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张云逸传

温瑞茂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温瑞茂  

页数:

556  

字数:

567000  

前言

1982年,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宣传部发文布置在全国范围内编写出版《当代中国》丛书。根据编写计划,《当代中国》丛书依内容共分为五类,人物传记是其中之一。由于人物传记涉及方方面面,情况繁杂,且编写时间长,1991年人物传记从《当代中国》丛书中分立出来,确定为《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在丛书总序中说: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云际会、英杰辈出的时代。正是伟大的时代造就出灿若群星的历史伟人;也正是历史伟人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忘我建树的光辉业绩,才能充分地体现着潮流之所趋、人心之所向,才最深刻最生动地反映着奔腾前进的伟大时代。他们一生的业绩,恰恰构成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这一旷古未有的历史性大变革的缩影。正因为这样,修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一代杰出历史人物的传记,其意义自是远远超越记述个人身世的范围。这套传记丛书,无疑应当看作是,当代中国千百万爱国志士、革命先驱的杰出代表用毕生的血和汗谱写出的挽救祖国、振兴中华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它将是永远矗立于世世代代人民心中的革命丰碑。《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当代中国的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史、建国史;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结束中国苦难危亡命运的革命史,披荆斩棘建设社会主义的奠基史、创业史。”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首批编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期的开国元勋和各方面的最杰出人士的传记。这批传记的主人公将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的传记,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人民军队中功勋卓著的元帅、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各方面的著名爱国人士、贡献突出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等等。毫无疑问,他们既是当代中国最卓越的代表,同时也是彪炳千秋青史的历史巨人。当然,如同一切历史人物一样,我们时代的杰出代表也不可能不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必然会具有这样那样的弱点、短处,一生中也不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某些过失。但是,所有这些,当如日月之蚀,堂堂正正公之于众亦无损于他们形象的光辉。他们为中华民族创建的功业,他们的革命精神、高尚情操,他们的鸿才睿智、嘉言懿行,无不震古铄今,垂范后世。这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摄的宝贵精神财富。” “愿人们从这部《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以这些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为典范,学习他们的革命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情操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社有幸承担了《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自1991年以来陆续出版了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的传记,获得很好的社会影响。我们将继续按照丛书的编辑出版方针,把《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出版工作做好,以飨读者。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2年元月

内容概要

  张云逸(1892-1974),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黄花岗起义、护法战争、两次北伐、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称赞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张云逸传》由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立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组织编写。编写组历时七年,查阅了中共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中央组织部档案馆及有关省市档案馆的大量资料,并深入张云逸生活和战斗、工作过的地区、单位走访,充分吸收近年来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生动地再现了张云逸大将的光辉一生。

作者简介

温瑞茂,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大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第二章 在历史转折的关头
第三章 参与组织领导百色起义
第四章 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第五章 千里转战会合朱毛红军
第六章 在中央苏区
第七章 在长征路上
第八章 在陕甘宁苏区
第九章 从中央代表到新四军参谋长
第十章 发展皖东敌后游击战争
第十一章 开辟皖东(淮南)抗日根据地
第十二章 巩固淮南抗日根据地
第十三章 代理新四军军长(上)
第十四章 代理新四军军长(中)
第十五章 代理新四军军长(下)
第十六章 落实“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第十七章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战
第十八章 坐镇临沂
第十九章 转战山东
第二十章 在华东工委
第二十一章 战略决战前后
第二十二章 主政广西(上)
第二十三章 主政广西(下)
第二十四章 人民的代表
第二十五章 晚年
张云逸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章节摘录

广州南临港、澳,是中国同盟会在华南地区进行反清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广东陆军小学堂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传播地之一。中国同盟会重要领导人赵声曾任该校副监督,中国同盟会重要骨干邓铿在1909年任该校学长,朱执信、倪映典、胡毅生等中国同盟会重要成员都曾在该校任教或做过演讲。他们给陆军小学堂吹进的反清革命之风,使张云逸等一批热血青年成为埋葬清王朝的掘墓人。 在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下,张云逸开始广泛阅读《革命军》、《狮子吼》、《猛回头》、《警世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革命书籍,以及宣传国民革命的《民报》等刊物,逐步懂得了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要富强,就必须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从而确立起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 1909年10月,在邓铿等人的介绍下,张云逸和同班的几个革命青年在广东陆军小学堂秘密加入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1910年,张云逸的母亲邢氏由于贫疾交加去世,终年43岁。张云逸回家奔丧。母亲的离去使他倍感母亲的伟大,母爱的珍贵。他后来常常对儿子们说:“母亲是最伟大的,没有母亲的孩子是最可怜的。你们要爱母亲,要孝敬母亲。”母亲去世不久,饥饿和疾病又相继夺去了张云逸最小的两个弟弟的生命。家庭的不幸,使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中国才有出路,从而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为完成“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目标,在发动镇南关、广州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孙中山决定倾全党之力,集中各地同盟会精英800人作为中坚力量,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同时联络新军、防营、会党、民军响应,进而占领广州,挥师北上,会师长江。为此,革命党人在香港成立统筹部,黄兴、赵声分任正副部长。临近毕业的张云逸参加了这次起义。 1911年4月27日晚,第二次广州起义爆发。黄兴亲率革命志士130余人进攻两广总督衙门,沿途一些革命党人也主动加入起义队伍。张云逸随起义军从小东门进攻总督署。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战斗,但他毫无惧色,猛打猛冲。起义军击溃总督卫队,杀死管带金振邦,占领了总督署。此时两广总督张鸣岐已经逃走,这使原定逼张鸣岐让全省清军放弃抵抗的计划不能实现。随后起义军兵分三路,策应新军、防营、民军等起义。张鸣岐则调大批清军前来镇压。革命党人与清军发生激战。但由于力量对比悬殊,起义失败。最后张云逸和几个革命党人避开清军追捕,躲入一民宅。因为张云逸是广东人,同伴建议由他假装上街买菜,弄清突围路线。28日早晨,当他探明路线返回原地时,同伴已被前来搜查的清军杀害。他迅即掩身于行人中,之后脱险。 在这次起义中,革命党人共有101人牺牲。同盟会员潘达微通过善堂收殓了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广州红花岗,红花岗后改称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亦称为黄花岗起义。多少年后,张云逸深情地回忆起黄花岗起义,感慨地对丁芒说:“如果那时我不出去买菜,就将是黄花岗七十三烈士了。” 黄花岗起义后,同盟会南方支部酝酿在广州发动第二三次起义。张云逸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1911年夏天,刚从广东陆军小学堂毕业的张云逸,和十几个同盟会员一起奔赴香港,培训准备参加起义的革命志士,教他们如何射击、投弹、刺杀及利用地形地物等基本军事常识,还担负起管理武器弹药的_T作。孙中山等人则在国外积极筹款,购买武器弹药。起义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张云逸摩拳擦掌,等待着伟大时刻的到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迅速占领了武汉j镇,建立起湖北革命军政府,宣布国号为中华民国。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张云逸等在同盟会南方支部的领导下,也马上行动起来,从香港开赴广州。为攻占两广总督府,张云逸与陈策同时被任命为炸弹队队长。这时,蜂起的民军迅速包围了广州。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两广总督张鸣岐被迫于11月9日宣布脱离清政府。随后,胡汉民在革命党人的支持下,组织了广东军政府。 革命军占领广州后,清军驻琼崖地区的统领刘永滇见大势已去,亦宣布琼崖独立,旋辞职,兵权移交给兵备道范云梯。当时琼崖驻有清军三个营。11月中旬,赵士槐被广东军政府任命为琼崖安抚使,负责收编琼军。下旬,赵士槐率部分民军和参加同盟会的琼籍反清志士,包括张云逸、陈策等赴海口,但范云梯拒绝接受改编,调集守兵(防守城镇的兵)和步兵(野战用)进行武力抗拒。张云逸等在赵士槐的指挥下强攻琼崖首府所在地道尹府(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拼死冲杀,附近民众也击鼓助威。但由于力量对比悬殊,道尹府久攻不下,赵士槐接掌琼崖受阻,不得不返回广州复命。张云逸则回文昌老家看望父亲。之后,广东军政府派黄明堂带部队前来收编,范云梯逃走,海南岛遂为广东军政府控制。 回到家乡的张云逸积极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政治主张,向乡亲们讲述外面的见闻,动员男人剪辫子,强调剪了辫子就等于革了满清的命。他首先动员胞弟张运鉴剪辫子,然后再去做村里其他人的工作。在他的动员下,村里的男人们后来都把辫子剪掉了。 1913年,张云逸与文昌县头苑镇赤塘村的王碧珍结婚。1915年,女儿张琼出生。 P6-8

后记

《张云逸传》是中央军委批准的研究课题,从2005年开始列入军事科学院科研工作计划,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组成课题组具体承担编写。为保证任务的完成,军事科学院成立了《张云逸传》编撰领导小组,由原副院长葛东升任组长,姚有志、齐德学任副组长,王江琦、赵一平、温瑞茂任成员。此外,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姚有志、寿晓松、赵丕和副部长齐德学、曲爱国,以及军事历史研究所所长赵一平、杨贵华、郭志刚,对课题的研究先后给予帮助和指导。 编写组人员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拟制写作提纲并开始撰写个人稿。具体分工是:翟清华撰写第一至第八章;潘泽庆撰写第九至第十五章;温瑞茂撰写第十六至第二十一章(陈传刚撰写了其中的两章初稿后参加维和工作);徐金洲撰写第二十二至第二十五章。个人稿完成后,编写组进行了集体讨论和修改,之后由温瑞茂对全书进行统稿,形成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由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曲爱国主持,邀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李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庹平、中共中央党校李东朗、军事科学院黄迎旭和袁德金,组成评审委员会对书稿进行评审,同时分别征求了张云逸家人张远之和张光东的意见。根据评审和所征求的意见,编写组又对书稿进行了全面修改,全书由温瑞茂最后统稿,徐金洲负责整理张云逸的生平大事年表和照片。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成果。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军事科学院图书资料馆、广西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山东省档案馆、海南省张云逸纪念馆等单位为本书提供了大量资料;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广州军区、广西省军区、海南省军区、安徽省军区、解放军总医院等单位为搜集资料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张云逸原秘书李晓光、张广华提供了有关资料;张云逸在海南和广西的有关亲属也提供了资料;张云逸的儿子张远之、张光东非常关注书稿的写作,不仅提供了大量资料,还对书稿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张远之为本书提供了全部珍贵照片。此外,陈伙成、郭芳也帮助审看了书稿。在此,我们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资料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和错漏之处,欢迎有关当事人、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张云逸传》编写组 2012年6月


编辑推荐

张云逸,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百色起义、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红7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温瑞茂主编的这本《张云逸传》以大量历史资料,较为全面、生动地再现了张云逸将军的一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张云逸传 PDF格式下载



这是我看过的对张云逸大将的一生描叙得最详细的一本书了!很值得一看!白色起义的重要领导人,十大将中资历最老的大将,元帅级别的大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