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雾里看方术

王题 故宫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作者:

王题  

页数:

305  

字数:

26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太平御览》里有一份曹操给汉献帝的上表: 臣前遣讨河内获嘉之屯,获生口,辞云:“河内有一神人宋金生,今诸屯皆云:‘鹿角不须守,吾使狗为汝守。’不从其言者,即夜闻有军兵声,明日视屯下,但见虎迹。”臣辄部武猛都尉吕纳,将兵掩捉得生,辄行军法。 单看表奏,说的是有位“神人”宋金生,说工事不需要人守卫,他可以驱使狗守卫,于是这些军队果然被曹操打败,俘虏了不少人。曹操审讯俘虏得知此事,派人去把宋金生抓来军法从事,杀了头。 只看故事的话,倒也只值一笑,可细究三国史,就不那么简单。 历史上曹操派兵在获嘉只打过一次仗,就是在官渡时期,派于禁和乐进去进攻获嘉的袁绍别营:此事发生在官渡之战前夕,操与袁绍都在积极备战时,刘备突然在徐州举事对抗曹操,杀死刺史车胄,联合袁绍,曹操果断东征,留于禁、乐进防守延津。袁绍虽未亲自大举南下,却派偏师对黄河南岸试探性进攻。于禁、乐进坚守延津,顶住了袁军进攻。并在曹操的命令下北渡黄河,主动向对岸袁军偏师发起进攻。这就是获嘉之战。 获嘉一战,于禁、乐进击破袁军三十多屯,斩首和俘虏各有数干,降服袁绍将领二十余人,几乎全歼袁军的偏师。这一战吓寒了袁绍的胆子,又使得袁绍怀疑“曹操主力是否真的东伐”,以至于到曹操顺利拿下刘备回师官渡,袁绍始终没有大的动作,借口小儿生病推却了田丰大举出兵的建议。 于是曹操赢得了平定徐州的宝贵时间,从两线作战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得以全力迎战袁绍,最终演出了官渡之战这幕名传千古的战争剧。 单看三国志,这一战纯是于禁、乐进两员大将的功劳,可谁知真正的幕后功臣是这位“神人”宋金生仙长。如果没宋大爷自吹可用狗守工事,把本该站岗的袁军士兵都打发回去睡觉,战争的结果还真就未可知。 一开始就讲这么个故事,倒不是要发什么“风起青萍之末”、“蝴蝶效应”一类感慨,其实类似的事情细看史书委实数不胜数,这是要举例说明:在古代社会,方术与“神人”是正常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能行走于光天化日之下,是一种习见的社会现象。若以人体器官作比喻的话,中国的方术与方术文化就似人体器官里的阑尾,平时在那里没什么用,可真要折腾起来还真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用五个字说就是——“太平不要术”。

内容概要

《雾里看方术》是讲述方术史的一册,该书稿介绍并揭秘那些个五花八门的方术真面目,讨论其存在于当时社会条件的价值,以及它为什么会成为流传于民间的精神鸦片:更重要的是,那些青史留名的方术士,历来成功的术士靠的不是法力,而是揣摩世态人心的高超技巧,他们留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荒谬的笑谈,而是一幅幅生动的时局图以及洞彻人生的高超智慧和游戏人间的潇洒。

书籍目录

代 序
方术徒相误一一英雄篇
 “绝地天通”与巫政
 大禹是瘸子
  一一禹步传说
 徐市不还,茂陵秋风
一一秦皇汉武的永生苦旅
 绸缪与水争
 一一董仲舒求雨
 六甲失天下
一一北宋灭亡与兵阴阳
 木匠伤不起
一一朱元璋的风水与木工厌胜故事
 死做阎罗王一一神仙篇
 白日飞升的王侯
一一王子晋与刘安
 ……
笑谈子不语——方术灵物篇
天书奇谭——漫说古代神秘著作
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色尚白,俗称白帝。建元龙兴元年,其弟公孙光为大司马,公孙恢为大司空,李熊如愿以偿当了大司徒。改益州为司隶校尉,蜀郡为成都尹。因为王莽的新朝尚黄,他就尚白,他也因此得名“白帝”——因为刘备托孤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有个白帝城,却未必知道这个典故。但愿公孙述和他的颇有情怀的妻子,地下有知。刚刚坐上皇帝宝座的刘秀见西方出了个竞争者,马上有所动作。但他还是要先解决盘踞陇右的隗嚣,一时够不到公孙述,于是以舆论攻心为主,写信劝公孙述不要看不清形势。公孙述也给刘秀回了封信,把自己受命于天的种种“证据”一并写了进去。接着刘秀又回信了,“当涂高”在刘秀的这封回信里出场了。于是两位皇帝之间,展开了玄学研讨,刘秀回信给公孙述,不是谈大道理,而是从批驳公孙述的谶纬入手,“‘代汉者,当涂高也’,说的是代替汉王朝的人是‘当涂高’,阁下难道是‘高’?而阁下又认为你刻在手上的奇异掌纹,是一种祥瑞。其实这不过是王莽那一套把戏,岂可以仿效?阁下并不是乱臣贼子,只不过仓卒之间,人人都想当君王而已。阁下年纪已老,儿女却还小,不能帮助你,应该早曰决定。皇帝尊位,纯用人力,争不到手,请三思而行!”刘秀倒也有趣,信里不承认他是皇帝,信封上却写“公孙皇帝”。公孙述不回信了。事情明摆着,他跟刘秀都“受命于天”了,然则,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真命天子只有一个。成王败寇,那是必须的。不能以理服人,那就拳头说话。公元35年,东汉征南大将军岑彭、大司马吴汉、诛虏将军刘隆等在荆门会师,击败成家军攻势,然后马上转守为攻;与此同时,来歙也分道进军,两路大军进攻公孙述,公孙述屡战屡败。谈不拢,打不赢,公孙述开始发狠,派遣刺客连续刺杀了刘秀的大将来歙和统帅岑彭。可是这并没能让他喘息多久,第二年,汉军统帅换成了杀人如麻的大司马吴汉,成军连吃败仗,“自是将帅恐惧,日夜离叛,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到了这个时候,刘秀还是希望和平解决——他一定觉得,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可能拒绝他的条件。于是再一次给公孙述下诏,告诉他:不要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只要马上投降,则家族完全;如果一味死抗,“委肉虎口”——非要把自己往老虎嘴里送,就只有灭亡了。诏书很有些推心置腹的意思:将帅疲倦,吏士思归,谁都不愿意长期相持下去。我给你下诏书的耐心不是无限的,你要抓住机会。只要你投降,“朕不食言”。公孙述就一句话:“自古来有降天子乎?”九月,汉军又破斩成军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将成都包围。到了这份上,公孙述大概也知道“当涂高”救不了自己了,问延岑:“事当奈何?”延岑说:“男儿当死中求生,怎么能坐以待毙!”公孙述于是重金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与汉军作殊死战。这一仗打得还真漂亮,汉军统帅吴汉被赶下了水,拉着惊马的尾巴才逃了出来。

后记

在内心深处,总觉得,时尚是一种生活,或者确切一点,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历史,这不是单薄的我谈得起来的,我只是喜欢穿梭在琐碎的记载中,寻找我热爱的那些个人的可能的生活细节,因为我总想穿越到他们身边去看看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记得一个朋友说过:单看史书的话,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功业,或者说大事年表。好的史家多多少少能给我们看到一点人的个性,而官修历史之后,渐渐地,连个性都看不清楚了,于是古人就显得平面,显得遥远,显得除了做大事之外,就没有别的生活。也因之,叫人感觉不能亲近。所以她喜欢从各路资料最微小的细节人手,搜寻历史及历史中人的“个性”,甚至是他们的“表情”,因为古人是在“生活”而不仅仅是在“建功”。 能够留在纸上的历史中人的生活,在他们那个时期未尝不是一种“时尚”,而在今天,有些只是故纸堆中的一声轻叹,有些我们还在同样或别样的“时尚”演绎着。 比如我们平常使用的名片,战国时期就有了,那会儿称谒,主要写名字以及介绍文字。到东汉时改称“刺”,材质还都是竹木片之类,也就是这时起,有人开始添官职、年龄等内容,专供拜见上峰,名日“爵里刺”。而且还有了固定的格式。比如朱然墓中出土的“朱然谒”,长24.8厘米,宽9.5厘米,厚3.4厘米,是经过抛光的木板未加髹漆,靠右侧近边处有行小字,“持节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丹阳朱然再拜”。 于是热爱三国时代的我翻着《三国志·蜀书》不厚道地想,刘备定蜀,掌军中郎将董和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二人地位相当。那《董和传》的记载“……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就可能有这样的情景出现,董和为一件事找诸葛亮商榷,但是一直没达成共识,于是接二连三地找诸葛亮,诸葛亮实在被纠缠郁闷了,闭门不见,于是董和向诸葛亮递刺,诸葛亮觉得不好意思,于是退还董和的刺,两人继续纠缠。 而到章武元年,丞相诸葛亮,如果他足够自恋,他的刺就可以是“丞相武乡侯录尚书事领益州牧琅琊诸葛亮”,但是这样帅气的刺,递给谁呢,昭烈和后主么,似乎又不合人情。于是浮想联翩地翻着书,在《许靖传》中发现这样一句:“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大约这诸葛丞相的刺,也只有许靖大人有幸收藏了。 到了唐宋,随着官僚制度的发展,名片也有了新的变化,宋人洪迈说“国朝官制,沿晚唐、五代余习,故阶衔失之冗赘”,并举出李端愿长达四十一字的头衔——“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使持节华州诸军事、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这要是在今天印成名片,该是怎样的一种壮观与为难。然而这样长的头衔在唐宋并不稀罕,因为这不过是唐宋官僚制度发展的一个副产品罢了。 从名片可以到人,可以到一种生活细节,还可以到一种制度,到社会发展。我喜欢这样的细节,喜欢诸如此类的联系,喜欢搜罗各种的历史生活,因为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时尚。 于是和我的作者们“献可替否,共为欢交”,渐渐地有了一个思路,最后由这些真正有爱又有才的作者们,将这些细节一一展现出来,于是就有了“时尚历史”这样一个书系。 在此,我特别感谢这些可爱的作者们。 我期待作为读者的您会喜欢这套书,因为我真的很喜欢。 刘玮 2011年3月


编辑推荐

《时尚历史:雾里看方术》由故宫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雾里看方术 PDF格式下载



该书少页,都不知道出版商有没有 用心,肯定不会再买了


方术本就是摸不着的东西。嘿。书的质感以及内容都很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