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的知识信息服务体系研究
2011-12
经济科学出版社
胡昌平
421
《创新型国家的知识信息服务体系研究》立足于国家创新发展机制变革和创新型国家制度下的知识信息需求,分析了知识信息服务转型发展和体系重构问题,按协同发展理论构建了知识信息服务体系模型;在科学定位基础上,从系统、机构、资源、技术、管理等要素出发,探讨了创新型国家知识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服务实施和机构发展问题;在面向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国家、
区域、行业、 系统和机构层面的服务拓展方式与对策。
因此,本书既强调理论研究的导向性和基础性,又着重于案例和实证的示范性。基于此,本书的相关章节包含多方面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基本理论的应用,突出了相关的实证,如基于创新价值链的知识信息需求结构分析、知识信息服务重组中的机构合作、信息资源配置的社会化体系构建、知识信息集成服务中的区域性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以及知识信息服务业务拓展等。另外,对于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本书安排了专車,进行了面向国家创新的知识信息服务机构改革与发展案例分析。这一安排,
旨在将理论与现实更好地结合起来, 以利于成果的应用。
胡昌平,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2005年,先后任武汉大学原图书情报学院副院长、原传播与信息学院副院长,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创新基地项目负责人,兼任中国信息协会经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评审组成员,《情报科学》、《情报杂志》等学术期刊编委,湘潭大学、上海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为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胡昌平教授从事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情报学专业和相关领域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SSCI等索引期刊论文20余篇)。专著《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信息管理科学导论》被同行专家、学者誉我国该领域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所提出的“以信息需求与利用为导向的信息管理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学科理论取向,研究成果在多方面得到应用。
引论
1 创新型国家发展与知识信息服务
1.1 国家创新体系构成与要素结构
1.2 信息化中的国家创新模式转变
1.3 创新型国家的知识信息支持形态与服务形态
1.4 创新型国家的知识信息服务发展战略
2 国家创新发展主体及其知识信息需求结构
2.1 国家创新的自主性与自主创新发展
2.2 国家自主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信息网络的形成
2.3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知识信息需求结构
2.4 知识信息需求引动与演化机制
3 国家发展转型基础上的知识信息服务体系重构
3.1 国家发展方式转变与知识信息服务转型
3.2 发展转型中的知识信息服务重组及其目标定位
3.3 知识信息服务重组的动力机制
3.4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知识信息服务重组的战略推进
4 知识信息服务协作体系构建与系统协调发展
4.1 知识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与协调发展基础
4.2 知识信息服务协作导向与协作实现机制
4.3 知识信息服务的系统协同组织
4.4 知识信息服务动态联盟建设与虚拟联盟服务的发展
5 知识信息资源的社会化配置体系建设与资源配置组织
5.1 知识信息资源配置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化目标选择
5.2 知识信息资源的社会化配置关系
5.3 知识信息资源社会化配置体系建设
5.4 社会化知识信息资源配置的协同战略推进
5.5 知识信息资源社会化配置的组织
6 知识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持体系与服务技术保障
6.1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发展与服务技术支持体系
6.2 知识信息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组织
6.3 知识信息跨系统协同服务的技术保障
6.4 知识信息跨系统协同服务的技术支持
6.5 知识信息服务中的系统互操作技术保障
7 面向用户的知识信息服务业务体系变革与服务拓展
7.1 面向用户的知识信息服务发展与业务体系变革
7.2 面向国家创新的学科门户建设与服务系统构建
7.3 面向国家创新的知识信息集成服务组织
7.4 跨系统定制服务
7.5 一体化虚拟学习协同服务
7.6 基于网格的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服务
7.7 协同数字咨询服务
8 知识信息服务制度建设与政策法律保障体系
8.1 国家制度变迁与知识信息服务制度演化
8.2 国家发展中的知识信息服务制度建设
8.3 知识信息服务转型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8.4 知识信息服务行业制度建设与双轨制管理
8.5 知识信息服务制度创新的政策与法律保障
9 以价值为核心的知识信息服务评价体系确立与评价组织
10 面向国家创新的知识信息服务机构改革与发展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②战略。在知识信息服务组织中,建立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开发基础上的知识信息网络,从根本上改变着用户的信息环境,决定着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方式和信息交流与利用的社会形态。用户信息需求的社会化、综合化、集成化和资源的全方位利用与深层开发,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知识信息资源组织要求,以此为基础的面向用户的信息推送服务、数据挖掘和信息资源重组,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是知识信息资源全面整合战略的形成基础。因此,知识信息服务的战略应该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人、财、物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知识信息服务评价体系框架应从这一战略基点出发,按服务效果、服务质量、服务基础、服务成本四个方面,把该战略目标分解为相应的评价目标,使之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指标系统。 ③服务效果。在平衡计分卡体系框架中,服务效果与用户息息相关,不同的用户使用同一服务,其效果会因为个性特征而存在差异。因此,服务效果的测评应关注用户结构和面向用户的资源配置效果。在现实服务中,服务效果反映的是知识信息服务部门给用户带来的影响,表现为向用户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以及用户对知识信息服务的满意程度,具体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社会效益强调知识信息服务对知识创新活动的社会支撑,经济效益强调知识信息服务机构的年收益以及提供服务的增值效益。 ④服务质量。服务质量评价,需要从资源组织和用户服务角度将平衡计分卡体系框架中的“内部流程”转换为“服务质量”。从资源组织的规范和服务的满足程度出发,设计内部流程考核指标,会更加符合知识信息服务效益评价要求。在评价中,不仅要评价服务业务量、服务满足率、服务响应时间等,而且要关注影响满足用户需求的业务流程,如服务管理制度、服务资源的有效链接等。这方面的指标体现的是知识信息服务质量的规范程度和服务水准。 ⑤服务基础。知识信息服务基础包括人员、资源、设备和其他资源基础,它是开展服务的基本支撑。为了满足知识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不仅需要相应的投入保证,而且需要将投入转化为开展服务的基础设施、技术和人员保障。因此服务人员构成、网络技术设施、数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评价知识信息服务的重要指标。此外,网络通信条件、软硬件设备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等不仅直接决定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而且也影响着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的方式。 ……
本书是好书。国家要创新,但是没有配套机制是不行的。信息服务很重要。
符合期待,正是我要找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