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药学专业知识

田燕 编 中国中医药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作者:

田燕 编  

页数:

284  

内容概要

  本书编写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上篇为真题汇析,提供2003~2010年覆盖所有考点的历年考试真题,对每道真题都给出详尽而准确的解析,分析选择正确答案的理由以及不选择错误答案的原因,使答题错误的考生能很好地理解答错的原因,以便考生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下篇为模拟试卷,全方位模拟考试真题,严格按照真实考试的试卷设置题型、题量以及出题比例。根据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选取历年考试中常考的典型题目和容易命题的题目,对考试重点进行解析、强化,巩固复习效果,以便考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考试重点。

书籍目录

上篇 真题汇析
 第一部分 中药学
  总论
  第一单元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大纲复习要点】 
   【历年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 中药的性能
   【大纲复习要点】 
   【历年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大纲复习要点】
   【历年真题】
  第四单元 中药的应用
   【大纲复习要点】
   【历年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各论
  第一单元 解表药
   【大纲复习要点】
   【历年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 清热药
   【大纲复习要点】
   【历年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 泻下药
 ……
下篇 模拟试卷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2.[真题答案]BCDE【真题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中药寒凉性所示效用”。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例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相反,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例如干姜对于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因而将它归纳为具有热性的药。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适用于热性病证;温热性药具有散寒、温里、助阳等作用,常适用于寒性病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E。3.[真题答案]BD【真题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归经的理论基础”。①脏象学说是论述人体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又是中药归经的理论基础。②经络理论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该学说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表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4.[真题答案]ABC【真题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叫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5.[真题答案]ABCDE【真题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影响中药有毒无毒的主要因素”。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剂工艺、配伍、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和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及环境污染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E。6.[真题答案]ABCE【真题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四气所示效用”。请参考本单元B型题7-8的解析。


编辑推荐

《中药学专业知识(1)真题汇析与模拟试卷(第2版)(2011全新版)》:紧扣大纲,紧抓重点,灵活应用,轻松过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药学专业知识 PDF格式下载



里面内容都是03年—10年真题汇编,并有详细的解题,有模拟试题3套,非常不错的辅导书!


这本书很好,希望可以通过考试


书质量还行,只是2009、2010年的考试真题太少,而且有错误答案,望改进。


买回来还没来得及看就不知道放到哪去了,不能随便说啊


试题都是前几年的考题,很经典。我个人挺喜欢的。有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三本书的的考题内容,最后还有2套模拟试题,挺不错的~~虽然版本不是最新,但考题都是经典题目。


一向买这个出版社的,错误极少,可读性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