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上下册)

曹荣庆 等著 曹荣庆、林才溪、 郭金喜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2-06出版)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曹荣庆、林才溪、 郭金喜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

曹荣庆 等著  

页数:

全2册  

字数:

900000  

前言

人们普遍认为,知识分子在大城市比小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大机关比基层单位能够更快成长、成才,在著名大学比一般地方院校更容易出成果。于是,日积月累,逐步形成一股涌向大城市、大机关、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巨大洪流。在这股洪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年年剧增。到2011年度,140余万人报考1.6万个岗位,考录比为87.5:1;竞争比例最高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均达到3000:1以上,其中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一职,以4961: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 那么,在小城市、在基层单位能否成长、成才呢?回答是肯定的,本书中的对象就是最好的印证。这里记述的学者,他多次有可以进入大城市、大机关或著名大学的机会,但他都选择了放弃,毅然坚守在基层岗位谱写自己精彩的人生。这也许对那些宁可在大城市沦落为蚁族,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基层创业的年轻知识分子,及时调整人生奋斗目标有着启迪之效。 本书将要告诉读者:一位普通的基层学者,在远离京城、省会的丘陵海隅钻研学术前沿问题,在师范教育浓烈的氛围中开辟应用经济学,在默默无闻的新办的地方本科学院创建省级重点学科。虽然他没有信息、人才和资源优势,但他依靠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经过不懈努力,硬是把论文发表到国内文科最权威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为浙江师范大学赢得第一个由省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论文类)优秀成果一等奖,进而该校产生了第一个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土生土长出第一个文科类省跨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同时,又多了一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这位学者就是张明龙教授。 在张明龙先生60华诞到来之际,我们编辑出版这本《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旨在回顾总结其60年的人生轨迹、40年的教学生涯、30年的学术活动,为基层学者树立一个榜样,促使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存机会,激励千千万万生存在基层的知识分子更加不懈追求人生的目标。 许多人说张明龙有眼力,挑了经济这个热门学科。实际上,他成为经济学教授,不是自己而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小时候,张明龙是三门县教育局数学教研员跟踪观察的数学尖子,理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高中毕业的成绩单上(采用百分制记分)填着:数学100分、机电(即物理)100分、化学97分。据说,这个高分纪录长久没人打破。由于“文革”的原因,当时不能直接考大学,他读完高中便回乡参加农业生产。3个月后,海游(城关)中学一位校领导找到他家,要他去代课教英语,他在家人的劝说下同意了。这一去就是4年多。此间,他参加过荚语师资培训班的专门培训,平时坚持自学,差不多每晚都听英语广播讲座或灵格风唱片,并由厦门大学外语系毕业的施世樵老师每周指导一次。 1977年春天,张明龙参加升学竞选,被录取到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只得暂时搁下英语,转攻汉语。不久,他对格律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将它选为重点方向,挤时间自学了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和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等,接着试写格律诗词,至今,已陆续在《诗词集刊》等处发表40多首。由李希凡写前言、任名誉主编的《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将其名字收录其中,介绍了他的诗词作品。特别是,霍松林主编的《新中国诗词大观》,选入他的《漓江》、《贺喜》、《水调歌头·秋收》、《桂枝香·送友留学》、《水调歌头·嘉兴南湖烟雨楼凭眺》、《汉宫春·校园掠影》等6首诗词。《新中国诗词大观》,是对已发表的诗词进行筛选形成的全国性诗词选集,时间区限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9年12月,选稿要求较严,作品每人少的选录二首,最多八首。霍松林在序言中指出,这部书,可以说既想“求全”,又想“求精”。作者逾千,作品逾万,虽然还谈不上“全”,但基本上可以展示新中国的吟坛盛况和创作阵容.,足以展示新中国诗词创作的整体水平。目前,张明龙是中华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正当张明龙在汉语言文学领域忙得不亦乐乎时,系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咱们学校正在筹建政史系,由于没有经济学教师,经组织研究决定提前派你去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政治系学习,毕业后到本校政史系工作,他二话不说,轻轻松松地改变了专业方向。自此,他一路往北求学,从金华到杭州,再到上海,最后到北京,一步步走进庄严而绚丽的经济学殿堂。 张明龙刚跨进杭州大学校门时,经济学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连商品的定义都不知道。在蒋自强、王荣、吴梦蛟等教授的悉心指教下,他很快转换了思维方式,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转向以抽象思维为主,开始了经济学的最初专业训练.。 杭州大学回来不久,张明龙又进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就读硕士生课程,有幸聆听蒋学模、张薰华、伍柏麟、蒋家俊、宋承先、洪远朋、尹伯成等一大批经济学界知名学者的精彩讲授。经过这次较高层次的系统深造,他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严谨认真的学术作风,而且懂得了经济研究方法。他的第一篇经济学论文,就是在此时做的一项练习作业上扩充而成的。 1990年9月至1992年7月,张明龙以国内访问学者身份,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博士生课程。他每周按课时规定到导师宋涛教授处听课,并努力完成各项作业,以平均每周精读一本新书的速度,读完经济学博士生重点阅读书籍。他还听过卫兴华、胡钧、孟氧、何伟等教授开设的课程和讲座。这两年,他迎来了学术生涯的起飞阶段:写成31万余字的个人专著;出版三人合写的编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两篇曾呈中央政治局领导决策参考;修完经济学专业博士生课程,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夯实了基础。 张明龙从一条特有的求学之路走到现在,日益深刻地体会到,治学先得读好书,而读书要讲求方法。20多年前,他在一首词中写过:“史颂囊萤宵读,赞骑鞍默诵,学业艰难。微流汇成巨海,粒土堆山。”他现在认为,搞学问不仅要苦读、勤读,而且要巧读——巧妙地把泛览和专精结合在一起。 泛览的目的是博采众长,吸收精华,形成宽广宏富的学识基础。泛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所读内容尽可能广博。不同书籍可以赋予人不同的才智和能力,要提高自己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综合学术水平,就应涉猎群书,广阅博览。二是指尽可能加快读书速度。对于常人来说,虽难做到一目十行,但每小时读二三万字还是可能的。如果每天安排一些泛览时间和规定一个读书定额,并能坚持完成任务,日积月累,就可博览群书,学识丰富。 治学不能光靠泛览,否则,就会华而不实,成为“杂耍”,无法获取学术成果。应在泛览的同时,选择自己感兴趣又有必备基础知识的某个领域著作,加以专门精读,认真严肃地钻研下去。精读的目的是搞清弄懂、挖深掘透,形成高深精湛的专业功底。专门精读的方法很多,如:①限量复读、录音忆读、电脑储读、以抄促读;②结合心得体会做读书笔记,制作提纲挈领的资料卡片:隔一段时间重读一次笔记和卡片,以巩固记忆,加深理解;③对书中科学定理、基本概念、精彩推论和带关键性的词语,画横线加圈点,或做上自己熟悉的助忆符号,再次阅读时可只读圈画过的地方,并以自己的思维语言回忆其他部分的内容;④在书眉及其他空白处写出阅读提纲、篇章主题、段落大意,或提出问题,扼要记下自己的独到见解;⑤把需要背诵的内容复印剪录下来。采用循环记忆法精熟至一字不遗时,再将剪录的复印纸收藏当资料卡片用。 张明龙认为,读书做学问要“天圆地方”。“天圆”就是脑子灵活勤于思考,“地方”即能静下心来坐冷板凳。反之,一个人如果“天方地圆”,脑子不开窍又不肯下苦功,则断然是出不了成绩的。另外,有了心得体会才可动手做论文。不管撰写何种论文,都应量力而行,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确定恰当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论点要以事实为依据,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行之有成。文章贵于新,必须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新概念、新判断、新推理、新框架和新结论。论文新意来自创造性的思维,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正向、反向、纵向、横向、多向、侧向等不同思维方法,要善于联想、畅想、推想、遐想、浮想。 张明龙认为,一个学者,如果学识广博而专精,思想宏富而高深,思维必然敏捷活跃、富有创造力,一定会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当然,要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转化为学术论文,还需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论文写作一般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确定题目。选择恰当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是撰写高质量论文的第一步。选题应从自己的实际学术水平出发,量力而行,恰如其分。题目有大小和难易之分,初学者宜选择论证范围小一些,难度不太大的问题展开研究。题目的大与小,没有绝对的界限,有的初学者很难把握这一尺度。实际上,一个大的题目,只要添加适当的限定词,就能使其压缩外延变为小的题目。现举例说明题目从大到小的演变:论区域经济→论中国区域经济→论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论中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论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论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对策。 2.搜集材料。确定了题目和论证角度之后,就要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尽可能理清它的来龙去脉。为此,必须做好材料的搜集工作。①充分了解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发表的见解,以及他们使用的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②时刻关注学术界的动态和进展状况,及时获取最新的理论研究信息,了解当前争论的焦点和尚待解决的难题;③从现实经济生活入手,搜集有关经济现象、案例、各种统计报表及数据,在充分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绌绎出典型材料。 3.提炼材料。采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取精用宏的方法。对搜集到的材料细加考辨,实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精心提炼出新见解。由整理、提炼材料形成的新看法,大体有以下几种:①赞同别人的观点,但自己用新的方法找到新的论据和例证,丰富和发展了原有的理论;②别人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发现逻辑推理存在缺陷,自己运用严密的逻辑关系加以重新论证;③别人的体系框架是合理的,但论点存在某些不足或错误之处,自己按同一框架结构,对存在的问题逐个加以纠正;④不赞同别人的论点。展开争论或商榷,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明自己的看法;⑤受别人的影响和启迪,提出新概念、新观点,形成新结论;⑥通过各种材料的反复比较,发现别人未曾涉及的新天地,努力进行学术创新,形成具有独到见解的一家之言。 4.拟订提纲。初步提炼出来的论点和例证材料,可能如同一盘散沙,相互之间没有层次差别,也没有逻辑关系。因此,需要列出论文提纲,把这些论点和材料,进一步按写作要求进行归类整理,以便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理论系统。提纲宜粗不宜细,主要目的是勾勒全篇论文的轮廓,搭成基本骨架,确定层次和重点。提纲中安排的段落层次,既不能前后重复,也不能断然分离,毫无联系,必须有机地贯串起来。对初学者来说,设计提纲段落较简单的方法是“三段论”,即分成这样三个层次:①发现问题,写出研究对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②寻找原因,写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③提出对策,针对原因写出解决的办法。 5.动手写作。论文写作要努力做到:①立论正确,观点鲜明,主题突出。②构思独到,刻意创新,尽可能新、深、精;奇、独、特。③方法科学,评析公允,结构严谨,系统缜密,论述合乎逻辑,言之成理,自圆其说。④正确处理材料与观点的关系,不能光有观点而没有材料,也不能只是事实和数字的堆砌,而没有明确的观点。要以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⑤引文要完整准确,不可断断续续,更不能斩头取尾,失了本意。⑥语言畅达明快、简练生动。 张明龙创建了浙江省第一个“区域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又是全省第一个“区域经济学”硕士点的创始人,对本省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至今,已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重要课题研究20多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重点学科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招标课题、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省“五个一工程”重点项目、省社联重点项目等基金资助,还获得一些市县政府提供的项目基金资助。 已出版《经济运行与调控》、《经济学新问题求解》、《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区域发展与创新》、《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小企业创新与区域政策》等个人专著和主笔专著2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等发表论文、译文300多篇。数十篇论著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摘要介绍。特别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参阅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3篇论文,曾呈中央政治局领导决策参考。 创建的“计划与市场水乳交融结合模式”,《经济学动态》1994年第11期载文称赞为:“填补了我国经济学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优化组合及运用缺乏系统研究的空白。”确立的无形资产整体量化标准,成为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提出浙江“十五”期间宜实行“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新理念。后改写成提案在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受到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纳了提案的建议,并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2002年1月24日,陈昭典副主席作的《关于八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省政协委员张明龙从系统、综合的角度,提出了《建议我省‘十五’期间实行‘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提案。有关部门认为这一新理念符合浙江工业化中后期的特点和要求,为决策提供了新的启示。我省将在‘十五’期间推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教园区、特色产业园区的四大园区建设,逐步形成纵横交错的经济网络体系。” 获得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教师奖,还获得全国高校经济理论教学改革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社联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等20多项学术成果奖。1997一1998年度、1999一-2000年度,连续两次获得浙江师范大学科研量化考核文科第一名。 本书分上下两册。 上册采用汇编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单篇独立文章集中在一起。它们以叙事式、散文式、访谈式或评论式等多种文体,通过多层面剖析和立体型考察,总结张明龙的学术思想和为人处事之道。上册共分六章,前四章为《精彩人生》、《学者风范》、《师生情谊》和《论著评述》,作者主要是张明龙的学生、同事、老师、亲人和朋友,文章内容自由灵活,有联系张明龙的成长经历谈如何规划人生和制定奋斗目标;有联系张明龙及家人情况谈生活、人生和为人做事的体会;有联系张明龙的工作态度谈做工作、搞教育的想法;也有联系张明龙的理论观点和诗词进行学术评论。第五章《专题访谈》,根据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记者,采访张明龙时留下的文字稿,进行整理汇编而成。第六章《家人支持》,主要从张明龙出版的专著后记等处,搜集有关内容辑录在一起,反映家人对张明龙成长、成才的鼓励、帮助和支持。 下册按照年谱通常体例,以时间为标尺,记录张明龙教授的生命轨迹。这里,依据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逐年逐月以至逐日进行记录,以便清楚显现张明龙思想和活动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具体过程,也有利于通过时间标尺,对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环境,了解其思想和活动形成的条件及原因。张明龙在大学最初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对格律诗词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长期以来,他既研究经济问题,又利用闲暇时间吟诗填词,所以,下册兼收他的经济观点和诗词。张明龙不仅承担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还担任过浙江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统战部部长、联络处主任、宣传与统战两部部长、台州学院副校长等职务,因此,本册在记录其做学问的同时,也把他从事党务和行政工作的重要事项记录下来,便于更加完整地了解其思想和活动。 曹荥庆、林才溪、郭金喜 2012年2月

内容概要

  《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套装上下册)》旨在回顾总结张明龙先生60年的人生轨迹、40年的教学生涯、30年的学术活动,为基层学者树立一个榜样,促使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存机会,激励千千万万生存在基层的知识分子更加不懈追求人生的目标。
  《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套装上下册)》上册采用汇编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单篇独立文章集中在一起,它们以叙事式、散文式、访谈式或评论式等多种文体,通过多层面剖析和立体型考察,总结张明龙的学术思想和为人处事之道。上册共分六章,前四章为《精彩人生》、《学者风范》、《师生情谊》和《论著评述》,作者主要是张明龙的学生、同事、老师、亲人和朋友,文章内容自由灵活,有联系张明龙的成长经历谈如何规划人生和制定奋斗目标,有联系张明龙及家人情况谈生活、人生和为人做事的体会,有联系张明龙的工作态度谈做工作、搞教育的想法。也有联系张明龙的理论观点和诗词进行学术评论。第五章《专题访谈》,根据报刊杂志社、广播台和电视台等记者,采访张明龙时留下的文字稿,进行整理汇编而成。第六章《家人支持》,主要从张明龙出版的专著后记等处,搜集有关内容辑录在一起,反映家人对张明龙成长、成才的鼓励、帮助和支持。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精彩人生
伟大的时代精彩的人生
与时代同行的三十年情谊
学术形象与辉煌成就
情真现本然
我心目中的爸爸
我的老师我的偶像
从来不需要想起
——我的英语启蒙老师
我人生的第一位大学老师
恩师印象的蒙太奇
三张“照片”:我印象里的导师
诗人、学者与恩师
师者、学者与长者
“宣统”年间的那些事
永远的部长
领导、学者与长辈
影视片解说词:人生小聚
——相会在蛇蟠
三十年后的一次会晤
良好校风是培育人才的沃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挥不去的故乡情结
——记台州学院副院长、三门籍经济学家张明龙
第二章 学者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榜样与激励
为人善良为师善诱
师者楷模学者风范
儒雅中演绎的均衡与和谐
深入浅出言传身教
别有风怀忘不得
为学、为师、为人的典范
薪尽火传夫子范润物无声长者风
温文尔雅入圣超凡
厚厚的文学功底细细的润物之道
云水襟怀儒士风范
慈爱长者大师风范
学者的楷模长者的楷模
读书无用的年代教书用心的老师
恰似邻家兄长原是著名学者
第三章 师生情谊
难得的导师慈祥的长者
学术之树生命之绿
与我大哥同名的恩师
忆江南念恩师
怀念那段清纯的岁月
祝福你,我的老师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甘露滋桃李恩泽润心田
春风化丝雨润物细无声
永不消逝的记忆
恩师引领的足迹
人生的指引者
做人和做学问的引路人
影响我一生的三年研究生学习
与恩师的“三识三知”
谆谆不倦殷殷关切
来自春天的祝福
来自珠穆朗玛峰景区的最高祝福
第四章 论著评述
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与市场结合模式的新探索
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简评《经济运行与调控》
研究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力作
——《经济运行与调控》评介
评《经济运行与调控》
评《经济运行与调控》
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研究的重要创新
——《经济运行与调控》评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评《经济运行与调控》
运用融合机制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我所理解的“水乳交融结合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
史论结合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力作
——评张明龙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
健全社会信用的政府职能
——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
评《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特色与影响
完善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
——张明龙教授三本专著读后感
探索我国区域经济前沿理论的新力作
——评张明龙等著《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
健全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评《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
自主创新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评张明龙教授的《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
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与法律规制
——读《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有感
研究运用区域政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评张明龙教授《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
经济学家的人文关怀和文学素养
第五章 专题访谈
大力培育地级市主导产业
——访省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主持人张明龙教授
形成共识,明确方向,构建高校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有效机制
——访浙江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张明龙教授
建议我省“十五”期间实行“网状交织发展模式”
——访浙江省政协委员张明龙教授
运用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省政协委员张明龙教授谈城市化问题
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加快金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访金华市政协委员张明龙教授
加强园林生态城市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访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明龙教授
推进台州产业成长促进台州区域繁荣
——访台州学院副院长张明龙教授
增强发展内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007中国绍兴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现场采访
第六章 家人支持
父亲的激励
母亲的祝福
岳父母的诗词
夫人的职业修养
女儿的琴声

章节摘录

(三)5万亿元大关:创造康乾盛世的“宣统皇帝” 1995年,中国经济跨过5万亿元大关的时候,张明龙老师被评为经济学正教授。 时下很多流行的顺口溜和教授相关,但多是一种讥讽的口吻和语调,这说明当下教授的含金量在急剧衰减。作为“混入”教授行列的一分子,我个人曾经许多次地听别人对我说,我们原以为教授都是一些让人肃然起敬的老先生,想不到现在的教授是如此年轻。尽管我个人“努力”地分拣出其中的“表扬”意思,但其中不够资格的意思即使堵住耳朵也能听出来。当然,这是针对我等这些后来的教授来说的,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教授完全当得起让人肃然起敬的荣耀,比如说张老师。 作为一个经济学教授,张老师让人肃然起敬,是因为他真正地具有教授的含金量,这种含金量不仅表现在他的学术研究成果上,也表现在他对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和社会服务上。而张老师作为大学教授的这种含金量,在中国经济跨过5万亿元大关的1995年前后典型地体现出来。 浙江师范大学曾经有一段非常著名的顺口溜,说的是:元末明初,宣统皇帝,双龙戏珠。此中的“明初”即张老师,指的是他曾经同时担任的浙江师范大学宣传部长和统战部长。由于张老师同时担任宣统两个部长,人们戏称他为“宣统皇帝”。尽管真实的宣统皇帝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没有什么业绩可言,但作为宣统两部“宣统皇帝”的张老师,却在浙江师范大学宣传和统战两大领域,特别是在民主党派工作方面,创造了“康乾盛世”,至今我们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那时,张老师以自己个人的独特魅力,团结了浙江师范大学一大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知识分子,并且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集中这一大批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为浙江经济的发展,为金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浙江师范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张老师的努力下,浙江师范大学民主党派的政治生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当时浙江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们有出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有出任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的,有出任市政协副主席、常委、委员的,也有出任省市两级人大代表的,职位之高,人数之多,显现出浙江师范大学民主党派政治生活的鼎盛景象。作为一个民主党派人士,我个人深切地感受到,张老师当“宣统皇帝”给我们的党派生活留下的许多难忘的记忆。当然,作为宣统两个部长,张老师自然也是省市两级的政协委员,他也通过政协系统的独特路径发挥了经济学“经世济民”的学科本质属性。比如说在这一年,张老师在省政协会议上有一个提案,提出抓紧开辟台州地区沿海公路,充分发挥浙中三大港口整体优势的设想。省交通厅考虑到这段公路中的健跳大桥的建设对促进三门湾的开发具有特殊作用,因此将该项目列入“九五”计划,并督促当地交通部门抓紧编制项目开工的可行性报告。本提案对三门健跳大桥以及台州沿海公路的立项,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然,作为经济学教授,张老师更是以立足岗位的方式来阐释经济学“经世济民”的学科本质。同是这一年,金华市委组织部委托浙江师范大学每年开设两个经济管理大专证书班,为金华市培养农村干部,这就是后来名闻全国的“中国第一班”。张明龙被聘为主讲教师,讲授《市场营销学》等课,为当地培养农村干部出了一份力。 (四)10万亿元大关:着力优化专业结构的校领导 2001年,中国经济跨过lO万亿元大关。这个时候,张明龙教授的人生即将迎来一个华丽的转身。 如前所述,在浙江师范大学,张明龙老师是著名的“宣统皇帝”,但是真正为张老师展开舞台,让其施展才华的职位,却是在2002年被任命为台州学院副院长(台州学院党委委员)。这一年,张明龙老师49岁。 以知天命的才华,张明龙老师在台州学院将其主管的教学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内谱写了一篇华丽的篇章。在他与台州学院其他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该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从单一的师专发展到学科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万人本科大学。张老师提出的“做精师范,做强文理,做大工管”原则,多年来成为台州学院优化专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台州学院正是按照这种专业结构的顶层设计,做好新专业申报,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着力推进专业群和学科群发展,新建了众多适应地方需要的理工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台州学院调整和优化专业的成效,代表了同类院校专业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因为专业方向的良性规划和发展,台州学院的招生工作也由本地向全国扩展,目前已经面向浙江、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福建、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甘肃、广西、内蒙古、贵州、西藏、新疆等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年度招生名额达到4000多名。 (五)30万亿元大关:经世济民的经济学家 2008年,中国经济跨过30万亿元大关。这个时候,张明龙教授的学术研究进入一种更加纯粹的境界,我个人认为从张老师的这种境界中可以体会到“Economics”到底是什么。 张老师这种更加纯粹的学术境界,表现为其研究成就向经济学的两极发展。首先,以更加宏大的视角来建构自己的经济学体系,体现在张老师近几年来陆续推出的几本专著,比如说《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经济学新问题求解》、《中国经济前沿研究》、《中国经济前沿再研究》、《中国经济前沿三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和《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等,其视角已经上升到一种相对比较纯粹的研究境界。事实上,张老师这种思想体系更加典型地体现在他的一篇专论中,他在《天府新论》2008年第3期发表的《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问题思索》中指出,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方向,不是建立全新的本土化的中国经济学体系,而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在新的经济学理论内容中,主要由三个方面来体现中国特色:一是反映我国制度变迁实践的成功经验;二是反映我国增长发展实践的成功经验;三是反映我国精辟深邃的古代经济思想。同时,要保持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内容的稳定性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不能将它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部分。 P8-10


编辑推荐

曹荣庆、林才溪、郭金喜等著的《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上下)》将要告诉读者:一位普通的基层学者,在远离京城、省会的丘陵海隅钻研学术前沿问题,在师范教育浓烈的氛围中开辟应用经济学,在默默无闻的新办的地方本科学院创建省级重点学科。虽然他没有信息、人才和资源优势,但他依靠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经过不懈努力,硬是把论文发表到国内文科最权威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为浙江师范大学赢得第一个由省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论文类)优秀成果一等奖,进而该校产生了第一个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土生土长出第一个文科类省跨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同时,又多了一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这位学者就是张明龙教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