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011-8
国际文化
海伦·凯勒
210
朱原
本书是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部自传体著作,也是她的处女作,写于1902年,记叙作者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 海伦·凯勒在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各地和世界许多国家,为盲人学校募集基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各国民众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海伦·凯勒幼年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几乎是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却成长为一名有文化、有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无怪乎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这个奇迹可以说有一半是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从这里可以看出对残疾人进行特种教育的重要性。海伦·凯勒幼时还得到文学、艺术、科学界许多知名人士的关怀和帮助。这不但使她受到教益,更重要的是给她以精神慰藉。书中频频说到的科学家贝尔(电话发明人)等社会名流同她交往,读之很有_兴味,使人很受启发。 当然,海伦·凯勒学习上的惊人成就,主要还应归功于她发愤图强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我国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脍炙人口的名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所歌颂的不就是这种惊天动地的奋发精神吗?在这个意义上说,海伦·凯勒不但是残疾人的楷模,而且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海伦·凯勒用“忘我就是快乐”来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幸福。”一句话,她以人之乐为己乐。正因为如此,这个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几乎与世隔绝的姑娘,才能那样热爱生活。她会游泳、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欣赏戏剧演出,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青年海伦·凯勒赖以克服困难、茁壮成长的这些高尚品质,也是她尔后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盲人事业的思想基础。 海伦从七岁开始受教育,到考进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十四年期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总计达数百封。这些书信,或者描述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海伦十二岁时就发表短篇小说,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以后的作文常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以至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其文字根基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她从学习读和写的初期就开始写信的爱好和习惯。这些信件,既表现了作者语文程度提高的惊人速度(特别是在早期),也展现了作者从一个幼稚天真的孩子发展成为一个盲人教育家,及其献身精神发生、发展的过程。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刊物曾发表海伦1892年以前的许多书信,供人们研究她的成长过程,同时也用以启发教育读者。 本书选收的书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887年到1890年之间的七封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七岁的盲聋哑孩子,只学习了三个半月写出的第一封信。以及其后四年在思想和文字上的迅速发展,文字水平大大超过了没有生理缺陷、接受正常教育的同龄儿童。第二部分是1891年到1901年的十封信。海伦十岁的时候就热心为一个五岁盲聋孩子汤姆募捐,让他受教育,以后又为盲人福利举办茶会,为她家乡小镇筹办免费图书馆等。很清楚,这时海伦的幼稚的以灵里,已经滋生起帮助他人、帮助困苦人的崇高理想的嫩芽,体会到盲人接受教育的重要。这是她后来矢志不渝地献身盲人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 海伦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最初发表于美国《大西洋月刊》。想象丰富,文思有如泉涌。她对生活的那种热爱、执著态度,不能不让人为之感动。此文已由王海珍女士从美国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古今散文选》上译出,经王子野先生校订润色,原载我国《散文》杂志1980年第12期,现征得译者同意,收入本书。 本书照片选自约瑟夫·P.拉西所著《海伦和老师》(Helen andTeacher,by Joseph P.Lash,Delacorte Press/Lawranee)。 译者水平有限,译文错误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朱原 1981年4月
海伦·凯勒无疑是20世纪最坚强的女性、最伟大的慈善家。在一岁多的时候,疾病夺去了她的听力、视力和语言能力。然而,命运未能击倒这个羸弱的孩子,她用属于自己的独特方式雕刻着自己的人生,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并不可思议地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接着,她耗尽自己的余生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 1964年,林登·约翰逊总统授予海伦总统自由奖章,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1968年),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凯勒19个月大时因患猩红热失去了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不但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多国语言,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哈佛大学学士学位。 海伦一生著作颇丰,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是被许多国家列为青少年必读书,被译成上百种语言畅销全球。海伦的一生,是创造奇迹的一生。她的去世,被认为是整个世界的损失。 译者简介: 朱原,1950年毕业于田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原任商务印书馆编审、外语工具书编辑室主任;曾担任中田辞书学会编纂与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家协会中译英委员会委员、国家图书奖评委、中国辞书奖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翻译作品包括合译辞典《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精选英汉汉英辞典》等,小说《法国人的小港湾》(简写本,英汉对照)。发表《双解辞典引论》等论文多篇。
译者前言我生活的故事第一章 跌入梦魇第二章 小霸王第三章 奔向光明第四章 再塑生命的人第五章 亲近大自然第六章 挑战语言第七章 畅游在知识的海洋第八章 难忘的圣诞节第九章 波士顿之行第十章 海滨假日第十一章 山间秋季第十二章 北方的冬天第十三章 “我现在不是哑巴了”第十四章 《霜王》事件第十五章 参观世界博览会第十六章 驾驭拉丁语第十七章 在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第十八章 在坎布里奇女子学校第十九章 备考拉德克利夫学院第二十章 大学时代第二十一章 嗜书如命第二十二章 多姿多彩的生活第二十三章 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书信选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译者前言 本书是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部自传体著作,也是她的处女作,写于1902年,记叙作者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 海伦·凯勒在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各地和世界许多国家,为盲人学校募集基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各国民众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海伦·凯勒幼年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几乎是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却成长为一名有文化、有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无怪乎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这个奇迹可以说有一半是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从这里可以看出对残疾人进行特种教育的重要性。海伦·凯勒幼时还得到文学、艺术、科学界许多知名人士的关怀和帮助。这不但使她受到教益,更重要的是给她以精神慰藉。书中频频说到的科学家贝尔(电话发明人)等社会名流同她交往,读之很有兴味,使人很受启发。 当然,海伦·凯勒学习上的惊人成就,主要还应归功于她发愤图强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我国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脍炙人口的名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所歌颂的不就是这种惊天动地的奋发精神吗?在这个意义上说,海伦·凯勒不但是残疾人的楷模,而且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海伦·凯勒用“忘我就是快乐”来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幸福。”一句话,她以人之乐为己乐。正因为如此,这个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几乎与世隔绝的姑娘,才能那样热爱生活。她会游泳、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欣赏戏剧演出,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青年海伦·凯勒赖以克服困难、茁壮成长的这些高尚品质,也是她尔后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盲人事业的思想基础。 海伦从七岁开始受教育,到考进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十四年期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总计达数百封。这些书信,或者描述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海伦十二岁时就发表短篇小说,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以后的作文常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以至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其文字根基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她从学习读和写的初期就开始写信的爱好和习惯。这些信件,既表现了作者语文程度提高的惊人速度(特别是在早期),也展现了作者从一个幼稚天真的孩子发展成为一个盲人教育家,及其献身精神发生、发展的过程。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刊物曾发表海伦1892年以前的许多书信,供人们研究她的成长过程,同时也用以启发教育读者。 本书选收的书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887年到1890年之间的七封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七岁的盲聋哑孩子,只学习了三个半月写出的第一封信。以及其后四年在思想和文字上的迅速发展,文字水平大大超过了没有生理缺陷、接受正常教育的同龄儿童。第二部分是1891年到1901年的十封信。海伦十岁的时候就热心为一个五岁盲聋孩子汤姆募捐,让他受教育,以后又为盲人福利举办茶会,为她家乡小镇筹办免费图书馆等。很清楚,这时海伦的幼稚的以灵里,已经滋生起帮助他人、帮助困苦人的崇高理想的嫩芽,体会到盲人接受教育的重要。这是她后来矢志不渝地献身盲人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 ……
世界文学史上一部无与伦比、非常有价值的人类文献。 ——美国《世纪》杂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插图典藏版)》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的故事的完美结合。书中详细描写了海伦的生活、文学、艺术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富有实用价值,并记录了一场对抗身体残疾的非凡胜利。 经典权威译本,精装插图珍藏版,教育部推荐书目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成长励志经典读物。 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纪美国的十大偶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插图典藏版)》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的故事的完美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权威全译本,卡耐基,卓别林,马克·吐温,罗斯福联袂《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