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流转法律制度与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之研究
2012-4
知识产权出版社
马忠法
424
本书通过科技成果流转法律制度研究进而探讨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专家意见。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序一
序二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科技成果流转法律制度与创新型城市建设之关系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科技成果流转及其法律制度的内涵
一、科技成果的界定
二、科技成果流转的定义
三、科技成果转让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
四、科技成果流转法律制度与知识产权相关制度
第三节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二、创新型城市的指标或要求
第四节 科技成果流转法律制度与创新型城市之关系
一、科技成果流转法律制度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二、北京、深圳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文件对科技成果流转法律制度的实证肯定
小结
第二章 上海市科技成果概况与上海市科技成果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上海市近年专利申请情况与科技总量状况
一、上海市近年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
二、上海市科技总量状况
第二节 上海市科技成果流转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2004年以来科技成果流转的状况
二、技术合同交易的特点
三、上海市科技成果流转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存在上述问题的法律原因分析
小结
第三章 科技成果转让法律制度在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作用经验之借鉴
第四章 完善上海市科技成果流转法律制度之对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统计与实地调研
版权页: 插图: 为了能够把上海建成创新型城市,我们需在理论上探讨科技成果流转法律制度与创新创新型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需借鉴有关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中的一些观点。该部分将对科技成果及其流转法律制度、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简要讨论,并着重论述科技成果流转法律制度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在知识经济年代、在经济全球化下,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外在型(以低成本的劳动力、廉价的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建立的低价竞争优势为基调)发展模式转为内涵型(以核心技术基础上的知识产权建立起的竞争优势为特征)发展模式,即经济由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由劳动力、资本密集型发展转向知识或技术密集型发展,这种模式发展最集中的表达就是“创新型国家”(一国)或“创新型城市”(一市)之建设。对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而资源相对匮乏的大国,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利国利民行在今日惠及后代的必行之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是意义深远、高瞻远瞩、利在千秋的决策和举措。对于自然资源匮乏却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巨大人才优势的上海而言,建设创新型城市无疑意义更为重大。创新型国家建设依赖于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创新程度,而上海得天独厚的人文条件、历史发展底蕴和独特的位置使其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发展目标和思路有了,关键在于找到实现的路径。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应加强自主研发,以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中,最理想的是进行原创性开发。但是,纵观历史上诸多的技术后进国发展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作为技术后进国,绝大多数的技术从原创开始已不可能,更无必要;然而,纯粹依赖国外进口,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也不可能。近代资本主义后进国如美国、德国、日本及当代后进国或地区如韩国、新加坡及我国台湾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证明:先获取开发核心技术所需的前置或基础技术(有一定的先进性),然后进行消化、吸收、改进、再创新,形成技术能力,是一条必由之路。最初这些国家或地区获得技术的背景、手段可能各不相同,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制度不太完善的时代,甚至以侵权或盗窃的方式获取技术成为一段时间常用的手段。在人类法治文明日益提高和知识产权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采用违法或不正当手段获取技术已不现实,如何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技术和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当今国家或企业发展的主题。 同时,一国或一个地区将其所有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率较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也包括上海在内。为此我们先探讨科技成果流转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系。 作为技术后进国及作为后进国一部分的城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建立和完善技术流转法律制度,促进技术转让和转化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一条较为现实的追赶发达国家之路径,它将有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大量事实和众多研究表明,技术依赖相较资金、市场依赖对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更加深刻和难以摆脱。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传对创新型城市更有意义。
科技成果流转法律制度与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之研究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