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传统国学典藏

超值典藏编委会 中国画报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中国画报  

作者:

超值典藏编委会  

页数:

389  

Tag标签:

无  

前言

《易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周易》的经文部分,一般称为《周易》,又称古经。《易经》是中国“天人合一”文化思想的渊源,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蕴涵万事万物的理、象、数三方面至理。《易经》也被人认为是一部占筮书,因其诞生于巫文化时代。在中国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类本身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所以就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万事万物的背后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在支配着世界上的一切。特别是当人们屡次遭到意外的天灾人祸以后,更是萌发出借助于神意来卜知未来,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因此《易经》就是这样一本在龟卜、占筮基础上产生的书。 但是《易经》又不仅仅是一本占筮书。随着科技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外科学界、文化界对《易经》越来越重视,甚至西方学者称之为“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所有文献都是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把《易经》摆在最前面。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化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学、哲学、文字、中医、术数、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易经》在实质上又是一部蕴涵人生经验和启迪人生智慧的书。 那么,《易经》是怎样完成的?按照一般的说法,叫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易经》的完成,经历了三位圣人:第一个是伏羲,第二个是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他们一家人算作一个,第三个对于我们来说更加熟悉,就是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中古,而孔子在近古,或者说是下古。实际上,《易经》成书所经历的时间非常长,所经历的圣人也很多,应该说,《易经》是我国古圣先贤集体创作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易经》文字晦涩难读,对我们理解它的奥妙有诸多不便。这本《白话易经》能更好地介绍有关《周易》的基本常识和帮助理解文义深奥的卦爻辞,方便读者领会《周易》的智慧和奥妙。

内容概要

  《易经》,“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典籍,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由阴阳通码卦符组成了8卦、64卦、384爻三个不同水平的系统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有着严密、完美的内码数理结构,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层次最强、结构最严密的符号系统。
  《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儒学、道学、中医、行政、军事、文艺、民俗影响深广,是世界上传承非常完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化石。
  本书为《易经》的白话注解版本,对人们阅读古典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由《超值典藏》编委会编著。

书籍目录

概论
周易上经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水为坎
 火为离
周易下经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央
 天风媚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雷为震
 山为艮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风为巽
 泽为兑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结论——易经的思想

章节摘录

究天人之际 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易经》这部书,不但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而且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 “经”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阐明天理、人道的书,称作“经”;“经”是最神圣的典籍,权威的著作,也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天理亦即人道。 宇宙森罗万象,变化莫测;人生机缘际遇,难以预料;《易经。系辞传》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以为人类行为的规范。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称作“天人之学”,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我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 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作《春秋》,然后传述《易》,儒家将《易经>>冠为六经之首。而且春秋、战国时代的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唐、宋以后儒、佛、道各家的学术思想,也无不渊源于《易经》的天人之学。因而,要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由《易经》着手;《易经》在我国文化学术史上的崇高地位,由此就可以想见。 占卜的书 相反的,后世许多学者,也有人鄙视《易经》,认为不过是一部古代占卜的书,内容低俗,近似巫祝的诬词妄语,只因孔子传述,后世穿凿附会,以致盲目崇信,并不值得研读等轻视讥讽的意见。 不可否认,《易经》确实是一部古代占卜的书。但也正因为是占卜的书,才没有被秦始皇烧掉,得以流传到今天。古代民智未开,崇信鬼神运命,凡是重大行事,心定先求神问卜,并非不可思议。在河南省安阳县的殷墟遗迹中,曾发掘出大量的龟甲,证实殷代盛行用龟甲占卜,以烧裂的纹路,占断吉凶,称作“卜”。到了周代,又多用蓍草占卜,称作“筮”。依据《周礼》的记载,周代设有称作太卜的官,依据《三易》,职掌占卜。 《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周易>>,三种不同系统的易学。对《三易》的说明,说法不一,概括地说,《连山》是夏代的易学,由艮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是殷代的易学,由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其中”。《周易》是周代的易学,由乾、坤二卦开始,象征“天地之间,天人之际”。《连山》《归藏》已经失传,今天的《易经》就是《周易》。一说,汉、魏以后的象数易学,就是《连山》《归藏》的遗留。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占卜,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发展成有系统的学术。 后世学者所以鄙视《易经》,最主要的理由,是占卜违背伦理的立场。人的行为,应当依据良心,不应考虑后果,当为则为,不当为则不为,只求耕耘,不问收获,才是君子应有的态度。然而,占卜却先看结果,有利才行动,动机已经不纯正。 于是,宋代朱熹说:“易是用来占卜,以决断疑惑的。但依道理,应当做的,就应当做,不应当做的,就不应当做,在这种情形下,根本用不着占卜。唯有正事,在方法上有分歧,因而迷惑时,才可以占卜。恶事、私欲,不可占卜。” 儒家以《易经》为六经之首,奉为大典。然而,孔子生平,却从来不曾谈到性、天道等形而上学的思想。孔子研究《易经》是在晚年,因而在他的弟子中,只有极少数懂得《易经》,在儒家的经典中,《易经》是非常特殊的宇宙哲学。可是,到了宋代,老庄、佛教,在思想界已有逐渐取得优势的倾向,儒家的学者,为对抗老庄、佛教的形而上学,不得不在儒家的经典中,寻求形而上学的论据,就只有《易经》与《中庸》可以作为依据了。所以,宋代兴起的新儒学,亦即朱熹的朱子学派,其中形而上学的主要论据,就是依据《易经》的“系辞传”,这才是后世儒家特别尊崇《易经》的理由。 不过,如果占卜只在占断结果吉凶,就成为消极的听天由命的定命论,人们就不知道什么是当为与不当为,失去了道德意义。然而,我国古代的占卜,不仅仅消极地问结果如何?而且更进一步地,要问应当如何。因而,《易经》不但启示事物发生的微妙契机,并且指引应当如何临机应变,避凶趋吉。这就不仅是消极的占卜,而且是积极的处世智慧,就进入哲学的范围了。 简易、变易、不易 《易》这一命名,含义如何? 一说:伏羲画八卦,有时“远取诸物”,《易》是飞鸟的形象。 一说:依据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易”即蜴,是蜥蜴的象形.蜥蜴的保护色,随环境不时变化,以变化的含义,命名为《易》,以象征宇宙森罗万象的千变万化。 《说文解字》中又说:“易”是由日月两个字组成。因而,日代表阳,月代表阴,以象征《易》的阴阳二元论的哲学. 后汉的郑玄,在他的《易赞》中,更将《易>>的定义高度发挥。他说:《易》这个字,有“简易”“变易”“不易”这三种含义。 宇宙万物,时刻变化,人事也是如此,所以说“变易”。然而,变化不息的大宇宙,却具备法则性,井然有序,循环不已,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小宇宙的人的运命,也同样具有法则性,所以说“不易”。由于这一“不易”的法则性,就能了解大宇宙的天地法则,可以遵循。同样的,小宇宙的人的动向,也能够预知,可以规范,所以说“简易”。因而,《易净这部书,就能以简单的象征符号与数字,表示出这种“简易”“变易”“不易”的现象变化,产生占卜的作用。所以,由这一思维方向去探索,宇宙森罗万象的变化,无不有一定的规律、因果关系,可以追寻,而占卜能够预测吉凶,也就没有什么不可思议了。P1-3


编辑推荐

《易经》是群经之首。它不仅仅是一本占筮书,在实质上又是一部蕴涵人生经验和启迪人生智慧的书。《易经》文字晦涩难读,对我们理解它的奥妙有诸多不便。这本由《超值典藏》编委会编著的《白话易经》就能更好地介绍有关《周易》的基本常识和帮助理解文义深奥的卦爻辞,方便读者领会《周易》的智慧和奥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传统国学典藏 PDF格式下载



书很好,全新的,纸张不错,正版!价钱也较便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