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文化研究

毅松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作者:

毅松  

页数:

500  

字数:

475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进入21世纪,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文化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提升,其作为重要社会资源的价值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通过文化的视角、手段和途径来审视、处理和协调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问题和各种复杂关系,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以及文化的审美、娱乐、教育和对社会群体的凝聚作用,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普遍共识。正是因为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他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当前,深入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是思想理论文化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和长期任务。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绚丽多姿,辉煌灿烂。她是由中华民族56个民族共同组成、创造和发展,由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共同构筑的。显然,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内容概要

草原文化的民族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断融汇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延伸、升华,实现了文化功能的提升,展现了草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载体的时代风貌。以草原上千百年来盛行的传统节目那达慕来说,已经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它所要展示和表达的已经不单是草原人们的娱乐竞技,而是增强了文化与生产、商贸、旅游等经济生活的联系,极大的丰富也族团结进步的内涵,实现了草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更加凸显了民族、地域特有的文化。  草原文化的现代文明意义,还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如前所述,以天人和谐相处为根本特质的草原文化,不仅含有丰富的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资源,而且具有这方面实践活动和实际经验以及这一实践活动结下的丰硕果实。

书籍目录

达斡尔族文化研究 第一章 达斡尔族概况  第一节 达斡尔族的人口状况  第二节 达斡尔族的历史来源  第三节 达斡尔族历史的演进和发展  第四节 达斡尔族的教育 第二章 达斡尔族的物质文化  第一节 生产经济  第二节 饮食习俗  第三节 服饰习俗  第四节 居住习俗  第五节 交通习俗 第三章 达斡尔族的精神文化  第一节 民间知识  第二节 传统文学  第三节 民间造型艺术  第四节 民间歌舞艺术  第五节 宗教信仰 第四章 达斡尔族的社会文化  第一节 传统社会组织  第二节 亲属称谓  第三节 诞生礼  第四节 婚姻习俗  第五节 丧葬习俗  第六节 岁时节日习俗  第七节 传统体育游戏 第五章 达斡尔族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第一节 达斡尔族文化变迁的起因  第二节 达斡尔族文化变迁的状况  第三节 达斡尔族文化事业的发展鄂温克族文化研究 第一章 鄂温克族概况  第一节 鄂温克族的人口分布、语言情况  第二节 民族来源及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章 鄂温克族的物质文化(上)  第一节 狩猎业  第二节 渔业  第三节 牧业  第四节 农业  第五节 手工业 第三章 鄂温克族的物质文化(下)  第六节 商业交易  第七节 饮食  第八节 服饰  第九节 居住   第十节 交通 第四章 鄂温克族的精神文化  第一节 宗教信仰  第二节 民间文学  第三节 民间舞蹈  第四节 民间艺术  第五节 民间禁忌  第六节 民间游戏 第五章 鄂温克族民族教育及其民展  第一节 鄂温克族传统的教育方式  ……鄂伦春族文化研究参考书目后记总后记

章节摘录

达斡尔人的传统烹饪用盐、蒜、葱、辣椒等作为调味品,利用这些调味品的辅味与食品本味相协调,增加食品的香味、鲜味,去除其中异味,使得饮食更加可口,体现出达斡尔族注重原味的饮食特色。三、饮料 达斡尔族的饮料有牛奶、茶、酒、野果粉等。牛奶在传统饮料中有突出地位。除煮开鲜牛奶饮用外,多是喝酸牛奶。夏季里,在外劳动完回到家后,总要喝一碗酸牛奶解渴。到农田劳动或采集时,把酸牛奶盛入“冲古罗”(桦皮桶)里,携带饮用,起到解暑的作用。当客人来到家里,端上一碗酸牛奶,会给客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在牧区生活的达斡尔人每天奶茶不断。做奶茶的方法是,先把砖茶煮开后滤出,在茶水中加入炒熟的稷子米、盐和牛奶,熬开即成。饮用时泡入些奶皮、奶干和奶油,浓香四溢。达斡尔人用奶油炒稷子米(其他米也可以),稍有糊巴味时,放入煮牛奶的锅里,熬开后即为米奶茶,是很有特色的饮料。达斡尔人采集野生植物当做饮料。其中有“切·欧斯”(意为做茶的草),即黄芪,有30厘米多高,开蓝花。在秋季采集晒干,经热锅蒸后,趁其潮时压成坨。使用时掰下一块放入水中烧开饮用。水呈茶色,有甜味,有助消化的作用。此外,也采集山丁子的叶子、“掌笼库”(赤芍)烧开水当茶,但很少饮用。春夏之季,到山里劳动的人把桦树皮剥开一道口,饮流出的桦树汁解渴。桦树汁稍发黄色,有甜味。秋天,采集山丁子晒干碾成粉,拌入白糖后,冲开水饮用,是十分鲜美可口的饮料。过去,达斡尔人采用蒸馏法酿酒,有两种自制的酒:一种是奶酒,用牛奶酿的称为“沙日·阿日给”,用马奶酿的称为“车坡日特”。做法是,把牛奶放人缸里使之变酸,并不时用“布鲁日”(搅杠)搅动。数日后,把变酸的牛奶放人锅中,上面放一米多高的木桶,木桶上面放盛凉水的锅,锅底下置细木槽,让它从木桶一侧倾斜伸出外面。当把牛奶加热时,其蒸汽就在上面的锅底处结成水珠,积多的水珠落到细木槽后流出,这便是奶酒。据《达斡尔族社会历史调查》,海拉尔地区达斡尔族过去“养三头以上乳牛的人家几乎都做奶酒”。《中华全国风俗志》(1921年)载:“达斡尔以牛马乳造酒,谓之阿尔古,汉名奶子酒。”

后记

历经三年时间的探索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重要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主体成果《草原文化研究丛书》即将付梓问世。《草原文化研究丛书》共11本著作,对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草原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影响、草原文化的现代发展等基本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多方位的、深入的研究论述,是草原文化研究集大成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是我们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一份献礼。草原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专家学者们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语言、宗教、民俗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为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把草原文化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过去还是比较少的。我们之所以要着重开展草原文化研究,是因为随着考古发现、历史研究的深入,随着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更为迫切地需要我们对草原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有新的认识和领悟,做系统深入的梳理和阐述。我们对草原文化做系统深入的研究是从2004年4月开始的。此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同志几次明确提出我们内蒙古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草原文化研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确立和阐释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中应有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编辑推荐

《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开鄂伦春族文化研究》是草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