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证据法学

潘金贵 编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2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潘金贵 编  

内容概要

《新阶梯法学规划课程系列教材:证据法学》内容简介: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证据立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据制度。我国证据规则体系的初步确立也给证据法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了使法科学生对于证据法学的基本理论、证据法的基本规则和司法实践中证据运用的基本情况有较为系统的了解,特编写了《新阶梯法学规划课程系列教材:证据法学》。

作者简介

潘金贵,男,1973年12月生,贵州毕节人,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和证据学。从事兼职律师工作数年,主要承办刑事辩护业务,执业以来担任过不少大案、要案的辩护人,其执业水平在业内受到好评。迄今在《现代法学》、《人民检察》、《中国刑事法杂志》、《政治与法律》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数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加撰写专著5部,参编国家级、省部级教材4部;参研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5项;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司法部青年项目、重庆市一般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西南政法大学青年科研项目1项。科研成果中有数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证据法概述 第一节 证据法的含义界定 第二节 证据法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证据法的主要渊源 第二章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证据裁判原则 第二节 自由心证原则 第三节 直接言词原则 第四节 遵守法制原则 第三章 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人类社会早期的证据法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我国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第二编 证据论 第四章 证据概述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第三节 证据的功能 第五章 证据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证据的客观性 第二节 证据的关联性 第三节 证据的合法性 第六章 证据的学理分类 第一节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第二节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第三节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第四节 本证和反证 第七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收集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 第八章 被害人陈述 第一节 被害人陈述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被害人陈述的收集 第三节 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第九章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当事人陈述 第一节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当事人的自认 第三节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第十章 证人证言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证人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证人证言的收集 第四节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第十一章 鉴定意见 第一节 鉴定意见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第二节 鉴定人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 第十二章 物证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第二节 物证的收集 第三节 物证的审查判断 第十三章 书证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第二节 书证的收集 第三节 书证的审查判断 第十四章 视昕资料、电子数据 第一节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概述 第二节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收集 第三节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 第十五章 笔录类证据 第一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特征、分类、制作和审查判断 第二节 辨认笔录的概念、特征、制作和审查判断 第三节 现场笔录的概念、特征、制作和审查判断 第三编 证明论 第十六章 证明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素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证明的构成要素 第十七章 证明对象 第一节 证明对象的概念、范围和特征 第二节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 第三节 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 第十八章 证明责任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四节 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十九章 证明标准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概念和功能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明标准 第三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明标准 第四节 我国的证明标准 第二十章 证明环节 第一节 取证 第二节 举证 第三节 质证 第四节 认证 第二十一章 证明方法 第一节 证明方法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第二节 推定 第三节 司法认知 第二十二章 证明规则 第一节 证明规则的概念、体系和分类 第二节 外国的司法证明规则 第三节 我国的司法证明规则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划分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揭示不同来源获取的证据的可靠性的差异和证明力的强弱。证据的来源决定了,一般而言,较之于传来证据,原始证据具有更大的可靠性和更强的证明力。这是因为:(1)原始证据直接形成于案件事实或第一来源,没有经过中间环节的转述、复制过程,从而也就减少了因中间环节导致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它对案件事实的反映是最直接、最原始的,从而更加真实可靠。(2)原始证据与案件事实的联系是直接的,同案件事实的距离更为接近,关联的紧密度更高,因此,相对于同源的传来证据,证明力更强。当然,原始证据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并不意味着原始证据就绝对真实可靠,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它也有可能不符合案件事实,传递错误信息。而且,原始证据具有更强的证明力也只是一个一般性的经验总结,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案件。尤其是对于言词证据而言,在某些情况下,原始证据可能不比传来证据更能真实地反映案件情况。如在强奸案件中,受害人考虑到声誉,在对侦查人员陈述时否认了自己受到侵害的事实,但她曾经在案发后向她的某好友哭诉过受害的过程,此时,她的好友的转述虽然是传来证据,却比她本人的陈述更为可靠,证明力也更强。再比如,某证人目睹了案发的经过,回家后将这些情况告诉了自己的亲人,几年之后,该证人可能因身体原因记忆力严重下降,此时,其亲人对案件事实的转述可能比目击证人本人的证言具有更大的证明价值。还应当注意的是,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证明力比较的前提是二者必须是同种同源的证据,否则就不具有可比性。


编辑推荐

《新阶梯法学规划课程系列教材:证据法学》系统介绍证据法学基本理论和证据法学基本规则,详细说明证据法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运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证据法学 PDF格式下载



比何家弘那本薄很多,讲的也很概括吧,没有太多延深,需要自己去思考分析。先看了何家弘的,再看这本也就轻松点了。


比何家弘写的明了多了


西南政法多年来第一部证据法教材


在亚马逊买书,快递一直都很给力。书的质量也不错。快递不但速度快,而且服务态度也很好。赞一个。


包装不错,正版,价钱适中


书很新都是正版、没有污损、很干净~很好!


内容比较不错,如果想拓宽一下自己的思想是值得一看的。我很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