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肉毒杆菌毒素的临床应用及其前景

李夏青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李夏青  

页数:

200  

字数:

19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肉毒杆菌毒素的临床应用及其前景》详细阐述了肉毒毒素的生化特征、毒理、药理机制,并且列举了目前全球范围内所有商品化的肉毒素制剂的特征及相互差别,为专业医生选择有效的肉毒素制剂提供了依据。另外,本书重点列举了目前在临床上可以采用肉毒素注射进行治疗和缓解的各种病症,包括这些病症本身的特点,发病机制,目前的治疗手段及肉毒素的治疗效果,具体采用肉毒素进行治疗的方法等,范围涉及眼科、神经科、康复科、美容科、泌尿科及临床护理等众多科室。因此可为以上各科室医生在采用肉毒素治疗相关疾病时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指导。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肉毒素研究的临床及实验方面的文献,因此,涵盖面广,数据真实,希望能成为从事肉毒素临床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肉毒杆菌的研究历史
第一节 肉毒杆菌
第二节 肉毒毒素
第三节 商品化肉毒素产品
第四节 肉毒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第二章 肉毒毒素生化特点及体内细胞膜结合受体
第一节 肉毒素的化学结构
第二节 肉毒素结合受体
第三章 肉毒毒素的免疫学特性
第四章 肉毒毒素的毒理、药理机制(致病机理)
第一节 肉毒毒素的毒理机制
第二节 肉毒素的药理作用
第五章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肉毒素治疗肌肉收缩紊乱相关病症
第二节 肉毒毒素在美容业的应用
第三节 肉毒素注射治疗腋臭症和多汗症
第四节 肉毒素在治疗/缓解疼痛方面的作用
第五节 肉毒素注射治疗头痛
第六节 肉毒素在膀胱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
第六章 临床应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应注意的事项及常问问题
第一节 肉毒毒素注射注意事项
第二节 针对肉毒毒素注射疗法常问的问题及解答
第七章 注射肉毒毒素后局部组织解剖学变化及其意义
第一节 肉毒毒素注射后短期局部组织解剖学变化
第二节 肉毒毒素注射后期局部组织的解剖结构变化及其意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能透过机体各部位的粘膜,其中由胃肠道吸收较为多见。进入体内的肉毒毒素经淋巴和血行扩散,最终到达外周神经肌肉接头、植物神经末梢以及颅脑神经核,阻碍乙酰胆碱释放。譬如:在NMJs,毒素通过其分子结构中的重链部分与突触前膜双重受体结合形成毒素——受体复合体介导突触前膜发生内吞,并借此使与重链相连的毒素轻链转位进入细胞。进入细胞内的轻链由内质体逸出到达突触囊泡所在部位,作用于相应SNARE靶蛋白,使突触囊泡不能与突触前膜发生融合而阻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导致所支配肌肉不能产生收缩出现松弛性麻痹,而且几乎所有骨骼肌均可受累。因此,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由于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严重受损,病人可以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常由于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危及病人生命。肉毒毒素进人体内很短时间内,骨骼肌紧张度即会出现变化,一般在3小时左右肌肉出现麻痹现象(如图12所示)。  肉毒毒素轻链蛋白水解酶的底物为参与神经突触囊泡组成及影响神经递质释放的突触末梢相关蛋白,总称为SNARE蛋白家族;SNARE的概念最先由Sollner等提出,早期用来解释SNARE核心复合体的形成与解离在膜融合中的作用。SNARE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alSNARE蛋白介导突触小泡搭靠在突触前膜的过程(docking);blNSF可通过解离SNARE核心复合体而最终导致膜融合的完成;clv2SNARE与t2SNARE的相互结合决定突触小泡在突触前膜融合的特异性,但是后来的相关实验结论对这三点提出质疑。通过神经毒素的功能性试验发现:破坏SNARE蛋白后并不影响突触小泡在突触前膜上的正确搭靠。所以有人推断SNARE核心复合体的形成是在突触小泡完成搭靠以后形成的。Littleton等还找到证据显示NSF的作用是在膜融合后解离位于突触前膜的SNARE核心复合体,使SNARE蛋白重新恢复游离状态而进入下次的膜融合过程。SNARE蛋白家族是所有真核细胞内吞及分泌作用的关键因子,由其介导的运输囊泡膜与靶膜的锚靠、融合确保了各种胞内蛋白的定向运输,从而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肉毒杆菌毒素的临床应用及其前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