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冰鉴

无名氏 无名氏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07出版)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无名氏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07出版)  

作者:

无名氏  

页数:

312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我第一次看到《冰鉴》的古刻本时,颇有些激动。这个本子刻印于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仲春,纯毛笔字书写,古意盎然。细数下来,古本《冰鉴》分七篇、二千四百一十六字。更为难得的是,刻本末尾明确写道,“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证明此书作者与曾国藩无关。当时曾国藩才十七周岁(生于公元1811年冬十月),正在湖南乡间读书,很难写成《冰鉴》这种需要丰富实践经验的书籍。《曾国藩全集》三十册两万两千四百余页,也没有一个字提到《冰鉴》。现在看来,说《冰鉴》是曾国藩写的,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跟他善于相人有关。 他总结出一些著名的相人口诀,诸如“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细参相人之法,神完气足,眉耸鼻正,足重腰长,处处相称,此四语者,贵相也,贤才相也。若四句相反,则不足取也”等等。还有丰富的相人实践,诸如一见江忠源,就说他“当立名天下,然终以节烈死”;一见刘铭传,就说他是个将才,功名不在自己和李鸿章之下。正因为此,同时代的人对他的相人技巧给予了高度评价。连《清史稿》都说:“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第二个原因是后人的误传。 误传始于何时,暂时还没有答案。目前可以确知的是,早在抗日战争前夕,就有人撰文指出:“《冰鉴》托名曾国藩著……文正衡人,颇有特长,然间亦有以臆测者,不尽吻合。近人乃有以古相书《冰鉴》,傅以文正名,号为遗著,不知此书道光间吴荷屋已为锓板。” (此文发表于公元1934~1937年之间)“道光间吴荷屋”,就是道光九年刻本《冰鉴》末尾提到的吴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广东南海人,嘉庆进士,累官至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家里藏书非常丰富。 《蒋氏王朝兴衰史》一书说:“凡有重要人事安排,他(蒋介石)必先招榜上有名者,观察其相貌气色,然后再做选用与否的决定。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国藩学说之处甚多。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是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据说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曾被指定为学生重要参考书籍。” 1960年代,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一书中说:“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由此推断,把《冰鉴》误作曾国藩写的,似乎跟蒋介石、尤其是他身边的人大有关系,最后以讹传讹,至于今日。 “冰鉴”的意思是,以冰为镜,明察秋毫。在考辨人才方面,《冰鉴》确实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诚如吴荣光所说到的,“固切于用,非同泛书”,不宜简单地与市井相人术相提并论。 细细说来,《冰鉴》七篇二十四节,以下七节颇有实用价值,有助于识别人心、甄选人才: 第一篇第一讲,中心内容是十六字:“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目。”大凡知道《冰鉴》一书的人,似乎都知道这十六个字,俨然成为《冰鉴》的标题词。 第一篇第二讲,有价值的内容在于: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可以从眼神的动静状态当中去捕捉一个人的品性邪正。 第一篇第三讲,识别小心与大胆两种人才的方法: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 第二篇第七讲,提出了与市井相术完全不同的一种识才依据:内奸者,功名可期;纯奸能豁达者,其人终成。这种人才观有非常显著的唯物论倾向。 第四篇情态篇,是全书最具实用性的一篇,浅显易懂,全无迷信色彩。第十二讲,核心价值在两句话: “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第十三讲,“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指出四种恒态都是人才。第十四讲,“妇人之仁,不足以谈心”,通过时态观人,项羽、袁绍都败在“妇人之仁”。 除了上述优点,《冰鉴》也有不少迷信色彩。 第三篇容貌,“舌脱无官”,口吃者不能当官,显然不合实情。韩非子、司马相如是口吃。刘邦的耿直大臣周昌,降刘禅、灭蜀汉的邓艾,也是口吃。曾国藩的部将林源恩,因为口吃,不能言,地方又不肯救,最后冤死敌手。曾国藩为他叫屈,专门写了一篇碑文纪念他。 “鹰箪动便食人”,说鹰钩鼻的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也不符合实情。《史记》说秦始皇就是鹰钩鼻,但他没有滥杀任何功臣、大臣;活埋四百六十名书生,直接起因是术士用长生不老药骗他;修长城死了很多人,这个说法源自《汉书》,是大臣为了劝谏汉武帝而故意夸大其辞,说为了修筑长城、道路死者相望(现在看来,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动用了三十六万人,完整新筑的长城大概有一千八百公里,其余长城是在秦、赵、燕三国原先筑成的旧长城之上,做了一些连接和修缮工作,详见拙著《大秦帝国开国谋略新解》,中央编译出版社)。 第五篇须眉识人,虽然有一些历史典故可为佐证,但可信度不高。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须眉、毛发、指甲是皮肤的衍生物,是血液细胞死亡以后排出体外形成的,即使可以作为识人的依据,又有几分可靠呢? 第六篇声音、第七篇气色,也是对错参半的事情,除非你有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且莫轻易用于实践,否则就是害人害已了。 本书是在点评者1998年编撰的《冰鉴:曾国藩相人术》(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编撰的《领导者必备:曾国藩识才秘诀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编撰的《冰鉴正解》(中央编译出版社)三书基础上做了修改之后的新版本。虽然说是做了一些修改,恐怕仍然还有很多错误来不及订正,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本次出版时,书中提及的历史人物,能找到画像的,都尽量配入。这些画像大都为古人所绘,与历史人物本相未必相同,请读者斟酌取舍。 考虑到世人以讹传讹,已经把曾国藩视做《冰鉴》作者,于是本书补充了大量与曾国藩有关的内容,并在《冰鉴》原文之上适当做了适当发扬。 《冰鉴》认为,“神有余者贵,形有余者富”,本书则把曾国藩奉行的“打掉牙,和血吞”的好汉精神、湖南乡间那种不服输的蛮子性情,视做“神有余”的现实表现,并详细叙述了曾国藩一生六次被人唾骂的经过,最后都靠咬牙挺立、坚忍维持而成功。曾国藩也经常讲这种话:“好汉打掉牙,和血吞。”“男儿自立,须有一种倔强之气。”“以懦弱无刚为大耻。” 今天,《冰鉴》一书已经在人力资源课堂上发挥作用,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注意,《冰鉴》有不少迷信色彩,必须仔细区分精华与糟粕,不要被错误的东西迷惑、毒害。可笑的是,借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幌子,迷信思想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两千三百前的荀子就开始批判相人术,我们生活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难道还不如他,还要开历史倒车吗? 如果说相人术还有一些合理成分的话,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学习、继承,首要的工作是辨别良莠。不能正确辨别良莠,还是不学为好,免得害人害己。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个人完全反对用缺乏科学依据的相人术来识别人才、选拔人才,除非你真有曾国藩那样的本事。而曾国藩本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也有“靠臆测者”。因此有一句话要告诫大家: 学之不精,不如不学。

内容概要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  文人先观神骨  【原典】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①存。,‘神②之谓也。”山  骞③不崩,0石为镇④。,’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⑤  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⑥,文人先  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注释】  ①斯:语气助词,无实义。  ②神:与“精神”一词不完全相同,除了有精力旺盛的意思之外.  更多的还包括一个人经由学识、阅历、意志等而形成的智慧性光芒,是生  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的综合显现,主要从眼神中流露出来。  ⑧骞(qian):拔去,引申为损、亏,这里可理解为土石脱落。  ④镇:用力压以维持稳定,这里指依靠岩石支撑而保持稳固。  ⑤具乎:集中于,体现于。  ⑥形骸:身形体态。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  E,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  俗话说,“稻谷蜕皮变成糠,留下来的是精华”,这是在说“神”。俗  宁又说,“泥土流失山不倒,依靠岩石为支撑”,这是在说“骨”。一鸟糟

作者简介

常峰瑞,本名常征,重庆梁平人。二十余岁,用两个月时间,独自骑车到北京,千里走单骑,行程两千四百公里。三十余岁,用六个月时间,独自开车走全国,万里看山河,行程五万二干公里。去过曾国藩家乡四次。 已经出版的图书有: 《冰鉴》,1998年3月青海人民出版社 《领导者必备:曾国藩识才秘诀全书》,1999年2月中国物资出版社 《曾国藩家书全编》,2000年10月中国华侨出版社 《曾国藩成就大事十三套学问》(全十六册),2001年2月中国华侨出版社 《冰鉴全录》(上下),2003年10月中国长安出版社初版,2011年1月中国商业出版社再版 《激情创业:如伺从一无所有到白手创业》,2005年10月中央编译出版社 《曾国藩成就大事十八讲》,2007年10月当代世界出版社 《曾国藩家书精选》,2008年6月中央编译出版社 《冰鉴正解》,2008年7月中央编译出版社 《大秦帝国开国谋略详解》,2010年1月中央编译出版社 《曾国藩相人术》,2012年7月中央编译出版社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神骨 第二章刚柔 第三章容貌 第四章情态 第五章须眉 第六章声音 第七章气色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不过他也没有闲着,而开始了深刻的反省,也有时间、有心情、有环境来反省。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他给江西前线的弟弟曾国荃写信说:“兄回忆往事,时形悔艾。”表明他对自己的过去做了深刻反省。后来也反复说起这段时间的反思收获。 咸丰八年六月,皇帝命令曾国藩出山。这次他没有任何推托,老老实实出征了。在老家的一年四个月,成为曾国藩做人做事的一个转折点。 咸丰九年(1859)四月二十三日,他跟曾国荃说:“余此次再出,已满十月,而寸心之沉毅愤发,志在平贼,尚不如前次之坚,至于应酬周到,有信必复,公牍必于本日办毕,则远胜于前。”大意是说,复出以后,平贼之志还不如从前坚决,但应酬做事,有信必回,则比以前好很多。 也跟好友郭嵩焘说:“国藩昔在湖南、江西,几于通国不能相容,咸丰六、七年间浩然不欲复问世事。然造端过大,本以不顾生死自命,宁当更问毁誉?以拙进而以巧退,以忠义劝人而以苟且自全,即魂魄犹有余羞。”大意是说,过去在湖南、江西时,本来就不顾生死了,哪里还管什么毁誉,但是咸丰六年和咸丰七年遇到的事情,实在让人难堪,搞得他都不想过问世事了,以忠义劝人,而以苟且自全,想起这些,都觉得羞愧。 第一次带兵,只想着“力办此巨贼”,越快越好,所以十个月打到了九江,然后有湖口惨败。复出以后,他变得圆润了、通融了,并不急于求成、事事赶快,而愿意“听之在天”。 过去他锐意讨贼,用心专一,以“不怕死、不爱财”为口号,毁誉荣辱都不顾,结果呢,得到的支持少,得罪的官员多,事情极不顺畅。复出以来,放弃“事求可、功求成”的企图心,事无大小都认真应付,官场应酬则更加周到,尽量不惹来浮议流言。官场的本事大大增强了,人也变得越来越中庸,时时百般忍让,处处委曲求全。据传,有一个官居极品的高人指点他说,关键不在于大臣怎么说,而在于皇上怎么听,不外乎是仔细揣摩皇上心思,知道皇帝怎么想了,事情也就好办多了。以前他与官场处处不合,得罪皇上不说,还在京师得罪权贵,在湖南、江西得罪地方。复出之后,大体能与官场相安,并把这种基本和谐一直维持到死。镇压太平天国之后,盛名之下,全身而退,没有遭到文种、韩信那样的悲惨结局,即跟这次反省有莫大关系。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近人乃有以古相书《冰鉴》,傅以文正名,号为遗著,不知此书道光问吴荷屋已为锓版。 ——黄溶(1937年)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南怀瑾《论语别裁》 凡有重要人事安排,他(蒋介石)必先招榜上有名者,观察其相貌气色,然后再做选用与否的决定。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国藩学说之处甚多。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是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据说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曾被指定为学生重要参考书籍。 ——《蒋氏王朝兴衰史》


编辑推荐

《冰鉴(图文珍藏版)》中所讲到的用人的学问,是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的一门,如今已经在人力资源课堂上发挥作用,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注意,《冰鉴(图文珍藏版)》有不少迷信色彩,必须仔细区分精华与糟粕,不要被错误的东西迷惑、毒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冰鉴 PDF格式下载



古人的文章精辟、简练的很,往往寥寥数言够得上现在的人洋洋洒洒说上个把小时,书内配有很多的图片,通俗易懂...


抽取的只是点评人觉得可以的片段


书还没有看,书本的质量还可以


主要还是看原文的,解说部分不是很啰嗦,可以帮助一点理解,我觉得这样也就够了,解说太多反而使人有先入编者的意见为主了。因此,对于经典,我还是比较喜欢解说不多的。


排在读书名单里的书,其实以前我真不知道这书讲的什么,以为讲述曾国潘的事迹,结果是内容和他根本没啥关系


很好的,很是实用,有教育意义


这次买书有点失望啊,发书的速度是很快,但是,书的质量不怎么样,书面有点脏,纸的质量也不是很高。


本来买书的时候看到有人评论说此书甚是垃圾,我还不信呢,买回来看了好几天,看完了之后我就感觉被骗了。而且不得不给个忠告给后面要买此书之人——切莫买此书,此书作者绝对是庸庸无为之人,全书均是泛泛而谈


第一次点评,看了两页就知道作者没水平,发为血之余,而不是死的细包,从人的眉毛,头发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知道身体,就可以推出一个人的行为等!作者不懂就不要认为是迷信,作者有空再读多几本有用的书。不懂冰鉴,来点评冰鉴,笑死人!


无名氏的冰鉴很好,精华。作者的评论很多是大而泛的套话,没什么意思。


不错,给爸爸买的,很喜欢


好书,奇书,值得慢慢品味,哈哈


内容通俗易懂,值得欣赏


除了内容,其他没什么好的!!!


速度超快,昨天下午下的单,今天中午就收了,还是到付,非常棒!书包装严实,没有压痕;纸张也不错,像是正版!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买这本书,抱着很好的态度


冰鉴这本书跟我想的不一样


冰鉴(图文珍藏版)好数


书一开始才说不是,曾国藩的著作


价格实惠,送货速度快


国学传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