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

鞠实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3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鞠实儿  

内容概要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1949-2009)》内容涉及1949年到2009年间年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在这六十年中,中国逻辑学家的研究活动主要涉及的领域有:数理逻辑(合理论计算机)、哲学逻辑、归纳逻辑(含决策论)、语言逻辑、逻辑哲学、中国逻辑史、西方逻辑史、汉传因明、藏传量论等方面。《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1949-2009)》主要描述在这些领域中,中国逻辑学家的研究立场、方法、成果和相关的学术活动,以及学术争鸣、学术观点的变迁和研究范围的扩展。同时,《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1949-2009)》也介绍了台湾地区逻辑学六十年(1949—2009)来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传统逻辑与非形式逻辑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前的传统逻辑 一传统形式逻辑东渐 二 以辩证法的名义:形式逻辑曾被取消科学地位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传统逻辑的一次大普及与大传播 一 苏联逻辑学教材对我国普及传统逻辑的影响 二 毛泽东对逻辑学的关注 第四节50—60年代逻辑问题大讨论 一 政治和哲学背景 二 焦点问题 三 毛泽东的观点 四 实质和意义 第五节现代化大潮中的传统逻辑 一传统逻辑的第二次大传播、大普及 二 逻辑现代化:背景和含义 三 逻辑现代化:一个战略口号的提出 四 逻辑现代化:激烈的争论 第六节逻辑通识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一 普通逻辑:一种“吸收论”的改革模式 二 逻辑导论:逻辑通识课的主流模式 三 关于若干传统逻辑问题的讨论 第七节非形式逻辑的兴起及其对我国逻辑教学的影响 一 非形式逻辑的兴起及其背景 二 非形式逻辑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 第八节法律逻辑 一 法律逻辑在我国的兴起 二传统逻辑研究方法阶段 三 现代逻辑研究方法阶段 四 法理学研究方法阶段 五 “百花齐放”的非形式逻辑研究方法阶段 第二章数理逻辑(含:理论计算机) 第一节导论 一 数理逻辑传入中国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数理逻辑(1949—1966) 三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数理逻辑(1978—1996) 四 跨世纪的中国数理逻辑(1996—2009) 第二节模型论 一 一阶模型论 二 其他逻辑的模型论 三格值模型论 四 模型论在数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理论 一 递归论 二 计算复杂性理论 三 可计算分析 第四节公理集合论 一 集合论系统及其分层 二 大基数、无穷组合性质、基数不变性 三描述集合论 四 布尔值模型 第五节形式化方法 第六节自动推理 一 经典逻辑的自动推理 二 非经典逻辑的自动推理 第三章哲学逻辑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模态逻辑 一模态逻辑概述 二 狭义模态逻辑 三认知逻辑 第三节博弈逻辑 一 将博弈论方法应用于逻辑理论研究 二运用逻辑理论为工具研究博奕论 第四节多值逻辑 一 概述 二 函数完全性研究 三 中介逻辑 四模糊逻辑 五 其他学者的多值逻辑研究 第五节基于格蕴涵代数的格值逻辑 一 关于格蕴涵代数的研究 二 基于格蕴涵代数的格值逻辑系统研究 三 依据基于格蕴涵代数的格值逻辑系统的不确定性推理研究 四 依据基于格蕴涵代数的格值逻辑系统的归结自动推理研究 第六节泛逻辑 一 泛逻辑产生的理论背景 二 泛逻辑学研究纲要和主要成果 第七节其他哲学逻辑 一弗协调逻辑 二 辩证逻辑 三 信念偏好逻辑 四 人工智能逻辑 五条件句逻辑等 第四章归纳逻辑(含决策论) 第一节概述 一 中国归纳逻辑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二 归纳逻辑发展分期 三 归纳逻辑的发展脉络和主要问题 第二节归纳合理性研究:归纳逻辑的主要哲学问题 一 休谟问题:归纳合理性问题研究 二 新的归纳之谜:古德曼悖论研究以及解决方案 三 概率解释的研究 四 非巴斯卡概率逻辑的哲学问题 第三节经典概率逻辑研究 一 从传统归纳到现代归纳 二 主观贝叶斯主义理论的探讨 三 概率归纳逻辑形式化研究:“无限全称命题概率为0”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 概率逻辑形式化的问题与出路 第四节非经典概率逻辑研究 一 引进和评价:柯恩非经典概率逻辑在中国的传播 二 批判与反思:对柯恩系统的改造 三 非经典逻辑与决策:对沙克尔非经典逻辑的关注 四 非经典概率逻辑的问题和出路 第五节归纳与决策、博弈研究 一 归纳、决策与博弈:沿着主观贝叶斯主义的道路前进 二 决策与合理选择:归纳逻辑的应用 三 归纳逻辑在计算机、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四 归纳逻辑与认知模式推理 五 不确定推理与认知悖论研究 第五章语言逻辑(含符号学) 第一节概述 …… 第六章逻辑哲学 第七章逻辑史 附录 台湾地区60年(1949—2009)逻辑学研究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对“休谟问题是否有解”这个问题给出一个肯定的或否定的回答,而是在批判波普尔的否定消解法的基础上论证它在逻辑上无解的。在此基础上,他给出了逻辑合理性概念和归纳的局部辩护方法(LJI),并以此说明归纳是可以得到局部辩护、拒斥或悬置的。现将鞠实儿的主要观点简要概述如下: 首先,鞠实儿对休谟问题作了一个简要的概述。他指出,在演绎推理中,如果前提为真,那么结论一定为真,这是因为结论所断定内容的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内容。反之,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大推理,并且它们的结论所断定的内容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内容。那么,归纳推理是必然保真的吗?这就是休谟问题的一般形式。他认为,这是一个逻辑问题,它涉及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其次,鞠实儿还论述了休谟问题的解决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赞同韦斯利·萨尔蒙(Wesley Salmon)和沃尔夫冈·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论述休谟问题时的大部分观点,即休谟问题所关注的并不是所有的放大性论证,而是一个特殊的归纳形式,这种形式与枚举法有关,并且与假说评价方法的合理性有关,但与发现无关。不过,他还认为,如果我们想证明这种方法的认知合理性和逻辑合理性,那么,休谟问题也同样与发现假说的方法有关。因此,是否存在合理的科学方法取决于休谟问题的解决。 在此基础上,鞠实儿正式展开了对波普尔否定消解法的批判。他认为,从逻辑的角度看,波普尔对于休谟问题的否定回答是错误的。例如,他不能从真前提出发,使用正确的演绎推理推出归纳推理不是保真的。鞠实儿的具体论证过程如下: 首先,他对波普尔的方法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概述。他指出,虽然休谟已经明确指出了在逻辑层面上正面解决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是不可能的,但是,休谟却没有说是否可以在逻辑层面上给出这个问题的反面解答。这就为波普尔提出他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因此,波普尔在接受了休谟的第一个结论,即归纳问题是没有逻辑正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否定消解法(negative solution to Hume's problem),并建议用可错性理论来代替科学方法论中的归纳法。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1949-2009)》读者可以了解中国逻辑学各分支的发展水平、各研究群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人员的特长领域,对于在中国开展逻辑学教学和科研,进行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及总结中国当代逻辑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