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发展研究

何春耕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何春耕  

页数:

282  

字数:

21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聚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相关政策的研究,通过描述我国电影文化产业与政策发展的演变过程、特点与规律,对我国电影文化产业与政策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并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力图从理论上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影产业稳步、快速的发展。
本书搜集了大量研究文献和相关政策资料,勾勒出不同时期中国电影产业政策发展的历史演变与特征。本书还对比了外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制定与特点,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进一步借鉴。本书的另一特色是将具体个案研究与宏观政策分析相结合,从而更加准确地呈现出电影产业政策与电影产业链诸多环节间的错综关系,指出完善的电影市场体制不是行政管理体制,不能凭借政府赋予的权力来控制行业,垄断市场。为了中国电影产业状况的回升与复兴,建立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电影管理体制已经是大势所趋,这是中国电影产业进行深层次改革的前提。

作者简介

  何春耕,湖南省永兴县人,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英国雷丁大学访问学者;第四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百优理论人才”。现为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持“十五”国家社科基金艺术规划课题一项,主持教育部留学基金课题一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比较研究》、《影视理论与批评》等学术专著五部,发表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
 一、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发展研究的目的、意义
  1. 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的基本含义
  2. 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发展研究现状概述
  1. 电影产业与行业政策的宏观研究
  2. 电影产业与具体政策微观研究概述
  3. 电影产业与政策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三、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发展研究的内容框架
 四、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2. 重点调研法
  3. 个案研究法
第一章 新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历史变迁
 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历史的不同划分
 二、新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 计划经济时期:从两翼齐飞到一枝独秀1949—1986年
  2. 历史转型时期:从体制改革到市场接轨1987—1992年
  3. 市场开放时期:从角色定位到持续发展1993年以来
第二章 新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历史特征
 一、行政化管理减弱:从政企合一到全面改革
  1. 管理方式:统一领导与突出行政管理
  2. 管理改革:政企分离与遵循市场规律
  3. 职能部门:从多重干预到多方推动
  4. 分级化流程:从监管烦琐到操作简单
 二、产业化程度提升:从规模增大到实力增强
  1. 产业发展:从平稳到高速
  2. 产业结构:从混乱到协调
 三、全球化战略加强:从本土发展到海外拓展
  1. 发展趋势:从双赢到竞争
  2. 实施路径: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第三章 新中国电影产业政策发展的历史演变
 一、国营体制形式下的单一模式1949—1992年
 二、市场经济格局下的积极探索1993—2000年
 三、加入WTO背景下的全面推进2001年以来
第四章 新中国电影产业政策的演变特征
 一、电影产业结构政策:从有破有立到逐渐开放
  1. 中国电影产业结构规划政策
  2. 中国电影产业保护政策
  3. 中国电影产业战略产业扶持政策
  4. 中国电影产业调整政策
 二、电影产业组织政策:从促进发展到鼓励竞争
  1. 中国电影产业规制政策
  2. 中国电影产业兼并与合并政策
  3. 中国电影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三、电影产业技术政策:从加速进步到推动研发
  1. 中国电影产业技术发展规划政策
  2. 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技术进步政策
  3. 中国电影产业技术规制政策
 四、电影产业全球化政策:从互利互惠到“以进带出”
  1. 中国电影产业贸易政策
  2. 中国电影产业保护政策
  3. 中国电影产业利用外资政策
第五章 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发展的历史经验
 一、电影产业管理:在历史发展与时代转型中坚持探索
  1. 管理理念:把电影作为产业管理的转变
  2. 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过渡到法制管理
  3. 管理成效:对电影开放和发展进行引导
 二、电影政策改革:为电影发展与扩大影响力不断调整
  1. 政策改革:有效推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2. 政策实施:有力保证了电影产业发展的势头
附录
 附录一:国外发达国家电影产业政策介绍与分析
  1. 法制化政策调控:依法管理与合理调整并行
  2. 多元化发展布局:全球战略与民族利益结合
 附录二: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案例
  1.《英雄》:开辟中国电影产业化之路的先锋
  2.《手机》《非诚勿扰》:贺岁片商业与文化营销的成功代表
  3.《张思德》《集结号》:树立了主旋律电影票房的丰碑
  4.《疯狂的石头》:创造国产影片低成本与高票房的奇迹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2007年10月,全国票房前20名的影院中,北京万达院线的占7家,中影星美院线的占3家,深圳中影南方新干线、上影联合院线、广东珠江各占2家,浙江时代、盛世横店亚细亚、上海联合、湖南潇湘各占一家。  相对于电影制片业、放映业来看,电影发行业的放开时间较晚。2002年,国家广电总局从政策上放开发行业,民营资本可以进入国产电影的发行部门,首批批准了七家民营企业享有发行国产影片的权利。几乎与此同时,院线制改革也在2002年拉开序幕。院线制的施行打破了原有的四级发行制,为影片从制作到放映疏通了流通渠道。  从施行院线制以来,加入院线的影院数和新增的大幅度增加。就院线影院数量来看,从2002年的1019家增加到2007年的1417家,增幅为40%,银幕数从2002年的1834家增加到2007年的3527家,增加了92.3%。  以资产或供片为纽带组建的院线日渐显示了其自身的优势,尽管外资在中国还不能独立组建院线,但却可以49%(7个试点城市可拥有75%)的股权投资,与民营或其他机构共同组建院线。也正是因为民营、境外等各类资金的涌入,才使得中国的电影院线得以迅速地发展。  据电影局不完全统计,在2002年9.6亿元的全国票房中,“民营电影公司发行的国产电影票房收入超过4亿元人民币”。其中,《英雄》2.5亿元;华谊兄弟影视公司发行4部,票房4500万元;北京博纳发行17部达到8300万元;上海创意星文化公司发行4部达到6000万元。  尽管民营发行公司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势头却相当惊人。2004年,中国内地拥有国产影片全国发行权的国有制片单位31家,民营发行公司已达到10家,拥有发行放映院线经营权的电影院线公司35家。排在民营发行公司之首的保利博纳影视发行公司2003年发行影片15部,占据全国票房1/8,2004年发行18部,占据全国票房收入的1/10,排在第一位。中国三家民营发行公司新画面公司、华谊兄弟和博纳公司全年发行总额已占全国电影市场的1/3。2004年民营/社会发行公司仍然是国产影片发行的主力军。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买了一本当当的压箱货啊,书一拿出来感觉应该没多少人买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