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朝秦暮歌民国汉奸粉墨春秋

顾居 团结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团结  

作者:

顾居  

页数:

285  

内容概要

  重启那段不堪回首的沉重记忆,揭开当年汪伪政权的神秘面纱
  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汉奸名字,成为中华民族内心永远的伤痕
  本书以翔实史料,细密笔触,再现民国汉奸卖国求荣,叛国投敌的种种劣迹!

书籍目录

汪精卫
  晚清秀才 负笈东瀛
  人同盟会 锋芒毕露
  患难姻缘 誓作刺客
  革命党中的妥协派 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勉强左派 与蒋争斗
  对日妥协 低调领唱
  和运魁首 逃离重庆
  河内枪声 赴日谈判
  四处拉拢 粉墨登场
  为虎作伥 客死他乡
陈公博
  从中共“一大”代表到国民党要员
  “改组派”大将
  投身于蒋汪合流的行列
  “半路出家”当汉奸
  伪国民政府代主席
  亡命日本
  毙命苏州监狱
周佛海
  从中共一大代表到蒋介石的亲信
  汪伪政权的“股肱之臣”
  国民党的接收大员
  风流成性
  没能逃脱历史的判决
褚民谊
  参加革命
  汪精卫的死党
  糊涂与荒诞
  羊城被捕
  法庭上的较量
  苏州监狱伏法
陈璧君
  革命岁月
  助汪对蒋
  投敌卖国
  可悲下场
李士群

章节摘录

晚清秀才负笈东瀛 汪精卫,本名兆铭,字季新、季恂、季辛。1883年5月4日,他出生在其父任职韵广东三水县衙内。父亲汪椒,字省斋,祖籍江西婺源,原籍浙江绍兴。汪省斋年轻时也曾寒:窗苦读,却屡试不第。绍兴是个出师爷的地方,外出游幕的人很多,汪省斋因功名无望,就转而专攻做师爷的本领来了。清道光末年,汪携妻子卢氏取海道游幕至广东,从此就客居其地。卢氏也为浙江人,生有一子三女,长子名兆镛,后来也学习其父亲,游幕四方。1871年,卢氏病逝,时汪省斋年近50,续娶了一个年仅17岁的广东人吴氏为妾,生下三子三女。汪精卫即为吴氏所生。他在兄弟姐妹中最小,排行第十,在兄弟中排行第四。 汪椒以游幕为生,属封建时代小官吏,薪水不高,油水有限,加上家里子女众多,又要竭力保持官宦人家的体面生活,家里并不富裕,生活相当清苦。汪兆铭的母亲起早贪黑地为家务操劳,在他13岁那年就病逝了。翌年,汪父又因病去世。从此,汪兆铭就去粤北乐昌依靠比自己大22岁的大哥汪兆镛生活。粤北山区生活比较贫困,加上大哥对他近乎苛刻的学习要求,让汪兆铭感到很不适应,常常怀念死去的父母。父母的疼爱与兄长的严厉形成极大反差,难免让他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尽管汪兆铭对其兄长貌似恭顺,内心却不免忌恨。幼年时期的这种生活环境,对汪精卫外表谦和而内心狭隘,懦弱自卑而又要出人头地以及反复无常的矛盾性格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 汪兆铭从小接受了严格的旧式家庭教育,他5岁就上私塾读书,每天放学回家后,父亲还督促他朗诵王阳明的《传习录》或背诵陶渊明、陆游的诗。到乐昌后,他又跟随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学者学习文史经世之学,准备走科举考试的老路子。 汪父死后,不仅兆铭的生活费用都来源于其兄长,而且整个家庭重担都落在了兆镛的肩上。为了减轻长兄的负担,汪兆铭17岁时就开始到私塾去教书。汪精卫后来回忆其这段生活,戏称自己是“子日先生”。 参加科举考试博得功名曾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最终目标,出身于书香之家的汪兆铭也没能例外地走了这条路。1901年底,汪兆铭随长兄返回广州。次年春,他与二哥兆鋐应番禺县试,兄弟俩双双考取了秀才。汪氏兄弟同为案首,踏上了仕途中的第一个阶梯,给艰难跋涉中的汪家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不幸的是,汪兆铉考取秀才不久便去世了,而汪兆铭的三哥更在此之前就离开人世,留下了两个寡嫂和一个孤侄,汪家又一次陷入困顿。 此时,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得知汪兆铭很有文采。就聘他为家庭教师来教导自己的几个孩子。由于李准对汪的才华很欣赏,破例每月给他双倍薪水。 汪兆铭的长兄兆镛早在1889年就考取了举人,后来在两广总督岑春煊府里做幕僚,在广东也算是个有名气的人物。他也曾想沿着科举的阶梯往上爬,但考试总是不顺,他也就遵循其父亲的老路,游幕四方了,最后迁居澳门,潜心著述。1939年汪精卫筹组伪政权时,曾请他在广东任职,遭到他的拒绝。 1900年义和团事件以后,清政府开始搞“新政”,开始大量选派公费留学生到外国留学。并给予归国留学生举人或进士的待遇,授予高级官职。由于清廷的奖励措施,1903年以后留学生的人数激增,尤其是留日学生人数最为庞大。大量留学生前往日本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日本地理位置近,留学费用便宜;二是中国知识分子被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仅仅二三十年就富强起来的事实震撼,日本改革的道路有力地吸引着中国的有志之士:三是日文中大量使用汉字,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学日文要比学欧洲文字省力很多。特别是日本还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设置了一些学校,在日本教师讲课时。旁边配有中文翻译,以便让不懂日文的中国留学生也能听懂讲课的内容。由于各种有利因素,中国当时出现了一个留日高潮,有志青年都以留学日本为时尚。其中既有官费留学,也有自费留学;既有富家子弟,也不乏清贫学子。 1904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在广州招考前往日本政法大学速成科的公费留学生,录取人数为50名。清政府为每位公费留学生每月资助30日元,这个数目的资助金还是比较高的,可以在日本生活得比较宽裕。汪兆铭得到消息后,极为兴奋,当即前去报名考试。结果令人喜出望外,他考上了这次的公费留学生,和汪同时被录取的还有胡汉民、朱执信等人,他们后来都成为同盟会的骨干。同年9月,汪兆铭等人夹杂在一艘小轮船的三等舱的乘客中,漂洋过海,首次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当时汪万万没有想到三十多年后,他以“国家元首”之尊乘专机访问日本,更没想到他会客死在这片土地上。 到日本后,汪兆铭住在东京神田区神保町名叫春水馆的留学生宿舍,离政法大学很近。政法大学以教授西方的政治法律为主,汪兆铭在那里学习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神》、斯宾塞的《政治进化论》,这些书籍中介绍的西方民主政治思想使汪兆铭的世界观逐渐发生了转变,思想已经趋向革命。他受时代风潮的影响,决心走一条与其祖辈所不同的道路。 当然,汪兆铭革命思想的确立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汪在国内时有反清思想,但还未接触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留学初期,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改良主义两者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他一度对君主立宪的改良运动存有好感,曾经专程拜访居住在日本的改良派主将梁启超未晤。他还特别崇拜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和胜海舟,每次逛书店的时候总要搜索与这两人有关的著作,去逛公园的时候,也尽量眺望着两人的铜像。汪兆铭如此崇拜这两个人,实际上是对君主立宪、对日本的整个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盲目崇拜,这和他后来成为近代史上的最大汉奸不无关系。 P1-4


编辑推荐

民国汉奸,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等都是大家耳能详熟的人物,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是汪精卫的日伪政权中的高级官员,既有汪精卫老婆陈璧君、连襟褚民谊这类的汉奸,也有中共党员周佛海脱党叛国这类的汉奸,顾居编著的这本《朝秦暮楚(民国汉奸粉墨春秋)》历数他们身前身后种种经历,探幽钩沉,以飨读者。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朝秦暮歌民国汉奸粉墨春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