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园林景观设计赏析

王兰,杨渝南 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

王兰,杨渝南 编著  

页数:

128  

Tag标签:

无  

前言

  随着中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越来越受重视,同林景观事业发展迅速,城市的面貌可谓日新月异。  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我国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而制约我国景观设计发展的因素,除了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硬件条件以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软性因素,那就是人们对园林景观认识和欣赏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同林景观是一门艺术,而且是各类艺术中最为综合的艺术,它涉及艺术学、建筑学、植物学、生态学、社会文化、文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真正的园林鉴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而当前我们面临的现状是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艺术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还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人们对园林景观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普通群众中,甚至不少园林景观的从业者对这方面的知识都较为缺乏,以至于在设计和施工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  要想真正提高我国的同林景观设计水平,不盲目的仿古,也不盲目的媚外,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扎扎实实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也就是做好基础的艺术教育工作,普及园林景观欣赏的基本知识。这一点,对于从事或将要从事园林景观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有了高水平的设计者和使用者,那么整个同家的设计水平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这也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本书以园林发展的历史和地域特色为编写依据,分为绪论、中国古典园林、外国古典同林、近现代同林四部分,结合一定的历史地理背景,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的赏析要点。全书图文并茂、理论结合案例、内容全面、深入浅出,有助于读者理解不同的同林,学会欣赏园林。希望您看过这一本《园林景观设计赏析》后,会真正懂得园林,真正爱上园林景观设计这门艺术。  本书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由湖北省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杨渝南编写,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南上海杉达学院人文学院王兰编写,全书由王兰修改和统稿。  感谢上海杉达学院和湖北三峡大学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的大力支持;感谢席跃良教授、王烨副教授、程宏副教授等老师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的悉心指导,感谢中国电力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由于编者学术水平有限,本书可能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同行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园林景观设计赏析》由王兰、杨渝南编著。
园林景观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涉及艺术学、建筑学、植物学、生态学、社会文化、文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真正的园林鉴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园林景观设计赏析》为园林景观普及性图书,以园林发展历史和地域特色为编写依据,分为绪论、中国古典园林、外国古典园林、近现代园林四部分,结合一定的历史地理背景,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的赏析要点。
全书图文并茂、理论结合案例、内容全面、深入浅出,有助于读者理解不同的园林特点,学会欣赏园林,并能真正爱上园林景观这门艺术。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一、基本概念
二、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三、园林景观鉴赏的必备修养
第二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
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及欣赏要点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及欣赏要点
四、探讨: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与现代园林设计相结合
第三部分 外国古典园林
一、西方古代园林
二、中世纪园林
三、意大利台地园
四、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五、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六、日本古典园林
第四部分 近现代园林
一、现代主义园林简介
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当代园林设计思潮与案例赏析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红木架上置一块玲珑多姿的英德石,就成了所谓文房清供——室内陈设的古玩佳品;在盆景艺术领域里,一块砂积石略略加工,置于白石水盆内,就成了咫尺千里的山水风景;在绘画领域里,石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在古典小说领域里,《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书中特意把宝玉和石头联系起来……然而,在西方,没有生命的顽石是无法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的,在这一点上,中、西审美情趣是如此之不同。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对石头有如此亲和的审美关系和如此深厚的艺术情感呢?  我国远古流传的女娲炼石补天的美丽神话。“炼石补天”这一影响极大的神话,伴随着石崇拜的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化心理的长河里积淀了下来。对于石头来说,从“女娲”的石器时代一直到清代,其间或隐或显、或真或幻地存在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脉相承的审美传统。  在唐代,人们就发现了怪石那特殊的品格之美。白居易就是一个代表人物,他把人们嫌弃不用的顽石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牛僧儒在洛阳别墅也收罗了大量名石,更“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白居易《太湖石记》)。  此外,我国产石之所,分布极广,而品类也极为繁多。白居易早在《太湖石记》中就说:“石有聚族,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石次焉。”在石头的家族谱系中,他把太湖石品为最上选,这已被后人所公认。太湖石被各地园林广泛地采用着,而以江南园林用得最多,这是由于石美而又靠近产地。此外,园林广泛地采用的还有黄石、石笋等众多的品类。  园林中广泛采用的奇石,究竟具有哪些美的品格,应如何欣赏呢?历来各家对此的理解和解释不尽相同,这里拟结合审美实例作一综合的阐释。  (1)“瘦、透、漏、皱”  “瘦、透、漏、皱”是流传最广的、对以太湖石为代表的奇石的评判标准。历代有许多文章都曾论述到,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还这样解释说:  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  1)“瘦”  中国古典园林中,符合瘦秀品格的现存名石是很多的。苏州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无不清秀超拔,具有瘦的品格。岫云峰瘦而多小孔,瑞云峰瘦而多大孔,冠云峰孤高而特瘦,漏皱而多姿,三峰中尤以冠云峰为最(图2-26)。位于杭州新落成的“江南名石苑”中的绉云峰(图2-27),峰高达2.6米,狭腰处仅0.4米,色泽青黑,褶皱细密,体态秀润曲致,也是“瘦”的典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园林景观设计赏析 PDF格式下载



专业参考书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