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胡锋 中国画报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中国画报  

作者:

胡锋  

内容概要

  2011年,著名心理咨询师,青少年问题专家胡锋继畅销家教图书《世上没有懒孩子——让孩子主动学习的101个策略》后再次推出融合自己13年儿童心理咨询经验和8年教子心得的力作——《父母的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本书从阐述父母性格、生活细节、处事方法、与人沟通态度等各个方面入手,全方位说透父母的各种习惯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其中涵盖在孩子面前绝对不能做的8件事;与孩子平等交流7方法;打造完美性格孩子6要素;培养孩子生活好习惯6理念。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能看清楚自己的不足,戒除对孩子有害的恶习,掌握正确引导孩子心理的方法,做到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作者简介

  胡锋:卓越的心理学专家,从事青少年心理干预工作13年,对家庭教育研究颇深,开创了同时启蒙孩子智商和情商的独特方案。其子在他的“快乐10+1”教育法培养下,学习成绩、生后自理、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均大幅超越同龄孩子,多次荣获各类奖项。胡锋著有《世上没有懒孩子》一书,广受好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好习惯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
 一、有梦想的孩子最幸福
 二、有目标,人生才有动力
 三、赋予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四、将自信种在孩子的心里
 五、让孩子学会付出和分享
 六、不越俎代庖,孩子更独立
第二章 绝对不要对孩子做的事和说的话
 一、不用“不知道”来敷衍孩子
 二、别总是拿孩子作比较
 三、别用“太忙”打发孩子
 四、不拿孩子来炫耀
 五、不包庇孩子的缺点
 六、任何时候都不要嘲笑孩子
 七、不要为孩子设限
 八、不在孩子面前争吵
第三章 完美的父母打造完美的孩子
第四章 和孩子做朋友就这么简单
第五章 父母和孩子一起上的情操课
第六章 生活小细节,成长大问题

章节摘录

插图:一个从小就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在成人后更容易获得人生的成功与快乐;而坏习惯则会让孩子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许多父母知道这一点,却不明白怎样正确、有效地培养孩子在各方面的好习惯。年轻的父母们应该建立这样一个理念——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有一些话和一些事是绝对不能在他们面前说或者做的。一句在父母看来不算什么的话或一件在父母想来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会给孩子带去极大的伤害,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一根刺,影响他们整整一生。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很多父母们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严于律儿,宽于律己”。他们总把孩子的成长标准定得极其苛刻,幻想着用这些条条框框约束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下一代。他们忘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落在孩子的眼睛里。许多新一代父母说:“和孩子做朋友就好了。”但怎么和孩子交上朋友,怎么让孩子愿意并且主动向大人敞开心扉,怎么让他们毫不畏惧又有理有节地和父母们探讨自己的生活、学习心得……其中窍门实在很多。阅读让孩子们睿智;弹琴让孩子们优雅;武术让孩子们坚强……适当的课余爱好会让孩子增进知识,提升素质。但在要求孩子陶冶情操的同时,作为他们的引导人,父母们是不是要思考一下,自己也应该和孩子一起做这些事情。在孩子在犯错和养成不良的习惯后,父母们就想当然地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而不仔细思考,这些小习惯、小毛病在自己的身上是不是也存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步改掉自己的毛病和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新浪、搜狐、腾讯三大门户教育频道全面推广,全国50家报刊媒体推出连载、书评及书讯。


编辑推荐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编辑推荐:专业,有效的心理探察,全面解析孩子成长过程必经历程。真实、体贴的案例重演,一语道破父母孩子相处最大要诀!资深儿童心理咨询师,青少年问题专家胡锋潜心一年,再推家教图书力作!以自己13年从业经历和8年成功教子历程披露广大家长正确审视自身,教好孩子的秘密。胡锋前作《世上没有懒孩子——让孩子主动学习的101个策略》一经上市即引发广大关注和取得良好畅销成绩。全国50多家平面媒体、30多家网络媒体均撰文盛赞此书,《北京晨报》、《广州日报》、《河北青年报》10余家报纸推出长篇连载和作者专访。2010年入围全国十佳家教图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PDF格式下载



花了两个晚上终于看完了胡锋的《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客观地说,这也许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好的家教理论书。
注意到这本书源自一件很偶然的事,有一天,我在街头见到两对夫妇带孩子玩耍。一对是中国夫妇,妈妈提着孩子的书包,爸爸抱着孩子本人,均累得汗流浃背。而另外一对则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佬,也是一家三口,洋爸爸背着一个大大的行李包,洋妈妈背的包略小一点。让我震撼的是那个洋小孩,他比中国夫妇那个孩子还小,但自己也背着一个小小的旅行包,而且看起来还不轻,小家伙给压得走路都一颤一颤的。我当时感到很震撼,回去以后仔细思考了一番,得出了这么一个我自认为有道理的结论,那就是:这对外国夫妇从小就将一个理念融进了孩子的思想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试想一下,这两个小孩长大后进入社会,谁的道路会更加宽广?而实际上,造成这种结果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父母。
中国的爸爸妈妈们,大概是世界上最操心的,他们不但要面对下一代的诸多头疼问题,还要在当前充斥着不同教育理念的图书中挑选出自认为最适合自己的作品。于是,就有了《好妈妈不如好老师》,有了《哈佛女孩刘亦婷》,有了《我在美国当妈妈》。在我眼里,这些论证怎样教育孩子的书籍总结起来不外乎两个词:一个是素质;一个是沟通。
我们这一代人在教育孩子上自认为比我们的父辈强,我们强调素质,因此我们像雕塑一件瓷器一样对孩子精雕细琢,生怕有一点疏漏就让这件“艺术品”毁灭;我们强调沟通,因此我们自以为是地和孩子交朋友,想着这样就探寻到他们心灵深处。但我们大概忘了一点,在我们儿时的时候,我们领悟到的人生道理,养成的生活习惯其实都得益于父辈的教导。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我们面对孩子时的那种“诚惶诚恐”。他们用的是一种很质朴的、近乎原始的方法,也许这些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当他们埋首案头,伏笔疾书时,他们已经把认真刻苦四个字印在我们的小脑袋里;当他们在小摊前进行童叟无欺的交易,他们已经把诚实做人,本分做事的观点融入我们的血液……这样的教育,我觉得更加直观、犀利、有效,远胜于读十几本所谓的教子书。
所以,这也就是我看完胡锋的新书后感到非常激动的原因,经历过这么长的时间后,终于有人将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最大要诀清晰明白地说了出来。比如: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有一些话和一些事是绝对不能在他们面前说或者做的。一句在我们看来不算什么的话或一件想来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就会给孩子带去极大的伤害,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一根刺,影响他们整整一生。
再比如:我们总把孩子的成长标准定得极其苛刻,幻想着用这些条条框框约束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下一代。但我们忘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落在了孩子的眼睛里。
还有:我们叫孩子阅读各种书籍,让他们睿智;给孩子报钢琴课,让他们优雅;找来老师教孩子习武,让他们坚强……但作为他们的引导人,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一下,自己也应该和孩子一起做这些事情。
胡锋的书让我感动,因为他的真实,他在我们与自己的孩子面前树起了一片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与孩子最大的分别和最能融合的地方,也让我们能真正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父母。


中国的爸爸妈妈们,大概是世界上最操心的,他们不但要面对下一代的诸多头疼问题,还要在当前充斥着不同教育理念的图书中挑选出自认为最适合自己的作品。于是,就有了《好妈妈不如好老师》,有了《哈佛女孩刘亦婷》,有了《我在美国当妈妈》。在我眼里,这些论证怎样教育孩子的书籍总结起来不外乎两个词:一个是素质;一个是沟通。而《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做到了这一点。


一个从小就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在成人后更容易获得人生的成功与快乐;而坏习惯则会让孩子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许多父母知道这一点,却不明白怎样正确、有效地培养孩子在各方面的好习惯。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成功的父母,不过看了这本书以后,还真是领悟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教育理念。


性格决定经历,习惯体现性格。性格很难改变,能够改善的,不妨从自己的习惯开始。

为人父母,我最大的感叹就是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多人,说性格遗传,我自己的认识倒是,小孩子是从模仿父母的动静和习惯开始的。然后才形成了他的性格。


我很早就觉得,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很多父母们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严于律儿,宽于律己”。他们总把孩子的成长标准定得极其苛刻,幻想着用这些条条框框约束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下一代。他们忘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落在孩子的眼睛里。
现在看到这样的家教书问世,我感到很欣慰。


只看了开头,还没看完。对作者有好感,之前读过一本《世上没有懒孩子》感觉不错!


我对我的孩子就是这样,在孩子在犯错和养成不良的习惯后,我就想当然地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而不仔细思考,这些小习惯、小毛病在自己的身上是不是也存在。现在我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该好好地反思一下了。


我是作者的老读者了,他的书我都看过,内容很棒,旁征博引,将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解析得很清楚,建议其他的父母都多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写的非常的好.看后感想非常的多.值得每一位父母品读.


很好的一本书,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很好,学到很多为父母之道


还没看噢,一定不错噢!!


还没看喜欢能益!


看了一部分,还行,


内容一般,不是很理想


一般吧,主要的理念就是言传身教。


终于收到了,我是给老伴看的,好习惯很重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