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钱钟书与近代学人

李洪岩 天津百花文艺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天津百花文艺  

作者:

李洪岩  

页数:

28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不错,钱钟书是学人,而且是独领风骚的大学人。钱先生的学问,堪称博大精深。时贤以此障眼,一味侈谈什么钱先生记忆力出众、阅读量惊人等等。应当说,这些全是事实,但毕竟属于迹之粗而论之浅者。钱氏学问,固大固精固深,但学问再大,在他看来,亦属记诵之事,糟粕而已。比起他的聪明,学问不过是沉淀的渣滓,至多位居第二。盖学问有魂也有魄:才情是魂,记诵是魄;气韵风致是魂,词藻材料是魄。真正的学问,精微而无形,神托于秋毫之末,而大宇宙之总。引多少书云云,了不起,但不是最了不起。人之读书向学,原为悟道明理。盖道之既悟而理之既明,则凡所天下之读物,凡所积累之知识,均可如梯之既上、阶之已迈,不妨舍筏登岸、过河拆桥,弃如敝屣。古圣人甚至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钱氏虽有学问,但由于他的艺术本体观“作怪”,最重看的,却不是学问,而别有所在,所谓“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也。钱氏最看重的,正是那“丹青难写”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一种“艺术境界”,亦即“钱氏精神”。

书籍目录

上篇第一章 钱鍾书和他的父亲一 钱基博其人二 童年时光不寻常三 超越钱基博第二章 清华师友间一 罗家伦慧眼识英雄二 清华杂俎三 钱鍾书与叶公超四 钱鍾书与张申府五 与杨绛恋爱结婚第三章 钱鍾书与吴宓一 吴宓其人二 钱、吴之“和”三 文字因缘四 钱、吴之“异”第四章 光华大学—讲师第五章 留学时期的交往一 伦敦:钱鍾书与向达二 巴黎:钱鍾书与许思园三 寄稿:钱鍾书与朱光潜第六章 归国复湘行一 钱鍾书与冒效鲁二 在西南联大三 湘行:由上海到蓝田第七章 湘西穷山中一 所谓“国师”二 在国师的生活与交往第八章 海上鸿爪一 正是淞滨鱼烂时二 老辈视他为敌国三 沪上新雨连旧雨四 出访台湾与暨大任教第九章 关于《围城》一 出版与反响一 “学人小说”驳议三 坐在钟摆上的人第十章 五十年代一 迁居北京二 与卢弼的文字因缘中篇第十一章《石语》:钱鍾书与陈衍第十二章 钱鍾书与陈寅恪一 “中体西用”与“融化中西”二 “诗史互证”与“史蕴诗心”三 “自由思想”与“优美文学”四 “文学家”与“史学家”第十三章 钱鍾书与张荫麟一 张荫麟其人二 南能北秀忝并称三 历史学也是一门艺术下篇第十四章 从文本角度看一 小引二 词与史三 史文:事义文三维结构第十五章 文学化的史书一 词章家法二 小说家法第十六章 反文学的史理一 基本原则二 史文规则第十七章 主客交融下的史文一 诗的转向二 客观主义的失落三 史学的客观性附记


编辑推荐

  不错,钱钟书是学人,而且是独领风骚的大学人。钱先生的学问,堪称博大精深。时贤以此障眼,一味侈谈什么钱先生记忆力出众、阅读量惊人等等。应当说,这些全是事实,但毕竟属于迹之粗而论之浅者。钱氏学问,固大固精固深,但学问再大,在他看来,亦属记诵之事,糟粕而已。比起他的聪明,学问不过是沉淀的渣滓,至多位居第二。盖学问有魂也有魄:才情是魂,记诵是魄;气韵风致是魂,词藻材料是魄。真正的学问,精微而无形,神托于秋毫之末,而大宇宙之总。引多少书云云,了不起,但不是最了不起。人之读书向学,原为悟道明理。盖道之既悟而理之既明,则凡所天下之读物,凡所积累之知识,均可如梯之既上、阶之已迈,不妨舍筏登岸、过河拆桥,弃如敝屣。古圣人甚至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钱氏虽有学问,但由于他的艺术本体观“作怪”,最重看的,却不是学问,而别有所在,所谓“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也。钱氏最看重的,正是那“丹青难写”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一种“艺术境界”,亦即“钱氏精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钱钟书与近代学人 PDF格式下载



很不错的书,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