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秘密生活
2009-8
天津教育出版社
托马斯
190
郭溥鋆
无
这是一本讲述狗的意识和心理活动的书。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个问题似乎简单明了,没什么可说的,何况也无需费神去了解狗的意识和心理活动。因为在过去大家都被误导了,甚至连科学家都相信只有人类才有感情,也只有人类才懂得思考。毋庸置疑,没有比这个错得更离谱的观点了。 当然,这种想法之所以仍然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仅仅只是基督教“创世说”遗留的产物,并没有科学依据——他们认为人类自古就有意识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从远古作为哺乳动物开始就代代相传的,完全不需要经过任何自然演化的奇迹。正因为如此,尽管对动物意识能力的研究已经有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其他生物缺乏意识能力,这让人很吃惊。 毕竟,思维和情感在进化史上有很重要的价值。如果不是这样,它们也不会保留至今。思维是一种兼具效率与效能的机制,没有这种机制,我们和很多其他的动物都无法生存。智慧是一种学习和判断的能力,拥有智慧,生物比如人或狗才能够处理好一大堆问题。如果对处理每个问题的行为模式进行编程,处理这么一大堆问题将需要大量纷繁复杂的连接线路,由此可见智慧的力量。如果我们把其他动物的思维系统贬抑成仅仅是本能,就是忽视了本能也是形成智慧的基本元素,同时还是指导每个物种思考的万全装备这个基本事实。在我们所受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想法能让我们做该做的事情,还让我们不仅仅是人类中的一员,而且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自己。 怎么研究狗的意识和心理活动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观察:第一,观察狗的习惯;第二,观察狗如何在两个选择之间权衡;第三,观察狗如何玩游戏。
《狗的秘密生活》作者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与狗、狼及澳洲野狗共同生活。她用十万个小时来观察狗的生活,记录下她的发现与分析;并以一个人类学家的眼光观察大量狗类,用最优美的文笔描述狗界的秘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迷人的范本。在所有的动物中,狗也许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同时它又最具灵性。它带着晶亮忧郁的眼睛来到人间,感受人的苦难和罪恶,也遭受人的迫害与放逐。但它始终是人类忠诚的朋友,义无返顾地追随着人类的脚步……
伊丽莎白·马歇尔·托马斯,出生于1931年,是一位小说家、人类学家,曾写过一本关于两南非洲少数民族布希人的非文学类作品《与世无争的人》;以旧石器时代西伯利亚猎人聚落为主题的小说《驯鹿月亮》曾位居《纽约时报》的图书畅销榜;而她的另一部作品《动物妻子》,《纽约时报》书评版的评价是“行文十分优美难得,内容又具有深度”。
序言第1章 和米萨相遇第2章 天生的领航员第3章 都市游侠第4章 遇上恶犬第5章 巴芬岛上的观察第6章 奇特的三角恋情第7章 我们都是一家狗第8章 我到底算老几第9章 永失我爱第10章 生存与死亡第11章 诞生了一位公主第12章 狼兄狗弟第13章 狗的悲歌第14章 渴望家园回归大地第15章 曲终狗散第16章 逐渐凋零的生命致谢
第1章 和米萨相遇 开始研究狗对我来说纯属偶然。当时我的朋友们要去欧洲远游半年的时间,托我照顾他们的哈士奇狗——米萨。米萨是一只非常讨人喜欢的西伯利亚犬,两岁大,四肢修长,毛短而浓密,可以轻易地跃过大部分栅栏,并且喜欢无拘无束地到处旅行。我带它回家那天,它就展示了一下那跃栏而入的本领。我们家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这里的法律规定狗必须用链子拴起来,而周边大多数的城区也有同样的规定。所以当米萨无视这些法律自由漫行时,我常听到邻居的抱怨,当然也正是在这些抱怨的帮助下,我才知道有时米萨会跑到6英里开外的地方。很快地,根据这些讯息我可以计算出来,以我家为中心,它的活动范围竟然将近130平方英里。紧接着我又发现,这其实只是它最初的离家距离,后来这个距离又明显扩大了很多。 自由自在的远游者 有意思的是如果依据巴尔的摩行为科学家艾伦·贝克的报道,小米萨最初的活动范围甚至远远大于流浪狗的漫游距离。贝克发现,流浪狗在城区漫游的范围只在0.1至0.06平方英里之间。《麦京利山狼群》一书的作者阿道夫·穆里及《狼群在伊丝里山》一书的作者L.大卫·梅可发现,狼的活动范围是200至500平方英里,而米萨的活动范围显然与之非常接近。问题是,米萨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干什么呢? 当然,这其中必有蹊跷。这样一只狗,虽然年纪很小,却可以在这个城市走街串巷;无论白昼黑夜都可以来去自如,从不迷路;这样一只狗,它能躲避危险的交通状况,懂得避开残忍的捕狗人以及无情的捕狗网,要知道当时剑桥地区的实验室 正在快速增加,需要补充大量的实验用狗;这样一只狗,即使是在冬天漫步于查尔士河的冰面上,也没有掉进冰层里面;这样一只狗,也从来不会去碰一些人为了防止浣熊或其他动物把垃圾翻得乱七八糟而投放在垃圾里面的那些毒饵;这样的一只狗,还从来没有被其他狗弄伤过。每次游玩归来,它总是显得轻松自在,正好又有胃口吃一些小点心,休息片刻,然后再出门。——它是如何办到的呢? 最初我想从书本和期刊里去找答案,于是整天穿梭于哈佛大学图书馆,翻阅所有我能找到的有关狗的资料,试着从科学的角度来为这个神秘的问题寻找答案,为问题搜寻一线答案的曙光,结果却一无所获。虽然书架充斥着各种各样有关狗的著作,却没有任何一本书显示有任何科学家或业余人士思考过这个问题——当狗们独自待着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 少数有关狗的研究都是以野狗、弃狗或流浪狗为对象的。由于处在恶劣的环境中,这些可怜的狗们一定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毕竟它们不是生活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之下,其痛苦程度不亚于被捕捉而丧失自由、被关在实验室或动物园里的那些动物们。但是如果生活在完全不受干扰、完全正常的环境中,狗又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呢?——很显然,以前役有人问过这个问题。 狗到底想要什么? 一开始,我觉得科学界竟然会忽略这个问题简直不可思议。后来想想,难道真的只是“忽略”了吗?——我们研究动物一向只是为通过这些来了解我们自身,或是为了让研究结果为我们所用、对我们有利。大多数人们总是对与己无关的事情兴趣缺缺,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狗真的与我们无关吗?不,狗一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两千年来,狗与我们一路相伴,分享彼此的生命。但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却少得可怜,竟然连这个最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了——它们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真应该为对狗的忽略而感到自责,因为与其他动物比起来,狗显然是太容易被研究了。狗不像野生动物,它们并不害怕人类。研究它们的时候也不需要闯入它们的栖息地,或把它们抓起来关进我们生活的区域。——因为我们的世界就是它们的世界,多年来一直都是如此。何况它们的野生祖先从来就不是狗,而是狼,可以说狗从来就没有作为野生的动物存在过。所以自从有狗开始,我们就有很好的机会去观察它们,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选择忽视这些机会,任其白白溜走。可以说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那只某夜蜷曲在沙发上和我相依为伴的米萨,在我眼里是成了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生物:它是一只典型韵自行其是的狗,并不想和人类分享生命中的秘密,遵照野生动物的天赋和本能生活,无需依赖人类的帮助,也并不在意人类的看法。它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从不遮遮掩掩。 一天晚上,它从沙发上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准备开始一趟新的旅程。首先,它先弯曲后腿然后再向后伸长、低着头、提起后臀,绷紧肩头的肌肉。接着,它抬起头、臀部向下、拉伸脊背和后腿,甚至收紧后脚掌,好让力量也能传到脚趾上。终于,准备动作做完了,它沉稳地走向门边,就像往常一样,我该给它开门了。就在那一刻,当我们眼神交会时,一个想法忽然闪过我的脑海——米萨自己就可以解开我的疑惑。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扇已经被忽略很久的通往动物王国的大门,它一直在等待着被开启,而米萨,正好拥有开启那扇大门的钥匙。 谁能抗拒这个奇妙的灵感呢?不需要经费,不必出远门,不需要专业训练,不用任何特殊器材,就可以探寻奥秘。——只需要一只狗、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就够了。虽然在开展计划之前,我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但我并不为此感到遗憾。事实上,过去没有任何一位生物学家曾经提出,他们知道甚至仅仅是思考过“一只普通家狗到底要什么”的问题,所以在对于这样一个问题的探求上,我之前的无知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总之,我相信随着计划的进行,我不会一直这么无知下去。为了避免让邻居发现我纵容狗无视这里的法律自由出行,至少不要“出师未捷身先死”,我熄灭所有的灯光,然后推开一点门缝,让米萨先钻出去,我则悄悄尾随其后——我们的研究计划就这么开始了。 我和米萨同游 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我们每周总有两三个夜晚会这样一起出去,一次又一次,屡试不爽。甚至米萨的主人从欧洲回来把它接回去以后,我们也不曾间断过。因为那个时候,米萨早就喜欢上了我们一起进行的这项活动,也想继续下去。对它而言,来和我会合并不是一件难事儿,它住的城区当时还没有狗必须拴链子的规定,所以快到晚上的时候它的主人就会把它放出来。它会先跳过自家的栅栏,然后穿越两个城市来找我。通常它会在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来到我家门口。借着门廊的灯光,我可以看见它站在街道上,抬头凝望着我家的窗户,就像船长在寻找自己的水手。这时我会马上关掉前廊的灯,开个门缝,米萨就会钻进来与我的家人相聚片刻,同时也探望自己的家人。 那个时候,它已经和我女儿的狗结婚了,那是一只美丽的哈士奇母狗,名叫玛丽亚。米萨和玛丽亚共同孕育了四个孩子,每次米萨回来的时候都会教给孩子们一些技能,尽一下父亲的责任。但是通常过了一会儿以后,米萨还是会站起来准备要出去,并且频频回头,好像是在问有谁要跟它一起出去。玛丽亚总是自告奋勇想要跟它一起,如果我自己不去的话,有时候会让它跟着米萨出去。反正我很少跟玛丽亚一起去,一般要么它去,要么我去。因为如果米萨和玛丽亚在一起时,它们通常会跑得飞快,我追都追不上。有时候我必须给玛丽亚系上链子,这样我们才不会走散。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我和米萨一起去。我们一起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虽然有一些惊险无比,但都是其乐无穷,随之狗的秘密也一个接一个地被揭晓。米萨就如同奥德修斯,而剑桥则是它悠游的黑海。 第2章 天生的领航员 这项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我一直都没有想明白,或许这也是最重要、甚至最有趣的问题。那就是米萨怎么会具有如此高超的旅行技能。可以肯定的是,在我想到和它一起旅行之前,它早就已经在剑桥一带的街上游荡过很久,而且可能已经记住了一些地标。但是有时候它似乎并不需要借助于这些地标的帮助,至少去那些它常去的地方时不需要。因为每次当它到达目的地之后,它可以很轻松地选择另一条路线回家。 米萨是怎么办到的呢?——是不是通过观察星相或太阳的位置?还是靠南北两极发出的极光?要不然就是像信鸽一样,靠着倾听大西洋发射出来的超音波永远无误地锁定东方?又或是像鱼依靠海流的气味判断方向一样,由空气中飘散的味道辨别方向?——我真的弄不明白。至少从它稳健的步伐、自信的态度上,我很难找出答案。如果真的想深入地一探究竟,恐怕就要借助于实验了。
“相当精彩的一本书……可惜的是狗看不了,不然它们肯定会为这本书着迷的。爱狗人士也一定会爱上这本书。” ——诺埃尔·佩林《今日美国》 “狗需要什么?它们有什么感觉?再进一步,它们在想什么呢?——一个与狗关系亲密、充满爱心的观察者的记录给出了这个有深度的问题的答案。” ——《纽约时报》书评《1993年名书博览》 “通过研究自己的动物们,托马斯已经在科学研究领域达到了显著的高度……看看她的狗们的生活——充满爱、嫉妒、激情和害怕等各种情绪……在《狗的秘密生活》这本书中托马斯无疑于了一件独一无二而且精彩的工作。” ——杰瑞·阿德勒《新闻周刊》 “这是一本很有趣也很不一般的记事录……通过超凡的观察力,托马斯捕捉到了狗世界的一些规律和行为准则……” ——埃里克·菜文《人物》
连续50周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位。全世界爱狗人必读范本,进入狗世界的绝妙捷径,十万小时的不懈观察,三十年的持续跟踪,伊丽莎白·马歇尔·托马斯最温暖的记录文本。 当我们四目相接,灵感忽现, 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扇久经尘封、通往动物王国的大门,而米萨就拥有那把钥匙。借着前廊的灯光,我可以看到米萨站在路上,仰望我家的窗户,就好像船长在检阅船员一般。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