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疆密码

王族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王族  

页数:

314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的梦,我的新疆1.一个梦十几年前,我很多次在睡觉时重复做一个梦——其时我在当兵,但我梦见自己回老家后居然忘了返回部队,而且忘记很多年后才想起应该回新疆;后来当我急急忙忙回到新疆时,却找不到我所在的部队了。有好几年,我一直在重复做这样一个梦,每次的情景都一样,让我梦醒后惶惑不已,不知这样的一个梦预示着什么。后来,我脱下穿了十二年的军装离开了部队。转业时,我毅然决然选择留在新疆生活。我觉得十二年是一个轮回,自己的军旅生涯可以适时结束,但与新疆的缘分未尽,我必须让自己的生命热情继续倾注于新疆。做出这个决定后,一直重复的那个梦从此不再出现,我的内心轻松起来,睡觉也踏实了很多。虽然我不相信梦真的能预示人的命运变化,但我暗自祈祷,这样的梦以后不要再有,否则我的内心将又不得安宁。去年,我产生了离开新疆的念头。当然最后因多种原因未能如愿。我屈指一算,我在新疆已经生活了十九年。这一算,心情陡然变得复杂——从十九年前初闯这片土地的毛头小伙子,到如今已渐趋步入中年,不再喜欢到处乱跑,内心也平静如水。我多么不愿意承认时间在我身上的流逝,也不愿意承认命运在我身上发生的变化,但一个人又怎能躲避自己的命运,抑或忘掉自己的经历呢?在这十九年中我有十二年在当兵,剩下的七年在一家出版社工作,生活中已没有任何牵挂或缺失,觉得自己的朋友已经够多,不但不再主动去结交朋友,而且早先交往甚密的不少入也因不常接触而在内心变得越来越模糊。我想,人生大概也就如此,很多事情不可强求。但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睡觉时又开始重复做那个自己回老家忘了回新疆的梦,几次惊醒,内心诧异为何会是如此,一个梦为什么总是重复,十几年前和十几年后居然丝毫没有变化,像是有一只手将我紧紧抓住后从未松开,在我产生了要离开新疆的念头时用力捏我一下,让我阵痛,并从而警醒。其实在这个梦再次出现之前,我已在内心彻底打消了离开新疆的念头。只是我发觉这个再次出现的梦是一个暗示——人既然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命运,那就一定得顺从命运。费以上如此多的笔墨,而且还是在一本书的序中不厌其烦地写一个梦,并非是为了消解我的精神压力。我只是觉得,从内心而言,我不愿离开新疆,就连梦也契合了我与这块土地的关系。在梦中我越是紧张,其实越证明我对这块土地的炽热情怀。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一个梦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而言,我所有的散文几乎都是写新疆的,所以我与新疆的关系,像两只握在一起的手一样已不能再松开。留下来,以后当越握越紧。2.新疆我曾对朋友说过,在新疆如果要按快乐指数划分的话,旅行最快乐,其次是写作,最后才是生活。在新疆生活需要比别人多一些耐心。我所说的这种耐心不光是指生活态度,还包括对丰富的文化和辽阔地域的接受和消化能力。新疆古称“西域”,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人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如果你可以选择出生地的话,你选择哪里?他说,我希望能出生在公元纪年刚开始的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伊朗文明和古老的中国文明融合在一起。汤因比希望能出生在新疆。之后,他又说,打开人类文明历史的钥匙就遗落在新疆,遗落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在古代新疆,曾有许多民族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西域历史和游牧文化。在这里出现的“丝绸之路”,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长的通商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之路,其繁荣和辉煌曾一度令世人瞩目。后来,时间让这块土地发生了太多的消失:风沙将一个个王国的城池湮没,迁徙让一些民族永远消失了身影;与他们一起消失的,还有他们使用了很久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和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消失时留下的生命足迹在今天变成了一种文明——龟兹壁画中的鲜艳色彩和生动的人物,被人们称为“露天博物馆”的庞大故城,以及出土的主妇纺车上还没有纺完的一缕毛线,一封未寄出的书信,一个王国首领没来得及拆阅的泥封简牍,等等,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思。今天的新疆虽然仍因诸多古老而新鲜的奥秘为世人所观瞻,但新疆人的生活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疆人习惯把新疆以外的地方称为“口里”,不管新疆人去了哪个省,都会说去了“口里”。因为地处边远地区,新疆人的边缘孤独感和对新疆之外的向往感显而易见。对大多数新疆入而言,其精神依靠并不是此地和所在,而在与外界若即若离的更宽广的范围,新疆有很多事物与外界都有很确切的对应关系。新疆的人群也是很复杂的。有时候朋友们坐在一起吃饭,十个人分别来自七八个省,大家都喜欢说自己的老家所在地。细聊之下,便可知道有的是父辈支边进疆的,有的是大学毕业来的,有的是抱着创业的目的来的,还有一部分像我一样是从军来新疆的。时间长了,有很多人的长相发生了变化,活脱脱地变得像少数民族。也许,地域对入的养育在新疆可以最直接地体现出来。如果说,写作是一种挣扎和突围,那么在历史和文化如此稠密的新疆,一个写作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正视自己?3.地域如上所提,我的散文几乎都是写新疆的。由此可见,我的文字,乃至我的生活都明显地带有“地域”色彩。何为地域?地域之于新疆而言,又有着怎样的情形?其实,地域在大多时候是我们可以看得见的一些表象的、具体的东西,作为有丰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新疆来说更是如此。西域有很多灿烂辉煌的文明在时间中延续了下来,变成了在今天欣欣向荣的艺术——舞蹈、音乐、美术、文学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风情等等,仍然呈现着这块土地上独特的人文色彩;雪山、草原、湖泊、河流,仍然散发着人类净土的醇香,让生存于此的人们仍然其乐无穷,欢欣慰悦。由于新疆的地域色太过于浓烈,所以初到新疆的人大多被这些色彩淹没。由此可见,地域对人的眼睛有掠夺性,很多入不光自觉不自觉地被地域掠夺了眼睛,而且还被掠夺了心灵。这些年写新疆写得多了,我慢慢地淡化了地域,甚至脱出了地域。我觉得关注地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地域有限,有时候还太过于表象,它常常会让人感到绝望。但我觉得,当一个作家进入地域,再从地域脱出之后,地域就变成了更宽泛、更有可能穿越的东西。这时候,地域可以是文化,也可以是人自身,而作家的文字,有可能就是地域的延伸或再生。与地域相比,作家的想象力反而更重要一些,它可以让一个作家更好地展现才华。而作为一个作家,他必须相信想象力是使生活变成艺术的唯一可能,作品就是另一种事实的存在。4.散文再说说散文。散文是一种危险的写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散文要求真实,而真实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表达真性情,若写作者没有真性情,便会因站不稳而一头栽倒。一个人有无真性情,在散文写作中能得到充分的验证。散文的危险性不仅仅在于此,而且还在于写作者是否具备把握真性情的智慧和能力。因为真性情是很难把握的——太过于遵从真实会让文字显得木讷,在原地诚惶诚恐地打转,生怕越雷池半步;超出真实会让文字显得轻浮,虽然从表面看激情万丈,抒情无比,但实际上言之无物.是空穴来风。因为散文注重真性情,所以就温情与激情而言,散文更需要温情,因为温情让散文能够秉持本性,而激情却会让散文走样和异变。当然,散文是少不了激情的,否则,散文就会显得老态龙钟,气息奄奄。好散文家总是将激情化为温情,牵着猛虎嗅蔷薇,让一切都不动声色。散文是一种有洁癖的文体,它不容许写作者的精神附带杂质,更不容许自身的光芒被遮蔽。它要求写作者将心灵彻底袒露出来,自己做自己的心灵史官,不论外界如何变化,不论遭遇什么,都始终保持自己最初的真诚。散文的洁癖甚至还处于一种动态之中,它像幽灵一样围着写作者转来转去,让写作者紧张和恐惧,但就在这种紧张和恐惧的磨炼过程中,写作者变得越来越透明,越来越趋向于追求精神的高度和心灵的宽度。与诗人和小说家相比,散文家是最无奈、最焦灼和最紧张的。其无奈在于生活不容许篡改,所以他们时时被生活掠夺,变成了真实的记录者;其焦灼在于他们既无法完全遵从于个人经验,也无法超越个人经验进行合乎情感的虚构;其紧张是因为散文涉及具体的东西太多,所以他们在叙述或表达时,经常有受人暗中监视的感觉,唯恐自己一不小心走样,或被别人看穿。散文没有章法,几乎摒除了所有的规律和模式,是零千米长跑,是一个写作者的家底。不论是小说家还是诗人,都应该写一写散文,借此可验证自己在虚构和抒情之外的功夫。散文似乎没有明显的形式,从容的散文写作者一定是涉猎广泛、心纳百科的学识之入。因散文所属范围很广,涉及面很大,所以,便注定散文作家和散文作品都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因此,散文作家大多都不具备像小说家那样处于大战的状态,他们常常在安静地等待一篇散文的降临。因为少了人为的设置,散文在这种情况下的降临往往带来意料之外的欣喜。如果说,诗是流血,那么散文就是流泪。正是基于此,散文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不可能将一件事拉长放大,无限度地延伸下去。因为散文的篇幅较短,写作者往往在短时间内可将其完成,因此,散文写作者便一直在忍受频繁的“开始”和频繁的“结束”的折磨。在开始时,因为面对的是陌生的东西,所以要努力消除临界的紧张感;在结束时,因为在表达的过程中已体验到稍纵即逝的短暂之痛,所以在结尾时犹如被抛弃,有一种失落感。“身穿长工衣,怀揣地主心。”好散文家从一开始便对散文抱有野心,将诗歌和小说等诸多因素揉入散文写作中,通过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让散文呈现出诗性的表达。从更宽泛的层面上说,任何艺术的最高表达都是诗性的,它可以让语言在审美中得以解脱和超越。好散文往往都是极其成功地跨越了形式,在拓宽散文边界的同时,汲取了其他艺术营养。这种现象虽然看似随意,但从更高意义上来说,则是在更虔诚地捍卫着散文随意而独特的品质。生活相对于散文而言,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都笃信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说法,所以便注重表达生活,时间长了,散文便被言说和叙述所占有,深陷于事物原生态,其本质越来越缺少诗性。但散文天生有宽容和随和的好脾气,对所有的人都愿意接纳,都愿意包容。于是乎,到处可见散文大军——边走边写者,无病呻吟者,贩卖地域文化者,书斋资料搬家者,大男人者,小女人者,等等,都在写散文。散文的日常性越来越明显,生活色彩越来越浓,反之,艺术性却越来越弱,被所谓的生活气息淹没。其实,生活只能帮助写作者到达和进入,而真正的写作,却仍然需要离开,也许离开是使生活变成艺术的唯一方法。散文家经常处于尴尬的境地中,不断地遭受嘲讽,被其他体裁的写作者瞧不起。散文不具备小说那样的叙述规模和框架结构,也不具备诗歌语言的缜密力度和抒情意味,所以人们通常认为散文是一种很容易操作的东西,而且似乎还不需要什么技术,一天二十四小时,看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或偶尔在脑子里产生出的莫名其妙的想法,都可以写成散文。于是,散文便变成了一种大众化文体,处处可见成批量的散文。由于这样的散文太多,好散文和好散文家便无可避免地被湮没和误解。在中国,散文曾经是最古老、最丰富的文体。发展到后来,散文已形成了不可改变的形态,很难让写作者在文体上实现探索和突破的野心。写一两千字左右的单篇小散文,已成为多数人熟练的操作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已成为普遍认可的散文标准。这样的散文到最后很难成规模,必是一盘散沙。散文作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回忆型。文字内容多为往事、记忆、童年、家族和个人成长历程等,因太依赖于题材,属下品。二、摹写型。文字内容多为对个人经历、目睹和感悟等方面的反思,以及个性化叙述等,从中可见个人思想、趣味和精神品味,属中品。三、先知型。文字内容多为纯粹的心灵反应、精神波动,以及将熟知事物陌生化,对已发生事件的神性延伸等,且风格自成,属上品。

内容概要

新疆,辽阔、博大、神秘。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的状态和性格,更很少有人了解这里的动物们的状态,以及动物和人是如何相处的。美丽的长眉骆驼给人以多少美感,苍狼的咆哮中有哪些内涵,
“搬家”的河流,寂静的雪山,变化多端的牧场,深藏着多少秘密,朴实的图瓦人心里又装着多少故事。《新疆密码(天山高原上的生存传奇)》用大量的真实的事件,描述了人们在新疆辽阔博大地域中的生存状态,以及人受地域影响,从自身呈现出的种种生命反应,展示了新疆鲜为人知的丰富性和神秘性,以及诸多离奇的动物和人的故事。《新疆密码(天山高原上的生存传奇)》由王族所著。

作者简介

王族,甘肃天水人,1991年入伍西藏阿里,后调入新疆。现居乌鲁木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学员。写作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多关注地域文化。出版有诗集《所在》:散文集《风过达坂城》、《藏北的事情》、《上帝之鞭》、《游牧者的归途》;长篇散文《悬崖乐园》、《图瓦之书》、《狼界》等18部作品。曾获第9届“解放军文艺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新疆首届青年创作奖等,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等。

书籍目录

冰山之父
一个人与羊的灵性对话
塔吉克老人的背影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公主堡和鹰笛的传说
帕米尔人的羊皮卷
老人的牧羊曲
慕士塔格峰下的失败
他的心中有只奔跑的羚羊在歌唱
“搬家”的河流
让叶子回到树上
在石头城听鸟叫
冰山之父
一只狼的十一天
第一天慢慢睁开眼睛
第二天与狼第一次对视相握
第三天电流穿过狼的身体
第四天打狼人的目光飘忽不定
第五天一只狼跟在一个女人身后
第六天狼与狗,两双目光对接在了一起
第七天地震中的恐惧
第八天孤绝狼志
第九天它突然扑向我,吓了我一大跳
第十天不知道吃羊的狼
第十一天回到野外的家
清凉的高地
男人们都走了
春天是一个慢慢往高处走的人
数羊,图瓦人最郑重的游戏
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人
酒神都在图瓦人的村庄
用一只眼睛同时看太阳和月亮
多尔林和他的细狗
听一首让人流泪的歌
草原上的雨
一次行走,一生回望
夜祭敖包
草原上没有人敢砍一棵松树
美好的事,隐约的低语
跟着骆驼行走
谁可以在骆驼的眼睛里长存?
发情
长眉驼的壮美之死
骆驼们被太阳带走了
回到出生的地方倒下
缓慢的行走,艰难的跋涉
与叶赛尔一起牧驼
又发情了
牦牛世界里,生命与荣耀的加冕
六峰长眉驼的故事
骆驼之死
最好的记性
风吹草低见牛羊
头羊的精神就是无私地付出
那仁牧场,阿尔泰丰美的青春
闯入牧区的山羊,高傲决绝的生命
羊吃羊的故事
打狼英雄巴特尔
有水有草的地方,就是牧场
好草场是新疆的功臣
孤独的牧人,寂静的河
两棵树的传说
风有一双无影脚
奔跑的牛
牧场上的最后一场雨
夜遇阿克哈巴河
回到村庄
励志兽
帕米尔鹰志
会缩骨术的旱獭
不能忘却纪念的鹿
乌鸦的美德
马的全美行为
驴的道路
灵巧刚烈的麻雀
大雪飘飘
对一场雪的细致叙述
雪崩之美
谶言
死亡背后
有关雪鸡的故事
大雪飘飘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一个人与羊的灵性对话神说,在新疆一定要爱羊。其实,这是我替神说的,我觉得神应该对新疆的羊说这样一句话。在新疆,羊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动物,这似乎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也许只有神知道答案。我在新疆生活这么多年,接触和听说的有关羊的故事已数不胜数,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吐尔逊的那只羊。1993年8月,我第一次踏上帕米尔高原,高山反应让我在昏晕之中度过了十多天的高原生活,下山翻越达坂时,我突然看到达坂半腰有几条明净的线条,那是几条被羊长期来回走动踩出的路,在明亮的阳光中变成缠绕在山上的一条条丝带。羊一天一天用四蹄在石山上走动,时间长了,便在不可能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路,我觉得羊真是伟大。后来,我知道放牧这群羊的人叫吐尔逊,于是便去找他。他住在一个小山洼里,养了两千多只羊,当我问他一头羊值多少钱时,他略带自豪地说:二百。我一算,很是吃惊,原来这个民族的有钱人就是这种穿着陈旧的衣服,住在高原深山中,靠烧马粪取暖的人,但他却拥有四十多万元呀。在1993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我问他这么多羊怎么来的。他嘿嘿一笑说:“大羊嘛下小羊,小羊长大了嘛再下小羊,小羊再长大嘛再下小羊,就是这个样子,快得很!”呵,如此发财之道,足以让那些想发财却摸不着门道的人悲哀!我不敢小看他,但他似乎对我不感兴趣,扔下欲言又止的我,唱着歌赶着他的羊走了。我不知道这个牧人在内心想些什么。他与我告别后,与羊混在一起,变得也像一只羊,让人难以分辨。一年多以后,朋友约好了吐尔逊,叫我去他家做客。刚一进门,吐尔逊说,他为我们准备了大块手抓羊肉。在新疆吃大块手抓羊肉总是让人兴奋,所以我们立刻激动起来,急忙在四周寻找煮肉的大锅,但是什么也没有。“大块羊肉在哪儿,开始煮了吗?”有人已迫不及待。“在那个地方——”吐尔孙用手向院子里指了一下。我们向院子里望去,一棵树上拴着一头羊,浑身肥嘟嘟的,让人觉得是一只不错的羊。刚才进门时,我无意间看到了这只羊,它可怜巴巴的样子并没引起我对它的关注。我知道,在维吾尔族老乡家做客,更吸引人的是他们别具民族特色的食品和独特的待客方式,还有热情而又美丽的少女,至于一只羊是如何被宰杀的,做客者几乎无人问津。看来,今天这只羊将结束它可怜的生命。它睁着一双纯洁的眼睛,打量着我们这些来登门做客的人。我在心里说,羊啊,你不知道,我们可是来消灭你的,上天注定你长得越好,便越会被人吃掉。多少年了,人吃羊历来都心安理得,而要是让羊吃人,那就乱套了,是万万使不得的,这是造物主早已给我们界定的生命关系,谁也不能改变。大家一致提出要亲手宰羊。吐尔逊笑了笑,“那就看你们的。”三个小伙子于是挽起袖子,高举着刀,步伐坚定地向羊走过去。羊扬起头咩咩叫了两声,洪亮而又坦然,像是对他们三人不屑一顾。他们没有搭理羊的叫声,同时向羊扑去。但是,宰羊的情景完全不是大家想的那样简单,羊与他们展开了较量。羊被一条粗硬的大绳绑着,没有多少施展本领的余地,它只是灵巧地躲避着他们,他们一个个全扑空了,有一个人居然一下子栽倒在地。另外的几个人在扑向羊时有些怯畏,怕它的一对尖利的角刺进自己的身子。几个回合下来,他们徒劳地退开了。吐尔逊笑了笑,“大块羊肉嘛,不容易吃!”他走到羊跟前,伸出手抚摸羊的头,并开始在喉咙里发出一种奇异的声音。羊很乖顺地向吐尔逊靠了过来,并闭上了眼睛。吐尔逊轻吟漫唱的曲调是一种古老的旋律,让人感觉到歌声中有掠过高原的白云,草原上悠闲吃草的群羊,或者是从深山汩汩流出的雪水,美丽的少女们正在掬水洗着头发……羊有了一种沉醉的样子。吐尔逊继续哼出对羊颇具吸引力的声音,羊缓缓卧倒,将喉咙的部位呈现给吐尔逊。吐尔逊的刀轻轻地刺了进去,羊没有挣扎,连颤动也没有,如注的血喷了出来,洒在吐尔逊的脚下。我们惊呆了!顷刻间,一头充满灵性的羊和维吾尔族汊子吐尔逊彻底将我们震撼了。眼前完全是幻象一样的世界:神秘、宁静、从容而又安详……坐在吐尔逊的土房子里吃抓肉的时候,我想起那天是1994年2月10日,透过小窗户,我看见帕米尔的雪峰正在闪闪发光。


编辑推荐

《新疆密码:天山高原上的生存传奇》敦克尔勇士以雄鹰叱咤西方,塔吉克牧民领万千牛羊磅礴转场。用最诗意的脚步,体验最深邃的中国,你将看到的,总在你的印象之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疆密码 PDF格式下载



新疆是个很神秘的地方,看了书后,越发对其感到神秘,雪,雪山,狼,朴素的人民。


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新疆。


叙述一般,就是讲故事,跟流水账差不多。


跟着文字看世界。


题材非常好,但是写作的水平一般,比起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差一个档次。看完了,主要是因为题材本身。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