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哈吉穆拉特

列夫·托尔斯泰 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  

页数:

495  

译者:

草婴  

Tag标签:

无  

前言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一生创作浩如烟海,他的俄文版全集初版九十卷,后又扩大为一百卷。全集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自传体小说、剧本、哲学论文、文艺论文、寓言、故事、政论、书信、日记,以及大量作品的异稿。 在托尔斯泰作品中,小说无疑占主要地位。而托尔斯泰成为世界文化巨人,影响最大的也是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长篇小说不仅是俄罗斯文学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除了三部长篇小说,托尔斯泰还写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和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青年))。这些小说,即使不包括以民间故事形式出现的作品,至少也有六七十篇。 托尔斯泰的小说大都反映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真实生活,描写了俄罗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俄国环境,真可说是身历其境;接触各种身份和个性的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同时随同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然而然地对他们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 文艺作品主要是以情动人,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益的熏陶,并由此产生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 托尔斯泰的一生主要是关心人,同情不幸人们的苦难,思索怎样使人间充满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也就是宣扬人道主义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的人格感动了并在不断感动着全世界一切正直人的心。难怪他的作品在全世界被译成最多种文字,在经典著作中印数始终占据首位。 中国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介绍托尔斯泰的作品。《复活》早在一九一三年就出版了中译本,改名《心狱》;接着在一九一七年又出版了《安娜·卡列尼娜》的中译本,译名《安娜小史》。这两本书都由林纾译出,但林氏不懂原文,完全靠别人用中文口述,再由他用中文写出。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译本不能算翻译,只能说编写。 以后我国陆续有人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但大多由英文和日文转译,直接从俄文翻译的很少。新中国成立后,托尔斯泰的作品介绍过来的多了,而由俄文直接翻译的也增加了不少,但通常都是你翻译一本,他翻译一本,很难保留托尔斯泰作品风格的一致性。 我从一九四二年起开始翻译俄罗斯文学作品,五十年代主要翻译肖洛霍夫小说。我的翻译工作因“文革”中断了十年。“文革”结束后,我开始系统翻译托尔斯泰的小说,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八年,前后花了二十年工夫把他的三个长篇、六十多个中短篇和自传体小说翻译过来。我翻译托尔斯泰作品,主要是想让我国读者更多地了解他的人格,欣赏他的艺术,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 巴金极其崇敬托尔斯泰,称他为十九世纪世界的良心。他多次鼓励我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还把他珍藏的俄文版豪华插图本提供给我。这套托尔斯泰作品集出版于一九一六年,也就是十月革命之前,其中有两百幅精美插图,全都出自俄国名画家之手。这套作品集在中国只此一套,真正称得上是海内孤本,其中大部分插图在中国都没有介绍过。现在,《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中译本出版,这些精美的插图都用在这套译文集里。我想,中国读者一定会跟我一样对巴金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草婴 二00四年三月

内容概要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哈吉穆拉特》反映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真实生活,描写了俄罗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俄国环境,真可说是身历其境;接触各种身份和个性的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同时随同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然而然地对他们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
  文艺作品主要是以情动人,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益的熏陶,并由此产生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等。此外还创作有剧本《活尸》等。托尔斯泰的创作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描绘沙皇俄国的社会生活,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对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3月生,浙江镇海人。1941年开始翻译俄苏文学,20世纪50年代翻译尼古拉耶娃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肖洛霍夫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顿河故事》等。60年代后翻译莱蒙托夫小说《当代英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全部小说。2003年著有《我与俄罗斯文学》。1987年获苏联“高尔基文学奖”,2006年获-俄罗斯“高尔基文学奖章”,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二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
舞会以后
亚述国王伊撒哈顿
哈吉穆拉特
假息票
瓦罐阿廖沙
科尔尼-华西里耶夫
草莓
为什么?
神性与人性
我梦见了什么
穷人
孩子的力量

同路人的谈话
过路客和农民
村里的歌声
乡村三日记
霍登广场事件
“糊里糊涂”
沃土
未完成稿
费多尔·库兹米奇长老死后发表
的日记
我的生活
回忆
范法罗诺夫山
华西里神父
世间无罪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你们说,人自己无法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问题全在于环境,是环境摆布人。可我认为问题全在于机遇。好哇,就拿我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来说吧……” 我们谈到,一个人要做到完美无缺,先得改变生活的环境。这时,受大家尊敬的伊凡·华西里耶维奇就说了上面这段话。其实谁也没有说过人自己无法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但伊凡·华西里耶维奇有个习惯,总喜欢解释自己在谈话中产生的想法,顺便讲讲他生活里的一些事。他讲得一来劲,往往忘记为什么要讲这些事,而且总是讲得很诚恳,很真实。 这次也是如此。 “就拿我自己的事来说吧。我这辈子这样过而不是那样过,并非由于环境,完全是由于别的原因。” “由于什么原因?”我们问。 “这事说来话长。要让你们明白,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的。” “噢,那您就给我们讲一讲吧。” 伊凡·华西里耶维奇想了想,摇摇头说:“是啊,一个晚上,或者说一个早晨,就使我这辈子的生活变了样。” “到底出了什么事?” “是这么一回事:我那时正热恋着一位姑娘。我恋爱过好多次,但要数这次爱得最热烈。事情早就过去了,如今她的几个女儿也都已出嫁了。她叫……华莲卡……”伊凡·华西里耶维奇说出她的名字。“直到五十岁还是个极其出色的美人。不过,在她年轻的时候,在她十八岁的时候,就更迷人了:修长、苗条、秀丽、端庄——实在是端庄。她总是微微昂起头,身子挺得笔直,仿佛只能保持这样的姿态。这种姿态配上美丽的脸蛋和苗条的身材——她并不丰满,甚至可以说有点瘦削——就使她显得仪态万方。要不是从她的嘴唇,从她那双亮晶晶的迷人的眼睛,从她那青春洋溢的可爱的全身,都流露出亲切而永远快乐的微笑,恐怕没有人敢接近她。” “伊凡·华西里耶维奇讲起来真是绘声绘色,生动极了。” “再绘声绘色也无法使你们想象她是个怎样的美人。但问题不在这里。我要讲的是四十年代的事。当时我在一所外省大学念书。那所大学里没有任何小组,也不谈任何理论——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都很年轻,过着青年人特有的生活:念书,作乐。我当时是个快乐活泼的小伙子,家里又有钱。我有一匹烈性的遛蹄马,常常陪小姐们上山滑雪(当时溜冰还没流行),跟同学一起饮酒作乐(当时我们只喝香槟,没有钱就什么也不喝,可不像现在这样喝伏特加)。不过,我的主要兴趣是参加晚会和舞会。我舞跳得很好,人也长得不难看。” “得了,您也别太谦虚了,”在座的一位女士插嘴说,“我们早就从银版照相上看到过您了。您不但不难看,而且还是个美男子呢。”


编辑推荐

《草婴译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哈吉穆拉特》是《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中的一部分作品,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一生创作浩如烟海,他的俄文版全集初版九十卷,后又扩大为一百卷。全集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自传体小说、剧本、哲学论文、文艺论文、寓言、故事、政论、书信、日记,以及大量作品的异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哈吉穆拉特 PDF格式下载



内容很好,不过装订水平一般


纸张太一般了,这是托翁的作品啊。印刷还行。


之前对托尔斯泰的认识仅限于学校课本上的知识。因为一些机缘读了《义子》《人靠什么活着》,对他有了不同的认识,敬仰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买了《哈吉穆拉特》,没有一篇文章不让我赞叹!触动灵魂的作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托尔斯泰也是人,但是是一个伟人!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灵魂!


哈吉穆拉特是很少人知道的托尔斯泰作品。其实这个中篇不逊色于他的长篇,很多地方更优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