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知识获取与技术能力提升

李艳华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艳华  

页数:

271  

字数:

250000  

内容概要

  《知识获取与技术能力提升:以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产业为例的研究》对发展小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内涵与发展路径、知识获取的机制,吸收能力在知识获取与技术能力提升中的作用等基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厂一个基于技术能力提升的知识获取与知识吸收的分析框架,并针对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产业进行了案例和定量实证研究。《知识获取与技术能力提升:以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产业为例的研究》对产业问技术能力提升的差异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下通过知识获取提升技术能力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知识获取与技术能力提升:以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产业为例的研究》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学生、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企业界、政策界人士参考。

作者简介

李艳华,1975年生,河北玉田人。1998年在西北大学获得经济学学上学位,2001年中国石油大学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研究兴趣为创新政策,企业创新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近年来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部委的课题研究,主持了多项关于产业和企业创新的横向课题研究。

书籍目录

第1章 中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面临的挑战  
 1.1 中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面临的新局面
 1.2 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与知识获取现状
第2章 研究的问题与内容
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2.2 研究问题的提出
2.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2.4 研究方法
第3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3.1 企业技术能力的相关研究
3.2 后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机制
3.3 知识获取与后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 
3.4 吸收能力与知识获取及技术能力提升 
3.5 中国学者的研究
3.6 已有研究评述
第4章 技术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框架
4.1 企业技术能力的内涵界定
 4.2 基于功能视角的技术能力划分
第5章 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5.2 研究假设小结及分析模型构建
第6章 汽车零部件与软件产业技术能力实证研究
6..l 研究产业的选择与选择依据
6.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能力分析 
6.3 中国软件产业的技术能力分析
第7章 研究设计、变量测度与样本统计分析  
7.1 变量的定义与测度  
7.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7.3 样本企业的基本特征分析
7.4 知识获取的企业间差异分析
7.5 知识获取的产业间差异分析
第8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8.1 实证分析方法的选择 
8.2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8.3 吸收能力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9.1 研究结论
9.2 管理与政策启示   
9.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一
后记   一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3.低成本制造优势明显、工艺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低成本制造。与汽车零部件产品相关的钢铁、机械产品、橡胶加工等,中国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产品成本上也有一定优势。因此,劳动密集型零部件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近些年来,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零部件企业,在为外资做OEM或者加工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生产制造知识,并逐步具有了一定的工艺创新能力。4.知识获取与吸收效果不显著我国零部件企业一般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方法吸引外商与我国本土企业合资。本土零部件企业通过学习外商的生产与管理知识,在制造中学习和模仿产品设计知识,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但从长期来看,依靠合资、技术引进是无法换取核心技术的。在合资企业中,由于受引进产品技术许可的制约,外方不让中方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使中方失去产品开发的自主权,难以消化吸收引进产品的核心技术。这种状况导致企业失去开发先进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力,出现与汽车整体产业同样的技术空心化问题,成为国外汽车零部件厂的“组装车间”。5.部分领域的技术突破与追赶虽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基础薄弱的挑战,国内有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在技术研发和市场竞争中实现了突破,例如万向集团抓住万向节和轴承这两种产品,通过规模生产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正通过频繁的跨国并购来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壮大企业规模。


编辑推荐

《知识获取与技术能力提升:以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产业为例的研究》是北京工商大学博士学术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知识获取与技术能力提升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