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

史明月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作者:

史明月  

页数:

282  

字数:

243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俗话说:盖棺定论。然而有些人死了几十年几百年,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评价。说好的还在说好,说坏的还在说坏。比如说,有的人被千万人赞扬,但诋毁他的人也不下千万;夸他的人把他捧到极致,骂他的人也把他贬到极致;他今日所受到的诋毁或许可以抵消从前得到的赞誉,他所得到的赞誉也可能补偿了从前所受到的诋毁。像这样的一个人,该怎么评价呢? 《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宰相》一书,正是把备受世人争议的历代名相,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些宰相的功过是非,帮助人们更深层次地认识这些名相的本质与内在,从而有助于我们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因为我们知道誉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欺名盗世之徒;谤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伟人。所以我们对这些名相的评价一定要仔细认证,并且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不管答案怎样,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这些备受争议的宰相都是非凡的人。不管他们被评价为非常的奸雄还是非常的豪杰,单看他们所处的位置与层次,就不是普通庸人的眼光和能力所能达到的。 本书中,我们无意于对这些历史人物妄加评论,我们只是将这些超重量级的官场人物的智慧、权谋、手腕及其趣味生活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们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花费较少的时间近距离地接触他们,从中体味历史,感悟生活,收获智慧,提升层次。或许,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让你体会出一点什么。

内容概要

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官职中,宰相是最高的行政长官,因而他们的变化也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权力的缘故。《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正是把那些备受世人争议的历代名相,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些宰相的功过是非,帮助人们更深层次地认识这些名相的本质与内在,以还历史的真面目。《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由史明月主编。

作者简介

史明月,文化研究者,历史小说写作者,1974年出生于甘肃文化古城武威,自幼对中国历史有很深的文化情借,而这绵远而深沉的历史文化情结,又源于他内心的一种对文化历史知识的痴迷、热爱。正是这种执着,让他有一种文化使命感。多年来,史明月致力于历史文化的推广与出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代表作品有《明·冯梦龙智囊(图文本)》、《李鸿章为人处世的方圆经》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锐意改革 身死非命——战国名相商鞅
◎游说入秦 初露锋芒
◎舌战群臣 推行新法
◎率兵破魏 获得封地
◎一意孤行 不听良言
◎遭受酷刑 作法自毙
◎历史功过 后人评说
第二章 深谋远虑 忍辱负重——战国名相范雎
◎仗义执言 惨遭横祸
◎神机妙算 辗转入秦
◎巧激昭王 人生转折
◎远交近攻 强干弱枝
◎智取长平 挫赵元气
◎羞辱须贾 妒杀白起
◎推举贤能 功成身退
◎历史功过 后人评说
第三章 由商入政 开创先河——秦国名相吕不韦
◎独具慧眼 奇货可居
◎巧设妙计 献邯郸姬
◎志得意满 独揽大权
◎吕氏春秋 一字千金
◎惹怒秦王 饮鸩自杀
◎历史功过 后人评说
第四章 楚材秦用 一匡天下——秦国名相李斯
◎不甘平庸 赴秦施才
◎谏逐客书 有功于秦
◎辅秦统一 功及千秋
◎妒杀韩非 焚书坑儒
◎始皇病逝 伪造遗诏
◎督责之术 迎合暴君
◎赵高陷害 腰斩于市
◎历史功过 后人评说
第五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蜀汉名相诸葛亮
◎躬耕陇亩 迎娶丑妻
◎隆中之对 惊世骇俗
◎赤壁献策 孙刘联合
◎辅助幼主 平定南蛮
◎出师北伐 鞠躬尽瘁
◎排斥魏延 错用马谡
◎历史功过 后人评说
第六章 公正无私 仗义执言——唐初名相裴炎
◎首考及第 仕途顺畅
◎徐氏兵变 被逼入伙
◎支持李唐 规劝武后
◎惹怒武后 身首分家
◎君王怀念 冤案昭雪
◎历史功过 后人评说
第七章 救时宰相 几经沉浮——唐朝名相姚崇
◎高人指点 人生扭转
◎志向高远 步入政坛
◎才干出众 首任宰相
◎清除积弊 以为己任
◎求真务实 政绩斐然
◎好弄权术 为人权谲
◎历史功过 后人评说
第八章 半部《论语》 治理天下——宋初名相赵普
◎足智多谋 导演政变
◎强干弱枝 分化职权
◎知识贫乏 遭遇尴尬
◎犯颜直谏 恃宠而骄
◎以权谋私 失去帝宠
◎宫廷疑案 紧密相关
◎解嘲之语 千古名言
◎历史功过 后人评说
第九章 熙宁变法 争议不休——北宋名相王安石
◎任职地方 多办实事
◎慷慨奋行 锐意革新
◎大刀阔斧 推行新法
◎变法之中 棋逢对手
◎王氏吃法 特立独行
◎清廉自律 “三不爱”
◎用人不当 遭遇陷害
◎利民之法 遭人扭曲
◎晚年辞官 逍遥隐居
◎历史功过 后人评说
第十章 帝王之师 铁血宰相——明朝名相张居正
◎少年才俊 远近闻名
◎步人政途 培育幼帝
◎知人善任 行考成法
◎惩治贪赃 一条鞭法
◎夺情风波 最大考验
◎意外结局 令人唏嘘
◎历史功过 后人评说
第十一章 文韬武略 官场楷模——清代名相曾国藩
◎蟒蛇转世 非同凡响
◎少年得志 平步青云
◎贵人相助 官运亨通
◎组建湘军 发迹起家
◎识拔贤将 规划精严
◎中兴无望 萎靡不振
◎历史功过 后人评说
第十二章 宰相合肥天下瘦——晚清重臣李鸿章
◎昔日翰林 今日绿林
◎剿灭义军 飞黄腾达
◎洋务首领 功不可没
◎议和之旅 马关遇刺
◎环球考察 趣事不断
◎支持维新 保护康梁
◎签订条约 丧权辱国
◎历史功过 后人评说

章节摘录

◎游说入秦 初露锋芒 商鞅(约前390~前338),汉族,卫国人,祖籍在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为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人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公孙鞅是卫国公族的后裔。他所置身的战国时代,是一个饱学之士周游列国,到处兜售自己的时代。他们不需要祖国,朝思暮想的都是知遇之恩。公孙鞅也不例外。他从小研读刑名之学,摸索出一套变法理论。尽管对法律、军事的研究已超出前辈吴起、李悝,但在本国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第一个机会来自魏国。魏国国相公叔痤,对公孙鞅的奇谋十分欣赏。不知道是公孙鞅的不幸,还是魏国的不幸,就在公叔痤决定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时,公叔痤已被病魔夺走了大半条命。他只能竭尽余力,告诉前来探病的魏惠王:“我死之后,希望您能以举国之事,听候公孙鞅的调遣。”魏惠王估计被公叔痤这句话吓倒了:公孙鞅?他才20出头,乳臭未干!当然,他尊敬老臣,没有当面说国相老糊涂。姜还是老的辣,公叔痤看懂了魏惠王的表情,无奈,狠了狠心说:“既然您不用公孙鞅,那一定要杀了公孙鞅。”人才如战略物资,自己不用也不能资故。 等魏惠王走后,公叔痤越想越不是滋味,一个青年才俊将因自己而死?不知是不是人之将死,其心也善,他派人叫来了公孙鞅,告诉他事情的经过:“你赶快逃走吧。”公叔痤的急切溢于言表。看来他一生最后的努力就是保全公孙鞅的性命了。然而,公孙鞅却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而信任臣下,又怎么会听您的话杀臣下呢?”正如公孙鞅所言,魏惠王没有杀他。既然公叔痤死了,商鞅在魏国的前景也就很渺茫了。下一步去哪里?他把战国七雄一字儿排开,思索哪个国家会成为自己的栖息之地。 不久,公孙鞅来到秦国,这时的秦国在战国七雄中,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毗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公孙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 秦孝公接见了公孙鞅,公孙鞅在秦孝公面前讲了许多话,孝公常常打瞌睡,不爱听。接见完了以后,孝公斥责景监说:“你介绍的客人是光说大话而不近实际的人,怎么能够使用呢?”景监用孝公的话去责备公孙鞅。公孙鞅说:“我游说秦孝公以五帝治国的办法来理国家,看来孝公不能领悟。”五天以后,公孙鞅又要求拜见秦孝公,他又一次见到孝公,谈话的效果比上次稍好一点,但是秦孝公还是不合意。完了以后秦孝公又斥责景监,景监又去责备公孙鞅。公孙鞅说:“我游说孝公三王治国之道来管理国家,但孝公还是没听进去,请你再一次引见我吧。”公孙鞅又见到了秦孝公,交谈以后秦孝公对他挺客气,但还没任用他。秦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挺不错,可以跟他谈谈了。” 公孙鞅对景监说:“我游说秦孝公以五霸的治国之道管理国家,看来他想任用我。如果能够再接见我一次,我知道该怎样说了。”公孙鞅又一次见到秦孝公。孝公和公孙鞅对坐交谈,不知不觉地向前挪动着两个膝盖,凑近听他讲话。两个人谈了几天都不觉厌倦。景监问公孙鞅说:“你拿什么打动了我们国君?我们国君高兴得不得了啊。”公孙鞅说:“我游说你的国君用五帝三王的治国之道,使秦国的德政能与夏、商、周三代相比,你的国君说,‘用这些治国之道太费时间了,我等不了。况且贤明的国君,都当他们‘在死的时候就创立业绩扬名天下,哪能闷闷不乐地等上八、九十年而学做五帝三王呢?’所以我用春秋五霸强国的方法游说君王,君王就非常高兴了。但这样做君王的道德功业就难与殷周相媲美了。” ◎舌战群臣 推行新法 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后,想改变秦国原来的法度,但是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公孙鞅说:“行动缺乏自信就不能成名,办事不果断就不能成功。一个人的操行如果出类拔萃,往往不被世俗舆论所承认;一个人如果特别独到,必然要受到平民百姓的诋毁。愚昧的人在别人把事情都办成了,还迷惑不解;智慧的人当事情尚未发生,就已经预料到了。对于平民百姓,不能和他们一起谋划如何办事,而只能和他们一起享受成果。讲究最高道德的人不落俗套,成就大功业的人不必请教众人的计策。所以圣人认为只要是能够强国的谋略,就不必去效法那些旧的典章制度;只要是能够利民的办法,就不必去遵循那些旧的礼教。”秦孝公说:“好。” 甘龙说:“不对。圣人不改变人民旧有的风俗习惯而教化人民,智者不变动国家原有的典章法规而治理国家。按照人们旧有的习俗而教化,不费功夫而能得到成功;沿袭国家原有的法规而治理国家,不仅官吏熟悉旧法,人民也得到安宁。” 公孙鞅说:“甘龙所说的话,是世俗的言论。无所作为的人常常泥守旧的习俗,书呆子们总是迷信书本的条文,按照甘龙所说的两种方法循规蹈矩,谨守职位倒是可以,但是不配谈论旧法之外的事情。 P2-4


编辑推荐

没有争议,不成历史: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它能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去探索一个个被假象掩盖了的真相,从而品味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 史明月主编的《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正是把备受世人争议的历代名相,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些宰相的功过是非,帮助人们更深层次地认识这些名相的本质与内在。或许,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让你体会出一点什么。 他们是刀尖上的舞者,他们是天使与恶魔的混合体,传授帝王权力之术,心甘情愿做皇帝的家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 PDF格式下载



很喜欢,很满意!


比京东好,全!


非常满意,很好,物流超快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这是一套普及历史读物丛书中的一本,作为一本史料书尚可,但作为专著则显得不够深度,特别是在“争议”上写得一般化,有点泛泛而谈,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还行,一般,每个讲的都不是很细。但看得过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