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与文化(上下)
2012-1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与文化(套装共2册)》分为上编、下编。“上编”为“文艺与文化理论的哲学基础”,“下编”为“论文艺与文化及其发展”。“编”以下的一级标题为重大主题,二级标题为分类专题,三级标题为论述的关键词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与文化(套装共2册)》不按著作发表的时间顺序,而主要按理论逻辑顺序编排,而且同一主题的文献,尽量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成熟著作中的相关论述放在前面。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与文化(上)》目录: 上编文艺与文化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论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四)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五)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二唯物的、历史的、辩证的方法论 (一)历史的、唯物的方法与经济的决定作用论 1.历史观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关于历史发展动力,“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黑格尔所代表的历史哲学则“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把这种动力输入历史” 2.马克思的历史观“结束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正如辩证的自然观使一切自然哲学都成为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一样” 3.历史发展的目的性—在社会历史领域内,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自觉的意图,都有预期的目的 4.历史发展阶段的暂时性:历史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暂时阶段 5.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6.现代唯物主义的任务就在于发现人类发展过程的运动规律 7.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社会发展实际过程的关系:“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8.马克思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 9.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10.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11.“政治优势”不是“以自身为基础的东西” 12.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物质条件起作用,然而是第二性的作用 13.历史评价中“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关系 (二)唯物主义与认识论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中实现的 3.任何自然科学,任何唯物主义,如果没有坚实的哲学论据,是无法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复辟坚持斗争的 4.我坚决反对把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日尔曼人的市侩习气以及罗马人的无政府主义归咎于唯物主义 5.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从哪一边批判康德主义的? 6.应当把它叫作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7.马克思主义者应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评价经验批判主义 8.马赫主义者反对唯物主义的论据 9.亚·亚·波格丹诺夫在“无产阶级文化”的幌子下贩运资产阶级的反动的观点 10.探索那些在马克思主义的幌子下发表一种非常混乱、含糊而又反动的言论的人是在什么地方失足的 11.《路标》所攻击的只是代表民主运动的知识分子,而且仅仅因为他们真正参加了这个运动 12.这些先生在他们的杂志上总是以真正“人民之友”的思想和策略的表达者自居,其实他们是社会民主党最凶恶的敌人 …… 下编论文艺与文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与文化(下)》
版权页: 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根据个人与劳动的材料、工具和产品的关系决定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第25页)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12月第1版。 资产阶级得势以后,也就谈不到封建主义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了。资产阶级把它在封建主义统治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力掌握起来。一切旧的经济形式、一切与之相适应的市民关系以及作为旧日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政治制度都被粉碎了。 这样,为了正确地判断封建的生产,必须把它当做以对抗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来考察。必须指出,财富怎样在这种对抗中间形成,生产力怎样和阶级对抗同时发展,这些阶级中一个代表着社会上坏的、否定的方面的阶级怎样不断地成长,直到它求得解放的物质条件最后成熟。这难道不是说,生产方式、生产力在其中发展的那些关系并不是永恒的规律,而是同人们及其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适应的东西,人们生产力的一切变化必然引起他们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吗?由于最重要的是不使文明的果实(已经获得的生产力)被剥夺,所以必须粉碎生产力在其中产生的那些传统形式。从此以后,从前的革命阶级将成为保守阶级。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8月第1版,第154—155页。 因此,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24页。 10.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的行动或活动的关系。(这种活动的基本形式当然是物质活动,它决定一切其他的活动,如脑力活动、政治活动、宗教活动等。……)(第80页) 因此,按照我们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第83页)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12月第1版。 新的生产力已经超过了这种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利用形式;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之间的这种冲突,并不是像人的原罪和神的正义的冲突那样产生于人的头脑中,而是存在于事实中,客观地、在我们之外、甚至不依赖于引起这种冲突的那些人的意志或行动而存在着。现代社会主义不过是这种实际冲突在思想上的反映,是它在头脑中,首先是在那个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头脑中的观念上的反映。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48页。 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像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与文化(套装共2册)》的出版,对我国学术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本身,对深化我国学术界相关科研工作,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也将提供便利并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书很好,内容丰富,装帧漂亮。很实用。亚马逊的服务很好,快递业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