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水文明的崩溃

【英】亚历山大·贝尔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作者:

【英】亚历山大·贝尔  

页数:

263  

译者:

罗红  

Tag标签:

无  

前言

每天早晨,当你睡眼惺忪地拧开水龙头时,你是否将那哗哗的流水视为理所当然?当你享用早餐时,不管是热气腾腾的包子还是松软的面包,不管是黄澄澄的小米粥还是芳香四溢的牛奶,你是否思考过生产这些食物需要耗费多少水?在上班的路上,当你看到身边嫩绿的草坪,在感到身心愉悦的同时,你是否考虑过这种用水方式其实是奢侈的表现?当你为迪拜的财富啧啧称奇,对洛杉矶的繁华赞叹不已时,你又是否意识到正是这种城市建设将我们推到了水危机的边缘?(《水文明的崩溃》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关于用水的这一切的背后,其实奔涌着人类数千年来的文明,也暗藏着巨大的危机。 文明和水密不可分。人类在对水的控制中建造了城市,在对水的汲取中积累了物质财富,又在对水之源头的探索中创造了精神财富。历史上那些灿烂辉煌的文明,以及我们当代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离不开宝贵的水资源。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水掌控的重要性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隐却,曾经的奇迹成了司空见惯的事物。人类的自负不断膨胀——是人类的卓越和力量造就了文明。人类奢侈地使用水,浪费水,任由文明的干渴无情地增长。时至今日,文明赖以生存的水井已经干涸,江河已经枯竭,我们的城市和文明已经置身于水危机之中。在这样的时刻,人类再也不能毫无顾忌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一切,而是要放慢脚步,反思过去,忧虑未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水文明的崩溃》一书的写作正当其时。通过本书,作者亚历山大·贝尔不仅让我们陷入对往日的沉思,更敲响了高悬在我们头顶的警钟。 作为一名常年奔波于新闻报道第一线的记者,贝尔不仅知识广博,而且写作功底深厚。尽管本书从天文地理到宗教科学,从太古洪荒到2l世纪,包罗了地球几大洲上下数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交流和碰撞,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却能始终围绕水和文明的主题,结构清晰,有条不紊。而且本书语言平易近人,阐述深入浅出,让人在轻松阅读之后更能掩卷沉思。从人类的起源,到文明的干渴,再到今天的水危机,贝尔的这部著作,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和睿智的文笔,让读者沿着人类历史的浩荡长河撷取珍宝。相信不管是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还是翻阅过浩繁卷帙的专家,都可以在这本书中获得阅读的快感,同时也能受到有益的启发。 作为译者,我很幸运能够得到本书的翻译机会。对我而言,翻译本书的过程不啻于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行。正如贝尔在前言中所期望的那样,这本书也确实为我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能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我们的城市、文明和未来。希望我的译文也可以带给读者同样的感受。由于水平有限,译文中难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真诚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当水危机步步紧逼时,我们该何去何从?
  这本本书由亚历山大·贝尔著,罗红译,首先,本书旁征博引地讲述了一个多彩的“人和水的故事”;数千年来,通过对水资源的掌控,人类创造和发展了文明;在人类的兴衰成败和文明的起起伏伏中。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然后,它掷地有声地提出警告:由于我们对水资源的无知和贪婪,人类文明正濒临坍塌。于是,在这部世界水文明史的鲜活脉络中。作者试图和读者一起寻找的答案,也就呼之而出了。
  本书既有鲜明独特的思想观点,又有生动有趣的史实知识(包含210幅插图);不仅能满足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需要,还可为普能读者提茶余饭后的消遣。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Bell) 译者:罗红 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Bell),BBC、《观察家报》(The Observer)和《先驱报》(The Herald)记考。除了英国本土外,他也奔波于世界各地,对各种冲突和重大事件进行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认识到: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新闻。于是,他深深着迷于水怎样影响了世界,并不断关注相研究这个主题。现今,他和配偶、女儿一起生活在爱丁堡。

书籍目录

前言
开篇 水资源日趋枯竭,人类何去何从
第一部分 水文明的起源
 第1章 两河流域:西方文明的源头
 第2章 中国、印度河流域和美洲:水中绽放的奇葩
 第3章 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第4章 雅典和罗马:善于掌控水的城邦
 第5章 荷兰:与海争地的国度
 第6章 美国:用水打造的世界标杆
第二部分 水文明的孕育
 第7章 上帝、天堂和花园:水净化的信仰
 第8章 喷泉和许愿池:文明浸淫出的象征
 第9章 河流:人类驯服自然的双刃剑
 第10章 公共卫生:一个离不开水的难题
 第11章 煤炭和棉花:水危机的催命鬼
 第12章 大坝:水和政治碰撞的产物
 第13章 城市:人口大规模聚居的悲剧
第三部分 水文明的崩溃
 第14章 欲望和无知:文明难逃毁灭
 第15章 卫浴和草坪:奢侈终结未来
 第16章 灌溉的苦果:土地盐碱化
 第17章 问题的核心:农牧业耗水巨大
 第18章 全球化贸易:水资源失衡加剧
 第19章  第三次世界大战:水争端可能导致恶果
结语 迪拜模式,无法成为人类的未来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高达46℃的酷热中,空气在沙丘上飘忽着。一眼望去,远处似乎有什么在漂移,好像是热气中形成的海市蜃楼。但当你走近,你会觉得有些不对劲。那模糊的形状像是建筑,而且是巨大的建筑。只见沙海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向天边延伸。再走近一些,你便完全打消了疑虑,因为这些建筑是真实存在的:在你面前矗立着的是一座建筑规模宏大的城市。这就是迪拜,一座仿佛嶙峋巨石般兀然耸立于沙漠的大都市。这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一座新城,它不是热气形成的海市蜃楼,而是石油的产物。 当全球金融系统在2007和2008年陷入疑虑时,只有一个地方安然无恙。依赖交易价格约合每桶100美元的原油,中东石油国家似乎能够安然渡过危机。在这些国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想当初,阿联酋在一代人之间,从贫困飞跃至富庶,靠的就是从沙子底下开采出的黑色宝贝,而迪拜就是这个国家崭新的丰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明就是城市和伟大建筑的历史。就像迪拜大声宣布它的摩天大楼已经超越了曼哈顿的最高建筑,迪拜的高速公路也超越了洛杉矶的。就像古罗马曾经想要超越古埃及,就像很多城市曾经想要超越伦敦或者巴黎,迪拜不过是最新的都市奇迹。 随着金融危机的阴霾渐渐散去,我们看到撑起迪拜的不是石油,而是自信;迪拜的邻邦,阿联酋“老大”阿布扎比才是石油大户。迪拜奇幻的富丽堂皇不过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把戏,一种基于投机和债务的财富幻影。但在某种意义上,这让迪拜更令人仰慕——人类只有野心勃勃,对自己的生存能力自信万分,才会进行这样的冒险。 当你站在46℃的高温中,你想到的不是石油或什么把戏,而是水。此时,在我们的脑海中,金钱和人类的所有发明都已蒸发,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去生存。水至关重要,它是生命的源泉——人类如果失去水三天就会死亡。阿联酋是一片热沙的海洋,所以,你决不会想要在这里建造一座城市。迪拜这座城市应该让你百思不得其解:建造它的用意何在? 这个故事还和石油资源有关。润滑现代生活的石油可能正面临枯竭,有人将其表述为“石油危机”。也就是基于这一点,全球石油供应不得不缩减。我和一位国际银行的石油经济学家交谈过一下午。他曾因反驳石油危机而被指责。他认为:石油危机可以推动价格上涨,有助于商业繁荣。并且解释说:大家都知道储备值的估算不怎么可信,而用于计算石油危机的数据更是漏洞百出;然而,不管怎么样,人类在寻找石油资源方面富有异乎寻常的天赋。 这位经济学家会对水危机的观点嗤之以鼻:水资源量何其丰富,而且水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管我们怎样使用水资源,它都可以通过海陆间水循环回到大海,再蒸发到云层,某天再变成雨水降落下来。但这并非一道简单的计算题,而是性命攸关的问题。水危机关系到的不是全球供应,而是这样一种现实:文明赖以生存的水井已经干涸,江河已经枯竭。我不知道石油什么时候会枯竭,但我们确实已经走近水危机的边缘了。 迪拜的人均水资源消耗量居世界首位。炎热的天气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文明的饥渴同样不容小觑。为了文明的建设,为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它吸取水资源,以此赢得了奢华和清洁的浮名。文明是湿润的:人类要建造这样的丰功伟业,要在文明的奇妙旅途上前行,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淡水资源。然而,就是这种渴求,最终将我们逼到了水危机的边缘。


编辑推荐

《水文明的崩溃》既有鲜明独特的思想观点,又有生动有趣的史实知识(包含210幅插图);不仅能满足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需要,还可为普能读者提茶余饭后的消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水文明的崩溃 PDF格式下载



纯净的阳光 空气 水本是每个生命应该享有的自然恩赐生活在城市的现代人每天带着厚重的口罩寄居在狭隘的水泥笼中喝着不安全的水当你为了生存想着办法挣钱用尽聪明的时候人啊 可知是谁破坏着自然隆重的礼物伤害着自己天真的身心


还没有看,但是翻了翻很喜欢,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很少看到市面上有这样写水资源的书,作者从文明的早期说起,把人类与水的故事娓娓道来,不乏对水资源匮乏的警醒,让我想到了几十年前振聋发聩的《寂静的春天》。


有关于水的文化,水的文明,珍惜用水,爱护水资源。


封面好哗众取宠啊。内容则很有见地。


本书既有鲜明、独特的思想观点,又有生动、有趣的史实知识(包含210幅插图),不仅能满足历史爱好者、研究者的需要,还可为普通读者提供茶余饭后的消遣。


水危机离我们远吗?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农村人口缺水。2012年2月27日央视《新闻1+1》完成台本《干旱,为什么总在云南?》,试图探究干旱的根源:一个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的省份为什么会连续三年遭遇大旱?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5日分析云南旱情成因时说,历史以来云南旱情多发频发,主要是受地理、气候、地质等4个方面根本原因的影响。这让我想到最近刚读过的一本书:《水文明的崩溃》。这本书从历史的源头解读“人和水的故事”,揭示水在人类的兴衰成败和文明的起起伏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掷地有声地提出警告:由于我们对水资源的无知和贪婪,人类文明正濒临坍塌。 不要以为书中说的都是历史上的事情、与己无关,也不要以为水危机离我们很远,想想云南发生的这次干旱吧。如果我们还是对这些情况视若无睹、不加以重视,任由水龙头中的水哗哗流淌,或许,发生干旱的地方不只是云南吧?通过云南干旱事件及以上这本书,我祈愿唤起更多人的共鸣——珍惜每一滴水!


    南方连阴雨“浇”旺“白素贞体”:“许仙真的不在这里”    中国江苏网3月9日讯(记者 王静)    阴雨、低温、阳光难见,在这样的坏天气在南方持续不歇,引来网络上各路人马竞相吐槽。继“问南京(广州、南昌、长沙、杭州等)晴为何物”的打油诗网上走红之后,南方的连雨又“浇”旺了“白素贞体”。    从今年过完年开始,南方许多城市大雨连绵,连续阴雨天50年来罕见。终于,杭州的网友忍不住联系民间故事《白娘子传奇》中,白娘子“水漫金山”的典故发出了下面的感叹:      “白素贞,许仙真的不在杭州(广州、南昌、南京、长沙等)!南方网友们,赶紧告诉白素贞:‘许仙真的不在这里,许仙在干旱的云南!真的!他很需要你!’”    和之前流行的“生活体”“淘宝体”等等一样,“白素贞体”在微博流传开之后,再次掀起了网友们造句的热潮。并且由标准句式衍生出了各种不同“范儿”的“白素贞体”。……      标准句式:“白素贞你住手吧!许仙真的不在杭州!!!      法海范儿“白素贞体”:“老衲真没见过许仙,白素贞你住手吧!!!”      求雨范儿“白素贞体”:“白素贞你住手吧!许仙他在云南!你赶紧过去吧!!!”      非主流范儿“白素贞体”:“白素贞,你住手吧!许仙他爱的是小青!!!”...  看了上面的新闻报道,除了会心一笑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你知道这背后的秘密吗?去年11月份,在书店里看到了《水文明的崩溃》这样一本书。闲来翻翻,不无趣味。  “当水危机步步紧逼时,我们该何去何从?  “首先,本书旁征博引地讲述了一个多彩的‘人和水的故事’:数千年来,通过对水资源的掌控人类创造和发展了文明;在人类的兴衰成败和文明的起起伏伏中,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然后,它掷地有声地提出警告:由于我们对水资源的无知和贪婪,人类文明正濒临坍塌。于是,在这部世界水文明史的鲜活脉络中,作者试图和读者一起找出的答案,也就呼之而出了。 “ 本书既有鲜明独特的思想观点,又有生动有趣的史实知识(包含210幅插图);不仅能满足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需要,还可为普通读者提供茶余饭后的消遣。” 阅读更多 ›


内容一般吧 没看完 慎买


一些与水相关的历史和事件。


这本书对于科普 还是不错的!


扩充了知识,更加清楚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这本书有很强的历史质感,也有超强的现实意义。读者从历史的发展脉络里,可以思考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看似是一本有关水历史的书,其实着眼点在于现在和未来。但凡喜欢历史和文化的人,不妨读读这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