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法官说了算

何帆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何帆  

页数:

315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8年3月,为《纽约时报》做了30年最高法院报道的记者琳达·格林豪斯宣布退休。3个月后,这位普利策奖得主发表了一篇名为《2691个判决》的文章,系统回顾了自己的司法报道生涯。在格林豪斯眼中,联邦最高法院每年9个月的开庭期是一座“山峰”,记者的工作就像在“爬山”。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新的开庭期开始。从此时到年底,山峦坡度平缓,大法官们忙着挑选新案,安排庭审,新判决还不会那么快出来,记者们也相对轻松。次年l至2月,山路渐陡,大量新案被受理,庭审逐渐密集,偶有零星判决发布,报道量开始增加。春天过去时,庭审已基本结束,大法官们忙着埋头撰写判决,记者们终于可以稍稍歇口气了。6月是“冲顶”的时刻,绝大多数重要案件会在当月宣判,任何一起判决,都可能成为报纸头条,记者的工作强度自然可想而知。此后,最高法院将进人为期3个月的夏季闭庭期,不再审理案件。记者们也开始分析、总结上一开庭期的审判情况,着手为攀登下一座“山峰”做准备。为什么这么多记者要围着联邦最高法院转呢?格林豪斯解释道,因为大法官们裁判的案件,多与宪法争议有关。宪法问题,既关乎政治,又涉及人权,牵扯到每个团体、每位公民的利益,自然会受到各方关注。更重要的是,不管这些争议有多重大,多棘手,多纠结,最终仍由大法官说了算。最高法院下判后,无论你是总统财阀,还是传媒大亨,内心再不乐意,也得乖乖执行判决。否则,就会被认为僭越了政治界限,触犯了宪政原则。

内容概要

您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认识,是不是还停留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发生的那些时期?您了解现任九位大法官的背景、经历、个性与司法立场吗?在这个Twitter、Facebook与Myspace盛行的年代,九位大法官如何思考、办案?他们使用维基百科吗?他们还阅读法学期刊吗?他们有自己的律政偶像吗?他们为何在审判中扮演历史学家角色?他们如何处理判决书中的“脏话”?他们退休之后,如何发挥余热?这本书尝试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告诉您一个最新、最In的联邦最高法院。  2007年至2010年,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做出了一系列判决。他们加大了对在校学生言论自由的限制,但又宣布校方对学生的“光身搜查”违法;他们认为处决奸淫幼童者违宪,却又确认了注射死刑的合宪性;他们要求民选法官必须在一方当事人为本人捐助者的案件中回避,又放开了企业、工会对政治选举的资金介入:他们要求CSI专家必须出庭作证,还命令不雅词汇退出电视节目。有人说他们与时俱进,顺应时势;有人骂他们祸国殃民,开历史倒车。真相到底如何?这些判决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力量博弈与法理智慧?这本书将为您揭开谜底。

作者简介

何帆,197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刑事没收研究:国际法与比较法的视角》(法律出版社,2007)、《刑民交叉案件审理的基本思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译有《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上海三联书店,2009)、《自由的精神:勒尼德·汉德法官演说书信录》(即出);另著有小说《一个伪知识分子的警察生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书籍目录

序言 大法官说了算的国度壹 人总是在争议中成长 ◆别了,苏特大法官 ◆大法官如何产生? ◆选大法官,还是选政治家? ◆选法官,等于买法官? ◆民选法官应如何回避?   ——卡珀顿诉马西煤炭公司,2009年 ◆律政偶像与法律文化传播贰 大理石神殿内的秘密生活 ◆你辩你的,我判我的? ◆法官助理,还是助理法官? ◆法官为什么疏离法学期刊? ◆大法官是合格的历史学家吗? ◆“发挥余热”的退休大法官 ◆说出你的秘密叁 网络时代的最高法院 ◆判决书脚注与“维基百科” ◆当摄像机与言论自由一起退出法庭 ◆大法官们,请看镜头肆 穿上法袍你就不自由了 ◆律师说得,法官说不得   ——布罗德曼诉司法惩戒委员会,1998年 ◆凭什么限制法官候选人的言论自由?   ——明尼苏达州共和党诉怀特,2002年伍 请容我畅所欲言 ◆公共图书馆电脑须装过滤软件吗?   ——美国诉美国图书馆协会,2003年 ◆法律保护不雅言论吗?   ——联邦通讯委员会诉FOX等电视台,2009年 ◆当判决书遭遇不雅字眼 ◆国旗烧得,十字架烧不得   ——弗吉尼亚州诉布莱克,2003年 ◆常识冲突怎么影响民主走向   ——公民联盟诉联邦选举委员会,2010年陆 毒树怎能结出好果 ◆毒品藏进学生内衣怎么办?   ——萨福德统一学区诉瑞汀,2009年 ◆“非法证据”一定得排除吗?   ——赫林诉美国,2009年柒 律师不来,啥也不说 ◆换个时间,再问一次   ——马里兰州诉沙特泽,2010年 ◆嘘,请认真听我宣读你的权利   ——佛罗里达州诉鲍威尔,2010年 ◆假如你的律师欺骗了你   ——帕蒂利亚诉肯塔基州,2010年捌 没有对质,如何反驳 ◆“请看着我的眼睛指控我”   ——克劳福德诉华盛顿州,2004年 ◆为何令法庭科学家疲于奔命?   ——梅伦德斯一迪亚兹诉马萨诸塞州,2009年 ◆法庭科学家VS.对质条款   ——布里斯科诉弗吉尼亚州,2010年 ◆大胆办案,给你特权   ——范·德·坎普诉戈尔茨坦,2009年玖 生死岂能两由之 ◆死神的闸门再次打开了   ——格雷格诉佐治亚州,1976年 ◆智商决定命运?   ——阿特金斯诉弗吉尼亚州,2002年 ◆弱智死囚的“双重危险”   ——博比诉比斯,2009年 ◆“请温柔地杀死我”   ——巴泽诉里斯,2008年 ◆死刑民意该如何判断?   ——肯尼迪诉路易斯安那州,2008年 ◆法律怎能限制公民“洗冤”? ◆用DNA“洗冤”是宪法权利吗?   ——地区检察署诉奥斯本,2009年 ◆谁有权剥夺孩子们的未来?   ——格雷厄姆诉佛罗里达州,2010年拾 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 ◆最高法院里的“年轻人”   ——约翰·罗伯茨 ◆法庭上“伟大的一代”   ——约翰·保罗·斯蒂文斯 ◆特立独行的“喜剧之王”   ——安东宁·斯卡利亚 ◆最高法院的掌舵人   ——安东尼·肯尼迪 ◆格格不入的沉默者   ——克拉伦斯·托马斯 ◆女性权利的守护者   ——露丝·巴德·金斯伯格 ◆阳光心态的乐观派   ——斯蒂芬·布雷耶 ◆“我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一名保守派”   ——萨缪尔·阿利托 ◆是梦想家,更是开拓者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附录 美国联邦司法年度报告(2006—2009)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联邦司法系统之所以对直播问题持保守态度,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负责制定政策的联邦法官们大多没有主持庭审直播的经验,而一个人对陌生事物多少总会抱有抵触情绪。二是因为1994年的辛普森案直播曾引起很大争议。主持该案庭审的兰斯·伊藤成为全美最知名的法官,也因此遭受不少非议,其他法官实在不愿蹈此覆辙。其实,除了上述原因,反对庭审直播者,大多认为直播会影响被告公平受审。然而,越是受人瞩目的审判,通过直播,反而越能防止法官恣意专断,偏袒一方。也有人认为,案件一旦直播,被告人被判无罪后,容易被人认出,可能无法轻易融入社会。其实,辛普森的辩护律师罗伯特·夏皮罗当年的一段答辩,可以作为对上述理由的最好回应。当时,一架摄像机意外拍到陪审员的面孔,兰斯·伊藤法官气得要停止直播,将摄像机逐出法庭。夏皮罗辩称:“我们建议允许摄像机留在法庭内,因为我们相信,证据将显示辛普森先生并未犯罪。为了让辛普森先生与他的小孩在此案后能够一起生活,有必要让美国大众了解他的无罪判决是基于提交给法庭的证据所形成,而非建立在律师操纵证据或那些已经被法律排除的证据之上。在未听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会对这个案件产生某种意见,对此,我们希望当辛普森先生被判无罪而回到社会后,社会大众对本案中真实的证据情况能有正确的看法。”法官最终同意了继续直播的请求。

后记

2009年4月,译完《九人》,对联邦最高法院这个话题,仍觉得言犹未尽,很想再说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朋友说:你这是用力过度,无法自拔,患了“译书综合症”,可以考虑换换脑子,读点古书中和一下。5月初,圣贤书还未翻开,戴维·苏特大法官突然宣布辞职。我的第一反应是:演出开始了。因为随之展开的,将是民主党总统15年来第一次大法官提名、驴象两党新一轮政治角力、最高法院两种意识形态的此消彼长……这些连锁效应,是《九人》故事的现实延伸,更是治愈“译书综合症”的灵丹妙药。一年来,观察、记叙、思考上述变化,成为智识上的一次愉悦体验。新任大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上任后,我将陆续完成的部分文字交朋友、同事征求意见。没想到,大家普遍对宏大叙事、具体规则不感兴趣,反而建议我在写作时尽可能少摆学术腔,少讲大道理,少拾人牙慧,要像调查报道记者一样,选取有趣角度,多挖八卦掌故,用最新的材料说事。至于写作风格,有人说该学林达、薛涌,有人说该学刘瑜、吴澧,也有人说得向任东来先生看齐。最后讨论的结果是,既然是中国法官“观察”美国最高法院,还是保留法律人独有的风格比较好,在注重专业性的前提下,兼顾可读性与趣味性。


编辑推荐

《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编辑推荐:美国有民主,广大民众热热闹闹四年一度选总统;美国很自由,高擎火炬的自由女神算得上国家形象,但是,当民主陷入僵局(计票争议导致总统“难产”,企业资金介入政治选举被讥讽为花钱“买总统”),当自由发生冲突(有人在市政厅门口焚烧国旗,政府官员指控新闻媒体诽谤名誉),当民意难以衡量(处死强奸犯是否违宪,到底该不该判处未成年人终身监禁),怎么办?这个时候——大法官说了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法官说了算 PDF格式下载



先读《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译者何帆,作者图宾),由于缺乏对美国法律制度的基本了解,又加上读翻译作品我一向没有好感觉,在一大堆陌生的人名字里我照例是迷失了自己的思维,一路读下来觉得特别累,读到剩三分之一的时候,看到说何帆又出了新的书《大法官说了算》,所以就买了那本先读,没有想到后面这本书读得非常通气,本以为这本书也是图宾的,读完后才发现是何帆所著。



读完《大法官说了算》,对美国的法律制度有了一个基本上的了解,这样才继续读《九人》就非常顺暢了,这两本书如果非得读一本,我倒建立非专业人士不如读《大法官说了算》。掌握这本书里的信息量,足够跟网络上的五毛们、愤青们、民族主义者,知识精英无论哪个阶层都能大战三千回合,并且不用发愁缺乏素材。



美国的法律制度是否是大法官们说了算?法官们真的有这么牛叉吗?其实并不是如此,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由九名大法官组成,大法官产生的程序一般是经总统的幕僚提名推荐后,由总统任命,然后经过一系列程序上的认证听证产生,出任的大法官是终身制,但一般这些大法官都会在合适的时机申请退休,死赖着不走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党派硬撑着占名额,撑到自己党派的新总统上台。最乌龙最八卦的申请退休是女大法官奥康纳,她是为了照顾得老年痴呆症的丈夫提出退休申请,想一心一意回家照顾丈夫,结果却是丈夫已经不认识她,并且同照顾他的护士谈上了恋爱。。。。

最高法院管辖的案件,产生的程序比较复杂,大致就是经法官助理们把报上来的案件进行有针对性地筛选,然后确定是否受理,这些案件都是涉及的有无违宪。



美国的宪法似乎很神奇,其实这部伟大的宪法包括修正案在内仅仅只有十四页。最高法院所肩负的使命就是在各基层法院审理案件时适用法律及法律本身有无违反宪法精神,一是审查,二是根据每个具体案件针对提出是否违宪对宪法做出解释。而事实上,并不是说九个法官就有能任意解释宪法的意思,九个法官由于由不同的执政党的总统任命,所以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们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一般以投票表决的方式,由意见多数方(即五票方)来起草判决意见书。所以大法官们戏称,在美国最高法院什么最重要?那就是五票。



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在判定案件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一个很固定的标准的,如果说有,那也就是所谓的民意。比如在适用死刑问题上,大法官有时候会判定适用死刑违宪,有时候又会判定适用死刑不违宪,理由都是同一个:举国共识。他们一会儿在多数意见书是指出:不应该对弱智适用死刑这是举国共识,一会儿又指出:对犯某某罪的人适用死刑是举国共识。

可是举国共识是什么东东呢?有民调依据吗?根本没有。这都是靠大法官们对宪法精神无以伦比的理解力以及精湛地运用法律的能力,结合时代背景与案件发生当时人文环境、政治环境以他们敏锐的政治嗅觉能力来判断应该如何权衡得失及如何有效制衡。所以大法官们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一百年不变的标准,大法官们的一生中很可能发生曾经投票力促同意罗伊案的观点,而几十年后又参与推翻罗尹案的投票活动中去。真理不是绝对的,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么真理在什么时候已经不是真理在发生了变化了呢?大法官们肩负的职责就是发现发生变化并予以调整。

美国法院的司法制度已经发展到美轮美奂且环环相扣精密无比的程度,这是美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他们这个民族才真正称得上勤劳勇敢。

约瑟夫普利策说: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而大法官们,正是航行在海上这艘船上的船长,他要审视着航线,及时把往左偏或者往右偏航的船舶引领到中间安全的航道上去。

=++++++++++++++++++++++++++++++++++++++++++++结束+++++++++++++++++++++++++++++++++++++++++=

最后我要再跟本文无关地感慨的是一个具体的案例,克劳福德诉华盛顿州(Crawford v.Washington)o 这个案件很简单,华盛顿的一个居民肯尼思在家中被刺伤,警察依程序进行刑事侦察后逮捕了克劳福德夫妇,克劳福德做了对自己有利的供诉——自卫反击战,克劳福德的太太第一次讯问称没有看清,第二次讯问后做了对丈夫不利的供述。



地区检察官以攻击和谋杀未遂提起公诉,克劳福德则依华盛顿州“婚姻特权”法律请求法庭禁止妻子出庭做证。因为该法律规定夫妻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到法庭做不利于配偶的证词。

当然此案的争议焦点并不是婚姻特权是否违宪,而是有关对质条款(采用未出庭做证的证词判决他人有罪是否违宪)



我想感慨的是,此案与刚刚伏法的文强案一比较,我们发现,我们的法律思想体系里,不要说没有任何婚姻特权,我国法律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其法律精神还停留在夫妻株连,如果不交待就连坐。文强的妻子是看了警方提供的文强强奸幼女录相后受了巨大精神刺激后供述,而警方在获得口供后,当成一场战役的胜利,在网络上广泛宣传自己的胜利!毫无最起码的法律人道主义理念,而文强的儿子在文强伏法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委婉地指出自己也因此失去自由。至今文强的妻子还在狱中服刑!



法治精神在中国确立,对我们整个法律共同体内的人来讲任重而道远,要面对现实的是,我们目前的法制精神和原则(如果有)还停留在封建专制社会,甚至更不如。

****://blog.sina*******/s/blog_48a1c9cf0100qcuq.html


中国法律学者大多仅止于贩卖外国法律理念、原则、主义等,而对于其背后的内在价值、形成轨迹及学术背景等少于介绍,青年学子、最高法(我曾经最为羡慕的法院)法官何帆则为我们补上了这一课,起码在了解美国最高法院方面我们不再流于表面。最高法的法官,对于任何一个学法律的来说,应该都是梦寐以求最想成为的,但谈何容易。此书为我们揭示了美国最高法九人如何一步一步修炼成大法官,并围绕这堕胎、同性恋、枪械控制等关乎国本的种种案件所展开的“明争暗斗”,尽管九人各有党派归属,但并不幼稚的仅仅以党性自居而代表这阶层那利益,相反他们都坚守自己的司法理念,作出不同判决或阐释不同理由,仅仅源于对于宪法的不同理解以及自己一贯坚持的立场,内心的信念何等坚强。本书尽管有对许多美国司法史上著名案例的解读,但大都浅尝而止并为过多展开,对于“非法”人来讲自然赏心悦目省时省力,但对学法之人却心痒难耐,大有半饱半饥之感。还好我还买了本《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相信可以一解相思之渴。何君早年曾出网络小说《一个伪知识分子的警察生涯》,当时就曾跟帖看过,自己还想跟风也来个“一个伪知识分子的法官生涯”,不想几年后,此君已“窃据”最高法,成为我的最顶头上司,想来不认命也不行。差不多的人生轨迹,只是何同志在当警察时就有了大志,终于考了硕士、博士,终至最高法;而我却是一直安于现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曾经的雄心壮志早都烟消云散,所以,现在也只能看何帆的大作了。呵呵,好像很酸酸的感觉。


  读过2009年度图书《民主的细节》的朋友,肯定对本书感到非常的熟悉。它们两者都采用了一种第三者角度观察笔记的形式,对美国的某些方面做令人感到轻松而不失深度的介绍。不同的是刘瑜观察的是美国社会的形形色色,而本书则聚焦于美国的大法官制度。
  
  虽然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题材,但作者却没有把本书变成一本艰涩的理论读物。相反,作者采用普通人也能读懂的方式,把故事、法理和个人评论结合在一起,更侧重强调故事性、可读性,避免长篇大论,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跟具匠心的是作者给很多的段落都添加了一个小标题,让人阅读的时候能跟上作者的思路,不至于迷失。
  
  内容方面,围绕大法官制度的方方面面,给我的感觉是我平时在电影电视上都会留意到的一些小细节,但却没有时间、没有条件去做深入的思考研究(比如陪审团、电视直播、总统和大法官的关系、未成年人、死刑等)。而这本书都把它们汇总了起来,可算是一本“宝典”。
  
  每一节的故事都不会很长,但情节完整,前后之间也有巧妙的衔接。你既可以一口气从头读到尾,也可以有空的时候随手翻开一章。选取的题材正象作者自己说的那样,并没有全部选取美国社会的热点问题,而是选取一些可能对当今中国更有实际意义的。比如枪支、同性恋问题距离我们的确有点远,而公民私产、言论自由、死刑等等相对更有现实意义。更有意思的是不像其他观察美国司法制度的书籍,选取的案例都是年代久远的标志性案例,本书在提到那些重要案例之时,跟不忘记选取近几年发生的案例(最近的一则故事甚至发生在今年5月),让人感到一切都并非遥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是我国最高法院的在职法官。这一点让我拿到书的时候特别感到惊讶。这样一本有点推崇美国司法制度的书籍,竟然不是出自一些法律学者或记者,而是出自一位体制内的人物,多少让我感到意外,但意外之余,不禁庆幸,看来我们僵化的体制内部,也不乏有灵性之人,我们有幸能通过合法渠道听到他们的声音。更让我感到有意思的是,作者1978年生人,比我还小一岁,但比我更有为,让我感到羡慕、敬仰。
  
  当然,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书中的很多评论都是点到即止,更多是提出一个疑问,而不去做论断。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严谨,也更是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诸君。
  
  稍感遗憾的是,本书读完以后,我也很难记住那些大法官的名字。并非我对他们不感兴趣,而是他们的名字翻译成汉字以后的读音我很不习惯,每次都绕开。这类书籍我更喜欢直接用英文名。这也许是我自己的一个臭毛病吧。
  
  最后提到的一个小情节,是现任大法官之中有一位喜欢中国法袍的女法官。据说是因为在中国时看到中国法官穿着很漂亮,于是很喜欢。有人投其所好送了一件。也许她对我们中国没什么偏见吧,但在我看来,穿着中国法袍断案,怎么也有一股讽刺的意味吧,呵呵。


《民主的细节》作者在书中推荐了何帆的作品,这本书是其中之一,还有一本是其翻译的《九人》,在我的读书计划中。 开始接触美国的法律是观看电视连续剧《神探亨特》,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是你有权保持沉默,然后警察会说出一串的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律师不到场,可以不说话。后来,由于很喜欢看美国电影,其中有几部是涉及法律的,很感兴趣。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考虑一些关于美国和我国法律的问题,就更加想了解美国的法律。遗憾的是,至今我还不太知道本国的法律。这都是后续逐渐弥补的方向。 这本书读完了之后,给我最深刻的感觉就是9个大法官主要的功能不是判案,而是在新时代,新环境下解释宪法。这个功能是让我很意外的。美国的宪法自制定以来到现在已经过去200多年了,它的原型是英国宪法,开始觉得这样历史悠久的法律还需要解释吗?现在看起来,解释宪法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先辈们制定宪法并不知道社会的发展方向,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9个大法官对宪法的解释和运用或许会把他们直接吓回到坟墓里面去的。如果宪法还是拘于几百年前的状态,估计早就被废除了,日新月异的时代怎么会让那么古老的死条款管理呢? 那么,这9个人如何产生的呢?他们是由总统直接提名的,宣称民主的美国为什么不是选民选举出来的呢?那么他们代表谁的利益呢?他们是否是政客呢?他们是否帮助政府来解释宪法呢?这些问题在书中,作者给出了很好的解答。总统只是有提名的权利,大法官是终身制,如果总统在位的时候,没有大法官退休或者去世,总统是没有权利提名大法官的。而且,提名到正式上任需要国会的审查辩论期。程序很复杂,一般都要几个月。法官都不是政客,尽管他们有个人的政治倾向,但是他们都很清楚自己的职责,他们最终是为人民和宪法服务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我看来,这就是司法和大法官的尊严吧!他们的程序和制度真的在起作用,不容置疑。这种信任是他们做出来的,也是全体人民的共识。 本书还通过一些案例,进一步解释了美国的一些法律条款。比如在律师欺骗当事人的时候,法律中有哪些条款是保护当事人的;比如米兰达条款,堕胎,持枪等等很敏感的条款。只要有矛盾就会有保守派,自由派,中间派,而这些在大法官中也有很明显的区分,于是5票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更有权利的是第5票。从而,让我知道了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答案:为什么托福考试要考逻辑题?几乎每一条法律条款就会遇到逻辑的问题,并不是咬文嚼字,而是在字里行间既要表明法律的严谨性,还要让普通百姓明白自己的权益,哪些是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的,哪些是可以用来质疑律师,法官的,哪些是违宪的,哪些是宪法规定范围内允许的。逻辑很重要。 回望我的成长道路,我不记得在9年义务教育中,我上过任何的法律课,还是有这种课程,被中考高考的主要课程占用了?也不记得哪部电影像《神探亨特》那样占据回忆。这一点真是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先不说他国的法律,自国的法律如何了解呢?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国是一个法律至上的国家,任何人只能在法律的框架下规范自己的行为。
本书首先介绍了美国司法分支的组织结构,如联邦联邦最高法院、(巡回)上诉法院和地区法院,州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初审(或地区)法院,介绍了各系统、各级法院的职责,法官的遴选、任命和选举方式等,对了解美国的司法制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主要介绍了联邦最高法院怎样通过判例,实现司法解释权,尤其是各种里程碑式的判例如何深刻地影响和引领了美国社会的变革和个人的生活。同时也介绍了大法官的个人信仰、司法理念以及个人性格对司法的影响。看来作者对美国司法制度和联邦最高法院判例具有系统和深刻的了解,对史料的掌握和梳理达到了运用自如程度。
作为一个非法学或法律专业的读者,这是我迄今读到的介绍美国司法制度的最好的一本书,
但美中不足的是,在通过案例介绍司法理念的时候,有些案件的介绍过于简单,故事叙述不完整,希望作者能够再版此书,完善、丰富其中的内容。
另外,此书还存在一点瑕疵,如在第110页,少数方的4个大法官苏特的名字出现两次,显然是漏掉了一个人。193页的佐治亚州萨维纳市似应为萨凡纳(Savannah)市。如果英文原文为Savannah,其常规译法应为萨凡纳。


这本书真的很好看。让自己受益匪浅,,让自己了解到美国的司法制度和最高法院里大法官们和司法审判的原则还有很多知识。。。这本书很赞哦。。。


法治还是人治?这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法律信仰极其缺乏的国家,法律、法官的地位较低,更多的时候是依靠人治,靠领导的条子、讲话,而不是依靠法律以及法官的判决。反观美国,最高院的九个大法官却能够在时代的潮流中坚守法律,赢得政府及民众的认可和信赖。本书将美国大法官的故事进行讲述,对于我受益匪浅。


很赞,,,看完这本书对美国最高法院和大法官多了不少了解。。。。。


如果你要看《九人:最高法院风云》,最好先看此书,虽然出版比《九人:最高法院风云》晚,但是它能让你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一定基础了解。


何帆先生的书都很值得好好阅读,除了这本,还有批评官员的尺度、九人——美国最高法院史等,都是相当不错的~
有的是翻译美国法律畅销书,有的是自己的整理论述,但都是具有相当视野与积淀之下的成果,非常真实客观地阐述实然的问题,而且非常“实证”,相对于那些自以为是、自我实现的书显然要好得太多了~


虽然讲的是法律 但是还是兼顾了趣味性 把每个大法官的经历都梳理了一遍 他们为什么会形成现在的判决风格 和历史是分不开的 每个人的形象都跃然于纸上


真实而细致的美国司法与大法官们!~ 何帆大人的作品相当有保障哇~~


法学学生必读,宪法法理类的书目,读关于美国最高法院的著作,都会有神往感


对每一位大法官的描写很详尽,了解人物的同时,也了解整个美国司法制度的发展史,很好


我是《BOSTON LEGAI》的忠实观众,看了三遍!这是这辈子唯一完整看完的电视剧,而且看三遍。回到正题:自己怎么就没有读法律呢?这本《大法官说了算》,算是美剧的续集,深入浅出地介绍美国的法律形成过程等。


了解美国司法的好读物,终身制的大法官,到底是什么样的?


那些想了解美国最高法院的人我推荐他们看看这本书,虽然没有将最高法院每一事迹都详细披露,但是对于那些对最高法院充满兴趣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本好书。


美国布雷耶大法官:“你必须假设别人的动机是好的,即使你并不认同他们的作为。如果你不做此假设,就会使观点分歧变成个人意气之争,这样更难在未来达成共识。”“下一步怎么走?…我们的决定将开启某些大门,却往往无法知道同样的决定会关闭哪些大门。我们为做决定苦苦思索,但有时这样的权衡毫无帮助,而只能凭直觉去选择…我们做什么样的选择,以及我们如何解释这些选择,反映了我们的人品。”说得真好!


这本书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最高法院里的宪政思维,不得不佩服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感叹宪法在美国社会的地位


非常好的一本书,本来期望值没那么高,但真的很棒。作者对美国最高法院有非常深入细致的了解,话题划分也非常讲究,叙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对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来讲既有趣味又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读书的过程非常愉快,是一次发现思辨之美的读书历程。


开始了解美国最高法院,开卷有益


关于美国最高法院的研究著作,不错!


介绍了美国最高法院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何帆的好书 是了解美国司法的不错书籍


了解了一些美国法官的做事方式,对民主的定义有更深的了解


在大家想抱怨法院的时候,就该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别说造法了,作为社会矛盾的**桶法官们真是要修炼一身好本领,可惜西学的书籍在这方面有什么助益


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希望从中找到法官说的算的理由,和法官说的算的依据。


何法官的书,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就是好看。


如果希望看《九人》的话,这个就一定希望啦


何帆翻译的一系列书都很好


虽然我不是学法律的,但是对法律很是感兴趣,借以了解美国的司法制度来驳斥中国的法律制度。哈哈哈哈


从这本书了解到,美国司法的一些程序和对人权的尊重


通过这本书可以比较轻松的了解一下美国的司法制度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美国,想知道美国的司法,就需要看看这本书


了解美国司法体制的窗口,写得也比较好看。


这本书写的很有意思,美国的司法也很有意思


何帆的又一得力译作,值得看


法律书籍我喜欢看何帆的


可以更好了解另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


书的质量很好。纸张、印刷都不错,值得收藏。
内容很好,可以对美国法律体系有更多了解。


他山之玉,可以攻我方之石。法律其实是鲜活的,作为法律人,应当了解最新的法律思维


读起来很生动,对案例的介绍,有启发,反映了美国法治的不同发展阶段


欧美法系一直是本人比较感兴趣的范畴。本书通俗易懂,适合饭后睡前科普长知识。


没耐心的人就不要买了,此书肯定比较枯燥的


有点延续林达的风格,是一本浅显易懂说的透彻的好书。当然深度不能和专业书相提并论。


学习法律之余,还是想了解一下其他人的奇闻异事,特别是有关法律的趣闻,更加有兴趣学习和搞法律


这是我在当当买的最旧的书,发票和清单都破破烂烂的,买成金卡会员第一次出现这么差的外包装,有点失望!但书的内容很精彩~~~


还没有读,这次一共购买了10本书,没有轮到这本哪。


三权分立好啊三权分立好!看了本书,直接用这句话用在了社会主义好的调子上。发自内心的,绝不装逼。专政其实就是专ZHI!


盒饭老师出品 必属精品


书是好书,但是拿到手根本就是个旧书!封面是折的,有不明污渍,各种~不愉快的购物体验!


学法学的童鞋一定要看的!


读的很过瘾,文笔很生动。


只是内容不错


拿到书很高兴啊,不错


好书 对思维很好


好书,绝对值得看


帮老公买的,还没看完,应该不错,正版


请在包装时弄干净点。


在微博上看的介绍才买的,不错


写的不好,一般般。


聊以自慰,哈


作者本来就很有见地,文笔很好。内容很有可读性和知识性,很有意义。书的外在也很不错!值得购买。


发货很快 图书质量也很好~


脉络清晰,叙述生动,开阔眼界


此书是对美国最高法院一个概括的通俗的介绍,适合于第一次了解最高法院制度的读者


挺好的,走进美国的大法官,个个人物很鲜活


满足了普通大众对最高法院内幕的窥视欲


看完《九人》,按捺不住买的


对美国司法体系的一个很好的解释,深入浅出,易读


翻译的不错,对个人而言是很好的美国司法制度的扫盲读本


这本书是一个读法律的朋友推荐我看的,本来我对这个内容并不是那么有兴趣,看着看着觉得还不错。也算是多了解一些吧


写得有趣,译得流畅


这本书还不错,通俗易懂,不太教条


如果说和官员的批判尺度一书相比,给此书不错的评价就不错了。


朋友推荐的说是好看,还没看哪!不好意思了。


看完了最后一本杜拉拉。。。感觉剧情有点拖拉了。。。但是依然还是那么温馨,,


内容丰富,行文精彩,大开眼界


在盒饭的书都不错,在豆瓣上有看刘瑜柴静的书评,很是期待啊~


一本不错的书,值得回味。


其实这本书可以更精彩。书中案例不少,但鲜有观点。

对于每个案件九位大法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案例之惊奇,观点之碰撞,如何从复杂的案情中抽丝剥茧理清思路找到关键要素才是出彩之处。可惜这个信息量较少,实是遗憾。案件不是谁说了算,而是大家通过观点碰撞,集体向着最合理的地方靠拢。


读过之后有些意犹未尽,感觉本书的大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有些过浅,不少内容与案例的实质和美国法律制度都没有太多的联系,而是介绍了最高法院的一些家长里短的零碎事。如果你对美国最高法院有一种因神秘而引发的好奇,那么这些内容确实读起来津津有味。如果你只是想通过这本书更多地了解美国的法律文化和中美法制的比较,那么这些文字看上去就有些可有可无了。
合上书卷,最让我震撼的不是书本身的内容,而是作者这位法学博士、对美国法律制度相当有研究的最高法院法官,年龄却比我还小。终于到了要向比自己还小的作者学习的日子,对照自己,真是无地自容啊。。。。。


整本书讲的都是美国的大法官制度。没有什么实质有趣的内容。


关注美国最高法院由来已久,所以都一直有购买


保守和自由两派的分歧有那么重要吗,宪法的精神没好好体现出来啊


该作者翻译的书真好看


既然在这里买书,评价我不针对这本书的内容,毕竟内容好坏这不是零售商的义务范围。所以我想说的是,这本是居然是旧的?我不知道是否这一版都是没有塑封的,但撇开没有塑封这一点,翻阅痕迹很明显,虽然边角折痕几乎可以忽略,但是我真是忍不住吐槽,作为一个比较爱惜书的人,它看起来甚至比我看过两遍的书更像是一本旧书。其他几本里面也有一两本没有塑封,但是因为看起来蛮新所以我也不说什么。在卓越买过多次东西,我一直给的评价都蛮高,当初买ipod touch 拿来的时候屏幕就有点问题,但是因为不影响使用我也接受了,毕竟网上购物就得承担这些风险。不过,明知有问题还发货,以后在这里买东西还是得慎之又慎了啊。


看完了再来评价的。这本书介绍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概况,浅显易懂,语言平实也能引人入胜。个人感觉无论是法律专业学生还是作为课外读物都可以看看,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收获。


何帆老师翻译将文字尽可能的还原原著精神!


静下心慢慢读,不是随笔读物,最好有专业知识。我就比较悲剧。


就是给我感觉每次在这里买的书都不是新书,有点让我失望。。。。。记得上次我让同学帮买的《闲话水浒》也是一样!希望下次真的发给我新书,有些书我上网一搜电子版的一大把,之所以会买它,是因为希望并收藏,希望你们下次能真的发全新的书给我,我可是有付够买书的钱的!!!!


书还没看,内容好坏先不评价,书的封面看起来脏脏的,像二手书,希望第三方卖家以后多注意!


一年多以前买的,说实话,到现在还没看,是自己的生日礼物,主要是当时那阵儿对美国最高法院系列的非常着迷,类似的买了好几本,热乎劲儿过去了就放着没看,当时把前言看了,还不错。最近打算看了。希望自己喜欢,书的外在质量是不错的。


比林达的美国系列专业,比“九人”更适合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九人”涉及米帝政治斗争较多,这一点恐怕不是国内读者关心和需要的,且“九人”作者民主党倾向明显),比律政剧更有意思。


内容就不用说了 很棒 纸质 包装 都感觉超好


这本书算是对何帆老师另一部翻译作品《九人》的有益补充,文中包含了九人之后两年的重点判案。


如果中国的立法者法官都是何帆这种接受了宪政的教育的就好了…写得非常好,基本上是罗伯茨法院的全景式描述,而且对于布什VS戈尔案之后的美国大案进行了分析,都很发人深省,其实作为一个公民,去思考一下双方的观点其实也是蛮好玩的…


何帆老师通过一个个案例,详尽的描绘了美国司法体系如何一步一步运作的,表面上是大法官说了算,实际是宪法说了算!


一定要看的书,里面很多案例,对如何想问题看事情有很大帮助。中国什么时候能这样,。。。。。


美国司法观察笔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