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添口述
2012-6
当代中国出版社
谢添 口述,谢钢 整理,刘澍 编撰
191
71000
无
很长时间了,好多热心人和朋友都跟我说,让我写本回忆录,把我经历的事儿都写进去,他们可以给我出版。想来想去,我最后还是一一地回绝了。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这个人懒,事儿也多;二是“回忆录”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太大了,因为在我之前还有很多特棒的导演和演员,这些人在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都没有写过回忆录,而我们这些健在的人,在取得一点点成绩后就在这儿夸夸其谈,真是有些不自信和不敢当。 其实我的好多事儿,在各种报纸、杂志上登了不少,再重复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重复的东西观众是不爱看的。但是,为了要给出版社索取新材料的要求有个交代,我还是想了想。今年我85岁,要说经历的事儿可太多了,都讲出来又太啰唆。我曾经跟人说过,我有五十个“小段儿”,我觉得挺好玩儿,干脆就在这些小段子里拣点儿有意思的事儿跟大家说说。可有一点得说清楚,我这个不是“回忆录”,只能算是“拉杂谈”。
本书主体为著名演员和导演谢添的口述自传,后附他的长子、著名演员谢钢对父亲的回忆,以及电影研究者对谢添生平及其艺术成就的全面介绍,构成了对谢添一生的立体式呈现。它不仅讲述了谢添曲折的世纪人生,披露了大量电影幕后的细节和故事,而且展示了百年中国的社会风貌和电影在中国的艰难发展历程。如北京天桥的众生相、逃难中的悲喜剧、主角不在时被军阀逼迫演出戏剧,等等,这些在谢添幽默风趣的讲述中,令人感慨万千。而谢添机智、乐观、豁达的个性也跃然纸上,可以说在写实中达到了文学的艺术效果。谢添确实不愧是一代艺术大师。
谢添(1914-2003),著名演员、导演。广东番禺人,生于天津,早年就读于天津英文商务专修中学。1933年在天津开始业余话剧演出,曾参加鹦鹉剧社,演出田汉、曹禺等人的剧作,1936年初登银幕。从影过程中塑造了《林家铺子》的林老板等形象,导演的影视剧有《小铃铛》、《锦上添花》、《洪湖赤卫队》、《七品芝麻官》、《茶馆》、《那五》等。作为演员,谢添被称为“银幕上的千面人”,也被誉为影视界“四大名丑”之一;而作为导演,他被誉为“中国的卓别林”。
谢钢,著名演员, 谢添的长子。1953年生,
198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干部进修班。曾在广州军区话剧团当演员,1985年转业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十多部影片中担任过主角和重要角色。
刘澍,男,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于陕西西安,本科毕业,副高职称,现从事中国电影专业研究工作。自2005年起,陆续出版了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胡蝶、阮玲玉、周璇、金焰、赵丹、白杨、上官云珠、秦怡、王丹凤、祝希娟、于蓝、杨丽坤、黄婉秋等的人物传记,以及回顾中国影坛历史事件的《中国电影幕后故事》、《舶来盛宴:百年电影译制经典》、《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诞生始末》等相关书籍60余种。
谢添艺术小传
谢添拉杂谈
小序
感谢我娘
我的“启蒙老师”
“南市”和“天桥”的营养
“鲜货摊”上识沈浮
“光明的渴慕者”
胡蝶为我打开“明星”之门
从上海到重庆
雾都明星
画电影海报谋生
黔桂路上的磨难
“左右为难”的电影
体验生活的感悟
“程疯子”的大褂
掉了三回泪的《我们好像见过面》
北影导演系年纪最大的考生
《林家铺子》的“静”与“动”
一张和周总理的照片
洪湖水,浪打浪
《锦上添花》的火候
一部喜剧都没演过的“喜剧大师”
给孩子们的“小铃铛”
“铁公鸡”
“金鸡”进《茶馆》
把蒲剧拍成电影是头一回
拍《那五》
八十岁的“恋情”
版权页: 插图: 看了卓别林的片子,就爱在下面学卓别林。看多了以后,那个流浪汉对待生活的乐天精神、对不平社会进行的抗争的智慧也影响着我的生活。我小时候的那种淘气劲儿可大了,就爱恶作剧,这里除了自己的天性以外,那位"绅士流浪汉"也有一定责任的。 记得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家日本的洋行,那里边的日本人和中国差役都很霸道,不让我们这些中国小孩在洋行附近玩儿。他们经常粗暴地赶我们这帮孩子离开那里,有时候日本小孩儿还出来和我们打架。时间一长,大伙就开始商量报复的办法,也想给他们一点儿颜色看。我们人多主意也多,可是多数办法都太危险不好办,容易被人家抓住。后来我出了个主意:在洋行的墙外边远远儿地往洋行里面放"二踢脚",这样他们既抓不到我们,又能吓唬一下洋行里的人。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就每个人出一点儿钱,到南市的杂货铺买了好多威力最大、最响的"二踢脚"。放的时候真是过瘾。在马路对面,远远的,在"二踢脚"下面垫块砖,让它斜着对着日本洋行,为了让它向前的力量大,在后面还横着放一块砖。那炮仗的捻着的时间太短,我们就先点上一小根香头儿,放在靠炮仗捻儿的地方,放好后大伙立即四处散开,各自找隐蔽的地方躲起来,静静地等着那个惊天动地的响声。 "叮--铛!"大麻雷子不负众望在洋行门前开花了,进出洋行的人和在外边玩的日本小孩儿吓得四处乱跑。有一两个人跑出来找放炮的人,外面一个人影儿都没有。我们藏在远处的墙角后边开心得要命。当然,以后洋行的周围我们还是不能去,可是时不时地炸它一下,心里也就痛快多了。 上小学的时候也是这样,就是不喜欢老老实实地上课,也受不了先生和课堂气氛的约束,经常逃学,成绩也不如人家。有时候被先生盯紧了,就要撒谎耍点儿小聪明,明明是跑去逛南市,却说是肚子疼在家里躺着呢。我装得像,老师也就信了,还真躲过几次体罚。跟老师耍这点儿小聪明是要有技巧的:表情要坦然,讲起来要严丝合缝儿,就像是真有这回事儿似的。当然,我这点儿小聪明也有"露馅儿"的时候。
他是那个时代电影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去世,可以说是让那个时代的电影变成了历史。 ——冯骥才 谢老导演的电影多是喜剧,但内容却是非常深刻的。谢老平生导演的最大喜剧就是他本人。 ——谢芳 谢添的幽默是具正的幽默,因为它是人生的一种态度,而不是逗逗闷子。我们觉得很辛酸,而他还在笑。 ——王刚 如果当初《鲁迅传》拍成了,他演的阿Q会比林老板好得多,因为他最善于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人物。 ——谢钢
三十五年的乱世求生,十年“文革”的残酷磨折,颠沛动荡的生活成就了他在电影上的艺术高度一颗不变的顽童之心,一种天生的豁达、乐观,成全了他在动荡岁月里对自我生命的喜剧式导演。
无
谢添的口述很精彩,坦诚。老爷子特聪明且做事专注,敬佩。
通过此书可以更多的了解多一代喜剧大师的舞台背后的喜怒哀乐。
好节,值得看
hjkhl
謝先生是我國影壇一位最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的故事和他的藝術作品一樣永留人間.
那天朋友来家做客,恰逢送货,于是他先睹为快了!然后就爱不释手了!然后就拿回家了!然后,我就重新购买此书了!
内容好!文笔好!送货快!
谢添,中国电影界真正的喜剧大师,看看谢添的一生探索和追求,再看看如今的所谓喜剧,还有那些二人转,没劲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