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傲慢与偏见

(英)向斯汀 著,赵丽宏 改写 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作者:

(英)向斯汀 著,赵丽宏 改写  

页数:

208  

字数:

153000  

前言

简·奥斯汀常被二十世纪的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们誉为真正伟大的英国小说家,因为她使英国小说更臻完美,因此她的小说是最具经典意义的小说。爱尔兰文学家、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弗兰克·奥康瑙尔说:“我认为简·奥斯汀是最伟大的小说家。绝对是最伟大的!”他还认为奥斯汀是“英国文学最伟大的技巧巨匠之一,她在文学方面炉火纯青就像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完美无缺一样”。戴维·塞西尔也说:“最成功的作家是最严格地遵循支配他所挑选的艺术的规律的人。在所有挑选小说这种艺术的人中,没有谁比简·奥斯汀更细心地遵守着小说艺术的规律,正是这一点使她胜过其他英国小说家。由于她的小说艺术技巧高超,使得所有其他英国小说家都相形见绌。”其实,奥斯汀之所以成为十九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不仅只是因为她小说天衣无缝的结构和精湛精确的刻画技巧,而且也是因为她的小说有着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开创性意义。正如英国文学评论家w.F.波洛克所说,由于奥斯汀开创描写日常生活的小说,奠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她向小说家们表明并且开发了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表面现象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此,“所有后来的小说家们都无限感激奥斯汀小姐”。而且她的小说笔调轻松诙谐,反话正说,幽默嘲讽,喜剧色彩浓重,语言清丽优美,格调清新高雅,开一代文学新风。奥斯汀所著的六部小说,在一百八十多年里,不仅成为世界学者专家研究的热门课题,好评如潮,而且也是一代代各国读者争相传读的经典名著,经久不衰。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不仅是英国文苑里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库中的珍品,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经典名著之一。 奥斯汀生长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封建保守势力相当强大的英国乡村。在这样的时代中,妇女只能在其所生长的阶层的圈子中生活,社会习俗禁止她们在社会的任何其他领域里活动。奥斯汀出身于英国乡村的中产阶级家庭,与之交往的都是乡间那些乡绅贵族的绅士淑女,生活圈子自然十分狭小。奥斯汀就在这样狭小的天地里观察、研究和创作。虽说“在乡下一带地方,你是在一个非常狭小而又一成不变的社会里活动”,“乡下能为这样的研究提供的对象一般是很少的”,“可是人本身是经常不断变化的,在他们身上永远都可以观察到一些新的东西”。奥斯汀就以她特有的敏锐洞察力观察着她所处的社会和她身边的人与事,研究各种人的性格及其变化。在这样的观察研究中,奥斯汀最关注的是妇女的命运。在奥斯汀当时所处的社会里,一般妇女除了当老处女和家庭教师外,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嫁一户有钱有地位的体面人家,就成了一个年轻小姐得到并保持可靠社会与经济地位的理想途径。尤其是那些“一般财产不多,教养有素的青年女子,都是把结婚当做唯一一条未雨绸缪的体面出路,不管如何心中无数,幸福难卜,结婚成家都是她们最可心合意的避风港,预防她们以后不致缺衣少食”。因此,要赢得一位理想的丈夫似乎就是奥斯汀小说中那些年轻小姐们的唯一人生目标,而她们为达到这一目标不断地进行着有形无形的激烈竞争。奥斯汀的小说都是围绕着乡绅贵族绅士淑女的恋爱求婚、男婚女嫁的错综复杂的情节来展开的。作者通过这些情节,用细腻的笔触深刻剖析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展示他们的道德品质,表现作者关于人生特别是婚姻的道德观。她批判当时大多数联姻的方式,而且她小说中的大多数婚姻都是有缺陷的。但她同时通过她的故事告诉读者,理想的婚姻是可能的。这种理想婚姻的主要品质,除了女方花容月貌天生丽质、男方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之外,就是彼此了解,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自由平等,互敬互惠,它将把彼此的炽烈爱情融合在稳定融洽、相互促进的家庭关系之中,所以她小说的所有女主人公都是为真正的爱情而结婚,而不是为终身有靠而草草苟合。她通过《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小姐的口说:“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她批判那种唯利是图的金钱婚姻,但她并不把金钱与爱情绝对分开,而且表示金钱在确立稳固的理想婚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里最仔细审慎地剖析描述了绅士淑女恋爱求婚的全过程,并全面透彻地说明了她所谓的理想婚姻的各种基础。 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基布尔说“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并认为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史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马科莱称她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奥斯汀在研究她所处的社会时,明显地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正如她通过伊丽莎白的口所说的:“我对世事经历得越多,不满也就越多。我越来越相信,人性都是见异思迁,实在很难凭表面相信一个人。”于是她就拿起反讽和喜剧这两种有力的艺术武器来批判那些不合理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乡绅贵族阶层的保守人物,揭露他们的虚伪,嘲弄他们的愚蠢。正如她所说的:“我承认,愚蠢的行为、荒谬的事情、异想天开的古怪念头、前后矛盾的言行,都使我觉得好笑,只要有可能,我就要嘲笑它们。”她在《傲慢与偏见》中正是这样做的,而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正如奥康瑙尔所说,奥斯汀是位“最杰出的道德家,她总是通过小说来教育读者,而且她教导的方式是谨慎而周到的”。她在小说中从不说教,而总是寓教于讽,寓教于乐,让读者从作品那些滑稽可笑人物的自相矛盾、荒谬可笑的言谈举止和适得其反的行为中得到乐趣与启迪。 毛姆说:“我相信,广大的读者已经认定《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杰作,我认为他们的评价是很中肯的。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做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我个人认为,《傲慢与偏见》总体来说,是所有小说中最令人满意的一部作品。”译者认为,毛姆的这一看法不仅代表了学者专家们的权威评价,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广大读者的一致心声。 雷立美

内容概要

  达西是一位表面傲慢、心地善良的富家子弟,优越的环境令他对自己的傲慢浑然不觉;伊丽莎白是一位聪慧过人、心思缜密的姑娘,过于相信第一印象,自恃明察秋毫却往往身陷偏见的迷宫。傲慢的达西对固执偏见的伊丽莎白一见钟情,然而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让这段爱情误会重重。最后,经历了别样的千回百转、柳暗花明,真爱打破了世俗的陋规、化解了人性的傲慢与偏见,成就了美满姻缘。

作者简介

作者:(英)简·奥斯汀 改编:赵丽宏

书籍目录


实用知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章节摘录

在麦理屯的朗博恩庄园里,住着班纳特一家。 那天,班纳特太太非常兴奋,因为,听朗格太太说,他们家旁边的霓日菲花园租了出去。别人的花园租出去,关她什么事情?其中当然有奥妙:租霓日菲花园的是一位有钱的单身汉,名字叫宾格莱。 班纳特太太有五个女儿,差不多都到了出嫁的年龄。班纳特太太把这位每年有四五千镑收入的宾格莱先生和女儿们的婚事联系在一起,似乎也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她生平最大的事情就是嫁女儿。她生活中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打听新闻。班纳特太太把宾格莱搬进霓日菲花园的消息告诉班纳特先生时,班纳特先生却显得不怎么激动。 “我的好老爷,你一定得去拜访拜访这位宾格莱先生!” “我去有什么用呢?你自己带着女儿们去就得啦。要不你干脆让女儿们自己去,因为女儿们都不如你漂亮,你去了,宾格莱先生说不定会看中你呢!” 班纳特先生就是一个喜欢这样插科打诨的人。这样的玩笑,把班纳特太太逗得兴致勃勃。不过她始终没有忘记她心中的大事。 “我的好老爷,宾格莱既然已经成了我们的近邻,你总应该去看看他。” “说实话,我认为这不是我分内的事。” “看在女儿们的分儿上,你就去吧!请你想一想,她们不论哪一个,如果嫁了这样一位丈夫,该有多好。要是你不去,叫我们怎么去?” “好吧,我可以写封信给你带去,告诉宾格莱,他随便挑中了我哪一个女儿,我都心甘情愿地答应他。不过,我在信上得特别为伊丽莎白美言几句。” “你别这样。别的女儿哪一个比伊丽莎白差呀!论漂亮,她及不上吉英的一半;论脾气,她抵不上丽迪亚的一半。你老是偏爱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比其他几个傻丫头要聪明伶俐嘛。” “唉,你为什么要这样糟蹋自己的亲生女儿?你是在故意气我取乐吧。你是不是想加重我的神经衰弱?” “你错怪我了,我的好太太。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 “唉,你不知道我是多么痛苦!” “但愿你的这个毛病会好起来,这样,你就可以看着那些每年有四千镑收入的阔少爷,一个个搬来做你的邻居了。” “如果你不愿意去拜访他们,即使有二十个这样的邻居,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 “放心吧,我的好太太,等到有了二十个,我一定一个个去拜访。” 班纳特先生是个令人难以捉摸的人,他喜欢插科打诨挖苦人,又不苟言笑,深不可测。这使他那位头脑简单的太太虽然积二十三年共同生活之经验,依然摸不透他的性情。 班纳特先生在家里常常有惊人之举。瞒着太太和女儿们,他去拜访了宾格莱先生,而且是宾格莱搬进霓日菲花园之后的第一批来访者之一。那天晚上,他就让全家人吃惊了一次。他看见伊丽莎白在摆弄一顶帽子,就突然对她说:“希望宾格莱先生会欣赏你这顶帽子。” “我们都没见过宾格莱先生,怎么知道他喜欢什么?”班纳特太太气呼呼地插进来。 “我们将来可以在舞会上碰到他的,”伊丽莎白说,“朗格太太不是答应过把他介绍给我们吗?” 班纳特太太颇不以为然:“朗格太太?她有两个亲侄女,我可不相信她肯这么做。” “你们的舞会定在哪一天举行?”班纳特先生问伊丽莎白。 “还得再过两个星期呢。” “哦,原来如此,”班纳特太太大叫起来,“朗格太太要到舞会的前一天才能赶回来,她可来不及把宾格莱先生介绍给你们喽,她自己也不认识他呢!” “那好啊,你可以占上风,反过来向她介绍这位贵人啦。” “废话,这不可能!我根本不认识宾格莱。你是在嘲笑我吧?” “为什么不可能呢?”班纳特先生微笑着,显得神秘莫测,“要是你不愿意办这件事,我自己来办吧。反正由我们来介绍宾格莱先生和朗格太太她们认识,是我们的一片好意。” 女儿们看着父亲,觉得莫名其妙。班纳特太太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乱弹琴!” “你们有兴趣谈谈宾格莱先生吗?” “我讨厌谈宾格莱先生!”班纳特太太大声嚷道。 “真遗感。要是今天上午我听到你说这话,那我就不会去拜访他啦。实在不凑巧,我今天已经拜访过他了,遗憾呀,我们今后不得不结交这个朋友了。” 班纳特先生这一下真是语出惊人,客厅里顿时漾起一片欢天喜地的叫声。 最激动的当然是班纳特太太,她恨不得扑到丈夫的身上:“啊呀,我的好老爷,你这个玩笑开得太有意思了!我早就知道你会给我说服的,你和我一样关心自己的女儿,当然不会不把这样一个朋友放在心上。我真是太高兴了!”班纳特先生掩嘴一笑,走出了房间。对太太那种得意忘形的样子,班纳特先生很厌恶。 班纳特先生走后,班纳特太太忍不住在女儿们的面前把丈夫大大地表扬了一通。她把自己的如意算盘向女儿们露了底。这一夜,她们母女几个就在谈论着这位还未见面的单身阔少爷,猜测着他什么时候会来回访班纳特先生,盘算着什么时候请他来吃饭……P1-4

后记

一七七五年简·奥斯汀出生于英国汉普郡,距离伦敦西南约一小时车程的斯蒂文顿,八个兄弟姊妹里排行第七。当时女性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极少,仅有教区或慈善学校教导基本的文法、算术与写作。中上阶层的父母通常会雇用女家庭教师来教导女孩儿。虽然奥斯汀成长于家境小康的牧师家庭,她对书本文字的兴趣却主要是由任职教区牧师的父亲所启发的。除了参与当时女性一般的社交活动外(如舞会、互访、下午茶等),奥斯汀勤阅古典文学与历史,而且就如她笔下的小说人物一般,喜爱到绿草如茵的乡间去散步。虽然二十五岁那年因父亲退休之故,举家迁居到以沐浴水疗出名的古城巴斯,故乡汉普郡恬静优美的乡间风光、美丽蜿蜒的海岸线、活络的小镇生活丰富了奥斯汀的少女生活与源源不绝的创作力。 二十二岁那年她便完成了《傲慢与偏见》的初稿,取名为《最初的印象》,不料付梓时却不受出版商青睐,迟至一八一三年才出版。此前奥斯汀将初稿易名并加以修改,赋予此书现有的风貌,成为后来传诵各地,脍炙人口的爱情经典。奥斯汀生前一共出版了四部小说,分别为《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及《爱玛》,另外两部作品《诺桑觉寺》与《劝导》于一八一八年奥斯汀因病去世后第二年才问世。鉴于写作长久以来被视为男性的范畴,虽然当时的女性作家不少,许多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闲言舆论,常被迫佚名甚至以男性笔名的方式出版;加上时值拿破仑风暴正如火如荼地席卷欧陆君主政体,英国文坛普遍受到制度审查之殃。诸多社会风气、性别意识等因素使得奥斯汀时常必须躲在一扇会咿呀作响的门后写作,以便客人来访时能赶紧将手稿藏起来。终其一生,奥斯汀都以佚名的方式出版,作者栏至多只标明她的女性身份而已,只有她的家人知道谁是这些小说背后伟大的创作心灵。 本书故事围绕着拥有五个女儿的班纳特一家,尤以主人翁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曲折有趣的爱情故事为主。虽然班纳特家未能称上富裕丰厚,亦无显赫的社会地位,但班纳特太太可是处心积虑地想替五个女儿觅得财势兼具的金龟婿。 舞会上,美丽善良的大女儿吉英与温文儒雅的新邻居宾格莱一见钟情;慧黠聪颖的老二伊丽莎白却与宾格莱的好友——恃才傲物的达西直接杠上,达西的冷漠傲慢使直率的伊丽莎白对他心生厌恶。巧合之故使宾格莱于后不辞而别,加上韦翰在旁密语诬陷,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日益加深,达西却不自觉地被伊丽莎白坚毅勇敢的特质吸引。几番捉弄,伊丽莎白与达西重逢,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不得不写信告之真相。于此伊丽莎白才知韦翰不过是个小人伪君子,也为自己的冲动与不察感到羞愧,恍然大悟甜言蜜语、俊俏表象下未必是同等高贵的人格。相反的,冷漠与傲慢或许是一种情感的伪装、原则的坚持。小妹丽迪亚后来被韦翰诱拐与之私奔,多亏达西放下身段四处奔走帮忙,真切之情感动伊丽莎白,两人爱情于焉滋长。因着达西的协助,好友宾格莱亦得与佳人共聚同欢。 置身附庸风雅、势利贵气的上流社会中,伊丽莎白虽仍能秉持良善正直的天性,不同流合污,然择善固执的同时,她却犯了在达西身上所看到的弊病:骄傲,刚愎自用因而衍生出偏见与一连串的误解。换言之,伊丽莎白和达西就像是彼此的“他我”,像镜子般地暴露出彼此的缺点。因着对自己的判断与直觉过分有自信,伊丽莎白反而受到甜言蜜语的蒙蔽,不仅对达西有偏见,也误解宾格莱对大姊吉英的感情,丧失对真爱的判断与追求爱情的动力。傲慢与偏见,一体两面之人性风貌,在小说家巧妙安排环环相扣的冲突与妥协中,犀利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幸亏爱情如璞玉,不琢不成艺,愈磨愈圆润,愈是璀璨愈深挚。在作者细致幽默的笔触下,人性弱点愈是发光;随着主人翁颠踬、再生与蜕变,读者亦象征性地突破对于此类小说的窠臼成见。 奥斯汀所处的摄政时期正值工业革命快速改变产经模式的巅峰期,欧陆一连串的政治风暴(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其后的拿破仑战争等),英国内部保皇党与工党间政策的对立,摄政王乔治四世放浪形骸的作风等,诸多矛盾与冲突使得当时的社会风气普遍趋于保守。一方面社会的可塑性与流动性变大,另一方面阶级意识与区隔愈加分明。奥斯汀经常借由书中角色讽刺上层社会惺惺作态之姿及其对于中下层阶级的偏见畸思。不过,与此同时她也不忘揶揄新兴中产阶级里那些亟欲攀权附势、附庸风雅、粗鲁低俗的丑角。对奥斯汀而言,人的价值不在其所属的阶级或财产,而是其内在高贵的道德与品性,自省与自我认知的能力。她的小说仿佛浮世绘般,试图忠实地呈现英格兰当时封闭的社会风气与阶级制度。 阶级议题外,性别差异是奥斯汀小说里的另一主题。当时的年轻男性不仅可借由正规的学校教育自我提升或晋升名流权贵,亦可通过任职教会或加入军队保障自身的权益与地位;法律更是明文保障男性的人权与世袭财产制。小说里的投机分子如韦翰与科林斯正是这样的例子。相较之下,女性的权益与空间相当有限,仅限于家庭范畴而已。一位女性的成功与否往往不在其聪明才智,而在于她能否谋得一纸好婚姻,保障自己未来的生活,为人媳为人母,称职地相夫教子。虽然相较于十八世纪初道德规范于女性的严苛要求,奥斯汀所处的社会赋予女性较大的活动空间,然实际的生活考量、财源生计与社会地位,仍是绝大多数女性择偶的第一条件。婚姻不仅成为女性成长教育的初衷与目的,家庭琐事亦成为其生活言谈的重心与主题。 简·奥斯汀无疑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女性小说家。她的写作风格隽永幽默,人物刻画细腻生动,行文对白字字珠玑,巧趣横生。委婉暗讽的叙事风格承袭自十八世纪大剌刺的新古典理性讽刺思潮,人物情感、外在景致的描写则贴近于十九世纪初崇尚自然、回归感性的浪漫主义。本书是奥斯汀最脍炙人口的一部作品,也是西洋文学史上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纵观古今中外爱情的样貌,大约不脱此书所描绘的爱情模式:具有高贵情操的男女主角偶然相遇却因误会分开,直至一连串事件发生才得以澄清误解,并于过程中产生好感;最后爱情排除万难,疑云尽释,有情人亦成眷属。由于奥斯汀的小说多半围绕着家庭、中上阶层、儿女私情、婚姻钱财、人际关系等较“琐碎的”话题,而非战争与和平、阶级冲突、殖民情境、跨性别反性向等正面挑战传统的议题,她的小说时而被讥为次等的家庭轻喜剧,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式的言情小说。 然而这正是奥斯汀小说的独特之处:她所描绘的正是她所见所处的年代,微观的小说世界正反映了当时女性所受的限制与不平的待遇。奥斯汀与她笔下人物的缺陷与不足亦说明了在僵化的性别意识下,两性同受之桎梏。可贵的是,在有限与狭隘中,奥斯汀仍能以幽默平实的对白祭上犀利的见解,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里衬以峰回路转的剧情,将人性的美好与弱点、矛盾与冲突巧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来隽永清新,细腻动人,反而超越了传统小说刻意文以载道的形式与限制。读者于莞尔会心之余,兼得一窥十九世纪英国乡绅家庭与贵族阶级的生活风貌,细细品味在传统礼教束缚、人心妒忌、情感疏离的环境中,剧中人物追求真爱的精神。 奥斯汀的小说或有其盲点与不足,然而小说所阐述的话题、所描绘的人性特质却毋庸置疑地有其普世易时性。无怪乎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好莱坞及其他电影公司是前仆后继、纷纷拍摄小说的电影版;近年来风靡全球的《BJ单身日记》其实就是《傲慢与偏见》的现代版,原小说作者海伦·菲尔汀乃直接“承袭”此一文学传统“谱系”,沿用男主角的姓氏为达西。无怪乎知名的小说家毛姆也要赞誉奥斯汀为“世界十大小说家之一”。其先见之灼,明也!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高帅富,觉得爱上一个女屌丝是他赐予的天大恩惠。然而如此傲慢自大的真心,却遇到了聪敏独立女子的有力回击。人都是不断地修行,消除了傲慢,纠正了偏见,才能遇到真爱。 ——沧月(知音动漫畅销作家,代表作《镜》、《羽》、《2012末夜》) 读《傲慢与偏见》,仿佛看到一副细腻动人的英伦田园画卷在面前铺陈。虽历数百年,却韵味恒久。 ——徐菲(《漫客·小说绘》超人气插画家,代表作《怨鬼路》系列插面)


编辑推荐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班纳特家中五个女儿对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傲慢与偏见 PDF格式下载



虽然现在还没有看完,但是感觉上还不错


感觉是小女孩看的,封面都很少女


这插图。当没没看清楚,这是青少年版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