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健康不平等研究

刘慧侠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刘慧侠  

页数:

300  

内容概要

  本书用经济学方法研究转型期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人口健康不平等问题。全书分五个部分.共十一章。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研究背景、思路及国内外有关健康不平等的研究文献。第二部分系统介绍健康不平等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方法,包括健康概念界定、健康与社会经济指标的关系、健康的影响因素、健康不平等概念内涵、健康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效应、健康不平等的测度指标与方法。第三部分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人口健康水平分布的不平等状况研究分析,研究整体人口健康水平变化,城乡、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空间差异以及收入差距与居民健康空间分布不平等的关系,还从教育、收入、职业、性别等视角比较分析居民健康水平的阶层差异以及健康不平等的新趋向,从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性方面进行原因探究。第四部分探讨居民获得健康机会的不平等性,分别从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卫生筹资公平性变化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从人类发展视角分析、评价前改革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中人口健康不平等问题,提出后改革时期改善健康不平等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作者简介

  刘慧侠,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民盟陕西省委经济委员会委员,本北大学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女经济学者联谊会理事,陕西省医疗保险协会理事,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2006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荷兰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经济学院做访问学者。2003-2004年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访学进修。2006-2007年赴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at Urbana-Champaign
(UIUC)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经济学和社会保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相关科研项目6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保险学原理》主持人,先后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2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I00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特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特点
第二章 文献回顾I013
 2.1 为什么研究健康不平等
 2.2 收入与健康不平等相关研究
  2.2.1 收入与健康不平等关系的理论假说和影响机理
  2.2.2 收入对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
 2.3 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不平等相关研究
  2.3.1 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的途径
  2.3.2 国际相关研究
  2.3.3 国内相关研究
 2.4 医疗可及性与健康不平等相关研究
  2.4.1 医疗可及性影响健康的机理
  2.4.2 国际相关研究
  2.4.3 国内相关研究
 2.5 健康不平等的度量方法研究
 2.6 健康不平等研究的新进展
 2.7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第三章 健康与社会经济指标的关系l033
 3.1 健康的概念内涵
  3.1.1 狭义的健康
  3.1.2 健康定义的扩展
  3.1.3 健康是人们最基本的可行能力,也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之一
  3.1.4 经济学的健康内涵
  3.1.5 个体健康与人群健康
 3.2 健康的度量指标
 3.3 健康与社会经济指标的关系
  3.3.1 健康: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
  3.3.2 健康与经济增长
  3.3.3 健康影响社会经济繁荣的主要机理
 3.4 健康的生产函数
 3.5 健康的影响因素
  3.5.1 生活方式与健康
  3.5.2 社会经济地位与人口健康
  3.5.3 教育与健康
  3.5.4 收入与健康
  3.5.5 职业与健康
  3.5.6 环境卫生与健康
  3.5.7 医疗卫生服务与健康
 ……
第四章 健康不平等及其经济效应
第五章 健康不平等的测度指标与方法
第六章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居民健康状况空间分布
第七章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居民健康状况阶层分布
第八章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从医疗卫生制度变迁视角分析
第九章 中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
第十章 中国卫生筹资的公平性研究

章节摘录

  首先,健康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例如,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必要前提条件是其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儿童能够保持较高的上学出勤率,在学习上也能更加集中精力;而因疾病缺课将降低教育投资的效率。此外,健康状况的改善还能提高成人接受再教育的能力,间接地促进生产技能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增加教育投入的回报。  其次,健康促进教育投资。更高的教育水平会导致更高的收入,这已成为不争的结论和事实。对劳动者而言,健康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良好的健康状况不但降低教育投资的风险,而且扩大了其边际效应,使劳动者的教育投资产生更大的价值,因而会激励人们更多地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投资,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刺激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健康水平的提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正面影响。20世纪人类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健康状况的改善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即健康可以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增长。有数据表明,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经济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应归于健康状况的改善。如全球大约8%~10%的经济增长应归于健康人群,大约30%-45%的亚洲经济奇迹也源于健康人群。全球很多证据都证明,许乡国家的人口健康水平、期望寿命等,对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投入率以及经济增长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健康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宏观经济与健康委员会主席杰弗里·沙什发表了《宏观经济与健康:投资卫生领域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报告。该报告认为:国民平均寿命每延长10%,该国经济增长就相应提速0.3%-0.4%。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这份报告中建议发展中国家就“宏观经济和健康”成立临时委员会,由卫生部和财政部共同主持,共同协调在该领域日益增长的投入。  ……


编辑推荐

  经济增长的终极目标是使得令人类受惠,增进全人类的福利,促进全人类欲望的满足和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国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有着强大的工具性价值。实践研究表明,健康的平等性问题始终是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关注健康不平等,体现以人为本宗旨,是经济学家义不容辞的职责。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健康不平等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