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法律文化(第2辑)

沈德咏 主编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沈德咏 主编  

页数:

275  

字数:

312000  

内容概要

  法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文化是培育法治理念、引导法治行为的重要载体,是由法律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设施等构成的观念、态度、评价和信仰。具体到我国,法律文化就是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法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上的反映和折射,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法律实践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是人们从事各种法律活动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传统和习惯。文化的力量无形而有质,历久而弥新,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熏陶、引导、规范、凝聚、激励人们社会行为的作用。大力加强法律文化的研究、教育、传播,对于熔铸法律人的品格、陶冶法律人的情操、塑造法律人的精神,全面提升法律人的整体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书籍目录

文化启思
透过《聊斋》看司法之三:《胭脂》中的连环错案
透过《聊斋》看司法之四:《梦狼》与贪官酷吏的
成因
透过《聊斋》看司法之五:《诗谳》与司法官的断狱本领
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
英格兰的法治主义与中国近代的法律启蒙
司法公开与司法不公开
幽默故事中的法理思索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精神
其人其思
梁漱溟的传统法文化观
丘浚的司法思想考察
听陈法官细数香港法治往事
国际司法舞台上的“铿锵玫瑰”
德沃金法律帝国里的公民权利
“司法的角色理当谦抑”
董仲舒的司法定位与价值取向
“法理学之父”奥斯丁
法官出身的侦查先驱
读书笔记
“摇摆”的公正观
法官的良知
法律的信仰与信仰的法律
犯罪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刑法运作需要犯罪学支持
漂移中的行政法
美国宪法“空无一物”?
法律与文学
《敦厚的诈骗犯》形成并案的推理
成色与含量:从回顾一条项链写起
从秦香莲看封建社会宗法与国法的矛盾冲突
美国式冤案的非典型性昭雪
宋江是如何被“出籍”的
司法文化
身体语言与法官审判
疑难案件与法官的创造性思维
科学与法律间的分歧与融合
依赖与紧张:司法与媒介的传播关系样态
司法公正的心理学分析
司法该不该讲“成本”
民国司法考试漫谈
大法官的门槛
法院文化
法人茶语
品格与正义
法文化解读

章节摘录

  一方面,司法机关更愿意通过专业化的信息传递,表达自己感兴趣或者认为比较重要的议题,实现对社会公众的引导;更愿意避开敏感性的社会话题,以免引起公众的争议。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在市场化竞争的压力下,往往受制于传媒本身的专业约束和受众的大众化兴趣,在内容选择上往往倾向于采取故事化、戏剧化、通俗化的标准。这种“各有所好”的状态导致媒介议题与司法议题之间的不完全吻合。一些司法机关关注的议题难以进入媒介议题清单。有的即使被纳入媒介议程,也难以给予优先排序,难以在报道资源配置上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媒介真正感兴趣而且愿意投入更多报道资源的议题,往往又不是司法机关的“兴奋点”,难以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回应。此外,司法机关偏好的往往是经验性、动态性工作信息。这些“内指向”信息,带有明显的组织和专业色彩,信息内涵比较明确单一,信息包装比较单调枯燥,增加了受众接受上的难度,这也往往是善于“讲故事”的媒体所难接受的。二者在传播偏好和目标上的分立和偏离,往往使媒介司法报道呈现出“经验性、工作类报道比重相对较少,而案件、话题类报道比重相对较多”的特点。  司法机关作为信息发布者,在内容占有上具有天然优势,但其渠道占有的劣势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媒介的渠道扩容以及媒介间竞争的加剧,使媒介对作为“信息富矿”的司法机关更为依赖。在这样的力量博弈下,司法机关与大众传媒在关系策略上正发生着微妙变化。一方面,司法机关主动适应媒介需要。在信息制作和发布上,更加注重人性化和通俗化表达,把信息与现实生活的意义关联表达得更加清晰,使信息更加符合媒介要求和大众口味;在议题设置上,更加关注民众声音和媒介热点,使司法议题与媒介议题、公众议题最大限度上吻合,进而产生“共鸣”效果;另一方面,大众传媒机构也纷纷做出“妥协让步”,通过增加经验性、典型性、动态性工作报道的比重,以获得在案件、话题等故事性内容上的报道优势。  ……


编辑推荐

《法律文化(第2辑司法的文化述说)》(作者倪寿明、张国香)收录了《身体语言与法官审判》、《疑难案件与法官的创造性思维》、《科学与法律间的分歧与融合》、《依赖与紧张:司法与媒介的传播关系样态》、《司法公正的心理学分析》、《司法该不该讲“成本”》、《民国司法考试漫谈》、《大法官的门槛》、《坚守司法良知需勇气更需智慧》、《法院文化的“路径依赖”》、《积极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等文章。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法律文化(第2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