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反思与建构

魏敦友 法律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法律  

作者:

魏敦友  

页数:

534  

内容概要

  本书是《当代中国法哲学的使命》一书的姊妹篇,是作者建构“当代中国法哲学”系列思考中的第二部。2005年,邓正来教授发表了《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著名论著,开启了中国现代思想的自主性新时代。作者通过认真思考邓正来教授《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的基本脉络,结合中西文化百年大论战的内在逻辑,提出了“新道统论”的法哲学主张。作者认为,当下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法学时代。从知识论上看,它是继子学时代(春秋战国)、经学时代(秦汉至南宋)和理学时代(南宋至晚清)之后的第四个知识时代,“新道统论”就是为这样一个全新的法学时代进行系统论证的法哲学。

作者简介

魏敦友,湖北省仙桃市人,1965年生,哲学博士,广西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谢晖教授主持的理论法学聘任的学术骨干),曾挂任百色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工作于北京医学专科学校(现首都医科大学),从事法制教学。1989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师从杨寿堪教授攻读西方哲学,于1992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工作。1994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师从杨祖陶教授、邓晓芒教授攻读西方哲学,于1997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从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调入湖北大学法学系,任副主任,正式开始法学的教学与研究。1999年调入广西大学法学院工作至今。2001年进入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工作站,师从黄颂杰教授、俞吾金教授从事西方法哲学的研究工作;2003年出站,课题成果为《自然法的观念——渊源、历史与逻辑》。2005年始发愿将毕生致力于“新道统论”的思想发展与理论建构。已出版个人专著《回返理性之源》、《当代中国法哲学的使命》两部,并在《哲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政法论坛》、《山东大学学报》、《法制日报》和《检察日报》等知名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反思与建构(代序)
第一编 六评邓正来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当代中国法哲学的使命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开启的思的可能性之现象学考量
音调未谐的变奏
——解读八位博士对邓正来教授《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的评论
从文化自觉的观点看
——就如何评价邓正来教授文答鸭渡
?塘先生
“知识引进运动”的终结
——四评邓正来教授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中国问题”的法哲学解读:一个知识人的视角
——五评邓正来教授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在激流险滩处思考
——评刘小平、蔡宏伟主编《分析与批判:学术
传承的方式》或六评邓正来教授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第二编 中国法理学向何处去
 法理论述的三重话语
 理性的自我祛魅与法律信念?确证
——答山东大学法学院谢晖教授
 再评“法律信仰”
——向许章润先生汉语法学的进言
我对中国社会的理解以及当代中国法理学的使命
 中国古代法的真精神到底是什么
——对瞿同祖一梁治平理论的初步批判
 机会主义、理性和法治
 想象民间与民间法的方法
——建构当代中国法哲学的一种可能性(提纲)
 民间法话语的逻辑
——对当代中国法学建构民间法的三种理
论样式的初步探讨
 再论民间法话语的逻辑
——民间法研究的另外两种路向
 必须将政治动员与法学研究严格区分开来
——试评武汉大学李龙教授的“人本法律观”
 ……
第三编 中国宪法学向何处去
第四编 在通往法学之恩的道路上

章节摘录

版权页:总体上看,八篇论文分别从八个角度触及了正来教授文的八大问题,这充分显示出了编辑的良苦用心,但是我同时认为,这八篇论文的编排顺序存在重大的缺陷,它使读者无法看到正来教授文的内在逻辑。目前,我看到的排序依次是邹立君的《“现实”的问题化:一种崭新的理论进路》、王恒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吴一裕的《论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可能性》、张琪的《定义“中国”:出路抑或陷阱》、柯岚的《中国法学存在“总体性危机”吗?》、朱振的《“知识权力”之下的知识分子》、魏治勋的《法学“现代化范式”批判的矛盾境遇》及刘小平的《“理想图景”讨论中的“哥顿神结”》。我不得不说,这种排列方式没有遵循《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发展逻辑,是相当随意的,因此是非常混乱的。按照我的看法,《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基本思路是非常清楚的,它首先通过考察当代中国法学(法制)的现状而指出当代中国法学(法制)面临着深刻的危机,然后揭示出这种危机背后的原因之所在是当代中国法学(法制)深受源自于西方而未经反思的所谓“现代化范式”的支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超越“现代化范式”的西方话语并祈望中国学术的自主性,祈望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智性努力奋斗,这就是所谓重新定义“中国”、“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诸问题的提出。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反思与建构》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反思与建构 PDF格式下载



魏老师在当代中国法学发展特别是在法哲学领域有突出贡献,他的思考不同于一般学者,而是高屋建瓴,不少学生将其的学术观点奉为圭臬。此书值得一读!


书是正版的,内容可读性强,文笔很好


  “在这样的夜里,
  
  湖边没有,也决不会有
  
  一个人影,
  
  只有星光跟一百年前一样,
  
  跟一千年前一样,
  
  倒映在湖水中。”
  
   这是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里的语句,也是作者生平最动容的文字。《当代中国法哲学的构建与反思》是吾师魏敦友大作,相比它的姐妹篇《当代中国法哲学的使命》,本文更适合于普通大众,读者在认真浏览之时,必能就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那种对个人与社会使命的深思。
  
  
  
  吾师魏子胸怀大志,生为湖北人,非典型的八十年代学人,就读于新文化运动的发端地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与北大系出同源,魏师就读于哲学系,深以为哲学是高深学问的象征,大学中孜孜以求,硕士毕业后亦从事哲学研究。不想因缘际会,竟是无意中踏入法学殿堂。十二年前从江城赴邕,就此踏上了一条孤独与沉思并存的思想构建之路。
  
  
  
  魏师在西大立志静心读书十年,终有所成就。从2005年始,初有想法欲创一法哲学思想,谓之新道统论,以为当下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法学时代。从知识论上看,它是继子学时代(春秋战国)、经学时代(秦汉至南宋)和理学时代(南宋至晚清)之后的第四个知识时代,“新道统论”即是为这样一个全新的法学时代进行系统论证的法哲学。
  
  
  
  魏师勇于挑战格局,于南疆之地,独学无友,却深深思考着中国文化的传承,望在西方化的冲击下从法哲学领域有所突破,从而在含化西方的基础上超越西方。《当代中国法哲学的构建与反思》反映了魏师在学术上的追求,对读书、为人和生活上的思考,新道统论的思想火花亦可窥见脉络。魏师常言一语:“这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虽然我们不能成为巨人,但我们要为巨人的出现奠定基础。”纵观全书,魏师贯彻着这样的自信从未改变,无论是对好友邓正来教授学说的评述,还是对法学名宿的批评,永远保持着自己的精神独立,同时对自我深切地进行剖析,生活所感,往往催人泪下,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激励的力量,让人以为人生当有所为方无愧天地。
  
  
  
  魏师一生游走边缘,从当初弃理学文,到后来的选择哲学、转入法学、南下邕城,一生都坚持着独立精神与人格。政治身份上,魏师是民主促进会的中央委员,关注着中国的社会政治现实,并未将理论与实践脱节,未入中共亦是性格使然,为保持学者真正的独立。我以为,能够在南疆耐住寂寞,专心读书,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也值得敬佩。
  
  
  
  此书为一好书,有相见恨晚之感,而魏师的人格魅力,更是不时鞭策我在沉寂中寻找真正的力量。大学之大,不仅在有大师,更在于有善于怀疑、质疑的学生。共三光而永光,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的独立人格,奠基于自由思想之中。当你疑惑的时候,不妨停下来,静静聆听自己心中的声音。思考永远是人生长程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是你生命之树开出的美丽花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