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文化知识与趣闻随问随查

天一清 中国华侨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中国华侨  

作者:

天一清  

页数:

471  

内容概要

人类历史的发展成果有很多表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文化的积累。一个人的文化知识储备往往是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中国文化知识,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繁荣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个人启迪心智、陶冶性情、增长知识,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中国文化知识,开阔文化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编者对中国文化材料进行了恰当的取舍,选取了最具代表性、最实用、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将浩如烟海的文化知识浓缩在千余个问答之内,辑成此书。天一清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与趣闻随问随查(超值白金版)》是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你可以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全书结合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的传承历史,分“礼仪·风俗”
“神话·传说”“俗语·典故”“宫廷·帝后”“音乐·舞蹈”“天文·历法”等二十二个篇章,收录了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及人们喜闻乐见的知识点,使读者能够在工作中、休息时,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随问随查。以最快的速度汲取到知识的营养。
《中国文化知识与趣闻随问随查(超值白金版)》覆盖面大,涉猎面广,具有超强的参考性和指导性,既是一部容纳中国文化百科知识的实用工具书,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一书在手,让你尽览中国文化全貌;一卷在手,让你轻松掌握中国文化精华。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礼仪·风俗
古代君王为什么要“南面”治天下?
“拜”和“揖”是一回事吗?
“三叩九拜”真的要求行礼人连拜九次吗?
“拱手”和“作揖”一样吗?
古人的“坐”、“跪”和“长跪”有什么不同?
“避席”是什么意思?
古人为什么不能穿鞋子上殿?
古人的座次都有哪些讲究?
古人见面的时候都行什么礼?
“打千儿”是一种什么样的礼仪?
宴饮需要注意些什么?
待客有哪些“之道”?
进食也要讲究礼仪吗?
喝酒之前为什么要碰杯?
“拜天地”因何而来?
“男女授受不亲”真的有严格要求吗?
古代的“三书六礼”指的是什么?
古代的“冠礼”是如何举行的?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
春节时相互拜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贴春联的传统习惯起于何时?
贴门神贴的都是哪些神?
“福”字为什么要倒贴?
给“压岁钱”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除夕为什么“不空锅”?
年初一为什么“不吃稀”?
正月十五为什么要挂红灯?
正月理发真的会死舅舅吗?
清明扫墓踏青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寒食节”为什么不允许生火做饭?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蒿、剪“艾虎”?
七夕“乞巧”有何来历?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饮酒,插茱萸辟邪?
冬至节不吃水饺,真的会冻掉耳朵吗?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节日庆典,中国人为什么会偏爱红色?
黄色为什么会被皇家垄断?:
男女婚配为什么要“合八字”?
新娘出嫁时为什么要蒙上“红盖头”?
男女成亲叫“结婚”是因为古时婚礼在黄昏举行吗?
新娘出嫁乘花轿起于何时?
出嫁本是一件喜事,为什么会“哭嫁”?
“洞房”为什么不叫“新房”?
“闹洞房”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偷瓜送子”真的要去偷瓜吗?
“回门”是回到哪个门?
古人起名都有哪些习俗?
中国人为什么给孩子取“狗剩”之类的贱名?
挂了“长命锁”真的会长命吗?
“抓周”预测孩子前程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要珍藏剃下的婴儿胎毛?
吃了“长寿面”会长寿吗?
祝寿的时候为什么要送寿桃?
古人送别时为什么要折柳枝?
药罐子为什么只能借,不能还?
乔迁新居时“温锅”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今人在收银台上为何摆设“金蟾”?
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的习惯起于何时?
人殓有哪些礼俗?
披麻戴孝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第二章 神话·传说
“三皇五帝”真有其人吗?一
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
中国人都是女娲用泥巴捏的吗?
“刑天舞干戚”中的刑天是无头巨人吗?
“夸父追日”是怎样一个神话故事?
共工为何发怒撞倒不周山?
远古的天空真的出现过10个太阳吗?
“燧人氏”是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明者吗?
为太阳神驾车的是谁?
黄帝大战蚩尤的结果如何?
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天仙配》中的董永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张天师是谁?
玉皇大帝姓甚名谁?
王母娘娘是何时与玉皇大帝结为夫妻的?
“三星高照”具体指的是哪三星?
关公、赵公明、比干、范蠡,到底谁是正财神?
“雷公”和“电母”有何来历?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二郎神”?
古人为什么经常到“龙王庙”求雨?
“千里姻缘”是用什么“线”牵在一起的?
主管生育的是“送子娘娘”还是“顺天圣母”?
“嫦娥”是月亮之神吗?
“八仙”中不乏汉唐历史人物,他们是怎样成为神仙的呢?
普通武将关羽是怎样变成万民敬仰的关帝爷的?
过小年时祭灶王,为何向他供灶糖?
仙界最窝囊的神是土地爷吗?
上古四凶是指哪四位凶神?
上古四灵指的是什么?
第三章 俗语·典故
最早说“天高皇帝远”这话的人住的真的离皇帝很远吗?
“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有何来历?
“三句话不离本行”这句俗话怎么来的?
差得多的“半斤”和“八两”放在一起怎么会成了“差不多”?
拌嘴较劲为什么叫做“抬杠”?
“敲门砖”一词是怎么来的?
“敲竹杠”是敲诈勒索的代名词,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夸口说大话为什么叫“吹牛皮”,而不叫“吹猪皮”、“吹羊皮”呢?
“不管三七二十一”用的为什么是这几个数字呢?
最早“信口雌黄”的是谁?
“花架子”为何这么不中用呢?
“马后炮”怎么会成为“不及时举动”的代名词呢?
为什么把男女间嫉妒情绪叫“吃醋”?
“说曹操,曹操到”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女大十八变”是说女孩大了会出现“十八”种变化吗?
周公怎么会和做梦扯到一块成了“梦周公”?
“马”和“虎”为什么会组成“马虎”表示做事不认真呢?
人们为何把闲聊叫做“谈天”或“侃大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中的“江湖”到底是什么呢?
最早要“分一杯羹”的人是谁?
“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不是“江水”或“海水”呢?
何谓“阳关道”,何谓“独木桥”?
“逐客令”这个词语有何来历?
“露马脚”与马的脚有关系吗?
为何把争夺政权叫“逐鹿”?
“磨洋工”是什么意思?
“加油”一词有什么来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说法出自哪里?
“看破红尘”的“红尘”指什么?
为什么把请人给予方便叫“借光”?
划拳令中“‘五魁首”是什么意思?
!走后门”真的是要从“后门”进去吗?
“搞名堂j’搞的是什么名堂?
“给人戴高帽”真的是给人送高帽子吗?
“耳旁风”有何来历?
“说风凉话”出自何处?
“卖关子”的古今词义一样吗?
“恶作剧”最初指的是什么?
“鸿门宴”真的很危险吗?
技艺不精为什么被称为“三脚猫”?
“闭门羹”是一种什么“羹”?
为什么把解雇和辞退称为“炒鱿鱼”?
“穿小鞋”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用“桃李满天下”称赞一个老师有很多优秀学生?
“宰相肚里”能大到可以“撑船”的地步吗?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的老话有什么说道?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这个说法和程咬金有关系吗?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这句话来自一个怎样的故事?
“南柯一梦”为什么不是“北柯一梦”?
“黄粱梦”是什么梦?
“矮子看戏,随人叫好”出自何处?
狗真的咬过吕洞宾吗?
有钱可以“使鬼”去干别的活吗?
“一问三不知”不知的是什么?
“小巫见大巫”是指小巫师与大巫师见面吗?
“坐山观虎斗”,真的有人坐在山上看老虎争斗吗?
为什么用“三寸不烂之舌”形容人能说会道?
为什么是“东山再起”,而不是“西山”或“南山”?
“杀鸡给猴看”给猴看的是什么?
为什么给人“白眼”就是轻视别人?
“破天荒”中的“天荒”是什么样子?
谁最早淹没在“秋波”里?
女子的细腰为什么被称为“小蛮腰”?
人们为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
“今朝有酒今朝醉”出自何处?
“天衣”为何“无缝”?
“无颜见江东父老”怎么成了没脸见人?
“徐娘半老”到底是有风韵还是没有风韵?
官名“司空”如何与“见惯”扯到一块?
“体无完肤”真的是说身体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吗?
“坐井观天”真的是指坐到“井”里看天吗?
“树倒猢狲散”这个词语出自何处?
“快刀斩乱麻”这个说法起于何时?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千夫”所指何人?
“一不做,二不休”这句话从哪里来的?
“风马牛不相及”是说追不上被大风吹散的牛和马吗?
“画鬼容易画人难”是因为鬼好画吗?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个说法从何而来?
“解语花”为何与美女有关?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投笔从戎”有何联系?
为什么用“喝墨水”来形容人知识水平的高低?
请别人开恩饶恕自己时为什么要说“高抬贵手”?
“红得发紫”为什么不是发“黑”?
“有眼不识泰山”不识的是大名鼎鼎的东岳吗?
“鸡毛”和“蒜皮”怎么会扯到一块形容事情之小?
“上梁不正下梁歪”是怎么来的?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为什么不送“鸡毛”或“鸭毛”呢?
“大水冲了龙王庙”冲的到底是谁的庙?

章节摘录

古代君王为什么要“南面”治天下? 古代方位表示尊卑划分得很清晰,南面被视为尊,正房通常坐北朝南。生活中朝南而坐的通常也都是尊者。那么,这个习俗又是从何而来呢? 我国位于北半球,房屋朝南采光效果自然最好,这也是房屋建筑坐北朝南的自然原因。但是,对于君王“南面”治天下,尊长坐北朝南见后生影响最大的,当属周易八卦、五行学说。按照《周易》的说法,南为离。离有明的含义,指的是光明,世间万物都可见。也就是说,阳光自南方照射过来,只要面朝南方,便可集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在五行中,南方又属火相。因而,南便被人们视为赤地、上者,是尊位。 后来,以南为尊的观念成为主流。除秦面东而治外,之后历朝基本南向。据史料记载,天子登基,君权神授,自然是人间至尊。坐北面南,不仅有彰显其地位不凡,还有面向光明,吸纳天地之气,统御天下的意味。由此,历代帝王便形成了“南面”治天下的定式。“南面称王”的说法也因此形成。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代君王大都以北方为上首。因而,面南而治能够体现出皇室在北方的权威。有临北坐镇,傲视南土的意思。 帝王之家如此讲究方位,民间自然也有此说法。据《汉书》载:“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可见,拜师的人都要面向北方给师傅行礼。因而,拜师学艺,或者臣服某人又有了“北面”的别称。古时大户人家通常都会在正厅的北面设置一张座椅,主人面朝南坐在这张座椅上,招待访客或主持家庭会议。坐北朝南者的地位,昭然可见。 “拜”和“揖"是一回事吗? 在古代,“拜”又称“跪拜礼”,是最常见的礼仪。所谓“拜”,古人解释说“以头著地为拜”,起初当为一种表示臣服的礼仪。后来推而广之,表示下对上的敬意。由于古人没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行“拜”礼时,必然先“跪”下,所以,“拜”和“跪”是不分家的,故称“跪拜”。 “拜”最典型的动作是“以头著地”,根据头接触地时间的长短,“拜”可分为“稽首”和“顿首”两种,“稽首”礼头接触地时间长,表达尊重程度也高;“顿首”礼头接触地时间短,敬意略低于“稽首”礼。这两种礼仪一般用在臣对君、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拜”礼中还有一种“空首”礼,不要求“以头著地”,行这种礼时,跪在地上,双手拱至地上,然后垂头到手就可以了,这种礼是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所施的“跪拜”礼的答礼。 由此可见,“拜”是十分隆重的大礼,用在庄重的礼仪场合。而“揖”礼,行礼的形式和使用的场合都不相同。通常情况下,行“揖”礼时行礼人是站立的,双手合握,从上而下。《东南纪闻》中说:“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这种礼是一种相见礼,用于人们见面时的场合。古人礼仪繁琐,既便是作“揖”,行礼人也会根据对象,按要求实行不同程度的拱手方式。显然,“拜”和“揖”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礼仪。 “三叩九拜”真的要求行礼人连拜九次吗? 在古代礼仪中,“九拜”是明确的,礼制对其行礼方式和使用场合都有详细的规定,但“三叩”却不是古礼,只是民间对“跪拜”礼的俗称。由此可见,“三叩九拜”只是人们对隆重大礼的民问称谓而已。具体说来,“三叩九拜”便是指上文“拜”礼中的“稽首”礼。 古代“九拜”包括: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九拜中最隆重的要算是稽首了。这种礼,不仅要求行礼人头触地,而且要“头至地多时”,是“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具体行礼细节为:行礼的时候,行礼者首先屈膝跪地,左手按在右手上,然后拱手于地。接下来,行礼人的头慢慢触地。头触地的具体位置是在膝盖之前,双手之后。头触地后,要停留一段时间。 上述动作为一次行礼,古人为了表示尊重,有时候这样的礼节要反复做几次,通常以三次或九次居多,于是便有了“三叩九拜”的说法。由这些动作和次数,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礼节是何等的庄重。因此,这个礼常在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儿子拜父亲,祭祀时拜天拜神,拜祖拜廊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扫墓时拜墓等,也都用这样的大礼。 九拜中的其他几项具体如下: 顿首,和稽首礼叩拜方式相差不多,只是头要轻叩地面,而非俯首。 空首,施礼人跪拜,拱手俯身行礼。 振动,丧礼用,顿首恸哭,浑身振颤,以哀逝者。 吉拜,宾客在丧家守制三年后见丧家时施行,先施空首礼,再施顿首礼。 凶拜,居丧者拜宾客之礼,和吉拜礼相反,先行顿首礼,后施空首礼。 奇拜,指拜一次。 褒拜,指拜了又拜。 肃拜,身体呈跪姿,以手触地,抬头。 P2-3


编辑推荐

天一清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与趣闻随问随查(超值白金版)》是一本浓缩了中国文化常识的知识宝库,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全书覆盖面大,涉猎面广,具有超强的参考性和指导性,既是一部容纳中国文化百科知识的实用工具书,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快餐:一书在手,让你尽览中国文化全貌;一卷在手,让你轻松掌握中国文化精华。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文化知识与趣闻随问随查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文化百科工具书,方便随用随查。但里面有些词条写得不够全面完整,望再版时做到精益求精。


之前在超市看到这本书,29元,回家当当网上一搜,16.4元,果断拿下,对于中国文化多了解还是好的。


好书 中国文化不能丢


很多有意思的文化知识,值得一看……


这书不错,增进知识,能让我们知道好多其他领域的知识。


到货就开始读了,内容非常好,通俗易懂,历史人文内涵丰富,对我的工作大有帮助的一本佳作!


长点见闻,以资炫耀。


知识蛮广泛


很厚,内容丰富,值得看看,可以学习很多不知道的事。19块钱到手的,希望买的不亏


喜欢,是正版,很超值


很受用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知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