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论

陈洪涛 陈洪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2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陈洪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2出版)  

作者:

陈洪涛  

页数:

312  

内容概要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永恒的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大学生的必修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8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了检验和评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成效,2011年教育部又下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组织本地区所有高校对照有关指标逐项核对自查评估。科学地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效成为政府、高校、教师、学生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评价论的研究 (二)关于教育评价、课程评价的研究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德育评价的研究 (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研究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本质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本质 (一)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课程评价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本质特征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类型及功能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类型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功能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结构要素 (一)评价的目标 (二)评价的主体 (三)评价的客体 (四)评价的指标 (五)评价的工具 (六)评价的方法 (七)评价的结果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思想溯源 (一)中国古代教育评价蕴涵的有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的思想及启示 (二)西方古今教育评价蕴涵的有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的思想及启示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的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核心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的理论贡献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依据及原则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政策法规依据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现实依据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原则 (一)方向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客观性与公正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六)阶段性与总结性相结合的原则 (七)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八)结构与功能有机统一的原则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历史与现实审视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发展历程 (一)课程体系初步形成时期的课程评价(1949—1956年) (二)课程体系曲折发展时期的课程评价(1957—1977年) (三)课程体系恢复发展时期的课程评价(1978—1985年) (四)课程体系学科化建设探究时期的课程评价(1986—2004年) (五)课程体系学科化建设全面发展时期的课程评价(2005年至今)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现状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价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考核评价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经验 (一)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使教学评价成为育人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对行政管理评价,强化对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行政领导和支持 (四)坚持多维的课程评价标准,不断增强评价的科学性 (五)坚持教学督导,使以评促建制度日趋完善 (六)坚持全程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升 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视 (一)评价目标缺乏激励性 (二)评价主体缺乏民主性 (三)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 (四)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 (五)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性评价模式建构 一 国内外典型的课程评价模式分析及其借鉴意义 (一)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几种典型的实践模式分析 (二)国外几种典型的课程评价模式分析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性评价模式的建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性评价模式的基本理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性评价模式的基本框架设计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性评价模式的特征第七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满意度评价实践探索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满意度评价实践的目标 (一)理念——人本化、发展性 (二)原则——科学性、民主性 (三)实施——可操作性、表达直观性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学生满意度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教师工作满意度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满意度评价应用实践示例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评价应用实践示例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满意度评价应用实践示例第八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发展前瞻 一 指导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正确处理实证性与人文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正确处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正确处理权威性与民主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四)正确处理行政干预评价与学术自由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 (五)正确处理评价信息的真实性与掩饰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 实践发展趋势 (一)评价理论系统化建构 (二)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评价技术现代化 (四)规范化评价机制的完善 (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深化结语:深化研究,促进大学生终身受益课程的形成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六个“为什么”的问题其实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的问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学习领会六个“为什么”的价值判断,科学的揭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很有必要。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人力资源强国的理念,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把我国面临的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人,他们是青年中的优秀人才,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迫切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成长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编辑推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论》从研究目的出发,借鉴评价学、教育评价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测量学、调查与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将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构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主要内容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本质、思想理论基础、评价依据与原则、评价历史及其现实审视、发展性评价模式建构、师生满意度评价实践及评价发展展望等。本书由陈洪涛博士著。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