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非虚构叙事艺术

周森龙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周森龙  

页数:

228  

字数:

258000  

内容概要

  由周森龙编著的《非虚构叙事艺术》是研究报告文学的一部别有新意之作。《非虚构叙事艺术》从辩驳报告文学的生存状态始,溯渊源,考发展,探寻文体基本特性,辨析关键争议问题;论写作,从选题、采访,到叙事策略、叙事结构、非叙事话语的研究,以及人物报告的写作经验等,材料新颖,引证丰富,分析细致,新见独出,具有一定理论深度。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时代诘问:报告文学的生或死
 一、一派否定观点
 二、一个基本判断
 三、一些习惯误会
 四、一种荒谬假设
 五、一个简单结论
第二章 历史回眸:报告文学的源与流
 一、渊源考:报告文学的生长土壤
 二、路线图:报告文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章 基本图谱:报告文学的性与体
 一、特性说:简短的历时考察
 二、新闻眼:报告文学作为报告
 三、审美观:报告文学作为文学
第四章 争议命题:报告文学的真与伪
 一、真实性论争回顾
 二、失实的原因
 三、保真的选择
?五章 选题关键:报告文学的灵与质
 一、时代精神与文学潜质
 二、“我不能换掉我的眼睛”
 三、于“司空见惯”中发现
第六章 行走天下:报告文学的跑与问
 一、“行走的文学”观
 二、理论与方法的来源
 三、相对而言的特点
 四、采访与调查的程序和方法要点
 五、个案:情感·效率·机智
第七章 叙事策略:报告文学的道与术
 一、叙事学的眼光
 二、趋同的模态描述
 三、叙事策略说略
第八章 构思技巧:报告文学?变与常
 一、众语所归:已有共识
 二、唯一原则:美的建构
 三、基本方法:牢笼百态
第九章 我自言说:报告文学的情与思
 一、非叙事话语:文本特性之一
 二、非叙事话语的功能
 三、非叙事话语的特点
 四、两类非叙事话语文本的差别
第十章 人物报告:写作经验的例与则
 一、消长的脉络:人物报告的三重变奏
 二、他者的投影:三种文体的影响
 三、关注的重点:写人艺术的基本方面
 四、样本的对比:“性格驱动”VS“主题先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为什么信号在1991年发出?笔者认为,可以解读为社会政治生活的综合反映。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的政治风波,一方面,曾以政治改革作为强力诉求的报告文学基本噤声;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一时处于停滞状态,简直有左派复辟的危险,直到邓小平南行讲话之后才上路;而报告文学作者的写作策略调整也有个过程。不过旋即调整过来了:市场经济的转型,一方面让报告文学往广告文学靠;另一方面,除政治议题外的一切文化、教育、历史、社会、生态、经济、军事等议题均成为报告文学的题材,一时风云蔚起,漾成高潮。而之所以在2001年开始“衰竭”,如果从写作主体的身上找原因,王晖的看法无疑是对的:“粗鄙化与粗糙化,是当下文学为人所诟病的顽症之一,报告文学也不例外。在我看来,这一文体的粗鄙化主要体现在其趋利与媚俗等方面。趋利,即相当数量的作品,甚至是发表在著名的、权威的期刊上的作品大抵都逃不脱为金钱写作的干系……而粗糙则显示出报告文学作家质素的低下、艺术营构能力的缺乏。”另有学者也指出“相当数量的‘报告文学’只能说是假冒伪劣的文字产品,它们既算不上‘报告’,更不是‘文学’。”黄文也认可了这个判断是“相当准确的”,“说出了当下时代里‘一个普遍的文学秘密’”。但是,趋利与媚俗并不是从2001年后才有的,可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有,只不过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这一时段更为突出和嚣张罢了。


编辑推荐

《非虚构叙事艺术(报告文学研究)》:真实的需要真实的叙事,叙事可否真实?真实可否叙事?如何达到尝试客观化的非虚构叙事与高度主观化的技巧性写作的统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非虚构叙事艺术 PDF格式下载



这部作品对报告文学的解读很全面、很到位,使我对报告文学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不错的一本书!


适合学习写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