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元红

顾坚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

顾坚  

页数:

39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优秀男人的成长史,同时,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故事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苏北水乡里下河地区,描写了主人公丁存扣从九岁到三十五岁的人生历程:从懵懂无知的孩童,情窦初开的少年,意气风发的青年,直到为爱情而弃教经商的经历。期间,有庆芸、秀平、阿香、爱香、春妮等美丽善良的女子与他相恋,由此演绎出人间男女情爱过程中美好与苦涩并存、快乐与悲怆交替的一幕幕活剧。小说以美丽、感伤、隐喻、感性的文字向读者展开了辽阔的充满生活真昧的通俗画卷,一大批个性迥异而鲜明的人物群像被描绘得生动、鲜活,呼之欲出。对女性美、性启蒙的正面描写贯穿整个作品始终,但绝不刻意和滥用,坦率得近乎天真,干净而唯美。故事情节如行云流水又跌宕起伏,意外连连,令人目不暇接,心醉情迷而又摧心荡魄。同时,对改革年代的社会写真也蕴涵了可贵的现实批判精神。《元红(完整版)》怀旧而不恋旧,感伤而又积极向上,别具一番风韵。她是绿色读物,更是心灵鸡汤。

作者简介

  顾坚,著名畅销书作家。1964年出生于江苏兴化,现定居扬州。2005年出版处女作《元红》,被评论界誉为“继路遥《平凡的世界》之后的经典力作”。本书描写了一对高考落榜的失意少年,结伴离家出走,来到吉城扬州,追寻人生梦想。凭借青春无忌,在异地他乡奋斗、成长,落地生根,同时演绎着各自精彩的爱情活剧。两对少年伉俪,纵横江湖,好运时时到,频频奏凯歌,无奈天公生妒意,人间又添长恨歌……小说具有明媚而迷人的江南风情。故事饱满,情节跌宕起伏,意外连连,却又在情理之中;语言清丽、细致,感情缠绵悱恻。对少舅少女的怀春心理以及性萌动的描摹细腻逼真,纯洁天然,令读者心醉神迷。同时,对改革年代的社会写真也蕴涵了可贵的现实批判精神。《青果》是一都青年人的成长史和爱情传奇,堪称中国版的《生死恋》。

书籍目录

序第一部分 顾庄(上)第二部分 顾庄(下)第三部分 吴窑(上)第四部分 吴窑(下)第五部分 田垛第六部分 石桥第七部分 扬州第八部分 花垛第九部分 盐城后记

章节摘录

  存扣瘫坐在庄后那棵歪脖子苦楝树下面,对着北大河平静白亮的河水, 发呆。小嘴嘟着,脸上枯着两道泪痕。 他生气。生哥哥存根的气。 存根和李庄的月红才认识半个把月,两人就黏糊上了。月红三天两头往 这边跑。月红一来,存根就干不好活了。后来两个人干脆钻进堂屋西房间里 ,说说闲话,逗逗乐子。刚开始倒没感到存扣碍事,月红还爱逗弄这个圆头 乖脑的小家伙玩呢。有时给他买上几粒糖果,有时捎些炒蚕豆或葵花籽儿。 存扣也挺喜欢这位姐姐的。他喜欢倚在她身边听她说话,看她一边说话一边 飞快地打着绒线,时不时用星子一般亮的眼睛瞟他哥一眼,脸上忽然就一片 桃红了,好看得像年画上的神仙姐姐呢。月红姐姐身上有股好闻的香气,不 是雪花膏的香,也不是香肥皂的香,而是……咳,说不出来,反正挺好闻的 ,反正九岁的小存扣爱闻。可是过了几天月红却不要存扣赖在她身边玩儿了 ,她说“大人讲正事儿呢,小孩子不要听”,“豆腐桥那边跳白果的伢子多 哩,你不去玩啊”,等等。总之,是支他走的意思。小存扣就有些嫉恨地望 望他哥,悻悻地出去遛上一圈再回来。 今天月红姐姐来时给她带来两个麻团,才在街上买的,轻轻咬开一个小 洞,里面热气就冒出来了,黏黏糊糊的白糖汁儿直往外流。存扣吃得心满意 足,吃完了,还把手指吮吮,有甜味呢。手上有油,可不能浪费,往头上抹 抹。这是存扣的习惯动作,吃油条也这样。 “吃过咧,吃饱咧,可以出去玩玩咧。”哥哥一直坐在床边上看他吃, 看他把两个麻团全撂下肚。 月红也坐在灯柜儿旁边看他吃,眯眯地笑,脸上有些酡红。 “我不。我要和你们一起玩。”存扣说,一边从灯柜上拿来茶缸,出房 门去倒些凉茶来喝。“两个麻团一缸茶,吃得肚里饱嘎嘎”,乡下人上街总 喜欢如此打发自己。麻团油腻,吃过了喝些茶,解渴又消化,惬意。 存扣前脚才出房门,存根跟脚就把门关上了。“出去玩半个小时,哥哥 要和你月红姐商量大事!”存根在里面粗着嗓子说。像吼。 存扣回过身怔怔地站在房门口,脸都气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想 不到哥哥这样对他。有什么了不得的秘密事要关起门来说!他嘴巴动了动, 骂出一句话来:“特务!狗特务!” 骂完后把茶缸往方桌上很响地一蹾,就冲出门去。院子里几只鸡婆见他 来势凶猛,张开翅膀两面直奔。 “让你们聊个够!让你们聊个够!,,存扣气咻咻地走到巷子北头荣桂家 屋后的猪圈时,从菜园的篱笆上狠劲拔出一根细竹条,在猪圈檐口下一撇一 捺地挥舞。草顶上纷披下来的丝瓜藤络被齐刷刷地斩断,乱七搭八落了一地 。也有那种叫“嗡子”的黄口黑身的大蜂子不小心被击中,发出“噗”一声 响,稀里糊涂肯定来不及疼就死去了。尸体被打出老远,不一会儿就会被哪 窝蚂蚁发现,用一天的时间把它挪进洞里。 拿丝瓜藤撒过气,存扣一下子软了下来。他低着头,一步一蹭地往北面 大河边走,坐到岸上那棵歪脖子苦楝树下面。这是他常来的地方。当他在受 了委屈的时候,心里烦的时候,想妈妈的时候,他就来这儿,坐在这树下, 呆呆地望着大河,一望半天。 打存扣五岁死了爸,他妈桂香就经常不归家了。把兄弟俩扔在家里,大 带小。桂香在外面做“关亡”的营生。“关亡”就是走阴差,能把人家的祖 宗亡人从阴曹地府带上来,借她的口说话。桂香生意做得好,有人说她是天 生跑码头的“江湖命”。确实,桂香一年起码有十个月是在外面的。可她却 总说自己是个“筛斗命”,钱来得快去得也快。丈夫死后她开始吃纸烟。丑 的不吃,像8分的“经济”、1角4的“勇士”从来没得眼向,正常是2角6的 “玫瑰”,2角8的“华新”,2角9的“飞马”,最次也起码是2角的“光荣 ”。还好麻一口儿,半斤大曲打不倒她。又爱摸个牌,嫌小不怕大,却输多 赢少。她手敞,除了孝敬庄上干部,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沾她光的也不少, 逢年过节带回一大堆稀罕物品和吃食,分分就没有了。所以尽管在外面做偏 门营生,在庄上倒是落有好名声。有时候深更半夜桂香也会突然回来,手里 端张罩子灯在床上细细地照,眼泪滴在兄弟俩脸上。灯光烘醒了他们,睁开 眼,一声“妈”还未喊出口,就被妈捺进嘴里的薄荷糖或云片糕堵住了。妈 熄灯躺在哥儿俩中间。哥哥岁数大,身子靠着妈妈睡着不敢动;存扣却不管 ,双手钩住妈的头,一条腿还搁妈身上,生怕妈飞了似的。可是早上起来妈 还是不在了。灯柜上搁着吃食、钱和粮票。妈早走了。妈是顺路来家一趟的 ,有条黑篷船在东河浜等着她呢。 存扣和哥一起过,就成了哥的影子,走哪都跟着,哥上学也跟,一个人 在操场边上玩。捉蜜蜂,找蝉蜕,望学生上体育课,嘿嘿地傻乐。有时上课 时,他从哥那教室的后门偷偷爬进去,像条狗坐在哥的课桌下,极专注地摆 弄他找来的宝贝。他从不打扰哥,他和哥感情很深。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元红 PDF格式下载



   人家说《元红》是一部时代史,是一个成功男人的成长史。整本书里一直贯穿的就是存扣对女性的向往,根本就是一个情种的成长史,只是此情种不滥情,所以我们就没那么讨厌他。
   最一开始是存扣的父亲死了,他的母亲为了养家只能开始在外奔波,存扣只能由长他10岁的哥哥带着,等到他9岁的时候,哥哥已经19了,于是有了月红。存扣喜欢月红,他觉得月红身上有种很好闻的香味,这便是存扣对女性向往的启蒙。而存扣最初的性启蒙则是他听了机工保国的话,回家偷看到了哥哥和月红的事。
   此后便是梁庆芸,庆芸是个瘸子,还比存扣大几岁,在存扣懵懵懂懂不知情为何物是年纪喜欢上了这个尚未“发生”的男孩子,存扣在更多的时候是把她当作姐姐,庆芸是知道的,但她不甘心,她喜欢存扣,就积极努力地去争取,直到有一天下大雨,她没有去晚自习,而存扣去了,后来存扣为了这事跟她赌气,这个时候的存扣是喜欢庆芸的,只是他还太小,他不是很明白,而且他觉得庆芸是个瘸子,妈妈是不喜欢的。最后,庆芸离开了存扣,他心里觉得空空落落的,这就是喜欢了。
   秀平是存扣心中永远的痛,在他到了35岁的年纪,他还想着那个身材苗条,拥有一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什么都很优秀的秀平。秀平和存扣的相恋是件非常巧合的事情,如果那天秀平没有去拍照,或者换了拍照的地点,那么故事的情节就会完全不一样,我不认为存扣是会很主动追求女孩子的人。秀平和存扣的相恋也是简单的,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儿女情长,他们就是对方最亲的亲人。但事与愿违,当双方家长都兴高采烈想要为他们订亲的时候,秀平却走了,存扣因此伤心欲绝,他什么都没有办法去做,他只能拼命想念秀平,这种时候,不管谁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除非秀平死而复生。但秀平是不可能活过来的,但存扣却从他们两人共同的理想中找到了继续努力的理由,他为了他们的理想,重回了学校。
   重回学校后的存扣不再是以前的存扣了,他仍然不开心,他不再合群。这个时候,阿香很适时地走入了存扣的世界。一开始,存扣是拒绝阿香的,他觉得秀平才死没多久,他不能这样快地投入到另一段恋情中去,他想让阿香放弃,但阿香非但没有放弃,还很巧妙地让存扣喜欢上了自己。可存扣发现后,他逃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后,存扣又和阿香在一起了,这仍然是阿香主动争取来的。但在他们两个如胶似漆,谁也不能没有了对方的时候,阿香忽然没有了音讯,存扣在后来才知道,阿香是被张银富糟蹋了,她不得已嫁给了这样一个人。
   存扣在伤心欲绝的状态下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春妮很漂亮,也很活泼,根本就是秀平和阿香的结合体,存扣是没有理由不喜欢这样一个女孩子的,但是他放不下心中的秀平和阿香。仍然是春妮的坚持和积极争取,存扣和春妮走到了一起,为了春妮,存扣在工作一年后放弃了工作,开始经商,并且和春妮有了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
   在存扣35岁的时候,他想起了他的秀平,他想起了他的理想,他要回家乡一趟,也就是这一趟,让爱香在他生命中的地位陡然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16年前,爱香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存扣,16年后,他看到了自己的儿子:亮存。同时也就是这一趟,他听到了阿香近期的消息,他觉得自己要帮助阿香,同时,他想要补偿爱香以及自己的儿子。
   故事就这么完了,结局其实非常尴尬,像存扣这样的人,是不会放着阿香过这样的日子的,更不会在知道了自己和爱香有一个儿子的情况而不负起父亲的责任,他更不会对不起春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该怎么做?他能怎么做?
   一个情种的成长史,远远还没有说完。


  毫无疑问,我是极少数最早看到《元红》这部小说的读者之一。这使得我现在谈论此书的时候多少有点儿沾沾自喜的感觉。那时候它只在一个地方小论坛玩票性的随意发布着,本名《偷窥》,一个引人遐思的名字。对于从小生长在城市的女孩们来说,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通常较难获得她们的认同感,我其实也不例外——让我得以关注下去的原因是作者生活气息浓郁的文笔以及文中不时出现的大段的性描写。彼时我正和某个男性网友打的火热,经常三更半夜还挂在网上与之胡侃,聊天间隙便会上论坛瞅几眼。通常是一目十行的看着,到了有关性描写的句子前,便会自动减速慢行。那个时候,我基本是将之当成一个休闲作品来阅读的。
  
  后来,那个论坛关闭了。我本来是无可无不可的,便也没有追问的热情。我不曾预料到的是,那个时候,这部小说已然在新浪、天涯、网易等大的论坛一炮打响了。顾坚适时的提供了网址,当我按图索骥寻找到他的时候,却发现这篇小说已非当日的吴下阿蒙了。
  
  很显然,作者在发布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网友的中肯意见并在后来的修改续写时认真履行了。比如有人提出,农村的女孩何以那么开放,即便在心爱的男子面前,一些举动还是非常大胆的。这里需要声明的是,对存扣的爱慕者们的热情举措,我也是颇有微词的。而顾坚在后来的修改中特地为此做了补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乡的女孩子天真淳朴、热情爽朗,对于喜欢的男子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感,敢于表现自我,毫不扭捏做态(大意)。这样解释过,读者(尤其是外地的)大抵不会再对文中少女们的热情言行感到突兀了,所谓的“生活在别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了。
  
  和众多“元红迷”相比,我其实并不十分喜欢这本书,对“万人迷”的存扣也同样不感冒,但我却不能不承认作者的文字功底着实深厚,匠心独具。作者的好友丁勇也曾盛赞其细节的描写堪称完美。我随手一翻,就可以翻到很多生动有趣的描写:“他(存扣)雀子一撅,一泡尿就出来了,赶紧对准面前一窝匆忙的蚂蚁。蚂蚁被尿冲得七零八落,没冲出去的在水汪中挣扎游泳,他就觉得很开心……”廖廖数笔,一个天真调皮的顽童便跃然纸上。类似的精彩细节还有很多,可说的上是俯拾皆是。凡此等处,读来甚有意思。
  
  古人说过,好的文章应是“凤头猪肚豹尾”,窃以为好的小说也应如此。小说的开头就写到:“存扣瘫坐在庄后那棵歪脖子苦*树下面,对着北大河平静白亮的河水,发呆。小嘴嘟着,脸上枯着两道泪痕。他生气。生哥哥存根的气。”开笔就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存扣生气了。为什么生气?吸引读者继续。而顾坚也并没有让读者失望。作者娓娓述来,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让人不忍释卷,急欲一览到底。纵观整部小说,情节起伏跌宕,精彩纷呈,使得读者不由自主随之走进了那个美丽的水乡,体验着存扣的成长历程,与主人公同喜同悲。
  
  这的确是部不错的小说,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能从书中找到令他们赞赏叹服的段落。我个人则认为这其中最见功力的便是阿香被强奸一节了。这一部分也是很多读者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有人甚至劝说顾坚删去这一节。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据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时,很多人听说他要写安德烈战死,纷纷哀求他笔下留人,此公也奇,答曰:我也不想让他死呢,可我做不了主啊。写完他自己为安德烈大哭了一场。金庸写阿朱死在乔峰手下时也有相同的无奈和悲悯。可见作者虽是小说的父母,但他笔下的人物照样是“儿大不由娘”的。
  
  最后要说的是,《元红》能获得成功的另一大因素,在于顾坚描写了一个切合于时代的故事。众所周知,现在网络上写手如云,新生代作家层出不穷。他们或者“下半身写作”;或者大叫“反伦理、反艺术”,标新立异;或者忙于批判、颠覆传统……这些作品导致的恶果就是使读者日渐颓废、疲劳、心浮气燥。此时,我们就需要文学的返璞归真。《元红》的出现恰当其时,给文坛带来了一股久违了的清新风气,让人心旷神怡。正如海岩的评论:这是写给大家看的小说,或许真的会成为大家之作。


  顾坚是个很壮实的汉子,性格极其豪爽。某个情人节,他在论坛上发了首小诗,其他记不清了,只记得他说他的情人三十五公斤。我不知道这是修辞手法还是他早恋的证据,却从此记住了这么一个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元红》这篇小说是在我注视下慢慢“长大”的。当时我在论坛发了一篇帖子,说到同性恋什么的,不知触动了他的哪根神经,第二天就发了一篇叫做《偷窥》的小说。这篇小说后来就成了《元红》的雏形。
  
  《偷窥》发出之后几乎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肯定,我个人对顾坚在文中表现出的细节描写的功力也是佩服不已,于是就和大家一起鼓动他继续写下去。说实在的,当时我绝对没有想到这篇小说后来会慢慢衍变成一本五十万字的书,估计顾坚自己也没想到,因为顾坚一直是以写散文见长,在全国各个报刊杂志发了不少,但却从来没写过小说。
  
  我自认为较为合理的推断是:一个偶然的戏作忽然触动了深埋在顾坚心里的某根弦,发了一声响,于是不可收拾地在他脑海里回旋,最终形成了不吐不快的形势。这时,也就不由他不写了,否则那些鲜活在他脑海里的人物是不能放过他的,更何况这其中就有他自己的记忆。
  
  《元红》是一部成长小说,记录了存扣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成熟过程。顾坚说“元红”的意思就是处女的第一滴血,谕示着某些一去不复返的东西在回忆中隐隐作痛。当存扣劫后余生,在秀平坟前哭祭的时候,其实他的心里还有许多的感激。没有生命中的这些女人,存扣或许还叫存扣,却一定是另一个存扣。
  
  而另一个成就存扣的因素就是那个“赤膊夜谈”的水乡。这是一种烙印,深深烙在存扣的性格和人生中。不管他在哪里,有了这种烙印,存扣就永远是那个在大人们“说古道今吹牛皮”声中长大的存扣,不管走多远,终究是要回去的。或者说,他压根就没离开过那片土地。
  
  当然,去年那场车祸对顾坚,对《元红》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我至今依然记得他在病榻上拉住我的手念叨他的《元红》,说自己的不甘心的情景。当时他的脑袋上有个巨大的洞,一旁的护士反复提醒他不可太激动。可是,我真的能理解他,他还有一肚子话呢,想到自己的险境,怎能不急?好在他命大,体格也好,很快复原,于是,《元红》得以继续它的人生。
  
  有时候我想,虽说老天爷用心良苦,显然是为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肌肤”,只是使的招也未免太狠了点,居然是用一场车祸来提醒他人生苦短,并顺手改变了他的人生观。我想读者是可以通过小说后半部分存扣出车祸后的所思所想读出这种变化的。
  
  唯一不变的大概是顾坚的脾性。这点,当他向朋友们炫耀自己胳膊上的疤痕时我就看出来了。现在,他又多了一个值得炫耀的宝贝:《元红》。


  一晚就看完了,惊叹自己的速度。每次都让读书的快乐来得这么急切。
  
  有人将元红和《平凡的世界》相比,都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爱情,来映衬一个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其实,还有一本书可以做个简单的对照,就是毕飞宇的新作《平原》。
  
  而我读元红,更有种别样的感受。就是那浓郁的来自里下河的水乡气息。作者出自兴化顾庄村,而戴南镇离我们不过20分钟车程,现在经高速也只需5分钟就到了。书中的使用的方言,儿童的童年嬉戏,零食,节庆,民俗风情等等,对我而言都是触手可及的经历;存扣的初高中生活也和我们的非常接近,读读到时甚至怀疑是不是我们学校。对这些细节顾坚具备了非常优秀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感觉全文应该时半自传体,很多感触和人物塑造都来自现实生活。顾坚在天涯的帖子上提到发表于扬子晚报的《玉米》是真的有一篇这样的文章,所以,可能秀平也是真有其人的。真实,也是这部作品能打动人的一个原因。
  
  文章的框架结构上略有点前重后轻,25-35的十年时间一笔带过,这也是作品真实的一方面,就是顾坚可能缺乏在商战上的实践经历,避免杜撰而导致作品失色。由此臆测,顾的惊世一作恐怕也到此为止了。


细节的力量
我一直认为,每一篇小说都是一座雕像,我们这些读者,甚至是作者自身,看到的往往都只是它的一个侧面,只不过有些人视界宽阔些,就能看得比别人多一点罢了,要想窥其全貌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不大敢对别人的小说评头论足。前几天,顾坚让我说说对他的小说《元红》的看法,我开始是有点犹豫的,怕说不好反而对不起他这篇呕心沥血的大作。这样就拖了几天,后来想通了,我做不到描述这座雕像的整体,何不就自己看到的部分说两句呢?比如,我可以尝试着说说雕像手背上纵横的经脉如何地遒劲有力。
我想说的是《元红》的细节。
网上的文字,最容易沉浸在快感之中,叙事的快感,煽情的快感,甚至是完全形式化的快感。这种快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能带来阅读的快感。可惜,快感是这样一种东西:来得快,去得更快。《元红》在网上开始连载以来,之所以获得几乎是一致的交口称赞,在我看来,就是因为它超越了对快感的追求,用扎扎实实的细节夯实了文章。
我应该是第一批读到《元红》的人,那是一年多之前,在一个小小的论坛里,那时它还叫《偷窥》。当我读到下面这一段的时候,忍不住在心里笑了一下:
存扣气咻咻地走到巷子北头荣桂家屋后的猪圈时,从菜园的篱笆上狠劲拔出一根细竹条,在猪圈檐口下一撇一捺地挥舞。草顶上纷披下来的丝瓜藤络被齐刷刷地斩断,乱七搭八落了一地。也有那种叫“嗡子”的黄口黑身的大蜂子不小心被击中,发出“噗”一声响,稀里糊涂肯定来不及疼就死去了。尸体被打出老远,不一会就会被哪窝蚂蚁发现,用一天的时间把它挪进洞里。
这个细节描写如此生动的将一个顽童的形象推到我的面前,甚至让我觉得恍惚:这是存扣,还是我?或者是我们每个人童年时都曾有过的一段映像的生动重现?
于是,从那时候起,我就等着看存扣的成长,等着看这个可能是自己的生命怎样在顾坚的笔下慢慢有血有肉起来。
当然,细节如果只是细节的话,就容易坠入繁琐的境地,甚至会有乱花遮目的副作用。好在顾坚的细节是“活”的细节。
所谓“活”的细节,我有两个理解:
一是细节随着主人公的成长在成长。成长小说最怕的就是用成年的眼光看待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好在,《元红》没有。我们哪怕不看情节,单看那些细致的细节也可以轻松地看出存扣的成长。每一个阶段的存扣眼里看到的事务,做出的举动,尤其是心中思考问题,处理感情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二是细节的真实。我个人一直认为,顾坚写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生活,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让人一看,哦,这事儿,有谱,甚至我也干过,于是亲切感油然而生。有生活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如此的难。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冷静观察,笔下的细节就容易虚假。我们不难看到反面的例子,很多小说中人物感情惊天动地,情节曲折生动,但给我的感觉却如空中楼阁般虚幻,原因正是细节的不真实,甚或缺失。
具体的例子我这里就不举了,事实上,你随便翻看《元红》的任意一章都会遇到这些“活”的细节。我曾经想过,如果把这些细节抽掉,《元红》的魅力就会失去一大半。或许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我知道的顾坚,猛一看,是一个粗豪的大汉,个性迷人,但他内心的细腻却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我记得他说过,有一次,他骑着摩托车匆匆行驶在柏油路上时,忽然看到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居然有一丛油菜花,他于是愣了,停下车,看着那丛油菜花很久很久,心境也平和了许多。
这种对细节背后意义的迷恋或许正是他文字间的力量源泉吧!而这种力量使我们在满是脂粉气和颓靡气的文字间终于有机会深吸了一口清凉的泥土气息!
这才是真的快感,久违了的快感!


给XP
海蓝的天空中高悬着金色的日轮
  寥廓的原野上徘徊着寂寞的少年
  绿柳垂挂在水面桃红遮掩着桥头
  无限美景中少年却在轻轻叹息
  为什么童年过去便懂得了忧伤
  为什么春天美丽反而催人哀愁
  只有这眼前的菜花不知烦恼
  把握花期开得如火如荼
  我看中其中最蓬勃的一棵
  叶如碧玉花似碎金亭亭树立
  阳光下张扬着妖冶的光焰
  阵阵芳香招来狂蜂野蝶
  我欲把它移向我的庭园
  让我恣意采拾它浑身的丰收
 诗歌题名《两棵树之间》。通篇隐喻,有朦胧诗的味道。除了作者以外,大概别人只能领略其中文采和意象的一些韵致罢了。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存扣觉得也就够了。
  记忆中的平原伫立着两棵树
  记忆中的平原
  有两棵树
  背倚田野
  面水而立
  站在同一条田埂上
  相距不远
  正好是手拉不到的距离
  一棵是苦楝
  一棵是紫桐
  ——平原上最寻常最卑贱的树种呵
  然而她们是平原上最朴实最亲切的树
  她们的花是紫色的
  这是乡俗中国最富贵的颜色
  苦楝花簇簇开放时如层层叠叠的云霞
  紫桐花则如串串铃铛摇响在三月的春风里
  她们总是不等叶子长齐就迫不及待地开花
  紫莹莹 脆生生 恣意烂漫
  当麻雀和喜鹊踩上树梢的时候
  她们便忍俊不禁 乐不可支 花枝乱颤了
  ——那是我生命中最亲爱的树呵
  记忆中的两棵树大多默默地站立着
  田野在她们身后展览着四季轮回
  她们面河而立 凝望着对岸的村庄
  那里——
  草庐瓦屋
  鸡鸣狗叫
  炊烟是直的
  唢呐是响的
  那里有位少年
  年轻英俊
  曾经在春天
  在她们绿阴花影间盘桓
  倚她们的身躯
  读书 遐想
  持一管洞箫
  把心思吹成
  悠悠
  天籁
  而今少年正流浪远方
  在古邗沟畔的城市中寻觅理想
  多少次梦中化成一只青鸟
  扑扑地飞向故乡的方向
  那儿有两棵树
  生命中最重要的两棵树
  永远青春的两棵树
  不死的两棵树
  风华绝代的两棵树哟……
  它的嘴里噙着一粒丹珠样的种籽
  那是它的精魄
  ——请允许把它种在两棵树之间吧
  ——请允许把它种在两棵树之间吧
  这是少年魂牵梦绕的地方
  有祖坟的地方
  叫做故乡的地方
  他爱过的地方
  让它在两棵树之间
  长出婆娑的绿
  生出缠绵的臂
  开出烂漫的花
  左苦楝 右紫桐 三树连理 根气相通
  站成平原上
  最缠绵的
  风景
谭咏麟唱的歌曲——《杨花》。
  人的心在江湖容易老
  也许梦想失去的太早
  又有生不由己的苦恼
  旧情难忘当夜雨潇潇
  有些爱在流光中变了
  想起几分当年她的好
  无息无声岁月已过了
  人在风尘何处能寻找
  多少浮世男女身随情海波浪飘
  好像杨花顺着风招摇
  为爱痴痴的笑把情狠狠的燃烧
  地大天大无处可逃
  寂寞的风慢慢吹
  吹落杨花四散飞
  冷语流言但愿听不到
  无情的风轻轻吹
  吹落杨花四散飞
  前尘往事烟消云消
  我看杨花多寂寞
  杨花看我又如何又如何……


水乡文人遍大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