怎么爱跳舞的尼克竟也扭动起身体,原本睡眼惺忪的我,马上也手舞足蹈起来! 习俗与文化总是这么奇妙。就如厨房里摆台收音机,对我而言是件完全无法理解的事。煮个饭还听什么音乐?我当初还手持反对牌。回想起以前奶奶的厨房,总是充满抽油烟机的轰隆声,再怎样也无法与“音乐”沾上任何的边。不过,视厨房为自己地盘的安爸坚持安装后,我才发现,原来在厨房里听听广播或音乐,还真是个享受呢! 这又是一个异乡生活的新体验。即使在德国已待上了十多年,自己的许多观念和想法却仍改变不了。尤其成为母亲后,以一位外国妈妈的角度面对德国,文化上的冲突点愈加明显。同样是关心孩子的发展,在某些事物及观念上,我和德国妈妈们却存在着不少差异。例如台湾孩子九点前上床也算是正常的,但德国小朋友七点甚至六点半早已熄灯;总爱帮孩子们穿衣穿鞋的我,见到了同龄的德国小朋友早已自己动起手来,才知道原来德国妈妈是用无限的耐心换来这一切;而看着孩子玩了整身的泥巴,我不算是有洁癖的人都已受不了,德国妈妈们却个个处之泰然,还笑着跟我说:“瞧!他们玩得真高兴呢!” 当台湾孩子除了上学也参加许多才艺班的同时,德国约有四分之三的幼儿园孩子(三至六岁)只上半天学。而下午,即使德国家长也替孩子安排才艺课程,却只有极少数的妈妈会将时间全花在这方面。因为,才艺班对许多德国家长而言,只是让孩子有个额外的活动机会,并非认真要学个什么特殊的专长。孩子们的下午,主要是与其他同学约访的专属时间;再不然,亲子一块儿上个图书馆,或待在游泳池畔玩水晒太阳,也能算是“充足又丰富”的安排。 面对因文化与环境所形成的不同观念和教养方式,我和安爸都清楚,我们不需全盘接受,但却可以成为另一种选择与参考。虽然身处于周遭没有本国亲友的环境中,的确处处不便,但相对的,我们在教养等方面却能有较多的思考空间。而安娜的持续性过敏,虽然带给我们压力与烦恼,却也让我们因此学习到了,适时地检视对待彼此以及面对孩子的态度,对于一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 这四年半里,看着孩子一尺一寸长大的同时,自己也跟着成长了不少。学习到的,不只是如何面对安娜的过敏,或怎么应付爱挑食的尼克。我们还学到了,放下大人的身段,蹲下来与孩子看世界,并用孩子的速度,陪伴他们慢慢前进——而这也是我们最珍贵的收获。 半年多来,尤其是近几个月,我利用周末、晚间以及白天的零碎时间,陆陆续续将图稿完成。然而,若没有安爸特意拉开孩子给我个宁静的下午(运气好可完成一篇文章),若不是尼克乖乖地自己玩拼图或看本书(只读了两行字也行),若安娜也没那么热爱绘画的话(许多作品都出自安娜呦),这本书是无法顺利完成的。 想特别一提的是安娜的画作。虽然,我是个爱涂鸦的妈妈,却很少刻意教孩子怎么画画。我喜欢女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花朵和房子。我想,经由她手眼创造出来的才是最自然的,对她也是最有价值的一种经验。而安娜似乎比我更有画画欲,每天一起床,便马上坐在书桌前埋首画中。也多亏了安娜的勤奋,让她的画作丰富了这本书! 德国因为环境以及社会形态的演变,在教育与儿童福利方面,正处于转型期。我无法预测,种种的新学制与新措施对于德国家庭及孩子会带来哪种程度的改观及影响。但实际深入接触许多德国家庭时,看到了不少值得我和安爸深思与借鉴的地方。当然,我也并非想以偏概全地告诉各位读者,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是这样的状况。只想借着我们生活经验的呈现,带给大家一点不同的思考。 安爸序 我享受 我很享受下班回家进门的那一刻。安娜跳到我身上,尼克紧抱着我的腿,我搂着孩子的妈妈,大家笑成了一团! 我也享受周末的早晨。为尼克念一本小火车的故事书,为安娜念完一整篇的仙履奇缘,完全没有时间的压力! 我享受待在花园的每一分钟。让尼克帮忙浇花,教安娜推着除草机,当然,我也得英雄救美地为孩子的妈妈赶走蜜蜂和蚊子。 我最享受的是见到孩子们熟睡的小脸。因为只有此时,孩子的妈妈才终于有时间,可以和我靠在沙发上聊聊,或陪我再钻进厨房共享宵夜…… 我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我感谢孩子的妈妈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我知道,孩子会长大,人也会变老。比起将来看着照片、听着孩子或另一伴诉说往事,我更想把握这些成为记忆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一家四口在德国生活的点滴。作者一家本是中国人,移民德国后,生有一女一子,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教育与德国教育有许多差异,作者在全书中将中德教育的差异一一列举,并讲述了她是如何扬长避短,如何在有效吸收德国家庭教育理念过程中,享受孩子带给她的一串串惊喜。在整个对比吸收过程中,作者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放下大人的身段,蹲下来与孩子看世界,并用孩子的速度,陪伴他们慢慢前进。

作者简介

Dora Chen(陈羿伶),来自中国台湾,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德文系。
1994年前往德国深造,在德国拜鲁特大学 (Bayreuth University)
地理系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定居德国迄今。
1999年成立了以德国生活信息为主的《德国生活网》。期间曾于四方书网从事《乡恋德国?食际情报》专栏写作,2006年出版德国美食书《寻味日耳曼》。
2008年以全职母亲之身份,与全球百位华人母亲共同创作《一百?母亲》一书。同年亦推出个人著作《与孩子慢舞:成长在日耳曼》,其简体版于2011年以《中国妈妈向左,德国妈妈向右》一书名正式在内地发行。

书籍目录

安妈序
安爸序
孩子我永远的宝贝
五秒钟的爱
我爱老大多一点吗?
看不见的游戏
水果熊的秘密
孩子,是自己的老师
固体胶冰棒
妈妈,你不爱我了吗?
“十分钟”的魔法
气球飞走了
Extra 安妈妈情报站
德国教养专家——萨芬克
最受欢迎的可妮(Conni)故事书
手牵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泥巴裤的友谊
我也要学芭蕾舞!
难解的友谊
被打了,该回手吗?
我也是咖啡色的!
朋友的意义
你有,我也要!
Extra 安妈妈情报站
打开人际交流的亲子活动
情绪教育
左看右看文化大探索
七点晚安
故事时间
生日礼物
电视儿童
脚踏车的教育思维
扮家家酒的真实世界
雨靴是做什么用的?
一切我自己来
准哥哥准姐姐
有趣的儿童健康检查
排外的背后
双语家庭
Extra 安妈妈情报站
德国小朋友的庆生会
德国孩童的电视习惯
爱骑车的德国孩子
儿童跳蚤市场
德国人的生育计划
德国儿童健康检查
移民子女的语言训练
走快乐上学去!
一位难求
幼儿园的一天
入学症候群
便当盒
戴着眼镜上学去
秋千达人
安爸的大头照
德国的传统?
大野狼
童年的学习
Extra 安妈妈情报站
教会幼儿园
出钱不如出力
上小学的年纪
面对过敏让我们一起成长
没有亲过的小脸蛋
过敏原何处寻?
许我一个冰淇淋球
人间天使
最好的药剂
Extra 安妈妈情报站
何谓异位性皮肤炎?
异位性皮肤炎的照顾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症状
德国的魔法医学——顺势疗法
妈妈心情二十五度晴
成功的蛋糕男
第一场电影
洗碗机的启示
海鲜面
“半”个家庭主妇
妈妈的梦想

章节摘录

与孩子成长在日耳曼周六的早晨,是轻松的。眼睛还没睁开,总能听见孩子与安爸传来的谈笑声。只是今天不太一样,怎么静悄悄的,连尼克的大嗓门都不见了?好奇的我跳下床,走到客厅晃了晃,一个人影也没有。突然,厨房传出了安娜的嬉笑声,“达—达—达—”,咦,怎么有电动螺丝起子机的声音!我推开厨房的门,见到安爸和两个孩子正围在墙上的小橱柜前,而橱柜下方,挂着一台崭新的“厨房式收音机”(固定于橱柜底部的一种收音机,可说是德国的“传统厨具”)。安爸左调右调,好不容易转出了热舞的旋律,便兴奋地闻鸡起舞!看安娜摇摆着身子,连不怎么爱跳舞的尼克竟也扭动起身体,原本睡眼惺忪的我,马上也手舞足蹈起来!习俗与文化总是这么奇妙。就如厨房里摆台收音机,对我而言是件完全无法理解的事。煮个饭还听什么音乐?我当初还手持反对牌。回想起以前奶奶的厨房,总是充满抽油烟机的轰隆声,再怎样也无法与“音乐”沾上任何的边。不过,视厨房为自己地盘的安爸坚持安装后,我才发现,原来在厨房里听听广播或音乐,还真是个享受呢!这又是一个异乡生活的新体验。即使在德国已待上了十多年,自己的许多观念和想法却仍改变不了。尤其成为母亲后,以一位外国妈妈的角度面对德国,文化上的冲突点愈加明显。同样是关心孩子的发展,在某些事物及观念上,我和德国妈妈们却存在着不少差异。例如台湾孩子九点前上床也算是正常的,但德国小朋友七点甚至六点半早已熄灯;总爱帮孩子们穿衣穿鞋的我,见到了同龄的德国小朋友早已自己动起手来,才知道原来德国妈妈是用无限的耐心换来这一切;而看着孩子玩了整身的泥巴,我不算是有洁癖的人都已受不了,德国妈妈们却个个处之泰然,还笑着跟我说:“瞧!他们玩得真高兴呢!”当台湾孩子除了上学也参加许多才艺班的同时,德国约有四分之三的幼儿园孩子(三至六岁)只上半天学。而下午,即使德国家长也替孩子安排才艺课程,却只有极少数的妈妈会将时间全花在这方面。因为,才艺班对许多德国家长而言,只是让孩子有个额外的活动机会,并非认真要学个什么特殊的专长。孩子们的下午,主要是与其他同学约访的专属时间;再不然,亲子一块儿上个图书馆,或待在游泳池畔玩水晒太阳,也能算是“充足又丰富”的安排。面对因文化与环境所形成的不同观念和教养方式,我和安爸都清楚,我们不需全盘接受,但却可以成为另一种选择与参考。虽然身处于周遭没有本国亲友的环境中,的确处处不便,但相对的,我们在教养等方面却能有较多的思考空间。而安娜的持续性过敏,虽然带给我们压力与烦恼,却也让我们因此学习到了,适时地检视对待彼此以及面对孩子的态度,对于一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这四年半里,看着孩子一尺一寸长大的同时,自己也跟着成长了不少。学习到的,不只是如何面对安娜的过敏,或怎么应付爱挑食的尼克。我们还学到了,放下大人的身段,蹲下来与孩子看世界,并用孩子的速度,陪伴他们慢慢前进——而这也是我们最珍贵的收获。半年多来,尤其是近几个月,我利用周末、晚间以及白天的零碎时间,陆陆续续将图稿完成。然而,若没有安爸特意拉开孩子给我个宁静的下午(运气好可完成一篇文章),若不是尼克乖乖地自己玩拼图或看本书(只读了两行字也行),若安娜也没那么热爱绘画的话(许多作品都出自安娜呦),这本书是无法顺利完成的。想特别一提的是安娜的画作。虽然,我是个爱涂鸦的妈妈,却很少刻意教孩子怎么画画。我喜欢女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花朵和房子。我想,经由她手眼创造出来的才是最自然的,对她也是最有价值的一种经验。而安娜似乎比我更有画画欲,每天一起床,便马上坐在书桌前埋首画中。也多亏了安娜的勤奋,让她的画作丰富了这本书!德国因为环境以及社会形态的演变,在教育与儿童福利方面,正处于转型期。我无法预测,种种的新学制与新措施对于德国家庭及孩子会带来哪种程度的改观及影响。但实际深入接触许多德国家庭时,看到了不少值得我和安爸深思与借鉴的地方。当然,我也并非想以偏概全地告诉各位读者,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是这样的状况。只想借着我们生活经验的呈现,带给大家一点不同的思考。我享受我很享受下班回家进门的那一刻。安娜跳到我身上,尼克紧抱着我的腿,我搂着孩子的妈妈,大家笑成了一团!我也享受周末的早晨。为尼克念一本小火车的故事书,为安娜念完一整篇的仙履奇缘,完全没有时间的压力!我享受待在花园的每一分钟。让尼克帮忙浇花,教安娜推着除草机,当然,我也得英雄救美地为孩子的妈妈赶走蜜蜂和蚊子。我最享受的是见到孩子们熟睡的小脸。因为只有此时,孩子的妈妈才终于有时间,可以和我靠在沙发上聊聊,或陪我再钻进厨房共享宵夜……我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我感谢孩子的妈妈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我知道,孩子会长大,人也会变老。比起将来看着照片、听着孩子或另一伴诉说往事,我更想把握这些成为记忆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是一个普通的妈妈,耐心没有多一点,脾气没有好一些。整天听着孩子们吵吵闹闹的,也有受不了的时候。尤其晚餐前,孩子饿了也累了,大人的情绪也很容易莫名其妙地低落。每天傍晚做菜的时候,似乎是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刻。看看时钟,唉,又四点多了。问问这两只把客厅闹得像战场的小魔鬼,是否想听小袋鼠的故事CD?跳在沙发上、早已满头大汗的安娜和尼克,马上齐声欢呼着:“要!要!要!”向来,我家这两个孩子听故事时,是他们最安静的时刻。尤其是小袋鼠的CD一放,整整五十分钟喔,安娜就像被钉在椅子上,边听边乖乖画图剪贴,而平时像只虫跳来跳去的尼克,也可以摇身变成小书生,一个人安静地坐在书柜前翻着书、听故事。就在他们各就各位,也进入了状况后,我马上跳进厨房。因为我非常清楚,至少在这半个小时内,是可以不受打扰地专心工作。除了做饭,还得处理一批快洗好的衣服!我立刻打开冰箱,拿出需要的食材,接着洗米煮饭。就在我削完萝卜,正细切到一半时,听到厨房的门“咿—哎—”地被开启了。“完了!”虽然知道工作将被打断,不过通常进来的几乎是预料中的老二尼克。其实尼克并不是没耐心把故事听完,只是若他很饿了、想上厕所,或遇到非得找妈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才会拼死拼活地过来找妈。“妈妈,我饿了!”感觉尼克的眼光直接扫到了砧板,我取出盘子,抓了把红萝卜递给他:“呐,去餐桌上坐好吃。”接着,加点油、放点蒜、把肉先炒了起来。轮到炒甜椒,我随手又开了另一个炉,准备加热那锅昨夜安爸熬好的牛骨汤时,却又听见门把传出了声音。“准备开饭!”我大声地预告着。只是,一脸疲倦的尼克仍走了进来,抱着我的腿嚷道:“妈妈,抱抱啦~”而我,一手握着铲子,另一手正调整汤锅的位置,用着不耐烦的口吻说着:“等等好不好?”正准备快速把甜椒炒完,尼克却大叫了起来。“妈妈!抱抱!”“等等!我快炒好了!”“妈妈,抱抱啦~~~”“不要吵,等下就可以吃了!”“我不要吃饭,我要抱抱!”生气的尼克扯着我的裤管,而刚好想拿盘子的我,转身时不小心碰到他,“碰!”的一声,尼克撞到了后面的矮柜,号啕大哭了起来。此时,正如许多妈妈熟悉的,我不得不放下手边的工作,蹲下来安抚他……这是尼克刚满两岁的状况,如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今天,晚餐前的那个小时,我依然放着故事CD。只是最近这个月来,他们迷的不再是台湾的小袋鼠,而是德国的雷欧小老鼠(LeoLausemaus)。一如既往,当姐弟俩开始沉浸于故事中,我马上跳进了厨房,抓紧时间洗米煮饭。听见门把传来声音时,我依然会预告孩子一声:“准备开饭!”不过现在,当快满三岁的尼克要求我抱抱时,我会主动将平底锅暂时移开炉子,蹲下来搂着他说:“累了喔?那等下吃完饭就可以讲故事睡觉……宝贝乖喔……妈妈马上煮好啦……”亲了一下后我放开手,他笑咪咪地跑回客厅,直到开饭前,没再来厨房打扰过我。“这么神奇喔?”“那你的小孩都不哭了吗?”“我就是没那耐心还蹲下来抱他……”当我开始向几位妈妈提到这“五秒钟的抱抱”时,大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以为我家天下太平了。当然,天下太平是不可能的,孩子正是要吵要闹才能长大。只是我发现,某些时候,尼克确实只想要人搂抱一下,而安娜有时也只想依偎在我们怀里撒个娇。根本不需五分钟,用五秒钟抱抱尼克、捧捧安娜的小脸蛋,或者蹲下来摸摸他们的大头说:“宝贝你做的好棒。”如此简单的小动作,却经常因许多我认为“更重要”的身边琐事而被忽略了。我忘了我是怎么发现如此好用的“五秒抱抱”,不过确定是从尼克满两岁后,时常要求我抱才养成的习惯。而抱了好一阵子后也渐渐意识到,孩子是能够感受到大人内心感觉的。若用平静的心去对待,他们也容易恢复平静。不仅如此,在这短短的几秒钟里,似乎也是让自己的情绪休息片刻的时候。有时,我甚至“自愿”搂抱孩子五分钟、甚至十分钟之久。就像某次,菜炒到一半,我不知哪根神经不对,索性熄了火,抱着尼克读完一本PIXI(德国一种迷你儿童掌中书)。我一直记得,那天晚上,尼克睡得好香好甜。而我的心,也像充了电似的,饱饱又暖暖的!


编辑推荐

《中国妈妈向左,德国妈妈向右》是一份从亲子教养、文化认同、学校教育到孩子人际关系的成长纪录,同时也包括了照顾过敏儿以及夫妻相处的心情絮语。在德国拉扯两个孩子的中国妈妈Dora,以平实幽默的文字,丰富的生活照片,充满童趣的孩子图画,以及妈妈的手绘图等多样素材,真实呈现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家庭故事,希望能与中国家长分享一点德国式教养的不同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妈妈向左,德国妈妈向右 PDF格式下载



讲述了孩子上幼儿园后中国与德国的教育上的一些冲突,看完后还是有些感悟的,很喜欢德国幼儿园的半天式教育,也很认同他们对孩子的尊重


书里描述的基本与德国生活情况相符,值得一看


学到很多德国的育儿观念,确实很有启发


教育存在着地区差异和文化差异,不同的国家,妈妈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非常值得一看。


尽心的照顾孩子,尽心的付出爱!享受生活!


因为孩子小,所以钟情这样的教育类书,很好看,不一样的教育环境和理念,借鉴一下~


以独到的生活经历写出了不同国度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对我们也是种参考


好好学习一下西方的教育方式


很值得一看的教育书籍!~


还在学习中,别人的故事,如果能有对自己有帮助到,那便是好书


小孩子的书很好!


书不错哦!!


希望姐姐喜欢


有4、5岁小孩的妈妈可以看看


书写的不错,看完后了解了德国人从家庭到学校的一些先进的育儿方式,不禁感觉到中国的巨大反差,中国可能在幼儿园里老师带大家从到外面采购、回来全班一起分工合作做饭,然后一起吃饭吗,可能给幼儿们上一堂情绪教育课,告诉他们遇到暴力事件或让自己愤怒的事情的时候如何去处理吗,、、、、、悲哀啊,中国的幼儿园的老师大概只会在规避责任的同事想着怎样捞钱吧


收藏一段时间后决定买下,当时没有好好看书评,对于我来说不是很满意,建议大家购买间要好好对比!


对德国幼儿园体系介绍得挺全面,可以看看,好希望自己宝宝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上半天学,下午社交。但这样的生活,对妈妈要求很高,首先必须是全职妈妈。作者大女儿有特异性皮炎,做妈妈的真不容易,过敏,皮肤病,好麻烦的。希望长大了会好吧。


内容描写细腻。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细节。孩子的教育要充满爱和足够的耐心。限于中国的国情,聪明的妈妈们只能借鉴,但很难做到。例如国内的生活节奏太快,也没有良好的社会体制支持全职、半职妈妈。对于孩子的耐心妈妈们也是需要时间的。


以为会有很多比较和处理方式!不是很想要的!


一直和关注别国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担心自己以后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偏激。建议妈妈们可以阅读以下这本书,虽然书中提到的很多社会环境我们暂时不具备,但可以尽可能尝试或者带领孩子创造一个类似的环境。让我们的小花朵快乐成长。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在另外一本书“快发现孩子的天赋”明白每个孩子都是有天分的,父母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天赋发现出来,再去培养。德国妈妈就是这样做... 阅读更多


中国和德国的教育还真是有很多不同呢,这本书作者虽然没有虎妈那么有名,但对教育小孩的心得还是真不错,语言很平实也很幽默,对教育孩子还是有很多借鉴的,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