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剩余价值理论

李善明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

李善明  

页数:

481  

译者:

郭大力  

Tag标签:

无  

前言

马克思在1867年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一卷之前,为创作这部伟大著作做好充分准备,曾先后撰写了三部大型的手稿:一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史称《资本论》第一稿;二是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史称《资本论》第二稿;三是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亦被称之为《资本论》第三稿。当然,马克思还有许多有关《资本论》的其他手稿,但这三部大型手稿,则是他花费极大精力写作的,篇幅相当长、内容相当丰富、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的.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最关键、最主要的经济学手稿。三部大型手稿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的巨大宝库。本书即是《资本论》第二稿或其“主体部分”的缩编本或摘编本。马克思曾经说明:他写作《资本论》是先写它的“历史部分”,然后才写它的“理论部分”。这表明:马克思创立自己的经济学说是从批判、继承前人的学说、思想开始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而这部《资本论》第二稿或其“主体部分”——《剩余价值理论》便是《资本论》的“历史部分”,是与作为《资本论》“理论部分”的前三卷有严格区分的第四卷。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它不是直接地、纯粹地、正面地阐述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个别部分除外),而是有针对性地,在分析、批判或评论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学说。因此,对于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理论的人来说,《剩余价值理论》是一部很有价值、很有用处的教材。因为正面学习、了解一个经济理论①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知道这个经济理论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理解和熟悉它的正面和反面,及其前后左右上下的批判继承关系②,则对于问题的认知和感受,将更加深人一步,前进一步。

内容概要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阅读前人著述留下的读书笔记和思考提纲。其中必有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整体思考和逻辑架构。可以想见,在第四卷尚未问世抑或人们根本不知道还有第四卷的一个世纪之前,单凭第一卷所形成的解释框絮,怎么能够解释清楚或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呢? 《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重要文献。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根据,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_丈思想武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终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基本形成阶段:19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的全面确立阶段。列宁离度评价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作者简介

李善明,经济思想史学教授。1933年8月生,四川大邑人。先后在四川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从教40年。主要讲授中外经济思想史。曾兼任全国马克恩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等职。已发表个人论著200余万字,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概说》(第1-3册)、《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学创建纪略》,以及《论政治经济学史的方法》、《论手稿的研究起点》、《后期墨者关于价值与货币的思想》等等。

书籍目录

摘编者序总的评论第一册第一章 詹姆斯·斯图亚特第二章 重农学派第三章 亚当·斯密第四章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附录历史方面:配第附录二资本的生产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第二册第五章 洛贝尔图斯新的地租理论(插入部分)第六章 李嘉图和亚当·斯密的生产价格理论(批驳部分)第七章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第八章 级差地租表及其说明第九章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结尾)第十章 斯密的地租理论第十一章 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第十二章 李嘉图的利润理论第十三章 李嘉图的积累理论第三册第十四章 托·罗·马尔萨斯第十五章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第十六章 以李嘉图理论为依据反对政治经济学家的无产阶级反对派第十七章 拉姆赛附录收入及其源泉庸俗政治经济学

章节摘录

插图:因此,这一体系就产生了以下矛盾:它最先试图用对于别人劳动的占有来解释剩余价值,并且根据商品交换规律来解释这种占有;但却又把价值归结为使用价值,归结为物质。从而把剩余价值归结为自然的赐予。于是,一方面,地租,即土地所有权的实际经济形式,脱去了土地所有权的封建外壳,归结为超出工资之上的纯粹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这个剩余价值又按照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从自然而不是从社会、是从对土地的关系而不是从对社会的关系中引申出来的。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初期的矛盾。那时资本主义生产正从封建社会内部挣脱出来,暂时还只能给这个封建社会本身以资产阶级的解释,还没有找到它自身的表现形式。因此.在重农学派的结论中.对土地所有权的表面上的推崇,也就变成了对这种土地所有权的经济上的否定和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上的肯定。他们把全部赋税都转到了地租上。换句话说,土地所有权部分地被没收了。而这正是法国革命打算实施的办法,也是李嘉图学派的充分发展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结论。结果,赋税的负担,从而国家的各种干涉,都落不到工业身上,工业也就由此挣脱了国家的束缚而得到发展的机会。这样做,表面上是有利于土地所有权,而实际上却是为了工业的利益。与此有关的是:自由放任,无拘无束的自由竞争,工业摆脱国家的任何干涉,取消垄断等等。三、魁奈论社会的三个阶级。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对资本主义关系作更深入分析的因素。在魁奈的《经济表的分析》一书中,国民由三个市民阶级组成:生产阶级(农业劳动者)、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只有农业劳动者才是生产阶级、创造剩余价值的阶级。这个生产阶级中既包括农业资本家,也包括农业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不是“不生产的”,因为它代表“剩余价值”;其重要性不是由于它创造,而是由于它占有这个剩余价值。至于从事工商业的资本家和工人,则属于不生产阶级,因为他们都不创造剩余价值。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学说史的经典著作·剩余价值理论(缩编典藏图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引发了人们对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强烈兴趣。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最伟大的两大发现之一,《剩余价值理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重要文献。研读《剩余价值理论》,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真谛。《资本论》是唯一一本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类命运的书,也是唯一一本全球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资本家和劳动大众都需要认真研读的书。不读《剩余价值理论》就很难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卡尔:马克思(1818~1883),生于德国莱菌省南部特里尔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18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存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的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对我们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剩余价值理论 PDF格式下载



这一系列的书我买了好几本。特喜欢其中的插图,蕴涵深意又赏心悦目,与经典名著的内涵相得益彰、相映成辉。可见书的设计、编辑者所费的心血、创意。


书的内容和质量都可以,不看是你的损失(⊙o⊙)哦,O(∩_∩)O哈哈~


书很厚,481页,还没看,送货很迅速,昨天下单,今天就到了


搞一堆图片,还是缩版,唉


书的材质还是不错的,但是感觉内容还是有点肤浅。


书很好,就是对学生来说贵了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