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电信产业互联互通接入定价研究

李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楠  

页数:

166  

内容概要

  《中国电信产业互联互通接入定价研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互联互通接入定价形成原理的分析,认为互联互通接入定价应兼顾单位增量成本和单位增量收益,是互联互通双方利益博弈的均衡区间,以保障互联互通双方收益的公平分配和成本的公平分摊,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形成原理作出了新的解释。

作者简介

  李楠,女,1981年生,陕西西安人,经济学博士,西安财经学院讲师。200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产业经济专业,获该专业学士学位;2006获西安交通大学产业经济专业硕士学位;2009获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专业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产业价格等方向的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教材多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互联互通及接入定价概述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一、接入定价应考虑的因素二、接入定价的制定者三、接入定价的原则四、接入定价的方法五、接入定价效益分析第三节 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第二章 电信网络与互联互通基础理论第一节 电信网络一、电信的含义二、电信网络三、电信产业的网络经济特征第二节 电信产业的互联互通一、互联互通的含义二、互联互通的方式三、互联互通的产生背景四、互联互通的意义第三节 互联互通存在的问题一、技术问题一、服务质量问题三、监管问题四、接入定价问题第四节 各国互联互通现行做法一、国外对运营商互联互通义务的规定一、我国的互联互通规范三、成效与问题第三章 接入定价的形成原理第一节 电信价格体系一、按照业务划分一、按照流程划分三、按照管理方式划分第二节 接入定价的方式及其问题分析一、互不结算一、基于资费结算三、基于成本结算第三节 接入定价影响因素分析一、接入定价的成本一、终端价格的形式三、市场需求四、企业竞争行为五、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六、接入定价的制定者第四章 互联互通的成本和收益分析第一节 互联互通的成本一、互联成本的分类一、互联成本的测算……第五章 接入定价模型设计第六章 互联互通监管对策建议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四)互联互通协议的管理  《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当互联双方发生争议,致使互联不能继续进行或影响网间业务互通时,互联任一方可以书面形式向原信息产业部或地方通信管理机构申请协调。  2001年《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再次明确,原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是电信网间互联的主管部门。  (五)互联费用的分摊与结算  1995年9月27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作为价格主管部门,以计价费[1995]1411号文《国家计委关于中国联通公司通信网与邮电公司公用网互联互通话费结算办法的通知》对网间结算进行了规定,该文件是我国政府关于互联互通网间结算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具有划时代意义。  该通知中第一条第3、4款规定,“联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用户拨叫邮电公用网市内电话,联通公司通信网付给邮电公用网市内电话通话费的80010;邮电公用网市内电话用户拨叫联通GSM数字移动电话,邮电公用网付给联通公司市内电话通话费的10%”。也就是说,当时移动和固网之间的结算价格比例为8:1。  之后,经过多次修订,陆续出台和执行的有关规定有《国家计委关于联通公司GSM网与邮电公用网互联互通费用结算办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费[1996]2917号)、《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关于联通公司固定通信网与中国电信通信网间话费和工程费结算办法的通知》(计价费[1998]1177号)。新规定对资费作了调整,规定联通公司本地固定电话网与中国电信本地固定电话网间话费结算,营业区内两网固定电话用户之间相互通话,按营业区内(市话)通话费的50010相互结算;营业区间用户通过对方营业区间电路通话,按营业区间通话费的90010付给对方。  1999年9月7日原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指出,信息产业部制定电信网间结算办法,电信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网间结算应维护互联双方利益,计费、结算方式应简便易行。网间结算费用标准应以成本为基础确定。在电信企业互联成本尚未确定之前,结算标准暂以资费为基础核定。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电信产业互联互通接入定价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