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凯尔特的薄暮

(爱尔兰)叶芝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爱尔兰)叶芝  

页数:

134  

字数:

110000  

译者:

颜爽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叶芝早年搜集自斯莱戈和戈尔韦的神话、传说合集,融合了众多神秘浪漫的爱尔兰乡间神话,是作者早年在爱尔兰西北沿海村庄采风,与乡间各色人物交友聊天,并对这些谈话笔记稍加整理,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编写而成的。文章洋溢着神秘浪漫的美感以及对淳朴思想的热爱,展示了一个与现实平行的幻想世界之全貌。正如作者所说,希望“以自己的洞察力,向任何听到我的呼喊而看过来的同胞,展现一个真正的爱尔兰。”其意义不仅在于拾起了散落在乡间的纯朴珍宝,更是爱尔兰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推动力量。

作者简介

  威廉·勃特勒?叶芝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丰富,备受敬仰。其作品兼具浪漫情怀、神秘主义色彩及理性思考三大特征,并在不断的磨砺中形成独特的风格,被视为英语诗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缩影。叶芝早年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

书籍目录

仙军出征
关于此书
说书人
相信与怀疑
凡人相助
幻视者
乡间幽魂
灰尘迷朦海伦之眼
羊骑士
坚忍之心
巫师
恶魔
快乐与不快的神学家们
最后的游吟诗人
女王,精灵女王,来吧!
美丽而勇武的女子
受蛊的森林
不可思议的生物
书虫亚里士多德
猪仙
一个声音
掳人的精灵
不知疲倦者
土地、火与水
古镇
男人与靴子
懦夫
三个奥伯尼与邪恶精灵
鼓崖与罗西斯
幸运者的硬头骨
水手的信仰
天堂、人间与炼狱的密切关系
食宝石者
山之圣女
金色年代
抗议苏格兰人摧残精灵鬼怪之本性
战争
王后和愚人
精灵之友
荒诞之梦
在路边
踏入薄暮

章节摘录

  幻视者  一天晚上,有位年轻人来到我的住处看我,跟我聊起了关于人间与天堂的创造之类的话题。我询问了他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我们上次见面之后他写了不少诗,也画了好些神秘图案,近来却既不写诗也不作画了,他担心艺术家这种情绪化的生活会对自己不利,因此全身心都投入到塑造自己的心智上了,希望变得坚强有力,精力充沛而沉着稳重。不过他会兴致勃勃地吟诵起自己的诗篇,而那些全然刻印在他脑中的诗句,其中有些事实上从没记录下来过。那些诗句带着狂野的律动,如狂风扫过芦苇一般(这句话我很久之前便写了下来。现在看来,这份悲伤似乎属于这世间所有保有远古情怀的人们。我不再像过去那么迷恋于种族神话,但仍然原封不动地留下了这句以及其他类似的话。我们曾经深信的那些话,也许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更睿智),在我看来正如内心的哀伤在呼喊,如凯尔特人所憧憬的这世间从未目睹的无穷之物。我猛然发觉他似乎正热切地注视着周围。“你看见什么了吗,×?”我问他。“是一个闪闪发光长着双翅的女人,身子让长头发盖住了,她就站在门口附近。”他这样回答我。“是不是某些活着的人想到了我们,这些想法产生了作用,就以这种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我这么问道,因为我很清楚通灵的方法以及通灵者的交流方式。“不对,”他回答说,“要是某个活人的想法我就该感觉到他施加在我身上真切的影响,我会心跳加速,还会呼吸无力。所以说这是个灵魂,属于某个死去或不曾活过的人的灵魂。”  我问起他的工作,得知他在一家大商铺做店员。不过他的兴趣却是漫步山间,跟那些半疯癫又通灵的农民聊聊天,有时又去规劝古怪并受良心谴责的人向他倾诉烦恼。一天晚上,我在他家拜访时,来了好几个人谈起他们的信仰与疑惑,而他的思维似乎带着屡屡光芒照亮了。他跟这些人对话时,时而眼前会出现幻象,有传言还说他会解读形形色色的人过去的经历,而且熟悉他们远方的朋友。因此面对这位古怪的老师,他们便会战战兢兢,噤若寒蝉。他看似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却比他们中最年长的人还要敏锐高深。  他对我吟诵的诗篇里尽显自己的天性和幻想。他相信自己有前世,时而向我讲述自己前几世的生活,时而又讲起自己交谈过的人,揭开他们的内心世界。我对他说我要写一篇关于他和这首诗的文章,他答复我说,如果其中不提及他的名字便好,因为他希望永远保持“默默无闻而客观超然”的状态。隔天他送来一捆诗集,还附上这么一段话:“这些都是你说过喜欢的诗篇的副本。我想我不会继续动笔写诗或者作画了,我准备投入到另一种人生的轮回之中。我要让自己拥有坚强的根枝,而现在还不到我长叶开花之时。”  这些诗句都竭力在朦胧的幻影中捕捉某种高深而难以触摸的情绪。总体而言,诗集中不乏优美的篇章,但都镶嵌在一种对他而言显然具有特殊价值的思想之中,但对他人而言不过是一堆不名一文的铸币。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些黄铜或者紫铜,最好也不过是生锈的银子。有时候其中透露的思想的美感会被他漫不经心的文字所掩盖,似乎猛然间开始怀疑写作是否是件愚蠢的工作。他经常用插图来为诗篇作注解,那些不算完美的剖析却不会全然掩盖其中极致的美感。他所相信的精灵们带给自己不少题材,特别是厄尔赛多恩的托马斯,他静坐在暮光之中,年轻美丽的精灵从暗处轻轻倚靠过来,对他轻声耳语。色彩带来的强烈冲击令他欣喜不已:精灵们头上长的不是头发而是孔雀的彩羽,幽灵从火焰的旋涡中伸出手去触摸星辰,一位精灵手捧一只斑斓的水晶球经过,那是象征灵魂的水晶球。然而在这份慷慨的色彩之下,始终隐藏着他致予人类的温柔训诫。他那种心灵上的渴切深深吸引了那些与他类似的人,他们一样或寻求着启示,或哀悼着旧日欢愉。这其中一位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那是在一两年前的一个冬天,这个人大半夜都穿梭在山间,只为了跟一位老农攀谈,老农虽然对大多数人都保持沉默,对他却格外有兴趣。两人显得郁郁寡欢:对×来说,是因为他当时刚发现艺术和诗歌不适合自己,而老农则是因为自己年迈无成加之希望无存。可见两人都是多么像典型的凯尔特人!都在全力追求那些言行永远难以诠释的存在!老农带着绵长的哀伤沉浸在思绪之中。时而他会脱口而出“上帝掌管天堂——上帝掌管天堂——但他却垂涎人间”;时而又会哀叹自己的老邻居一个个撒手西去,全都遗忘了自己,而过去每到一户人家,就有人拉着椅子邀他坐到炉火前,如今他们却会问“那个老家伙是谁?”“我的末日要来了。”他不断念叨,接着又谈起上帝和天堂的话题。他不止一次朝大山挥动手臂说着,“只有我才清楚四十年前那棵荆棘树下发生的事”;每当此时,他脸上就有泪珠就在月光下熠熠闪动。  每次想到×,老人便会浮现在我眼前。这两人都有所追寻,一个是在散漫的字里行间,一个是在带有象征意义的图画和敏感而寓意深刻的诗句之中,两人都想传达某种难以言喻的东西;而且他们——愿×允许我这么说——都保有一份凯尔特人心底特有的无边而朦胧的肆意。爱幻想的农人,决斗的地主们,所有繁杂的神话传说都无一例外——库丘林在海上奋战两天两夜,直到被巨浪吞噬而死,克伍特突袭众神官邸,奥辛贪得无厌,觊觎仙境的快乐,苦寻三百年无果而终。这两位神秘人物上下游走于群上之间,用同样不失梦幻的言辞畅谈他们灵魂深处的梦想,这些思想全都属于凯尔特的宏伟幻景,无论人类还是天使都不曾揭开它的真正意义。  ……


编辑推荐

  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  著名的神秘主义者  爱尔兰版《聊斋志异》  各类乡野传奇 娓娓道来的神秘冒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凯尔特的薄暮 PDF格式下载



我小时候很喜欢看电视剧《聊斋》,喜欢里面美女般的狐仙鬼怪,我常被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着,不仅如此,小说渲染的那份神秘色彩吸引着无数观众。至今,我还记得开场的那幅画面,黑暗的背景,有一人打着灯,那火苗犹如鬼火,以及幽幽的音乐增加了一丝恐惧,这时我已全神贯注。说到妖魔鬼怪,给人的印象都是狰狞的面孔、血腥的画面,时常叫人不寒而栗。但蒲松龄笔下的妖、鬼、魂都很善良,不但外表迷人,内心也是美丽无瑕。但这部小说不是简单的鬼怪小说,在内容上讲述的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可以说《聊斋志异》是一本“孤愤之书”。 郭沫若对它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这是一部很有中国特色的鬼怪小说。
那么,西方是否也有这样具有象征性的狐妖小说呐?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出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领袖、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的《凯尔特的薄暮》就是被称作爱尔兰版的《聊斋志异》。然而,它的风格与《聊斋志异》迥然不同,《凯尔特的薄暮》讲述的是各类乡野传奇娓娓道来的神秘冒险。这是一次美妙、舒缓的旅行,不会给读者一点恐惧感,西方文化中的鬼怪不是各等妖仙,而是古灵精怪的精灵、鬼魂一类。在不同的宗教文化中,他们可恶可善,在基督教中他们是被排斥的,在天主教中他们会得到善待。这本书记录的是作者从乡间搜集的神话、传说,能让读者感受到古怪的优雅、离奇的华丽。阅读这本书,很像听长者讲故事,还能领略到乡间独特的宁静、美丽。这里有人被精灵掳走的故事,有姑娘被精灵选中做妻子的经历,杰克大战巨人、巨蛇神话般的童话故事、还有鬼魂闯进住宅的传说(这到让我想起了N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国外关于鬼魂的纪录片,鬼魂在屋子里制造声音,施法吓唬人,我一直对那些画面持怀疑态度,倘若真有鬼魂,现在怎还对是否有鬼怪存有争议。)。不过这些故事中,有的所谓的精灵对人类施魔法,使得人们做出稀奇古怪的事情来,我感觉是人的心理作用,有的是作者的梦境。这本书还记有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感人故事,并加入了作者的一些思考和感悟。正如作者所说,希望“以自己的洞察力,向任何听到我的呼喊而看过来的同胞,展现一个真正的爱尔兰。”其意义不仅在于拾起了散落在乡间的纯朴珍宝,更是爱尔兰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推动力量。总之,清新、朴素、很有文学性的《凯尔特的薄暮》会带你进入一个神秘浪漫、可爱的精灵世界。


身为一位从业较早的设计师,刘小康可谓亲眼见证了一段中国设计从发展到兴盛的历史。尤为可贵的是,刘不仅是获奖众多的国际知名设计者,他还是一位艺术的教育者和推广者。这本《从设计到产业》既是刘对自身30年来设计生涯的总结、回顾,也是他对创意产业的思索和所得。几部分的章节用四色印刷的CMYK来归纳,独具匠心,颇可玩味。
C是Cul***e,文化。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处,刘小康自幼接受的是英式教育,但身为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丰富自然心生向往。
最初让刘小康印象深刻的只是一种简单的风格,将中国传统的书法元素与现代印刷体相结合,形成一种别有韵致的美学感受。后来,他在设计作品中不断尝试着传统文化这种方法。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又能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水木年华的这首《一生有你》很多人耳熟能详,但恐怕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来源于叶芝的诗《当你老了》。
叶芝,这个爱尔兰诗人的名字之所以广为人知,除了因为诺贝尔文学奖,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他作品的喜爱。叶芝的诗作神秘、浪漫而纯真,早已跨越了语言的界限,感动了全世界无数的读者。艾略特甚至说,叶芝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
叶芝早期的诗歌浪漫而华丽,内容多数是关于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实际上,叶芝是一位著名的神秘主义者,这或许要追溯到古老的凯尔特民族爱冒险又非常迷信的传统。
《凯尔特的薄暮》是叶芝的作品,但并不是一本诗集,在这本书里爱尔兰诗人记录了他听来的一些乡野故事。故事里说,树林和丘峰间,人迹罕至的地方常有仙人和精灵出没,偶尔鬼魂也会出来捉弄人……生活在爱尔兰的凯尔特后裔们如此崇尚勇敢,以致于女人们也因为英武而更加美丽,胆小的懦夫总是让人瞧不起,好像他们与生俱来的有骑士的高贵的荣誉,能蔑视死亡,勇往无前。
这些多数有关灵魂、精灵、魔怪和仙境的故事多数篇幅不长,在很多篇章里作者甚至记叙了他在什么地方听谁来讲的这个故事。是的,《凯尔特的薄暮》很像是中国的《聊斋志异》,作者本人很为这些奇怪的故事着迷,于是就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和更多的人分享。
所不同的是,如果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刺贪刺虐,借鬼狐之说写了很多人世的可笑,意味深长;那么叶芝的《凯尔特的薄暮》明显没有想寓意太多。叶芝笔下的精灵和鬼魂或许一直就没有现身,就算出现了也只是模糊的描述,停留在大概听别人是这样说过的程度。故事里除了对智慧的崇敬,对勇敢的歌颂,和对善恶的分别以外,好像没有更多的影射了。如果想分析多余的意义,怕多半会是徒劳。
叶芝记录的这些奇闻没有经过雕琢加工,保留了乡村讲述者的质朴风格,看似粗糙却很珍贵,有点像是藏在山林间的兽,偶然发现它的些许踪影就足够让人们惊喜。
愿这些原本藏在爱尔兰山村的野故事能复苏读者古老丰富的想象力。


  《凯尔特的薄暮》是叶芝的一本书。说到叶芝,大家首先会想到他是出生在爱尔兰的一位世界级而且是世纪级的伟大诗人。他的那首《当你老了》被无数诗迷传唱。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身份:神秘主义者!而这本《凯尔特的薄暮》就是叶芝这个神秘主义者身份的明证。
  新星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其中的叶芝卷选的就是这本《薄暮》,在书的腰封上有一句“爱尔兰版《聊斋志异》”,这个说法倒是很吸引人,不过是不是正确呢?两本书之间又有什么异同呢?
  首先,两本书都是讲灵异故事的。于是这两本书也就都很好看。只是,因为两本书来自不同的文化,所以也就有不同的灵异。众所周知,《聊斋》里最著名的灵异是狐仙,偶尔也有鬼怪,但来自爱尔兰的《薄暮》里的灵异则是“精灵”,这个“精灵”究竟能够对应中国的什么,我一直没有搞清楚,从叶芝的讲述来看,应该说的是鬼,但又不完全是鬼,因为这些东西还和人的身高体重都差不多,而且独立存在。且不管它是什么,总之这些神秘的东西都很有意思。不过坦白地说,外国的“鬼故事”虽然更新鲜,但是趣味性并不如我们的《聊斋志异》,那些故事都太单一了,甚至大部分都不能算做“故事”,而只是叶芝为我们描述出的一种状态,或是“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还是更喜欢《聊斋志异》。
  其次,两本书都是收集的民间传说整理成书。所以,两本书都有很浓郁的地方风格。《聊斋志异》不仅中国风格明显,而且山东风格更明显;同样,《薄暮》不仅有英伦味道,更有浓郁的爱尔兰味道。书中甚至有一段是阐述爱尔兰和苏格兰在对待精灵问题上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并进而致使精灵对人们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种地域风格太浓烈,所以两本书的反差也就更强烈。虽然叶芝认为爱尔兰的精灵比苏格兰的更温情,但比之中国的狐仙来说,就远不如我们的“婴宁”之流更可爱了。
  第三,两本书都是由篇幅很小的文章组成的,读起来也会感觉很轻松。试想,要是一个长达三百页的灵异故事会是一个什么效果?就像前面所说,叶芝讲的故事并不复杂,所以也更短小。而《聊斋》里则有很多很复杂的故事,长达三四千字,要知道那可是文言文,不过总的来说仍然算短小精悍型的。
  最后就是在讲述故事之余,作家还要加上自己的见解。《聊斋》是往往在结尾处加一段“异史氏曰”;而《薄暮》的开篇虽然叶芝声称尽量保持听来的故事的原貌,“除了一些评论之词,偶尔的一两句假话也是为那些不太擅长讲故事的人同内心的恶魔与天使做交易。”但是叶芝远比蒲松龄走得远,他的这本书直接就是一本“随笔”,而《聊斋志异》则是小说。而从作者本人的态度角度出发,两本书的差别则更为明显。蒲松龄先生写这些鬼狐故事有很明确的寄托,他是借灵异而讽现实,用流行的概念说应该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披着魔幻的外衣,描摹的却是现实世界。相比之下,叶芝就单纯很多,他是为神秘主义而神秘主义。就像他自己说的:“人类的想像力多集中在奇异及变幻无常的事物上,怪谈和随想一旦与邪恶或善良相结合,便会推动其赖以呼吸的自由。”
  《凯尔特的薄暮》和《聊斋志异》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则更为明显。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两本书都是伟大的著作。


叶芝是我喜欢的一位诗人,他的《当你老了》以前读书时,是读的英文版《when you are old》: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your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dow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简直逼真传达出我们对于爱情的梦想,当老了的时候,也依然有人爱着你。不过据说叶芝这首动人的诗也并没有为他赢来爱情,反而屡次求婚而不得,让人遗憾,也许正是因为他在爱情面前屡屡碰壁,所以才因得不到而对爱深有感触以至于有这样动人的诗篇吧。
诗人叶芝,即便写起随笔散文来也带着诗的韵味,比如整本《凯尔特的落暮》,书本并不厚,135页左右,读来却极为生动。比如“希望与记忆育有一女,名为艺术,她远居于荒野,在这里,男人们将战袍悬挂于树权上,当作战旗。啊,可爱的希望与信念之女,请与我相伴,哪怕片刻”。《凯尔特的落暮》收录作者42篇短文,以寻访一名叫帕迪-弗林的老人为线索,记录下这位老人讲述的爱尔兰神话传说与奇闻异事,表达出追求心灵自由,万物存在,万物永恒的观点。
据豆娘了解。凯尔特人,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大约在五千年前兴起了,最早主要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后来分布范围日益扩大,从不列颠群岛到巴尔乾半岛都有,而且往往居于统治者的地位,希腊人所说的“克尔图人”和罗马人据说的“高卢人”,事实上就是凯尔特人。
原是居住在中欧、西欧的部落集团,后经漫长迁徙来到英伦,其后代今天散落于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北部与西部山地各处。爱尔兰只是凯尔特民族活跃的地方之一。1998年美国上映《凯尔特之旅:爱尔兰简史》讲述爱尔兰从古到今的历史。可以权作了解。
凯尔特人体格高大、肤色白皙、强壮、尚武、爱好冒险,同时相当迷信,有着许多充满幻想的古老传奇,因此从昔日的“亚瑟王与圆桌开武士”,到近年来远近驰名的 “哈利波特”与“魔戒”,都充满着非常“凯尔特”的神秘传奇色彩。
叶芝的《凯尔特的薄暮》也是他沿着童年记忆探寻爱尔兰西北海滨采诗的收集和整理。这里内容包罗万象,既有自己的人生感悟幻化的诗篇,也有种种历史传说,轶闻趣事等等,书未最后一篇《踏入薄暮》扣题,传达作者的思绪“疲倦之心,在疲倦之时,摆脱是与非之迷网;笑吧,心,将在灰色薄暮中再度微笑;叹息吧,心,将在清晨露水中再次叹息。”“灰色薄暮比爱情更加仁慈,清晨甘露比希望更加珍贵”。作为爱尔兰人的叶芝,终生热爱着爱尔兰文化,痴迷而沉醉其中,如这《凯尔特的薄暮》也可作为叶芝投身于爱尔兰神话传说之时的欣慰的感概。
《凯尔特的薄暮》诗化的语言,极富想象力,让我想起曾经看过一部美伦美焕的动画《凯尔经的秘密》可以作为这部《凯尔特的薄暮》的一个注脚,推荐观看。
PS:不知是不是编排上的忽略,开篇是一首《仙军出征》的诗歌,然后是关于此书的两段说明,一段作于1893年,一段1902年。不知《仙军出征》置于首页有什么深意没有,而“关于此书”的排版和后面的正文一模一样,若是前言说明,至少要有点区分,才好不让人误解吧。


看完了,首先喜欢书的封面 。总会想到动画电影 凯尔特的薄暮。 如介绍所说 爱尔兰的聊斋志异。


各类乡野传奇娓娓心得与大家分享吧~


感觉叶芝的文字初读属于比较晦涩难懂的类型,要细细读……


慕名买了这本书~精装的书纸张封面都很好~超有感!!


装桢很赞,重点是翻译的很好,最好的版本!


不可少有精品不可漏掉好书


同学用来收藏的


买回来慢慢看,应该不错


很好的书籍,看了很有想法,很有立志的效果


  《凯尔特的薄暮》是一本集斯莱戈和戈尔韦的神话、传说故事的合集,作者融合了众多神秘浪漫的爱尔兰乡间神话,号称是爱尔兰版的《聊斋志异》。我就是受此说法的蛊惑,忍不住产生了阅读的兴趣。   
  收到书,还没有看到内容之前,首先被精装书的体面大气所折服,虽然每个故事都比较短,但是各有各的特点,不乏奇闻趣事。书中汇集了各类乡野传奇,经过作者之手加工整理,再加上作者的发挥,“文章洋溢着神秘浪漫的美感以及对淳朴思想的热爱,展示了一个与现实平行的幻想世界之全貌”。直到写评论的时候,在豆瓣搜索这本书,才知道它有多个版本,而这个版本则是最新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系列作品之一。   
  我试着给七岁的女儿讲书里的故事,但是女儿并不感兴趣。可能是记述过于简单,少了很多能够吸引小孩子的素材,也许是我选读的部分没有体现故事的精髓,我本该自己先仔细读过之后再带着女儿欣赏,也许是女儿年纪太小无法接受这样的内容,总之这次亲子共读不够成功,女儿弃书而去留我一人独自咀嚼异国情调。想来,让女儿现在看《聊斋志异》的效果也就是如此吧。即使我们成人看原版的《聊斋志异》,想必有些人也会觉得不如看后人编译过的故事精彩,更比不上看影视作品带来的感觉刺激。但是《聊斋志异》的地位和意义并不因此而改变,本书亦是如此——“其意义不仅在于拾起了散落在乡间的纯朴珍宝,更是爱尔兰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推动力量”。   
  如果你想了解爱尔兰的神秘传说更甚于对精湛的文笔和精彩刺激情节的追求,本书必不会令你失望。


本书给我的感觉除了语言优美,且富有哲理性,之外完全属于看过之后,就基本不记得故事内容了。估计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吧,或则是我个人暂时还没看书本书的真谛。


不错的书,诺贝尔奖的应该都还不错


内容很有意思,但是书有点大了,不合心意


内容很好,但是开本太大,阅读手感不好,精装重。摆来看可以,阅读的实用性低。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