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城市投资环境研究

刘荣欣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刘荣欣  

页数:

214  

内容概要

  《中国城市投资环境研究》主要研究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的城市投资环境问题。首先,在投资环境研究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投资环境的概念、特征、构成及演化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演绎。其次,采用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套体系,对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的12个样本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对比,从定量和定性的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城市的投资环境。最后,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优化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刘容欣,198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从事经济管理领域研究咨询工作十余年。主持和参与过几十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大研究课题和企业咨询项目。现任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执行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参与《促进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长江三角洲投资指南》和《珠江三角洲投资指南》等书籍编撰,2003年出版专著《东亚经济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书籍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城市化与投资环境
  一、中国已步入城市化的关键发展时期
  二、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
  三、中国的城市化仍面临不少突出问题
  四、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投资环境研究的基础
 第一节 投资环境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国际贸易投资理论
  二、经济区位理论
  三、艾萨德区域科学和胡佛区域经济学理论
 第二节 国外投资环境研究的现状
 第三节 国内投资环境研究的现状
  一、投资环境理论的总结和理论的奠基
  二、投资环境理论和方法
  三、区域和城市投资环境的研究
  四、投资环境评价指标和产业投资环境的研究
第三章 城市投资环境系统演绎
 第一节 基本的概念界定
  一、资本和投资
  二、投资环境和城市投资环境
  三、投资环境的分类
 第二节 城市投资环境的典型特征
  一、整体性
  二、动态性
  三、特殊性
  四、层次性
 第三节 系统构成、功能及演化
  一、外部环境
  二、内部环境
  三、演化机制
第四章 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的指标和样本
 第一节 城市投资环境指标选取
  、客观统计指标的选取及设计
  一、投资者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 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的样本选择
  一、长三角地区
  一、珠三角地区
  一、环渤海地区
  四、中西部地区
第五章 样本城市和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
 第一节 城市投资环境客观指标评价
  一、投资环境客观总体指标
  二、投资环境客观总量指标
  三、投资环境客观质量指标
  四、投资环境客观流量指标
 第二节 城市投资环境主观指标评价
  一、数据的来源和分析方法
  二、指标的评价分析结果
  三、主观指标评价结论
 第三节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分析
  一、客观总体指标
  二、丰观总体指标
第六章 典型城市投资环境深度分析
 第一节 投资环境竞争力较强城市的优势
  一、排名前置城市的突出优势
  二、典型城市的案例分析
  三、投资环境评价前置城市的改进思路
 第二节 投资环境竞争力落后城市的劣势
  一、排名后置城市的比较劣势
  二、典型城市的案例分析
  三、投资环境竞争力弱的城市改进思路
 第三节 城市投资环境优劣势的转换
 第四节 投资环境改善与城市间差异化发展
  一、资源稀缺与城市间的同质化竞争
  二、城市化发展中未来的差异化选择
  三、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多样化路径
  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竞争格局
第七章 中国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
 第一节 统一认识树立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及动态调整机制
  二、形成新型城市政绩考核体系
  二、发展生态循环产业组合
  四、奉行节约的消费模式
 第二节 通力协作提高城市综合经济实力
  一、发挥东中西城市的互补优势
  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二、打造中西部中心城市
  四、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
 第三节 整合资源降低营商成本
  一、破除行业垄断,降低营运成本
  一、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
  二、提高海关通关速度
  四、合理调控劳动力成本
  五、积极减少各项审批成本
  六、形成多元化的城市投融资机制
 第四节 多方着力规范政策法规环境
  一、大幅度拓宽企业投资领域
  一、破除市场融资的所有制歧视
  三、完善企业投资服务环境
  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五、改善社会治安环境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七、破除户籍制度障碍
 第五节 强化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
  一、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二、建立健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第六节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一、改变政府定位构建服务型政府
  二、提升效率全面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三、创新观念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四、借助技术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五、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优化投资环境
 第七节 理顺思路做大引资规模
  一、完善管理体制树立“大招商”观念
  二、争取优惠政策增添招商活力
  三、打造信息化平台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四、依托产业园区实行产业链招商
  五、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巩固中介招商主体
  六、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
  七、完善招商评价制度做好反馈与总结工作
  八、因地制宜招商引资凸显区域引资战略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在准备起飞或工业化初期阶段,农业仍占很大比重,投资的主要工业部门是饮食、烟草、建筑材料等部门,这些产业均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缺少发展资本和健全的体制机制,在这个摆脱落后的阶段,政府应重点建设金融体系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可以出资委托企业进行投融资平台的搭建,并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起飞或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占的比重有所降低,投资的主要工业部门是纺织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技术含量有所提升,这个阶段伴随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向城市,国外投资也明显增加,一些产品也逐步出口,劳动力转移向城市一方面需要对这些劳动力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要对城市的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加大力度。  在走向成熟或工业化后期阶段,农业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下降,投资的工业部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比如,钢铁、煤炭、电力、通用机械及汽车等工业,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大,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政府建立区域创新软环境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在大众消费或后工业化社会阶段,制造业的比重开始下降,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比重日趋上升,人们对奢侈品、教育、保健和休闲的需求不断变大,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大量使用高科技成果,创新和时尚成为城市追求的主流,为满足以上需求,一方面应加强城市创新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更要提升教育、咨询服务水平,加强休闲娱乐设施、环保设施的建设。   ……


编辑推荐

  《中国城市投资环境研究》是CDI城市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文辑(2011)之一。是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城市化伴随着投资或称之为资本的流动,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为获取确限的资本就要不断改善和优化自身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资环境的改善能够在经济实力、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以及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解决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城市投资环境的完善,有助于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推进的过程,工业化使中国成为了以“世界工厂”而著的制造业大国,城市化更是肩负着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变为城市,将数以亿计的农业人口转为城市居民的重任:城市化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投资的增长、消费的扩张都将以城市化为契机,服务业的提升以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与城市化紧密相关,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数量的增长以及规模的扩张,城市化的质量问题也需要加以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系列矛盾问题应该在发展的同时逐步加以解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城市投资环境研究 PDF格式下载



启发了我的很多思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