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本书看懂中国史

马剑涛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

马剑涛  

页数:

339  

Tag标签:

无  

前言

  历史是一部书卷,记录的是王朝的兴衰,写下的是将相的勇懦;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忠奸善恶,照出成败兴亡;历史是一面筛子,筛除的是枯木朽枝,留下的是粲花之精。哪怕当时他是多么的风光无限、名闻天下,在历史的网眼里,他也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尘埃,无声无息地淡化在岁月的长河里。也许他一世清贫、两袖清风,但在历史的网眼里,他却变得分量十足、光彩夺目。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原非一本书籍所能详尽囊括其中。那么,如何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清晰地掌握历史,并对中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成为编纂本书的出发点。  纵览中国有明确记载以来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帝王史”,没有哪个朝代没有帝王。在古代专制社会中,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掌握着生杀大权,被鼓吹为“君权神授”,并被赋予了“神”的色彩。因此,一个王朝就足当朝帝王的王朝,史书即使没有记载当时的统治者,也大都和当朝帝王有所关联。

内容概要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本书从中国历史的起源开始,按历代帝王的先后顺序编排事件、故事。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属,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概貌:取材准确,裁剪精当,是一册理想的历史入门读物。 错过的历史,错不过的文字。一书在手,中国历史了然于胸。 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民族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作者简介

马剑涛,著名畅销书策划、编辑,个性创意设计者,资深文学艺人。曾在多家文化公司、广告集团任职,并为多家网络媒体和杂志社撰稿。他对文字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身上,总能发现一种老成的稳重、青年的激情。这在他的文字中也卓显无遗。
马剑涛先生自幼便展露出过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上古时代 有巢氏:让人有“家”可居的英雄 燧人氏:他结束了茹毛饮血时代 伏羲氏:龙图腾的创造者 神农氏:遍尝百草种五谷 蚩尤:中国古代法制的缔造者 轩辕氏: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 颛顼: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 帝喾:华夏文明的奠基人 尧帝:历代帝王的楷模 舜帝:以孝闻名的帝王第二章 夏朝、商朝和西周 夏禹:夏朝的第一位王 夏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少康: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 夏槐:夏朝的“槐黄时节” 夏桀:自比太阳的暴君 商盘庚:商朝最后一次迁都 商武丁:中国古代第一巾帼英雄 商帝辛:史书中残暴无比的帝王 周武王:武王伐纣 周康王:繁荣昌盛的“成康之治” 周昭王:西周王朝的衰退 周穆王:极富神话色彩的“穆天子” 周共王:“私田”买卖盛行 周厉王:国人暴动与共和元年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第三章 东周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周桓王:软弱无力的周王室 周庄王:长勺之战 周惠王:诸国衰微齐国强大 周襄王:诸侯先后称霸 周顷王:周天子不被载入史书 周匡王:楚庄王一鸣惊人 周定王:“春秋五霸”成型 周景王:子产变法和无射大钟 周敬王:勾践卧薪尝胆 周元王:越国称霸诸侯 周考王:墨子“兼爱”、“非攻” 周威烈王:三家分晋,战国开始 周安王:吴起变法失败 周显王:商鞅变法 周慎靓王:“合纵”与“连横” 周赧王:东周退出历史舞台第四章 秦朝 秦庄襄王:奇货可居 秦始皇:千古第一帝 秦二世:残忍的傀儡皇帝 秦三世:鸿门宴上的博弈第五章 西汉、东汉 汉高祖:白登之围与和亲政策 汉惠帝:吕后阴爪下的衣钵继承人 汉文帝:刑政改革与治平之世 汉景帝:平“七围之乱”创盛世天下 汉武帝: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汉成帝:王氏家族贵幸临朝 汉哀帝:无力挽狂澜的断背之帝 汉平帝:王莽篡权 光武帝:光武中兴 汉明帝:佛教的兴盛与人丁的兴旺 汉章帝:班超平定西域 汉和帝:外戚、宦官相继专权 汉顺帝:宫廷政变与宦官乱政 汉桓帝:党锢之祸 汉灵帝:黄巾军起义 汉献帝:诸侯争夺的“猎物”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文帝:文治高于武功 蜀昭烈帝:桃园三结义 蜀后主:乐不思蜀的阿斗 吴大帝:赤壁之战与智夺荆州 晋武帝:统一全国与太康繁荣 晋惠帝:痴傻皇帝和八王之乱 晋怀帝:永嘉之祸 晋元帝:王与马共天下 晋明帝:雄才大略的有为君王 梁武帝:博学多才的和尚皇帝 陈后主:短暂的玉树后庭花 孝文帝: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改革第七章 隋朝、唐朝 隋文帝:最伟大的中国皇帝 隋炀帝:毁誉参半的皇帝 唐高祖:星光压不住皓月 唐太宗: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武后: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 唐睿宗:两次登基三让天下 唐玄宗:前期、后期的两极分化 唐肃宗:安史之乱 唐宪宗:削藩之战 唐文宗:宦官擅权与甘露之变 唐武宗:会昌法难 唐宣宗:“小太宗”开创“小贞观” 唐昭宗:有心无力的悲剧皇帝第八章 五代十国 后梁太祖:善于叛变的朱温 后唐庄宗:做不得皇帝的武将 后晋高祖:千古一绝“儿皇帝” 后汉高祖:昙花一现的王朝 吴越王钱鏐:“人间天堂”的奠基人 前蜀高祖:励精图治,称霸蜀中 南唐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第九章 北宋、南宋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太宗:烛影斧声与金匮之盟 宋真宗:澶渊之盟与天降祥瑞 宋仁宗:无愧于仁的皇帝 宋英宗:一出历史的闹剧 宋神宗:王安石变法 宋哲宗:垂帘太后和影子皇帝 宋徽宗:靖康之变 宋高宗:岳飞精忠报国 宋孝宗: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宋光宗:从“孝子”到不孝子 宋宁宗:屈辱的“嘉定和议” 宋恭帝:从皇帝转行成西藏僧第十章 辽、西夏、金 辽太祖:时势造就的英雄 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雄心 辽穆宗:死于厨子刀下的暴君 辽景宗:外邦汉化的中兴时代 金太祖:崇尚汉文化的女真首领 金太宗:靖康之变的策划者 金世宗:金朝最贤能的人 夏景宗:宋辽夏鼎立第十一章 元 元太祖:天之骄子——成吉思汗 元太宗:蒙古贵族第二次西征 元宪宗:蒙哥第三次西征 元世祖:海都之乱和马可·波罗东游 元英宗:英宗新政与南坡之变 元文宗:争夺皇位的“两都之战” 元顺帝:鲁班天子第十二章 明 明太祖:乞丐皇帝——朱元璋 明惠帝:靖难之役l 明成祖:篡位者创造“永乐盛世” 明英宗:土木堡之变 明代宗:不甘于做替身的人 明世宗:迷恋长生不老的皇帝 明神宗:张居正改革 明光宗:明官_二大案 明熹宗:木匠皇帝与魏忠贤专权 明思宗:纵有大志,无力回天第十三章 清 清太祖:以“七大恨”的名义起兵 清太宗:人主中原前的准备 清世祖:吴i桂投降,清军入关 清圣祖:康熙盛世 清世宗:大兴文字狱 清高宗:康乾盛世和盛世危机 清仁宗: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 清宣宗:鸦片战争爆发 清文宗: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穆宗:慈禧太后的傀儡皇帝 清德宗:垂帘听政与戊戌变法 宣统帝:清朝最后一位皇帝

章节摘录

  在历史学家看来,有巢氏更像一首流传至今的创世史诗。上古之世,古人居无定所,饱受禽兽蛇虺荼毒。后来,有位圣人发现,在树上建筑房屋,既可挡风遮雨,又能躲避禽兽,古人欣喜无比,纷纷效仿,尔后拥立这位圣人为王,号“有巢氏”。从这个朴素的名号看来,有巢氏早已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祗,而是一位创造了历史的平民英雄。  古史的年代越久,给后人留下的谜团也就越多,有巢氏便是如此:他率领子民在哪里筑巢为室?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在流传至今的史籍的缝隙中,后人只能捕捉一点关于他的流光碎影。《遁甲开山图》记载,山东琅邪过去有座石楼山,有巢氏曾占据此山,王天下百余代。这里似乎是有巢氏王国的政治中心。无独有偶,荆楚之地也流传着有巢氏的传说。春秋时期,晋楚交战,楚共王“登巢车以望晋军”。这里的“巢车”,是在八轮车上树立一根高竿,竿上安辘轳,然后将一个方四尺、高五尺的板屋拉上高竿,用于窥探敌军动向,如同鸟巢一样。显然,这种“巢车”与楚地盛行的巢居文化不无联系,古人先在树上巢居,尔后才有了创造巢车的灵感。扬雄《荆州箴》曾有“南巢茫茫,包荆与楚”之句,这里的“南巢”即是荆楚之地,夏代末年,这里生活着一个叫南巢氏的部落,是夏的同盟部族,夏桀还曾来此避难;后来,南巢逐渐成为荆楚之地巢居民族的通称,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可能正是来自荆楚之地众多的巢居民族。  还有史学家说.有巢氏是来自巴蜀之地的一个古老部落。透过甲骨文,我们似乎能找到另一条线索。历史上,周人对一个叫“巢”的小国并不友好,不远千里派兵征讨,似乎有什么深仇大恨,蜀人与周人也有过节儿,怪不得在周王朝的青铜器上,巢、蜀连在了一起。学者谭继和认为,巢、蜀两国可能相距不远,巢国与蜀国相连,它的得名,或许源于部落巢居的传统。昆明族、弥牟镇、靠近蜀地的巢国,无不彰显着有巢氏与巴蜀之地的神秘联系。


编辑推荐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李世民  看尽历代王朝更替,历经无数繁荣沧桑,  探寻历史漫漫长卷,感触中华文化辉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本书看懂中国史 PDF格式下载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如何在短时间内清晰地了解和感悟人物众多、事件纷繁的中国历史?最简洁的途径莫过于读懂细节。细节可以反映历史,也可以改变历史,撷取历史长河中的点点细节,勾连起来,即是一种解读历史的方式。《一本书看懂中国史》就是从细节出发,采用由点到面、繁简结合的编排和写作方式,兼具可读性和工具性,立体呈现从传说时代到清朝覆亡的中国史。


古今中外文化常识是一个浩瀚的知识体系,包罗万象,浩如烟海,大多数人想对此有一定的了解时。都会感到无从下手,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其脉络。《一本书读懂中国史》不仅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让我们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文化常识,还提高人文修养,编者选取了世界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知识和史料,辑成本书。书中内容权威实用、生动有趣,涵盖文学、哲学思想、历史考古、中外节日、风俗礼仪、美术工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体育娱乐、语言文字、影视、教育、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武器、医药、饮食、服饰、称谓、天文历法、名胜古迹等各个方面。
书中也浓缩了古今中外文化常识,以全新的视角、简明的体例,为我们提供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历史文化常识,帮助我们扩大文化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文化修养。


在中华文明的传统中,重视历史、重视史书的编撰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历代统治者对史书的修撰都是非常重视的,每当朝代更迭,君临天下者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修撰前朝史书,以为本朝镜鉴。自有历史记载起,历朝历代都没有专职史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记载帝、后的一言一行,记载天灾人异。因此,正是这种重视和延续性,给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息、发展的清晰脉络,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着古人的心血和智慧的历史典籍。


这本书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精心撷取了2000个左右的重要历史问题,以答疑解惑的形式,与读者一起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剖析,力求展现各个时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各个侧面,洞悉各个历史事件的相互关联和深层次的历史影响。这本书基本涵盖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使读者全面了解和把握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髓。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1]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史学是一门很有益、很有趣的学问。如果说,诗歌能使人巧慧,数学能使人精细,那么,史鉴就能使人明智。因为人们能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看到各种经验教训,能从比较和发展中,更好地理解现在,创造未来。不少跟我一样的青年朋友很想学点历史,但却苦于不得其门而入。这本书就是你最好的选择。跟书名一样《一本书看懂中国史》


“我很喜欢历史”,这句话听到过好多人说过,但是仔细想一想,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也自认为喜欢历史,但是真正读下来的史书有多少?甚至都不成套!原因何在?历史书太厚,字太难辨认,还有总去查字典,而且对一个朝代感兴趣往往源于对几个人感兴趣,这样的话读二十四史很有些看不进去。但是这本中国通史以另类的视角来讲述历史,很是令人耳目一新。


历史的往事浩如烟海,‘能够静下心来看看中国历史和古人对话,然后学古思今,不知不觉当中就会发现很多,其实,现代文明发达了,却少了古代人的那种信仰。古人生活很明了,虽然他们的生产力低下,但是他们的智商绝对不低,中国的四大发明让全世界人获益,那些精美的丝绸、瓷器更是令人咋舌,因为他们善于思考。与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抗争,所以文明才会一代代的进步。可是现代人可懒得多了啊,什么都是现成的。发明创造创新似乎就成了科学家的专利了。还是要勤于思考啊,不然文明可是要退步的


真是一本好书!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通过阅读,读者能清晰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来笼去脉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到的积极地推动作用;此外,读毕,我们还能明白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的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我泱泱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不能分割的真正原因。该书能极大的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真不愧为一本少有的好书。强烈建议喜爱历史知识的朋友都能看看这本书。


内容不能说是像小说那么吸引人吧!但是也算得上是一本史书的百科全书了,里面的资料很全,尤其是作为父母给自己的孩子讲一些中国史的时候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孩子还小,也只能给他一个关于中国史大致的框架,让孩子对历史感兴趣之后更多的还是需要他自己来学习和参透。相比较其他的史书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这本书的。尤其是对于我这种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要带孩子的母亲来说。一方面补充了我历史方面的常识,另一方面为我教育孩子起到了很好的左右。推荐!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想要深入的了解历史是有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能看到这本书,也算是精神上的一种享受吧!虽然内容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但是绝对是一本有广度的书,尤其是作为我们非专业人士,略知一二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这本书把历史像绳子一样顺直了,把每朝每代最精彩或者说最重大的事件摆出来,正是做到了让人快速全面了解历史,非常不错


只看了中国史,还没来得及看世界史。挺有趣的。能将历史知识,应该是考试的知识点吧,讲的这么有趣,非常难得。
语言幽默、活泼,一改历史教材一本正经的严肃相。如讲春秋五霸说成“五个相当老大的男人”,等等。有许多教材中、其他书中见不到的历史细节,这也很吸引人,增加的趣味性。
能看出袁老师的历史功底很深,也能感受到袁老师对历史的兴趣很浓。让人觉得要是能将兴趣与工作结合起来,那真是快事。


我的记性不好,以前看过许多史书,可是前面看后面忘根本记不住,到现在还是一个历史盲,只知道中国历史大致的轮廓,很喜欢这本书,不是一般的史书,见解很独到.让我大开眼界!


了解中国历史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假如作为一国之民,连中国的历史都不了解,这有些说不过去吧,可是看看市场上的史学书籍,要么生涩难懂要么毫无见解,可是这本书不同,史料丰富,内容翔实,观点独到,令人耳目一新。即便不是是专业的史学研究人员也可以读懂。


以前上学时历史课本上介绍的历史知识太笼统了,就只是为了考试而去考试。历史中很多详细的东西都没有接触过。这本《一本书看懂中国史》让我对中国泱泱五千的的文化史有了新的理解。感觉脑海里一下子充盈了很多……


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凡是经常读报或看电视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知道犹太人和巴勒斯坦民族的历史,又怎么能够明白中东的冲突?或者,如果不知道殖民历史,又怎么能够理解非洲的形势?只有掌握了世界历史的概况和总貌,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它的各个末梢细节。如果有人对某一个局部有特殊的兴趣,总还可以参考详尽的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本书会让你看懂一切!


错过的历史,错不过的文字,对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内容剪裁得当,没有太多繁文冗节相对来说读文流畅,给哥哥买了这本书,他说比教材课本有趣,读起来不错。


内容简洁明快、对于初学历史、想了解中国史的人来说很实用。这本书相信大家都知道,毋庸赘言,绝对好书,没看的也看看吧!


这本书看了一半了,书的质量很好,封面设计给人感觉也很大气,内容更不用说了,从中国的发源地、伏羲的人头蛇身创造八卦图等等对我的最基本的历史常识做了一次深刻的普及。受益匪浅。


这里不乏有帝王霸业的丰功伟绩,也不乏血雨腥风的残酷烙印:更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创造的辉煌成果。我们用最精美优质的图片展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恢弘浩大和神奇梦幻,让我们带你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穿越时空。一起去重温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


中国就像一艘巨型的航空母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慢慢的稳妥向前,这里上演了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上演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上演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上演了改朝换代、诞生了无数的数学、文学、史学等天才和无数的英雄故事,就是因为舰上的人才使得此舰不断的向前,与其说我们津津乐道的是历史,不如说我们津津乐道的是人。我们不断地去模仿我们心目中的历史里的偶像,向着他们的道德标准、行为准则、智慧深度去发展,也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无数的相似楷模和典范在前面向自己招手,也许这就是以史为鉴,借鉴过去的经验吧


不错,讲故事的形式,看起来很轻松。适合象我这种已经把学校学过的历史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点人物事件名词的人。书质量也不错,字体大小,颜色,排版都看着舒服。


这本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条理清晰,也有自己的新观点和新看法,对于我这种历史知识严重缺乏的人来说十分合适。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静下心来慢慢研究,吃透他,一本书就能让你看懂中国史!


历史书籍浩如烟海,怎样才能在自学中少走弯路、打好基础呢?毫无疑问,除了勤奋学习、刻苦攻读,没有别的任何捷径可走。但是,同样勤奋刻苦,收效却并不一样。因此,要取得自学的良好效果,不但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所以在选择书籍上就要耐心研究下。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能让你轻轻松松看懂它!


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这本书是首选,买了一系列的,觉得还是这本最好。


此书对历史有深入的解说,但有点枯燥,不是我想要的,像我这种不太喜欢看书但又想了解历史的人来说,多一点图案的书会比较吸引我


书挺好的,收到货的速度也很快,书里面的内容很全,涉及到了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对认识历史有一个很好的参考教材。


因为自己读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历史,所以对历史知识感到很欠缺,特意买了这本书来补习自己的历史知识,个人认为这本书涵盖了很多自己想要读的知识 。 看完这本书,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醒悟,之前的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大量的史实材料,但却未加以分析评论,很难把握之间的因果联系。


这是本好书,值得读,我一直喜欢历史,但是却总是对历史记的不是很清楚,但这本书很好的阐释了历史,让我对历史也有了很好的了解


写得很客观、全面,趣味性稍微不足。是本入门级的历史书,很不错。


收到这本书的速度很快,当当网果然不是吹的,书也很满意,内容很有兴趣,补充了不少有关历史上的知识,各方各面应有尽有,而且很少有长篇大论,语言精悍,通俗易懂,不错,支持!


适合简单了解历史的人看,通俗易懂,很不错!


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但除了能够按照中学老师交给我应付考试的历史编年表以外,也不是没有闹过张飞和岳飞比武的笑话的。 空间的变化是横向的,可是纵向的变化我实在是知道得太少...    司马迁能够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自己受到宫刑以后而不放弃对历史的热爱,是他有着一个不变的信仰,那就是要实现自己“居今之世”何以要“志古之道”的梦想。学习历史,拒绝历史经验,是愚昧的;生搬硬套历史经验,也是不高明的。


初次领略这本书是寒假从学校图书馆借回来时。佩服作者能将历史叙述的如此简练而通俗易懂。真的只需一本书就可知晓上下五千年的华夏历程。买回来的这本比书馆的那本更多了油墨的清香。9岁的女儿也爱看。我个人认为有上中小学孩子的家庭都应该拥有一本。一家人共同温习祖先们的“过去”,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看这本书脑海里会不自觉的浮现那些历史的画面。挺有意思的。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应该好好看看的,一本书就能让你吃透中国史!


书不错,挺喜欢的!内容挺全的!买这本书主要是想普及一下历史知识准备参加节目用的。


不错,很好,实用!属于历史百科类的书吧!


历史是一部书卷,记录的是王朝的兴衰,写下的是将相的勇懦。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忠奸善恶,照出成败兴亡。历史是一面筛子,筛出的是枯木朽枝,留下的是璨花之精。哪怕当时他是多么的风光无限、名闻天下,在历史的网眼里,他也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尘埃,无声无息的淡化在岁月的长河里。


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如
“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夺我金神人,使我不得祭于天。”
原来,焉支山中有一种名叫红蓝花的植物,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在石钵中淘去黄汁,便可制成鲜艳的红色颜料,单于的阙氏用这种颜料混合油脂涂抹面颊,使得因风吹日晒稍显粗糙的脸蛋立时生动红润起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一经披露,匈奴贵族妇女们纷纷仿效,以致这种颜料逐渐成为匈奴妇女的主流化妆品,这种化妆品也因产于焉支山并由阙氏首先使用而得名。
这就是“中国胭脂”的由来。
……呵呵,真是美丽而动人的故事。


以前常听人讲形容一个人有学问时往往会用一句话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一直都想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所以大学的时候就逼着自己去看史学方面的书,可是,那些东西是越看越糊涂,因为太杂了。偶然从朋友那里看到了这本书,随意翻了一下,不像以前看到的那些史书,枯燥乏味,很有意思。也没那么难理解


虽讲了中国古代每个君主,但只限于最著名事件显著特点的介绍,不深究的话,也可以买来看看扩宽知识面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这本书让大家知道中国的文明发展史~


还不错 长不少见识
不过对于中国的解释有时代局限 现在所说的中国和中华民族毫无疑问涵盖56各民族 出版商出版时不妨言明 或许更好


看这本书让我感想很多。。。遥想当年,大清帝国经过二百年的发展,虽然依旧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早已是外强中干。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国外认识到,大清已经可以任人宰割,更使国人意识到,又一次改朝换代应该开始了。
大幕首先从遥远的广西开始。然而农民起义的结果最好的不过是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何况领导人是一个拿上帝糊弄人的洪秀全。更何况大清二百年培养起了大量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将极力维持这一王朝的存在。在满汉地主武装的联合镇压下,太平天国的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这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从此清朝的覆灭已不可避免,问题是如何建立新的国家。


中国,在这本书里看懂!!


这本书还不错,对于大陆的现代读者来说,年代和立场不同,有助于以另一种视角来看。
但是,书中若干观点有民族主义倾向,值得我们注意。


里面的内容真的蛮深刻的,值得推荐!


一本很好看的书,作者观点独到!


一直买当当的书,现在越来越相信当当了!


书还不错,具体还没有看,感觉还行,不适合小学生读


简单的内容 很好理解


很认真的对比过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买给爸爸的一本书,他很喜欢!


一下买了五本,还没读,以后再说


买给朋友的,印刷纸张都很好


好看,书写的好!


收到书后,感觉书的质量还是不错的,这本说一直是听说没有看过,这两天一看就上瘾了。喜欢看!


内容简单易读


过几天是爸爸的生日,买来送他的礼物。在网上搜了好久,当时看到封面就感觉很有意思。打开看了看介绍,评论等还都不错。我想爸爸收到会很开心的……


真是一本好书!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通过阅读,读者能清晰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来笼去脉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到的积极地推动作用;此外,读毕,我们还能明白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的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我泱泱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不能分割的真正原因。该书能极大的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真不愧为一本少有的好书。强烈建议喜爱历史知识的朋友都能看看这本书。


大概看了一下,以年代穿插介绍了各个统治者下的历史内容,作为简单了解的人,已经够了。


补补历史。书看起来有点儿旧,内容还好。


买了很多本历史书,不知这本儿子喜欢不。


包装质量一般,内容过于简单,粗略了解而已。


这本书很适合大众阅读


差不多历朝历代都有,内容也挺充实的!


增长了不少见识


只能看看而已


还行吧。有点迷乎,但还是不错的。


本来是为女儿买的 她不喜欢 我看还不错 我喜欢历史 再说 作为中国人呢 当然应该知道更多的中国史


这本书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内容过于简便,适用于对于历史入门,中规中矩,毫无文笔可言。


没有介绍的那么吸引人


价格实惠,印刷质量不好,不喜欢的字体颜色有些发暗红还不清晰,纸张太薄


不是我想要的那种,还没看完,印刷得还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