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
2012-10
中国青年出版社
范晓波
257
174000
无
前言 十余年前。我曾以某杂志社记者的身份,去全国各地采访各行业的成功人士(尤其是一些著名私企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然后把他们的成功经验晾晒给即将自主创业或进入职场的年轻读者看,以供借鉴或拷贝。 我那时就洞察了这项工作的荒谬性。因为没有哪个人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更重要的是,真正有效力的必杀技往往是当事人忌于传授或耻于示人的。不过此类稿件对期刊的声誉和发行量具有强劲的推动力,我们的杂志一度成为全国最著名的青年期刊之一,我也借出差之便探访了一些心仪的城市和朋友。 这项工作也让我直观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对成功的渴望是何其惊心动魄。而大众对成功的解读又是多么偏狭,就像有人调侃的:什么叫成功?不就是赚很多钱并让很多人知道嘛。 坦率地说,自小到大,头脑清醒时我从未垂涎过这样的成功。 我一直确信,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才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表征。一个人人想当诗人的社会肯定是病态的,同样,一个人人都以发财为终极理想的时代肯定也是问题不小的。 随后的一段经历,更加强化了我这一看法。那时我刚荣升为父亲,出于以自我牺牲的实际行动对女儿负点责的心态,我抱着赚够几百万就回归的心态,转行到广东一家著名家电企业的总裁办工作。因有朋友引荐和指点,加上总裁办主任的欣赏与宽容,我的工作算得上顺利和愉快。 多年后的今天。我还时常想起总裁办主任谦和温暖的笑容并关注着他的动态,我家买的各种电器也基本是那个企业的牌子。我常对人说,中国的企业如果有一半能像我待过的企业那么务实,我们的经济就不会有太多泡沫。大众的仇富心理也不会如此严重。说白了,这家企业的总裁、副总裁和一大批职业经理人修正了我过去对商人的偏见,他们是我见过的最优秀最守规矩的企业家群体。 但是仅仅坚持了半年,我还是选择了离开。 个中原因,曾有一些朋友和媒体问及,对朋友我戏称不习惯每天穿西装扎领带;对媒体我说过:广东没有春天和油菜花,我只愿过四季分明的日子。后来,我还曾写《逃亡与回归》、《向日葵下的妻子和女儿》等文章正式地表明心迹,不过这些答案似乎并不让大家满意,个别对我有敌意的熟人甚至在背后议论:有能力混下去怎么会走回头路?!我渐渐地明白,我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更宏大的篇幅和更具俯瞰意味的高度来面对质询。 这其实也并不是我一个人需要破解的命题。 近10年间。我越来越多地听到一些以命搏钱的企业精英说:等我赚到了多少个亿,我就全身而退,带着最爱的人周游列国;以命搏权的政界才俊常说的则是:一到退居二线的年龄,我就裸退到底,回到老家的乡下,门前栽花,屋后种菜。 这样的表白总是让我心里轻轻一笑:假如这个愿望不是矫情而是真实的规划,等你真熬到了那份上,你还可能以现在的心态裸退出来吗? 我当年从广东回到江西时,也有朋友一边表示理解一边惋惜:你应该再熬个三五年,赚够了养老钱再回来。 我当时想说:不用三五年,只要再过一年半载,我就没法回来了。我最终没这样解释,因为这个回答会牵扯出更多的问题:为什么?是因为公司太残酷?还是因为公司太迷人? 同样,我没法简明扼要地解答这些。 我需要坐下来,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对着电脑慢慢回忆和梳理。 这样的讲述不仅容易厘清头绪,还便于联想、幻想和自由组装,是的,仅仅奉献我个人的经历并不足以阐释那些话题,我需要借助大脑里的内存。这些人物里,有些是过去的同事,有些是采访对象,有些是朋友,有些是朋友的朋友,有些来自道听途说,有些则完全是想象力的子嗣。 当然,领衔的主角只能有两个,出于生态的考虑,自然是一男一女为妙,出于勾引读者的目的(不,上帝也总是这么安排),他们之间还要发生千丝万缕的瓜葛和电闪雷鸣的碰撞;至于场景,肯定有一半要在具有时尚风范的写字楼里,另一半,则要安置在我痴迷的油菜地和葵花摇曳的家园…… 那个名叫张蒙的男主角,身上难免会有些作者的基因,但他肯定不就是我,那个叫做谌琪的女主角,自然有我爱过的女人的影子,但她肯定也不只是某一个人,写作中我发现,她身上竟然还有我的胎记。 据说,现今真正会买小说看的更多的是有点闲情和闲钱的年轻人,那么,这个故事的导读,就参照年轻人的习惯从提问开始吧。 问题A:为了自我,你能否舍弃成功? 问题B:为了爱情,你能否抛下财富? 都不是很省油的问题吧。 现在我告诉你,张蒙做到了A,谌琪做到了B。这是本书上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依此类推,下半部分可以理解为A+B等于什么。也可以说,是探索前面那个不少人都憧憬着的前景:等我成功到何种程度后,我就放弃一切重归田园…… 当然,也许翻到最后一页,你仍读不出想要的答案,但我不担心你失望,因为你至少会读到祝福。 我妈曾教导我,当朋友遇到心结而你又帮不上忙时,最好的表示就是在一旁默默祝福。 我觉得她说出的正是作家的职责。 社会如此纷繁莫测。人生如此无章可循,我不一定能告诉你幸福的确切住址,但是我一定会,祝你幸福。
本书是一部讲述当代都市青年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选择和矛盾的心态和处境的长篇小说。张蒙和谌琪是职业经理人。一次次职场竞争中张蒙均战胜对手,但企业生存法则对精神的异化使他痛苦。拥有了财富的谌琪,却不能拥有正常人的爱情与幸福。相似的心境使他们成为恋人。他们双双辞职,去内地县城定居,试图通过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践行寻找生命的意义。但是,归途并不像构想的那么平坦,故乡迎接他们的也不只是诗意盎然的小城之春。他们的梦想和爱情将走向何方?
范晓波,1970年出生于江西潘阳。做过教师、晚报记者、杂志编辑和企业文化经理等职业,现居南昌。爱好田野、油画、。音乐等劳心伤财的东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协常务理事。
在《人民文学》、《十月》等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100多万字。
2004年获全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并入选《21世纪中国经典散文》等多个选集。出版《正版的春天》等多部散文集。
脸蛋大概只能打75分,因为青春痘,还得减去2分。胸部颇有点波涛,疾步走时有真实的涌动感,打80分一点不算多。臀部是她姿色里的制高点,紧凑有弹性,而且像本田摩托野性地翘起,绝对在90分以上。 我很奇怪,几乎每天下班后,她都留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似乎那种咄咄逼人的性感对她不过是从来都派不上用场的盲肠。她的办公台在我右后方,工作的动静很大,打字像是用十指飞速敲打许多不听话的小头颅:打电话似乎每次都是在指挥3个消防队同时救火,尽管夹着许多发音柔和的英文,她的嗓音还是尖利得令人心慌。我每天上班,像是在她制造的忙碌气氛里游泳,无论往哪个方向泅渡都找不到岸。 和她的火爆工作方式相比,我坐在电脑前的样子就像是磨洋工的长工,眼球和大脑的转速均不达标。她是公关中心的副总监,管不了我们新闻传播中心的事,但她冲电话发过火后会冲到我面前来吼我:“老兄,拜托你别太另类好不好?这里是总裁办公室,不是上岛咖啡厅。” 第一次被她教训,我自感脸上都暴出五道红手印,长这么大,除了父母,还没人敢如此不给我脸面。但是冲我吼了两次后,有一个中午大家一起吃快餐时,她忽然对我绽放少女般崇拜的笑脸:“我发现你很像我大学时暗恋过的一个男生,个子也很高,而且特别另类,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积攒了许久的怨怒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她化解了。 被化解了,还是觉得有点屈辱,虽然我是公司的新人,她是年轻的中层,她毕竟还是比我要小6岁! 老曲说,她的脾气是被总裁办主任宠出来的,她做大型活动有一套,习惯了用和广告公司吵架的口气对待同事。我进公司全靠老曲的引荐,我对公司的了解也基本来自他的经验。老曲说:“你别理她,企业和媒体不同的,会干活的女的都挺凶的,没性别。” 我尽量躲着她,中午吃盒饭时离她远远的。她却会嬉笑着凑到我身边,说她减肥不吃肉,让我帮她吃掉,声音嗲得好像是我女朋友。我没办法,在她病态的一打一摸中,和她的接触比本部门的人还多了起来,甚至有一次,还恬不知耻地去她家蹭了顿晚饭。周末我常为去哪里吃饭犯愁,我年龄偏大,没心情和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混在一起做饭,公寓下的士多店吃多了也犯腻。周末一到我就在公寓下的草坪上转来转去,思考去哪里应付自己的胃。 她穿着运动服,扛着羽毛球拍,在路上碰到我,随口问我有没有事,吃没吃饭。我说没有,她动作很卡通地跳到我面前邀请:“要不去我家吧,我做给你吃。”我自然愿意有新地方吃顿饭,也想看看她的家。 她来公司才3年,就在滨海花园按揭供了一套200平方米的复式楼。 公司的新人都住在滨海花园的大学生公寓里。一般两个人一个小套间。按月交少量房租。我是作为有点专长的人才引进的。被照顾住了一个带卫生间、厨房和小阳台的单人间。当然,房租相应贵点。有一个独立的私人空间是我这种人最看重的,私人空间是我的体腔,用于收藏保护那些柔软易受伤的内脏。 我原本感觉自己比一般人幸福很多。进了她的家,才觉得自己的私人空间像个要按月交租的小囚笼。她虽是一个人住,可屋里除了老公样样齐备。双人床大得像奥运会的摔跤棉垫,厨房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微波炉、电饭煲、豆浆机、电磁杯……比普通三口之家配得还齐全。 她在抽油烟机下乒乒乓乓做菜时,我躺在印着沙皮狗图案、造型很卡通的布艺沙发上享受34英寸大彩电。我平常在公寓下的士多店吃快餐时,也会在那里看会儿电视。但是一前一后两台彩电根本就不会说普通话,不是翡翠台、本港台就是明珠台,不看字幕压根就听不懂它在说什么。我一度猜想可能是本地不转接内地电视节目吧,可是我拿起遥控器,一按就是中央一台,再一按居然是我最爱看的电影频道。一个多月来我第一次听见电视说出纯正的普通话,感动得像是华侨回到祖国。 茶几的玻璃下居然有烟,而且是我很喜欢的扁“三五”。这是我在她家的第二个意外发现。我摸出一支来点着。问她:“你抽烟吗? 还是男朋友买的?” 她回头,愣了一下,又掉过头去:“早把男朋友炒了。你抽吧,管它是谁买的。” 我捧着烟灰缸,在普通话的声响背景里走来走去地参观她巨大的个人空间。她的阳台和厅之间的玻璃门很漂亮,但是没有安装纱帘。我大声建议她装一幅,白色、半透明,还要落地,以便有风时能柔曼地起舞。 她说:“嗳,老兄,我发现你是个很浪漫的人。我就讨厌浪漫的男人,企业讲究的是务实。浪漫是大学生玩的把戏。” 她的确很务实,不到20分钟就做了两菜一汤。一边吃饭,还一边谈公司的事,像讲座一样,我只需要点头表示听懂了就行。后来实在听累了,就表扬她,夸她性感。 她歪着头嘟囔着声音欣喜地问:“真的么?我说你很另类吧,原来你每天坐在办公室,关心的是我是否性感。”接着又问我有没有女朋友。我骗她说不仅有,婚都结了好几年了。 她哈哈笑起来:“你真农民,不到30就结婚了。” 我说:“别歧视已婚青年,结了婚我也敢喜欢王铮。”王铮是她的名字。 她用手指来戳我的额:“我发现你还是有点可爱的。等你老婆来了,我请她吃海鲜。” ……
在职场的胜利和田园的惬意之间,该选择什么?在爱情的甜美和现实的磨折面前,该如何取舍?为了理想而出走,郊野的风景真的那么美吗?这个故事貌似同我多年前的一段经历有关,其实,我不过是借此虚拟了某一类人的精神传记。它貌似写到了选择,呈现的也许是迷茫。它貌似拷问了爱情,真正指向的却可能是理想。
无
如果说,一定要追究责任的话,之所以落得这样的结局。他们两个人应该都逃不过。于张蒙而言,太过于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忽略了自身之外的世界,他将他和谌琪的爱情设计成了童话,而忽略了烟火味的存在。于谌琪而言,不能不说她的结局值得同情,一个女孩,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付出和放弃了那么多,千里迢迢来到饶州。但也许,在张蒙之前没有康文卓存在的话,她和张蒙不至于如此。她和康文卓扭曲的爱情,直接影响到了她和张蒙本该属于美好的爱情。
很喜欢的一个作家写的书,之前一直是看他写散文的,这次意外的出了长篇~刚刚看了一点,还是保留了一些散文的气息,初看时男主角有点慵懒慵懒,女主角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后面会不会有更多惊喜的发现呢?待我慢慢看来~
昨天刚到货,是一本好书,让人读起来就想一口气读完,呵呵,推荐大家去买。作者的书虽然受众范围不太广,是因为知道的人可能不是特别多,他的文笔还是很优美的。
吸引我的是这个故事内容,写得还可以
为数不多的好书,秉烛夜读啊,推荐。——都昌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