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在器中

米鸿宾 故宫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作者:

米鸿宾  

页数:

24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每一件传统家具内在文化的善意提醒。均如岳麓书院中的屈子祠所述,要我们:万古清醒!  而这种清醒,就是文化,就是一个人的精神与气质。这种气质,就是在告诉别人,我们是中国人!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来鸿宾专著的《道在器中:传统家具与中国文化》便是一本记录中国家具文化的书籍。

作者简介

米鸿宾,独立学者,易学托命之人,秉承中国易学最优良的传承与教育,习六壬神课金口诀,精五音,旁涉天文、历法与国史,略通古今之变。创由十翼书院,兼任中国文化书院易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内外已出版著作多部。

书籍目录

序言有物有则 第一章源流篇 传统家具发展简史 第二章法度篇 礼法 法理 第三章材料篇 通材达识 成器之材 材尽其用 附:《周礼•考工记》 第四章文化篇 中国智造 以虚致实 中庸 和而不同 曲则有情 文人与明式家具 第五章书房篇 斋心立命一书房 书房的变迁 书房的陈设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喝酒之行为,与墙上的弓箭,毫无关联;但恰恰是这种虚无的关联关系,却导致了一个实有的结果——友人大病一场。及至述明真因,一切又归于正常。这是一场活生生“无中生有”的示现! 那个看起来与我们毫不相关的垂象。其实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中国人坚定地认为,因为它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合伙人”。并且,这些“合伙人”,都对我们的生命状态在特定时空内,有着内在吉凶的昭示。这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观。 这个观念的产生,成为了中国人认知世界、规避吉凶的所恪守的规则和生命智慧——“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 “形而上”是道、是虚,“形而下”是器、是实。道器要合一,虚实要相间——这是世间的标准。 就像人们内心中的善恶一样,它们虽然并不可见,但古人却用无尽的事实来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善和殃,在最初的不可见中,链接着一个因应的结果,至其昭然于世之时。一切都已经大白于天下! 这种虚无的多元起因,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对应规律,这也契合于庄子所说的“惟道集虚”——一切规律都体现在虚无之中! 此外,诸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穷山恶水出刁民”的结论,也都是“悬象示义”的规律所现。 这种悠久的文化理念,在中国历史中,浩浩汤汤,绵绵不止——如:始建于乾隆年间的湖南长沙火宫殿,就有一幅楹联,它这样写道—— “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象虚中求实。” 这座曾经祭祀火神的庙宇,内在文化对生命寄托的表达,不知道安抚了多少世人的灵魂。 这些祭祀,都是在践行“以虚致实”——当祭祀的酒,撒下去之后,酒香散尽,直抵天庭。进行着天人之间的沟通。这是一个世间生命与神灵汇报、交融与托付的优美而神圣的过程,它的内在,呈现着人们多元的生命诉求。这种形与意的互文,神与魂的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它更是一种境界。 这种境界,在历史人文的新陈代谢中,一缕缕,一丝丝,已蔚然成性,令人氤氲自远! “虚中见实,委婉尽意”——除了前述的“杯弓蛇影”之外,成语“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也都确证了此理。 如果我们进一步接近老子“有无相生”的命题—— 就会发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比如建筑:房子为有,门窗、四壁之间的空间为无,这个空间就是光明之所在,神韵之所在。它与参禅、打坐等精神活动一样,都是在向“虚中求实”!这也是中国画为什么极其强调画面要留白的原因所在。 人类史上一切精妙绝伦的艺术,无一例外都是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产物。这是中国文化“以虚致实”的映照,更是中国文化的信仰。 这种文化信仰,在先秦时期得到了最为厚重的积淀,并由此而形成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特质,从此后,人们有着数不清的“天人合谋”的实践。 这个中国哲学特有的思维观,是中国文化最柔的筋。最硬的骨,虽几千年来,亦不得变迁。 有其象,必有其理——这是中国人的生命智慧。 这种虚实、有无之间的鲜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处处眺览。 我们从唐诗中可以看到——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这是王维的观感。


编辑推荐

《楠书房书系•道在器中:传统家具与中国文化》由故宫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道在器中 PDF格式下载



原本以为是一本公允的谈论“传统家具与中国文化”的书籍,收到后发现是一本配合楠木炒作的书籍,非常的无趣,只有退掉!


很喜歡這本書,這種視角很獨特。本來是看米鴻賓在中央美術學院的講座才關注按這本書的,買來後看了一下,果然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