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

宛华 编 中国华侨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中国华侨  

作者:

宛华 编  

页数:

387  

Tag标签:

无  

前言

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曾说:“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又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也预示着人类的未来。 面对风云变幻、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未来;只有借鉴历史,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充实人生;只有学会反思历史,才能更好地认清未来。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要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应的,研究者们出版了各种典籍,有的写专门化、不同主题的历史,有的写不同朝代的历史,出现了当代历史研究中的细化和碎片化现象,加上很多历史类图书,动辄数本乃至数十本,阅读起来费时费力,使得普通读者望而生畏,很难找到入门之捷径,对中国历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认识。而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清晰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正是编写本书的初衷。 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中国历史,在本书中,我们按照一定的历史分期,以时间为序,系统介绍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全面反映从传说时代到清朝灭亡的历史全景。本书将中国历史进程划分为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州一统、离析与交融、乾坤变幻、王朝更迭六大篇章,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比较、记忆。 同时,书中还设置了大事记、历史关注、相关链接等多个知识板块。其中,“大事记”以编年形式介绍中国历史大事,便于读者系统掌握分散的历史信息;“历史关注”简要介绍历史小知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提炼历史长河中的精华,反映社会发展历程;“相关链接”与正文相结合,扩展正文所涉及的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所有这些内容,或纵向深入,或横向延展,都以方便读者理解中国历史为出发点。 本书还精心选配了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画像等,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简洁精要的文字,配以多元化的图像,打造出一个立体直观的阅读空间,使读者获得图与文赋予的双重享受。 本书所选取的人物和事件,在保证史料可靠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还原历史真相,不戏说、不恶搞,适于想要快速了解祖国历史的一般读者阅读。 在这里,我们用一本小书来解读中国历史,将鲜活的历史人物、丰富的多元文化呈现于读者面前。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增长知识和胆略,提高历史修养,进而用世界胸怀和历史眼光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内容概要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问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使得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很难找到读史的入门之径,对中国历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认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我们编写本书的初衷。
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中国历史概貌,我们按照一定的历史分期,以时间为序,将中国历史进程划分为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州一统、离析与交融、乾坤变幻、王朝更迭六大篇章,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系统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全景展现了从传说时代到清朝灭亡的历史。同时,《一本书读懂中国史(超值白金版)》(作者宛华)中还设置了大事记、历史关注、相关链接等多个知识板块,或纵向深入,或横向延展,都以方便读者理解中国历史为出发点。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超值白金版)》还精心选配了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画像等,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简洁精要的文字,配以多元化的图像,打造出一个立体直观的阅读空间,使读者获得图与文赋予的双重享受。

书籍目录

华夏源头
 远古文明
  远古人类
  钻木取火
  原始文明
  黄帝战蚩尤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夏“家天下”
  天下为家
 殷商盛象
  伊尹辅政
  盘庚迁都
  姜太公钓鱼
  牧野之战
 西周灭亡
  周公辅政
  周厉王毁国
  烽火戏诸侯
中原争霸
 春秋图霸
  齐桓公称霸
  曹刿论战
  假仁假义
  重耳流亡
  退避三舍
  弦高退秦军
  □之战
  一鸣惊人
  楚庄王争霸
  老子论道
  扁鹊行医
  伍子胥复仇
  孙武论兵
  先师孔丘
  卧薪尝胆
 战国争雄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孙膑、庞涓斗智
  张仪连横
  胡服骑射
  狡兔三窟
  乐毅伐齐
  屈原投江
  完璧归赵
  远交近攻
  兴建都江堰
  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
  窃符救赵
  李斯谏逐客
  荆轲刺秦王
九州一统
 天下归秦
  千古第一帝
  统一规制
  开疆拓土
  始皇暴政
  病亡沙丘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和项羽
  巨鹿大战
  约法三章
  鸿门宴
  楚汉之争
  四面楚歌
 西汉盛衰
  大风歌
  白登被围
  白马之盟
  萧规曹随
  周勃夺军
  将门虎子
  晁错削藩
  武帝初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张骞出使西域
  飞将军李广
  河西之战
  漠北之战
  苏武牧羊
  司马迁写《史记》
  汉朝柱石霍光
  昭君出塞
  王莽篡位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大战
 东汉挽歌
  光武中兴
  强项令董宣
  王充著《论衡》
  汉明帝求佛
  投笔从戎
  班固著《汉书》
  蔡伦改进造纸术
  制造地动仪
  张仲景和华佗
  梁冀专权
  黄巾起义
离析与交融
 三国鼎立
  袁绍拥兵自重
  枭雄曹孟德
  王允除董卓
  迁都许城
  马钧发明翻车
  煮酒论英雄
  官渡之战
  孙策入主江东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刘备入川
  七步成诗
  火烧连营
  七擒孟获
  秋风五丈原
  司马懿篡权
  司马昭之心
  智出阴平道
  乐不思蜀
 西晋醒风
  蓄志灭东吴
  石崇斗富
  白痴皇帝
  八王之乱
  李特起义
  刘渊反晋
 东晋偏安
  王马共天下
  石勒读《汉书》
  祖逖中流击楫
  陶侃搬砖
  书圣王羲之
  桓温北伐
  扪虱谈天下
  苻坚一意孤行
  谢安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
  陶潜归隐
  南北朝并立
  刘裕成帝业
  拓跋珪建北魏
  檀道济唱筹量沙
  高允讲实话
  祖冲之创新历
  孝文帝改革
  郦道元著《水经注》
  侯景反复无常
乾坤变幻
 隋朝兴衰
  杨坚建隋
  文帝灭陈
  科举制的创立
  赵绰依法办事
  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三下江都
  瓦岗起义
 大唐气象
  李渊起兵
  统一全国
  玄武门之变
  以人为镜
  贞观之治
  李靖夜袭阴山
  玄奘取经
  文成公主人藏
  初唐四杰
  女皇武则天
  药王孙思邈
  名相狄仁杰
  开元盛世
  姚崇灭蝗
  一行测子午线
  雕版印刷术
  口蜜腹剑
  李白傲权贵
  安禄山叛乱
  马嵬驿兵变
  草人借箭
  画圣吴道子
  李泌归山
  中兴名将李光弼
  诗圣杜甫
  颜真卿就义
  李想夜袭蔡州
  永贞革新
  诗杰白居易
  柳公权笔谏
  韩愈直谏
  朋党之争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海龙王钱锣
  儿皇帝石敬瑭
  周世宗斥冯道
  董源画江南
王朝更迭
 宋朝大业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李后主亡国
  宋太宗征辽
  王小波起义
  寇准谋国
  元吴建西夏
  范仲淹推行新政
  欧阳修改革文风
  毕舁发明活字印刷术
  王安石变法
  《资治通鉴》
  文豪苏轼
  李纲抗金
  靖康之辱
  宗泽卫京
  岳家军大败兀术
  莫须有罪名
  钟相杨幺起义
  书生退敌
  理学的形成
 大元帝国
  一代天骄
  蒙古灭金
  贾似道误国
  襄樊之战
  文天祥抗元
  张世杰死守崖山
  马可?波罗来华
  红巾军起义
 明的集权与裂变
  和尚皇帝
  鄱阳湖大战
  胡惟庸之案
  燕王进南京
  兴建北京城
  郑和下西洋
  土木之变
  于谦守京城
  杨一清除内患
  冒死劾严嵩
  海瑞罢官
  戚继光抗倭
  李时珍论药
  张居正改革赋役
  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努尔哈赤建后金
  萨尔浒之战
  袁崇焕大战宁远
  皇太极用反间计
 清朝兴衰
  闯王李白成
  冲冠一怒为红颜
  史可法死守扬州
  郑成功收复台湾
  孝子黄宗羲
  博通古今王夫之
  康熙帝削藩
  雅克萨之战
  三征噶尔丹
  《长生殿》
  《桃花扇》
  《聊斋志异》
  文字狱
  率真郑板桥
  曹雪芹写《红楼梦》
  乾隆帝禁书修书
  大贪官和坤
  《儒林外史》
  民族英雄林则徐
  第一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翼王大渡河败亡
  火烧圆明园
  慈禧夺权
  洋务运动
  《官场现形记》
  《老残游记》
  镇南关大捷
  甲午战争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西逃
  《孽海花》
  末代皇帝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辛亥革命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公天下制度被大禹的儿子夏启破坏后,自然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夏启很有心计,没有急于镇压那些反对他的人,他认为当前最需要做的是收买人心,让民众心服口服地拥护自己。于是夏启在迁都到山西安邑后,严格要求自己,以博得人们对他的信任。他的每顿饭只吃一份普通的蔬菜;睡觉只铺一床粗糙的旧褥子;除了祭神和祭祖以外,他不许演奏音乐来娱乐;他尊敬老人,爱护小孩;谁有本领,他就亲自请来加以重用;谁懂得武艺,他就让谁带兵打仗。夏启这样收买人心,才过了一年,他的声誉就大大提高了。大家一致认为夏启理所当然地是大禹的继承人了,对于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人们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但后来夏启还是过上了荒淫的生活,喜欢饮酒、打猎、歌舞。他的儿子们也开始了权力之争,他的小儿子武观因此被放逐到黄河西岸,并试图反叛自己的父亲。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做了君主。太康是个不管政事,昏庸无能的人。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一去竟然100天没回家。这时,在黄河下游有个夷族,部落首领名叫后羿,后羿的射箭技能非常出众,他射出的箭百发百中。有一个关于后羿的神话,说古时候天空中原有10个太阳,把地面烤得像焦炭似的,致使庄稼颗粒无收。大家请后羿想法子,后羿搭弓射箭,“嗖嗖”几下,将天空中的9个太阳射了下来,只留下一个太阳。从此,地面上气候适宜,不再闹干旱了。后羿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这是个夺取夏王权力的机会,就亲自带兵把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归来时,发现洛水北岸排满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无奈之下,太康只好流亡在洛水南面。当时后羿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而他自己却操纵了国家的权力。仲康死后,后羿赶走了仲康的儿子相,夺了夏朝的王位。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也作威作福起来。后羿和太康一样,整天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处理。寒浞瞒着后羿,笼络人心。有一天,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暗地里派人把他杀死。


编辑推荐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超值白金版)》中国家庭理想藏书。为你提供你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中国历史知识。一书在手,帮你全视野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开阔的文化视野,从而更好地应对人生挑战。遍览中华文明,提高人文素养。一本在手,囊括历史精华。一书在手,汲取无穷智慧。内容全面: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既有濯濯光明,也有血腥黑暗。《一本书读懂中国史(超值白金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将中国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展现于读者面前。体例科学:《一本书读懂中国史(超值白金版)》将中国历史进程划分为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州一统、离析与交融、乾坤变幻、王朝更迭六大篇章,并辅以大事记、历史关注、相关链接等栏目。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比较、记忆。图片精美:数百幅精美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画像等,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获得更多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空间。理想读本:科学简明的体例、丰富精美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是方便快捷地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知识的理想读本。浓缩历史知识,囊括文明精华,中国家庭的理想藏书,受益终生的经典读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是搜索人文社会类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的,又看了些点评,于是再也没舍得去掉,就买了来,略翻一翻,觉得还是值得购买,内容齐全,把中国史基本基本讲全了,可以有线索的把相关的历史重新梳理一遍。有兴趣的值得阅读购买。


一直就想找本了解中国历史的书,自己阅读也带着孩子一块阅读。很不错的!


到货几天了,没来得及评价,书挺厚的,出乎我的意料,想了解了解中国历史,买来看看,初步感觉不错,看完再追加评论!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


相当不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对了解中国史提供了捷径!


印刷精良、讲解到位,本书超值,实惠!好书!


适合普及知识,符合中国人口味


字太小,图太少,注释太多,书很厚。孩子好像还小,所以不算很喜欢。


超市里卖的是原价,这里是5折,很好很喜欢。


好,有fell


不足就是字太小了


比之前略慢,还有以前买书都莫有运费的呢,为什么这次有呢


和书店的一样,里面还有插图!


和书店的一样 不错


一直好期待!书特别好!!


爷爷很喜欢看,天天爱不释手地看。


不错,假如可以到新中国成立就更好了


内容全面,但有些小错误,比如年代和教科书上的不符合,是孩子发现的


书挺厚的,没来得及看


这个书还蛮值得这个价的


不错 已经看了好几遍 值得看


以史为镜,很好的书籍。


不错,把历史笼统的串一遍。就书中的人物、事件及典故又可以拓展开,找一些专门写此人物、事件及典故的相关书籍看看。不至于看的很散,让读者系统的了解历史。


帮朋友买的 没事补补课 有兴趣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