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培养

郑淑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郑淑杰  

页数:

345  

内容概要

  社会性是指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的行为、情感、认知模式,如果通俗地理解就是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行为总和。《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培养》共九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第一、二章),讨论本领域研究的起源、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主体内容(从第三章至第八章),涉及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领域——气质、情绪、社会行为、社会认知、游戏,讨论了其产生、发展、影响因素及培养;第三部分为总结(第九章),在对第二部分内容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规律。

作者简介

  郑淑杰,女,1964年出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博士学位。2001—2002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学系做访问学者。现任教于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从事心理学的教学、研究和心理咨询工作。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发展心理学、儿童社会性发展专题研究;研究的主要领域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4部;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社会性及其研究缘起一 社会性与社会化二 社会性研究的起源第二节 社会性的意义一 理论意义二 实践意义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研究层次一 研究问题的来源二 研究的层次第四节 研究设计一 横断研究二 纵向追踪研究三 聚合式交叉设计第五节 收集资料的方法一 自然观察二 个案三 访谈四 测量五 实验第六节 研究方法的多元取向一 实证研究的性质与不足二 研究方法的多元取向第二章 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第一节 儿童社会化的经典理论一 心理分析理论二 社会学习理论三 认知发展理论第二节 儿童社会化的新理论一 习性学:现代进化论二 行为遗传学:个体差异的生物学基础三 生态系统观:现代环境论四 现代认知观: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第三章 气质第一节 气质概述一 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二 凯根的研究三 对气质概念的不同理解四 气质的稳定与变化五 气质的测量六 气质对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第二节 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 气质与同伴关系二 气质与社交能力、亲社会行为三 气质与社会适应不良四 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小结第三节 气质的培养一 气质的可改变性二 气质干预的理论分析与研究三 应对气质的策略第四章 情绪与依恋第五章 社会行为第六章 人际关系第七章 自我与他人第八章 游戏第九章 社会化经验及其结果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做事情的方向很重要,在错误的方向走得越远,所犯的错误就越大。教育孩子也存在方向的问题,那就是要明确培养目标。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即适应,适应环境者才能生存下去,才有可能发展。培养适应环境的人是教育的基本目标。  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部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如围海造田、卫星上天、汽车制造等活动,主要是智力活动的结果,即靠智力适应自然环境。学校通过有结构的学科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智力。社会环境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学习条件、劳动组织和其他集体性社团等。社会环境的构成主体是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智力所不及的,心理学将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称为社会性。社会性的获得与发展不是靠间接经验完成的,而主要靠直接经验,在与人互动、交往过程中实现的。  在现实的中国,父母、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和智力,忽视或不重视社会性的培养,以至于出现智力超常但社会性发展滞后而难以适应工作、生活的天才。良好社会性的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社会性发展不良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早期社会性发展不良往往是后期心理问题出现的先兆。因此,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对于人健康成长、适应现代生活的意义是巨大的。  第一节 社会性及其研究缘起  一 社会性与社会化  社会性是指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的行为、情感、认知模式,如果通俗地理解就是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行为总和。以往,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持三分法——认知、情感和意志。而事实上,人的心理活动同时受多种心理成分制约,认知活动同样参与人的社会性活动,所以认知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性的研究领域。  谈到社会性就必然要涉及社会化的问题。社会化是指人从生物实体成长为社会实体的过程,个体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行为、情感、认知模式。社会化是指人的社会性形成的过程,社会性是指社会化这一过程的内容与结果。所以,社会性与社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关系紧密。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培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