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刽子手世家

(法)勒谢尔博尼埃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法)勒谢尔博尼埃  

页数:

285  

译者:

张丹彤,张放  

Tag标签:

无  

前言

悲惨、血腥、残暴抑或疯狂?读罢此书,人们不由得要发出如此的感慨。历史的巧合或是机缘,使桑松家族走上了以刽子手为职业的道路,而在七代人之后,又戏剧性地终结了这个家族的不幸命运。作者贝纳尔·勒歇尔博尼埃从历史学家的角度,以桑松家族六代人的生活经历为主线,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这个家族和刽子手这个职业的不幸,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历史见证人的目光,反映法国十七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期这段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王权的陨落、启蒙思想的酝酿和兴起、大革命的爆发、红色和白色恐怖时期、帝国的创立和灭亡……这段历史既跌宕复杂、波澜壮阔,又充满了激荡疯狂、腥风血雨,给后人留下了诸多耐人寻味的话题和惨痛的历史教训。作者大量援引了法国大革命前后及其进行过程中重要人物的言论和同代当事人的佐证,再加上桑松本人的日记(他虽然不能算是文人,但是,也许与他的职业有关,他的眼光独到,思想超常地犀利和客观),这些第一手材料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和那些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真实可靠的信息。

内容概要

这是一群在我们视野中消失了的人。 先人大多对从事这一行当的人敬而远之,刽子手麻木不仁,似乎只是死亡的代名词。但是,谁会在意他们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他们才是拥有最强大心志的人桑松家族是高贵的,他们接受国王的亲自任命,被赋予至高无上的特权;桑松家族是猥琐的,众人时刻提醒他们:“你是贱民!”;桑松家族是神秘的,他们建立了坚不可摧的庞大的血缘体系:桑松家族是善良的,压缩死亡的恐惧是他们唯一的道义。 桑松家族面对鲜血与死亡,或麻木、或疯癫,或心生厌恶、或虔诚慈悲。书中不寒而栗的酷刑描写让人绝望;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法国民众对断头台的追捧让人慌张;刽子手对将死之人的尊重让人看到些许虚弱的人文光芒、

作者简介

贝纳尔·衲歌尔博尼埃,文学博士,巴黎第八大学教授,法语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国视听创作与实践国际学校研究委员会成员,策略发展顾问。长期以来研究历史和文学,主要作品有“十九世纪文学读本》、《二十世纪的文学》、《超现实主义和讲法语的人》、《一九一八年和阿波里奈尔》、《黑人是另类法国人?》、《五月之子》、《进攻欧洲的压力集团》、“他们为什么要
杀法国人?》、“安德烈·谢迪德》、《查拉——超现实主义和国际诗人》、《电视,新的艺术》等。

书籍目录

译者序第一章 第一代桑松第二章 桑松二世:摄政王的刽子手第三章 子如其父:桑松三世和桑松四世第四章 从轮刑到断头铡第五章 从大屠杀到国王之死第六章 从监狱到断头台第七章 断头铡超速运行第八章 政治诉讼:埃贝尔和丹东第九章 七个恐怖周第十章 督政府:大清洗尾声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人们常说革命监狱是十八世纪最后的沙龙,这真是基于真理的悖论。这些监狱聚集着习惯过无聊而风流的生活、津津乐道精神事物和艺术、特别重视礼仪或放荡的人群。他们在不得不日夜聚居的高墙深院里,处心积虑地重组已经失去的世界。许多人想抛弃死亡的念头,而不是面对死亡;享受最后的时刻,而不是悲观失望。兴许,众多可爱又被人爱的年轻女子的存在,让监狱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在监狱里,许多规定并不显得过分,至少在1793年12月之前是这样。囚犯被分成十二人一组,每天可以享受两小时的散步,可以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间吃夜宵,可以在晚上十点之前离开牢房;可以使用仆人,直到晚上九点。狱卒的腐败也在客观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获利最大的是通信、探访和食物。通信检查非常严格,狱方总是担心有人策划越狱阴谋。看守一旦成为信使,索价就很高。至于家属或朋友探访,原则上是允许的,但要得到探访证,必须贿赂门房和相关看守。路易门监狱的看守哈利,竟无耻地开了一间名副其实的探访证服务所……地下粮食交易十分红火,尤其是1794年1月以后,监狱条件的恶化,引起行贿价格明显攀升。此后,任何犯人都再不能享受特权。人们终于明白,先前的制度有利于保持监狱内部的秩序,现在人们要从外部破坏这种秩序。他们从过分宽容一下子变得极端严厉。看守对犯人不准有恻隐之心,而要凶残。不过,每一个残暴的看守都清楚,最能掌控犯人的办法是饿肚子。显然,大肆张罗食物,就是要从饥饿者那里得到更多的贿赂。他们如果想保证正常饮食,是否花高价购买食品就可以了呢?也不尽然,因为狱卒们趁机向他们兜售劣质食品!


编辑推荐

《刽子手世家》编辑推荐:法国1794年41天1351人在断头台上身首异处。桑松家族百年日记,全新视角记录法国大革命。一幅香艳腐臭的巴黎市井图,一部鲜活冷漠的法国刑罚史。〈br〉路易十六的王后之死〈br〉法官 “我已经发誓要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脑袋。如果你们迟迟不把它交给我,我就自己去割她的头。无套裤汉们要她的人头!没有他们,你们也不再有存在的理由了。”〈br〉法庭 由于律师寿沃-拉佳尔德辩护得太精彩,太有激情,被立即逮捕。〈br〉王后 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判死刑。大家希望看到她惶恐不安,但她不动声色地听完判决,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王后一直保持着冷静,直到革命广场,高傲的神态让在场的记者大为光火。她将保持同样的神态,没有喊叫也没有抗议地死去。〈br〉群众 到处都挤满了人,全巴黎城都在看她受难,看她被执行死刑。人们发誓要让她“长期忍受死亡的痛苦”,许多拥护断头刑的狂热分子用极其粗俗的话侮辱王后。报贩、嗜血者、抱着孩子看行刑的家庭主妇,看到犯人队伍出现时,便一起狂喊:“来啦!来啦!”〈br〉刽子手 我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心脏也承受不住了。人们给我看了一张在城里流传的漫画。画上的我正在一块平原上给自己砍头,周围堆着一望无际的无头尸体和人头。如果需要我的脖子去破坏断头铡,我准备好了。〈br〉群众 刽子手将王后的人头向众人展示,人群狂热地欢呼:“共和国万岁!自由万岁!”〈br〉谁在利用死刑?〈br〉谁在为死刑欢呼?〈br〉谁会为死者哭泣?〈br〉谁会为死者虔诚地祈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刽子手世家 PDF格式下载



法国的作家贝纳尔所著《刽子手世家》,非常好看。好看的原因之一说出来惹大家笑话:因为通俗易懂,文字很流畅。另一个原因是我刚去了趟法国参观了凡尔赛宫,刚刚对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有个大致的了解,听说国王有好多情妇,我本来是打算着找几本书八卦八到法国国王头上去,而这本书所描绘的时代背景恰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



其实另一本书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也是非常精彩的,但由于文字上的不够流畅,我到现在还没有读完。



刽子手世家是从刽子手桑松家族为视角切入的,法国的死刑执刑人这活儿,不象我国从来都是由政府来行刑的。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都是属于家族承包性质的,不能说是世袭,因为得继承此职业的族人申请,并交一笔钱,所以我觉得是承包比较确切。交了一大笔钱,经国王批准,正式执业。早期的刽子手收入颇丰,国王给予好处就是从巴黎的每只菜篮子每筐鱼里抽一颗菜捞一根鱼,有向所有在菜市场经营的商户征收“抽头费”的权利。虽然利润很丰厚,但没有地位,很孤独,孩子们不能正常上学,房子破了没人修,甚至理发看病都被拒绝,刽子手们只能在家族之间通婚,生活形式主要以家族互助来解决。虽然在生活水平上可比贵族,但是地位上却是贱民。



法国路易时代执行的刑罚有多种,很残酷,有轮刑,加辱刑,鞭刑,烙刑等等,作者向我们详细表述了各种惨无人道的刑罚的执行方法,听起来也是相当的稀奇古怪,我本以为就我们这种封建专制落后国家才有这种残酷的刑罚,法国人是什么文明、浪漫,优雅的民族啊,哪里想到竟然到十八世纪还在一颗头一颗头砍下来,不仅砍头,还得示众,没有头发的头颅得拎着两耳朵展示给大家看,展示得不好,群众就起哄,不答应,围观群众就冲上来扇头颅几个大耳刮。。。。而这些被砍头的,罪行仅仅是制造伪币,或者用作假合同骗钱,被砍头的还不乏一些孩子们。



刽子手桑松家族到了第三代,夏尔享利桑松时代,法国进入了大革命时期,被这位桑松砍下来的人头那真是不计期数,有路易十六,皇后玛丽,丹东,罗卜丝屁尔(音),路易十五的情妇,路易十六的姐妹等等等等,革命最高潮的时候,革命法庭每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对一个死刑犯的起诉公诉和判决。二分钟之内桑松就砍掉一颗头。桑松每天砍的头最多有五六十人。



在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里,罗卜丝屁尔是巴黎公社的领袖,大革命虽然失败,但不妨碍他是个革命英雄。但在这部书里,在每天无数颗人头落地的瞬间,在那些什么雅各宾派的斗争中,在人民在菜市场观刑看每颗头掉下后高喊的共和国万岁声里,作者引领着我们从一个一个人头怎么落地的具体的个案中,去体悟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反革命,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为什么法国人权宣言会提出博爱的口号。



当勤奋的法官富吉埃,每天只睡三小时,开足马力为革命公社服务着,每半小时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时,作者贝纳尔问:有哪个人专制国家的官员不担心自己太温和、太软弱、太有人性呢?



作者进一步指出,卡拉斯案和拉巴尔案,不仅反应了人们扭曲的现实生活,还直接暴露出地方法院在顽固而盲目地执行一种不公正的残酷法律。

反省和意识到残酷法律,在我们今天的中国,是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最后富吉埃自己也被桑松砍了头。他被关进监狱,跟那些他判死刑还来不及执行的犯人关在一起的时候,自问及问人:我这么勤奋地工作的人,为什么也要落到被砍头的结局?我既不是雅各宾派,也不属于罗卜斯庇尔。他在被砍头前叹道:人民啊,我不该为你们如此尽心服务。



在这本书里,描绘了大量的人头落地的场面,在那个使人头纷纷落地、朝不保夕的制度里,法官,行刑人都只是这个制度上的听从命令的被动者,而到最后,连国王,皇后,判决的法官都被这个制度所害。所以作者指出:这不是司法的瑕疵,而是体制的必然。



作者反思道:用死来处罚,只是给出短暂的榜样,应该给出的是永久的榜样。

刑罚不应该是残酷的,即便是对于最严重的罪行。

刑罚的机器可以令人恐怖,但死亡应该是非痛苦的。





作者认为,种种严酷的刑罚,本身是想用来展示统治的力量的,结果却使得法律降低了威信。——这可以引申理解到我们今天的暴力拆迁制度上。



读完这部书,我突然为自己一个莫名其妙的联想而发笑:今天我们的微博广场,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的协和广场,多么相象。


****://blog.sina*******/s/blog_48a1c9cf0100ppzg.html


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很感兴趣,通过桑松家族的刽子手生涯,很好的展示了法国从封建制度到大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写出来死刑执行人的内心世界,重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路易王、王后、修女们、少女走上断头台的情节,不仅只冲击刽子手的内心,都是“以革命的名义”。


法国大革命,我们在课本上一贯见到他时往往看到的是这个词拥着无数美丽的形容词汇,高贵的出现早我们面前。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看到了这几个字背后浓重的阴暗和永远洗刷不掉的血迹呢?自由啊,多少罪恶借汝之名。同样,为着革命,多少血腥和罪孽都被一床绣花大被整齐盖住。我们记得的永远是如宣扬的如罗伯斯庇尔一般为革命牺牲一切的美好革命家,英勇无畏的山岳党人,可是谁知道,举世闻名的断头台是为了快速处决革命的敌人而出现,又有谁知道,每天断头台下无数的鲜血厚实的无法凝结,成为巴黎无数野狗的口中之食......原以为这只是一本小说,但是看过文字,却觉得文字深处的力量隐隐约约,但愿记住的不止是光荣,所谓的光荣。


东西方文明的不同在刽子手这个职业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看了这本书以后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法国大革命的那段历史。现在看来,那叫一个乱啊。


很生动的一场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历史小说,让人似乎回到那个年代看到一目目往事浮现,以及侧面描写大革命前后的社会风气,人民生活,物价波动,律法的变化


通过一个家族了解一段历史,法国大革命。


刽子手世家,刽子手世家,刽子手世家


需要人反思的有意思的小说。


挺深刻的,有助于理解法国大革命历史


用独特的方式讲述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


书很好 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之作 很经典


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史料、富有文学性的写作,使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血腥与恐怖扑面而来。以史为鉴,可以更好地认识今天的世界。


其实这本书是看到南大在微博上推荐了才买的。虽然还没看过不过我相信不错!


本书读了挺久的才来写评论,它是一本故事书,也是一本历史书,作为故事书引人入胜,作为历史书严谨,虽感觉其中掺杂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但作为一本小说式的书是必须的,整体来看还是一本好书


排版几乎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最精致的。


比较有意思的视角,看完之后对这一段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lishi,历史!


有些压抑 不过这正历史的另一面--杀戮


书很不错,物廉价美的典范。


一直都在当当上面买书,一直都觉得很好


书很好!不建议晚上看!


这种书还是真少见呢


我觉得翻译不是特别好吧,至少那句&;ldquo;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rdquo;就被翻译的没啥文采。但是貌似这本书就这一个译本了。


很不错的一本书,虽然脏了点,但内容真得很不错


字太小,看着不方便。


包装很好,内容深刻,


买了一直扔在边上。。。


书包装得很好,而且到货很快~


是正版,还没开始看


粗翻了一下,感觉还行


开卷有益的好书


角度很新颖,封面干净又整洁,是本好书。


活动很赞,内容也很饱满


质量非常好,值了


用于消遣。


用塑料纸封起来的,是正版,发货速度很快,满200减100的时候买的,16元。


这本书触目惊心!人类是这个星球上最残忍的动物!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在实行残忍时,往往以“革命”或“自由”的名义!世界史如此,中国史如此!“啊,自由之神,人们以你的名义犯下了多少罪恶啊!!!”


内容很不错,以小见大,显法国大革命之风云变幻。字号小,让人遗憾。


《史记》的《世家》里没有、其他古今中外史家们的作品中也没见过描写这种行业人物的“世家”。透过这个“世家”观察历史的演变,有着另一种味道。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侩子手是很有地位的,血腥的时代。作为对历史的了解的书。


封面装帧还算比较吸引人,正文还未看。


第一次看有关法国大革命的书籍,革命始于群氓的盛宴,结束于理性的回归。


书印刷还不错 不知道好不好看 囤书中


属于老六所说有趣有料有种之可读物法国人的历史法国人的风趣另一种滋味


题材新颖内容详实,纸张印刷也还行。价格合适。这书出版是件好事。很好。


一本很不错的书..细细品尝


翻了一下,书很好,就是字体有点小,不适合卧读,呵呵


没看过这类书,特价看看


一个生活在不同世界的群体


封面,纸张,排版都可以的,内容还没看,不好说


刷啊爱是啊刷撒啊


曾经下了一个PDF版的,觉得还行,目前价格适合,就入手了纸质版


开头不错,算是不错的翻译了,应该会继续看下去


看一看而已。


还可以,值得参考


哪一次杀戮
比以往更美?
没有。
那一次杀戮
比一个新生命诞生更留名青史
没有。
每一次杀戮,都带有人类冗长的叹息
都镌刻着
人类
有多么得无知


还可以,借家族兴衰讲述法国大革命,只是线索有点散乱~


有人推荐,所以买了,送货很快,但是书塑料膜刮破了,书下方有些蹭黑了,希望下次能有所改进


翻译的很差··


说第二天到,结果第三天晚上才到,再也不买了


出其意料的好看,本来是一个家族史,却很好的串联起了法国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又能满足普通大众对于刽子手这个职业,聊起面纱偷偷窥探一角的好奇心。


幽默的阐述一段残酷历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