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图说中国陶瓷史

吴战垒 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

吴战垒  

页数:

233  

Tag标签:

无  

前言

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对中国古陶瓷产生了兴趣。此后几乎沉溺其中,摸实物,考文献,玩瓷片,跑地摊,交了不少“学费”,也长了不少见识。总之,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加深了对古陶瓷的认识,同时通过古今、真伪的实物对比,也提高了鉴别古陶瓷的能力。看来这十来年的业余光阴还不算虚度。我原来的专业兴趣是中国古代文史,而重点在诗词,与古陶瓷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中国的学问许多是相通的,治学也贵在能通,打破间隔,四通八达。我虽不敢望“通人”,却在玩陶瓷的过程中,多少也尝到了一点“通”的滋味。有时从陶瓷而翩然联想文史,有时从文史而豁然返顾陶瓷,二者相互启发和印证,似乎对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了更深的体认。因而窃喜玩物而不丧志,并乐此不疲,产生了写一点业余感想的念头。这本小书就是一个尝试。如果说它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从“圈外人”的立场,企图较多地揭示一点中国古陶瓷的人文背景和文化内涵,在眼光上与专业的陶瓷史家也许有点差异。同时对中国陶瓷史上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提出了一点浅见,不敢自是,聊作喤引而已。既然名之为“陶瓷史”,基本的史实框架和发展轨迹是不能杜撰的,在这方面取资于时贤的著作者颇多,尤其是冯先铭先生等主编的《中国陶瓷史》,以及近几年发表的陶瓷考古资料,从中受惠不少,未能一一注明,谨于此表示感谢。在我玩古陶瓷的过程中,曾得到好几位从事文物考古的友人的关心和指教,如牟永抗、任世龙、张浦生先生等,我很感谢他们。还有不少相识或不相识的摆地摊的朋友,我从他们那里也学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却很实在的知识,我同样感谢他们。最后,还要感谢我的老伴,没有她的宽容和支持,我这种醉心于古陶瓷的癖好是不可能养成的,这本小书也无从产生。更使我感到快慰的是,儿子也有同好,常得相互研讨之乐,在家庭中大有“吾道不孤”之感。我曾写过几本书,都是专业兴趣范围之内的,这一本却纯然是“业余”的,写作心态有所不同,较为放松舒展,有如戏曲票友之自拉自唱,不计工拙,而自觉兴味盎然。今后也许还会写一点这类“票友”式的文字,既以自娱,也不惮献丑,倘能得到读者和行家的垂教,则幸甚。

内容概要

陶瓷,土与火的情愫,水与土的升华,以其绝妙的风姿,征服了古人今人。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工业史,是一本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的专业读本。

作者简介

吴战垒,字刚如,浙江浦江县人。一九三九年出生于书画世家,曾从夏承焘先生研治唐宋诗词。浙江古籍出版社资深编审、汉语大词典,编委。出版《中国诗学》、《听涛集》、《文艺欣赏漫谈》及诗词校注等论著十余种。对中国文物亦有浓厚研究兴趣,善于发掘文物的文化内涵,撰有《

书籍目录

导言 陶器的起源 我国最早的陶器遗存第一章 绚丽多彩的童年——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绚丽的彩陶 沉静的黑陶 素雅的白陶 原始陶塑和器皿陶塑第二章 “三代”的辉煌——夏商周的陶瓷 白陶艺术的绝唱 印纹硬陶的崛起 原始瓷的诞生第三章 群雄争霸时代的艺术折光——春秋战国的陶瓷 印纹硬陶的鼎盛期 加彩陶器的盛行 建筑用陶的成就 原始瓷的发展第四章 大一统的气势——秦汉陶瓷 惊人的陶塑艺术 铅席由陶的创制 秦砖汉瓦 走向成熟的原始瓷 成熟瓷器的出现第五章 成熟沉静之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 江南春早 瓷风北渐 陶塑艺术的新变 建筑陶器的成就第六章 南青北自——隋唐五代陶瓷 隋瓷风采 庞大的青瓷家族 成熟的白瓷风韵 黑釉、黄釉、花釉、绞胎及青花瓷 唐三彩 其他陶塑艺术 唐代陶瓷的美学风格第七章 繁音汇奏的华彩乐章 ——宋、辽、夏、金陶瓷 汝窑为魁 官窑:皇家标格 扑朔迷离的哥窑 定窑白瓷:月明林下美人来 绚丽多彩的钧窑 耀州窑:北方青瓷的翘楚 龙泉窑:南方青瓷的奇葩 磁州窑:活泼粗犷的北方民窑 吉州窑:丰富多姿的南方民窑 建窑:最负盛名的黑釉瓷窑 冰清玉洁的青白瓷 辽、夏、金瓷风采 三彩釉陶和陶塑艺术 建筑用陶的成就 宋代陶瓷的美学风格第八章 创造的魄力——元代的陶瓷 成熟青花瓷的出现 釉里红瓷的问世 卵白釉瓷器(枢府瓷) 铜红釉和钴蓝釉 继续兴盛的龙泉窑 南方地区的青白瓷 北方瓷业巡礼 元代的制陶业第九章 最后的辉煌——明清陶瓷 青花与釉里红 缤纷多彩的彩绘瓷 风姿各异的单色釉瓷器 仿古之风 景德镇以外的瓷窑 明清陶器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绚丽多彩的童年——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从陶色来分,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等品种。还有一些过渡性的间色,如红褐陶、灰褐陶、灰黄陶、灰黑陶等。陶色的差异,通常与制陶原料和烧成气氛等有关。如陶土含铁量较高,在氧化气氛中就烧成红陶;在还原气氛中则烧成灰陶;倘若火焰控制不佳,灰陶发色就不纯,呈灰黑色或灰褐色,质地也较疏松。黑陶的烧制较为复杂,开始用氧化焰,使胎体硬结;其后控制为还原焰,并用浓烟熏翳,经渗炭而成黑陶。白陶用一种类似瓷土的白黏土作胎,因氧化铁含量低,烧成后呈白色。如陶土中钙、镁、钾等元素的含量偏高,则可能烧成黄陶或橙黄陶。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红陶,烧成技术最容易,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最常见的陶器品种,中期以后逐渐减少。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灰陶,技术要求比红陶高,质量也较好,到龙山文化时代已取代红陶而居于主要地位,此后绵延不绝,成为我国历史上陶器的生产主流。黑陶最早出现于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时代,而盛行于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即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制作精致,产量不高,延续时间也不长,后世的粗制黑陶,已不可同日而语。陶色的不同,既有原料、工艺条件上的原因,又有时代、地域和文化习尚等方面的复杂因素。如白陶集中出现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中游的湖南大溪文化,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色。红陶、灰陶、彩陶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父权制确立后,则出现了精美的黑陶和白陶,其时代性也较明显。至于彩陶的纹饰和黑陶、白陶的流行,可能还与某种原始宗教信仰、礼仪习俗和文化心理等有关。


编辑推荐

《图说中国陶瓷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图说中国陶瓷史 PDF格式下载



陶瓷史的内容很好


不错的一本书,像我这种外行人,读起来一点都不难理解……


内容很全的一本书,很满意,是我要找的东西!


很好,拿去学习


陶瓷,土与火的情愫,水与土的升华,以其绝妙的风姿,征服了古人今人。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工业史,是一本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的专业读本。


虽然作者不是专业的陶瓷研究者,但却是个专业的编辑工作者,所以书中几乎没有硬伤,更适合爱好陶瓷的读者阅读,尽管书中的图版质量不是太好,但是文笔的流畅完全可以弥补不足。


以前从未接触,没想到这些瓶瓶罐罐中流传着最古老的文明和一段段历史的传承,很震撼。


讲的还算详细,配的图片也不错。但毕竟作者只是业余爱好,非专业人士,所以内容还是有些缺陷。


书看了,写的比较不错。比较系统的让人认识和了解。问题就是不是铜版纸印的。不是彩图,这个非常麻烦。让人感觉非常不爽。


书有点旧,不干净。


书的纸质附图都不是太好,感觉有点怪怪的


这是这些年来网购最差劲的一次了,发过来的书不仅坏了,一看就是旧的,被翻阅过得,之前买的都很好,这次都是因为不仔细,没有验货,提醒其他朋友,以后要先验货!


很喜欢的书 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


此书,专业问题文学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