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敖评传(上、下)

陈才生 人民日报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人民日报  

作者:

陈才生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李敖是一座孤峰。

作者简介

李敖
1935年生于哈尔滨,1949年赴台。1960年代因”中西文化论战”驰名台湾文坛,1980年代办报、办刊,每月一书十年不断,揭批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左右岛内政治选情,被西方传媒称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1990年代步入大学、现身银屏,成为海内外知名的现代思想传播者。2000年获新党提名参与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响应“一国两制”,极力推动两岸的沟通与融合。2004年当选台湾地区“立法委员”,全力抗阻台湾军购,呼吁维护两岸和平。一生两次因政治系狱达六年两个月、被软禁十四个月,出版著作百余种,杂文《传统下的独白》、
《独白下的传统》、散文《李敖自传与回忆》、传记《胡适评传》、《蒋介石研究集》、小说《北京法源寺》、《上山·上山·爱》、剧本《红色11》皆为其代表作。

书籍目录

上册
 李文序
 作者序
 第一章 童年,少年
一 “流民”后裔
二 他向往“伟大惊人”
三 顾维钧的故事
四 行为“古典”
 第二章 迷乱中的憧憬
一 困学中的成绩
二 神交梁启超
三 拜访钱穆
四 结识严侨
五 走近胡适
六 暗恋罗君若
 第三章 台大:沉沦与嬗变
一 丧礼改革:“平生最得意的一次经验”
二 失恋:“性的信仰的转变”
三 自省,痛苦中的嬗变
四 姚本师,“不拒曲木”
五 殷海光,“他没有多少好吸收?”
六 胡适:“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
 第四章 军队:“生命里掺进了新的酵素”
一 “想过一段新生活”
二 “看到你,什么痛苦都飞了”
三 “偏要惊人过一生”
四 “人间总被思量误”
五 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
 第五章 惊鸿一笔震江湖
一 从“四席小屋”到新店山居
二 严侨没有死
三 兼职“开国文献会”
四 情系花莲
五 入主《文星》
 第六章 文星风云(一)
一 谁是文化的播种者
二 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
三 从“全盘西化”到“充分世界化”
四 炮轰高等教育
五 为文学开窗
 第七章 文?风云(二)
一 论战胡秋原
二 《胡适文选》案
三 状告徐复观
四 要人约见
五 拉孙陵“下水”
六 《文星》被封
 第八章 星沉海底
一 退出《文星》,朝野双杀
二 商海谋生,义助殷海光
三 主办《文风》,涉足演艺圈
四 “大力水手”事件,义助柏杨
五 情场多变幻,纸上罗曼斯
六 跟监十四月,与警总斗智
 第九章 漫漫长夜
一 从保安处到仁爱庄
二 匪谍·偷·流氓
三 难友情深
四 智者的微笑
五 给女儿的信
下册

章节摘录

插图:他讲到蔡元培解决学生打架的故事。一天,在北大图书馆,一个湖北籍学生在看报纸,后面一个湖南籍学生也跟着看,湖北籍学生不愿意背后有人.就故意把头歪来歪去挡他的视线。结果湖南籍学生就给了他一记耳光。湖北籍学生就跑到校长室找校长评理。校长听了后既不和稀泥,也不动用训导规章,更不乡愿,他对湖北人说:“如果你不该打,他打你,他是妄人,你不必和妄人计较;如果你该打,他打你,你自己评判吧!”两个人都没说话,鞠躬退出;看热闹的也都没说话,鞠躬退出。李敖觉得,蔡元培片言解纷,真是高杆极了,这才是第一流的教育家水准。他讲起鲁迅上课的情形,鲁迅上课,把讲义一丢,态度倨傲已极。他讲起魏建功的故事,盲诗人爱罗先诃到中国来,大家捧他,魏建功独持异议,说“我们不能盲从”。这件事引起鲁迅等人的抨击,魏建功却大大出了名。父亲讲到的这些秉奇气、具奇才、有奇行的大师级人物,在李敖幼小的心灵中不知产生过几多神往,他羡慕父亲的阅历,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他感受到了民主、自由与科学的思想,以及“敢为天下先”的自由创造与理性反抗精神。耳濡目染,少年的李敖已直接“身在最高层”了。父亲口中人物的经历和形象亦成为他模仿的榜样。20年后,他在台湾大学对老北大系的学者如胡适、蒋梦麟、傅斯年、姚从吾等人的亲和感.当溯源于此。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他的现代意识和人格的形成。这种家学渊源的底气也是非当时的同龄人可比的。李鼎彝对少年李敖的影响主要是在文化层面,他的政治背景李敖却一无所知。直到十多年后,他得到那封吴焕章致中央调查统计局的密件,才对父亲有了全新的了解。此时,李敖对父亲的态度更是崇敬有加了。李敖在太原小住期间,不仅见识大长,而且还结识了一个对他而言堪称重要的人物。那就是他家的佣人温茂林。


编辑推荐

  在当代中国,在中国的台湾,的的确确堂堂正正地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  他是午夜长考的思想者,是文不检束的”狂叛品”,是铁面无情的“介错人”。他那风卷残云般的气势,“说大人以藐之”的气魄,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节,舌战群“小”的气度,都一一为历史留下了雄证。在举世滔滔、众神默默的时代,他以其特立独行的人格、纵橫捭阖的文风、高瞻远瞩的思想、经世致用的理念,为新时代文人立下了难以逾越的高标。  ——陈才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李敖评传(上、下) PDF格式下载



可以看看的书!


喜欢历史类的可以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