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真话中国-环球时报社评2011(上、下)

环球时报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

环球时报社  

页数:

全2册  

字数:

5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为环球时报的重要特色,环球时报社评的核心竞争力优势突出,品牌价值日益凸显。一直以来,在环球时报“解读复杂中国,报道多元世界”的办报理念指引下,环球时报社评以明辨是非为原则,用对应现实、对应心灵的“真话”,触及敏感话题,解读复杂中国,表达主流观点,阐释中国立场。其独树一帜的评论风格,被誉为中国民间舆论的代表性声音。
  环球时报2010至2011年4月的部分社评曾由科学出版社以主题分类的方式,出版成书《讲真话的中国:环球时报社评精选(2010—2011)》。为了突出环球时报社评的史料价值,现将自2009年4月创办环球时报社评以来的社评文章一并按年份为序,重新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出版。在此对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深表谢意。

书籍目录

真话中国-环球时报社评2011(上)
中欧最可能摆脱零和魔咒
再多“同盟”也救不了萧条的日本
中美:宁做假朋友,莫做真敌人
中美都应承受“暗中较劲”的压力
中美:西太平洋谁也别挑战谁
南苏丹公投,中国紧张不着
歼一20试飞考验美国是否大度
欧洲对华军售禁令将成垃圾股
“中国偷盗说”是小人之心的荒唐
中国仍是研究生教育弱国
中美别让世界当猜谜的狗仔队
春运,现代中国的不可承受之重
日本别把危机感当成被子裹
10%增长,哪一个点可以少呢
《联合声明》符合中美真正民意
“全国化”,决不比全球化轻松
构筑对“全国化”概念的共识
不自信是对美国尊严的真正羞辱
让恐怖分子绝望,西方应带头
北方期待“南水”早早到来
加快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建设”
民主需要一场创新竞赛
李娜:更宽容中国的一个符号
对兔年中国抱一颗平常心
中国与美欧的“非洲对立”是假的
……
真话中国-环球时报社评2011(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昨天《环球时报》的社评提出“全国化”这一概念,它的对应概念是“全球化”。“全国化”只有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才会上演,而且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逃脱不掉的。我们过去高度重视全球化,全国化一直在默默做,但却没有构筑针对它的全国共识,现在该是全社会认真思考这个概念的时候了。 我们需要达成的第一个共识是:全国化正在中国真实地发生,而且它将继续演进,现在看不到任何根本性逆转的可能。 第二,就像全球化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各种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中国的全国化是借助现代交通、通讯等手段,在中国全境实现人、财、物、信息等全部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而且这个“最佳”应包含“合理”的。 第三,全球化的唯一推动力是全球市场经济,中国的全国化除了有市场经济规则的自然推动,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能在很大程度上调控这一过程。 第四,全国化将对中国当前的区域社会形态、人生竞争环境,乃至社会伦理道德都产生深刻影响,换句话说,一个全国化的中国,与经济和文化条块化的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中国。 第五,中国的全国化尚未走完前半程,但它已经将中国大部分家庭从扎根于家乡的状态下晃动了,中国的现代交通网络初步成型,“闯世界”逐渐成为全民接受甚至崇尚的观念。但今后全国化将进入边走边“阶段验收”的复杂时期,全国化要向民众证明:它不是全国人漫无目标的流浪。 全国化的最初那些好处,已被中国社会享用并且习惯。它的负效应正逐渐显露出来,并变得尖锐。实际上全球化也是这样的,最初推动它的西方世界现在出现了反对它的力量,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未富先乱,真正在全球化浪潮中成功的国家是数得过来的。 农民工是中国全国化进程中最突出的一个群体,如何把他们逐渐分割成现代工人和现代农民两个群体,将长期是全国化最艰巨的使命,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将记入史册的最伟大、精彩的一笔。 全国化将面临一系列困惑:比如,它是各种资源的“最佳”配置过程,还是“公平”配置过程?什么是“最佳配置”的标准?再比如,它对于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磨损,应在什么范围内被允许,在什么位置上必须止步? 全球化的未来命运看起来部分掌握在美国和中国手里,但它反过来也越来越有力量规定两国的行为,世界像是在全球化的大潮中随波逐流。但中国的全国化不同,中国政府通过调控,使它不仅让大多数人受益,而且避免走上部分人群利益的对立面,虽然在理论上是十分艰难的,但却是值得认真去做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环球时报》社评的特殊贡献,在于它敢于在敏感问题上发声,又努力把握分寸,避免走政治极端或人身攻讦。这需要兼备勇气、智慧及雅量。更重要的是。中国要成为自尊而受人尊再的大国,这样的舆论空问对社会环境和因民心态都是不可或缺的。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中国发展是很大的话题。胜出必有所长。中国取得这样大的变化和成就,是有原因的,有它的道理。《环球时报》的社评就是努力去解释为什么中国还是这片土地还是这些人民,30多年里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复杂性和内在动力。 ——房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近十年来,《环球时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有国际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我以为主要原因 有二:一是从中国人的角度报道世界变化,而不是从所谓地球人的角度分析国际现象:二是反 映中国民众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非仅仅宣传中国官方立场。《环球时报》社评的独特性 很能引得国际关注。 ——闷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环球时报》的社评,可以说是这份报纸的“心”.它所见证和参与的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它所为之努力奋斗的中国崛起的目标,它所聚持的客观和理性的思考,都为这个复杂的激变时代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关键性的参照。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环球时报》要成为世界大报,就要世界级的评论版,以及培养世界级的评论大师。两年来,《环球时报》社评敢于直面中国问题,在不回避、不隐讳的前提下提出解决思路;在介绍外国时,坚持中国立场。不模仿西方,也不理想化。它正在向世界级大报迈开坚实的步伐。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崛起的中国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多年来,《环球时报》就诸多国内外大事率先发表了见解独到的社论,经常“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今天这些社论的精华又被汇编成册,成了中国崛起过程中许多观点交流碰撞的一个全面汇总。成了大变革时代中国人声音的一个真实记录,也是中国话语走向世界的一个很好开端。 ——张维为《日内瓦外交与国家关系学院教授、《中国震撼》作者)


编辑推荐

《真话中国:环球时报社评2011(套装上下册)》编辑推荐:报道多元世界,解读复杂中国。中国民间主流舆论的代表性声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真话中国-环球时报社评2011(上、下) PDF格式下载



环球时报的评论还是很犀利啊。


物流很快,收到以后就一直忙忙碌碌的忘了评价;当当网,一如既往的好**支持!!


本人对本次购物服务感到满意


内容还没看.. 不过翻了一下 觉得可以提高自己的文书写作水平... 增广见识...


环球时报的立场还是非常客观的~~~很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