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当代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宋月红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09-01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宋月红  

页数:

673  

内容概要

  中国当代史和地方志本质上都属于史学学科,共同发挥“存史、资政、育人、护国”的作用。2010年9月在广州举办的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以“中国当代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为主题,探讨了中国当代史与地方志编纂的密切关系,研讨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总结了新中国地方志编纂的成就、经验和问题。《中国当代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第十届国史学术年论文集》汇集了入选年会的优秀论文,为读者提供了研究和编纂中国当代史与地方志的新视角,有助于推进中国当代史和地方志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深入和发展。

作者简介

  宋月红,1965年生于河南省淮阳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所务委员、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1996年、1999年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获历史学学士、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工作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2003年调入当代中国研究所。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史、名族史和国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代表著作有《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与西藏》、《当代中国的西藏政策与治理》、《城市立法与公民参与》(第一作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的主要撰稿者。曾获中国藏学“珠峰奖”(国家级)论文三等奖、国家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论文二等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论文三等奖等。

书籍目录

加强中国当代史与地方志编纂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上的开幕词在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上的致辞要重视并充分肯定革命在共和国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紧密合作,更上层楼——在第十届国史史学术年会上的发言在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上的总结简论史与志的关系正确认识“史”与“志”史志比较与中国当代史学科建设科学化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源泉——读《中国地方志经济资料汇编》胡乔木晚年对中共党史及地方志研究的理论贡献当代史与地方志工作科学结合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探究——以广东实践为例略论地方志编纂与国史研究的关系——以陕西省地方志编纂成果为例新编地方志编纂与当代史研究的互补与融合——以《深圳市志》编纂实践为例从《北京园林绿化志》看1949~1976年首都的绿化建设以志研史——从《北京志·期刊志》看北京地区期刊的发展状况及与国史的关系修志与编史交流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浅谈地方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地方史与地方志简论新编地方志与当代区域社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年鉴资料利用前景浅析对中国当代史学科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对国史分期的指导意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与中国当代史研究圈史主线与分期问题再认识新中国乡村治理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参政党理论建设的回顾与思考邓小平与新中国的首次普选新形势下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若干思考扩权强县和省直管县改革的探析建国初期城市军管制度的建立及军管会性质中央人民政府直辖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考“三五”、 “四五”时期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协凋发展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践演变……编后记

章节摘录

  (一)切实提高年鉴编纂质量  评价一部年鉴价值的高低,考察年鉴编纂机构和年鉴工作者业绩的大小,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年鉴的质量如何。我们编纂的年鉴能否得到认可和赞许,年鉴事业能否兴旺发达,也要看年鉴的质量怎么样。因此,开展年鉴工作,无论怎样强调质量问题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些年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多次要求各地提高编纂质量意识,出精品佳志。各地年鉴编纂机构也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从设计框架、策划选题,到征集稿件、搜集资料,再到编辑加工、印刷出版,始终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年鉴编纂的全过程。只有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才能真正发挥这一信息载体,才能真正为世人所使用。质量是一切研究者使用的前提条件。  (二)拓展年鉴创新思路,提高年鉴的实用性  年鉴工作已经成为地方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地方志工作新的生长点。提高年鉴的实用性,一是进一步提高年鉴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年鉴多众手成书,资料来源广,数据事实记述复杂,为资料的使用带来不确定的因素较多。所以年鉴工作者应尽可能地考证所记材料,确保准确无误,以免影响后世。部门提供的资料不全面,关键数据缺失。这就需要年鉴编辑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与敏锐的触角,通过编辑手段,保证资料的全面与准确。二是扩大年鉴的信息量。年鉴内容的充实,在于扩大有效信息容量,使年鉴载录的资料不仅量多面广,而且精当有深度。通常的方法是加大“大、要、新、特”条目的分量,多载录实用性、知识性的信息资料,以人为本,多反映民生问题。三是增强年鉴的实用性。四是加强年鉴的宣传工作。年鉴界除加强年鉴的创新外,也应多加强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更多的学者使用年鉴,发挥年鉴的价值。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当代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